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85 页/共 103 页
治鼻 ,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 肉。
木通 细辛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为末,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一法,以瓜蒂为末,绵裹纳鼻中;或吹入亦可。一法,以枯矾研为面,脂和,绵裹少许纳入鼻中,数日 肉与药消落。
卷之十六 鼻病证治
粉黄膏
治肺热鼻发赤瘰,俗谓酒 。
硫黄(一分,为末) 萝卜(切去盖,剜作瓮子,入硫黄在内,以竹针盖定,正安糠火煨一宿,取出研细) 轻粉 乌头尖(各少许,为末)上研匀,以面油调。卧时敷,早晚洗去;以酥调尤佳。一法用乳香、硫黄、细辛、轻粉等分为末,水调敷。一法,栀子为末,蜡丸小弹子大,茶、酒任下一丸。
凡鼻头微白者,亡血也;赤者,血热也,酒客多有之。若时行衄血,不宜断之。或出至二三升不已,即以龙骨为末,吹入。凡九窍出血,皆用此法甚良。余衄方见失血门。
卷之十六
唇病证治
唇者,脾之候也,意舍之所荣,燥则干,热则裂,风则 动,寒则揭,气郁则生疮,血枯则沉而无色。治之之法,内则随证调其脾,外当以药敷之。
卷之十六 唇病证治
清脾汤
治意思过度,蕴热于脾,口干唇燥,沉裂无色。
黄 香白芷 升麻 人参 甘草(炙) 半夏(汤去滑,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个,小麦三十粒,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
卷之十六 唇病证治
羌活散
治风湿入脾,致唇口 动,唇揭,头疼目眩;及四肢浮肿,如风水状。
羌活(三两) 茯苓 薏苡仁(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煎七分,入淡竹沥一匙许,再煎服。
卷之十六 唇病证治
菊花丸
治脾肺气虚,忧思过度,荣卫枯耗,唇裂沉紧;或口吻生疮,容色枯悴,男子失精,女子血衰,悉主之。
甘菊花 枸杞子 肉苁蓉(酒浸,洗切) 巴戟(去心,各等分)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汤下。
卷之十六 唇病证治
青灰散
治唇紧燥裂生疮,面无颜色。
青布(烧灰)上研细,以猪脂调,夜敷睡。一法,以头垢敷之。
凡沉唇紧唇、唇上生疮、唇裂,并以甲煎敷之,弥效。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夫口,乃一身之都门,出入荣养之要道,节宣微爽,病必生焉。故热则苦,寒则咸,宿食则酸,烦躁则涩,虚则淡,疸则甘。五味入口,藏于胃脾,行其精华,分布津液于五脏,脏气偏胜,味必偏应于口,或劳郁则口臭,凝滞则生疮,不可失睡,失睡则愈增。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龙石散
治上鬲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痛。以少许掺患处,咽津。
寒水石( ,三两) 辰砂(二钱半,别研) 生脑子(半字)
上为末。日夜数次用。小儿疮疹攻口,先以五福化毒丹扫,却用此药掺立效。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赴筵散
治口疮疼痛。
五倍子(一两,洗) 黄柏(蜜涂炙紫色) 滑石(各半两)
上研细末。每服半钱许,掺患处,咽津不妨,便可饮食。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绿云膏
治口疮,臭气瘀烂,久而不瘥。
黄柏(半两) 螺青(二钱)
上研细。临卧置一字在舌下,不妨咽津,迟明瘥。一法,以铜绿易螺青。
卷之十六 口病证治
兼金散
治蕴毒上攻,或下虚邪热,病口生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