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86 页/共 103 页
细辛 黄连(各等分)
上为末。先以熟水 帛揩净,掺药患处,良久涎出,吐之。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杏粉膏
治口疮,以凉药敷之不愈者。
杏仁(十粒,去皮尖) 轻粉(一字)
上研杏仁细,调匀。临卧敷疮上,少顷吐之,勿咽。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生香膏
治口气热臭。
甜瓜子(去壳)上一味,研细,蜜熬少许调成膏。食后含化,或敷在齿间。一方,用香附子炒去毛为末,每早晚揩少许牙上。
卷之十六
齿病证治
齿为关门,肾之荣,骨之余也,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又大肠支脉在牙龈,主灌注于牙,大肠壅,则齿为之浮;大肠虚,则宣露;挟风,则攻目头面;疳 ,则龋脱为痔,皆气郁而生。诸证不同,治之各有方。安肾丸、八味丸,并治虚壅牙齿痛疼浮肿。
安肾丸
方见腰疼门
八味丸
方见香港脚门
卷之十六 齿病证治
西岳莲华峰神传齿药方
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熟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剪荷叶心用),青盐等分同烧 ,研细将来使最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卷之十六 齿病证治
常用齿药
牢牙,去风冷。 宣露,不问老少,用之甚效。
槐枝 柳枝(各长四寸,一握切碎) 皂角(不种者七茎) 盐(四十文重)
上同入瓷瓶内,黄泥固济,糠火烧一夜,候冷取出研细,用如常法。有石佛庵主年七十余,云祖上多患齿疼脱落,得此方药,数世用之,齿白齐密,乃良方也。
卷之十六 齿病证治
玉池散
治风 牙疼,肿痒动摇,牙龈溃烂,宣露出血,口气等疾。
地骨皮 香白芷 川升麻 防风 细辛 川芎 槐花 当归 本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一字许揩牙;或大段痛,即取二钱,水一盏半,黑豆半合,生姜三片,煎至一盏,稍温漱,候冷吐之殊效;或用金沸草散熏漱,亦佳。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舌者,心之官,主尝五味,以荣养于身,资于脾,以分布津液于五脏。故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傍;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凡此三经,或为风寒湿所中,使人舌卷缩而不能言,或忧怒思恐所郁,则舌肿满而不得息,心热则破裂生疮,肝壅则出血如涌,脾闭则白胎如雪。诸证虽异,治之各有方。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升麻柴胡汤
治心脾虚热上攻,舌上生疮,舌本强,颊两边肿痛。
柴胡 升麻 芍药 栀子仁 木通(各一两) 黄芩 大青 杏仁(去皮尖,各三分) 石膏(,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后服。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金沸草散
治风寒伤于心脾,令人憎寒发热,齿浮舌肿。
荆芥穗(四两) 旋复花 前胡 麻黄(去节,各三两) 甘草(炙) 芍药(赤者) 半夏(汤七次,各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漱口,吐一半,吃一半。世医用此发散伤风伤寒,及加杏仁、五味子治咳嗽皆效,独未知治舌肿牙疼。辛未年有人患舌肿如吹,满塞其中,粥药不入,其热甚危,大煎一剂,乘热以纸笼气熏之遂愈。又一妇人牙疼,治疗不瘥,致口颊皆肿,亦以此药熏漱而愈,故特记之。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烙肿法
凡舌肿,舌下必有噤虫,状如蝼蛄卧蚕,有头尾,头小白,可烧铁烙烙头上即消。
卷之十六 舌病证候(附失欠)
黑散子
治舌忽然肿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