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初生诸疾门 - 第 7 页/共 9 页
酿乳赤芍散 治小儿胎热,乳母服之。 生地 酒黄芩 川芎 当归 木通 天花粉 赤芍 酒炙甘草 连翘各等分 (口父)咀,加淡竹叶水煎,食后服。令乳母捻去宿乳,与儿吮之。
三圣散 治小儿胎癎。
白滑石飞过,两半 甘草二钱半
右和匀作三分 一用青黛一钱,和匀,名安魂散,早以竹叶汤下;一用朱砂飞过一钱,和匀,名镇心散,午用灯心汤下;一用苦梗细末一钱,和匀,名定魄散,晚用苏叶汤下。
加减升麻葛根汤 治小儿初生惊丹。 桔梗 干葛 升麻 川芎 赤芍 归尾 羌活 柴胡 甘草各等分 井水煎服。此惊丹之要药也。
雄黄解毒丸 治小儿胎毒疮痈发搐。 雄黄另研 郁金各一两 巴豆八钱,去油炒焦 乳香 没药各二钱,另研 右各制为末,醋糊丸,朱砂为衣。此方治诸恶病甚妙。
东垣安神丸 【《幼科发挥》,下同】 经云: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苦泻之。以黄连之苦寒,能去烦除热为君,以甘草、生地黄泻火补气生阴血为臣,以当归身补其血不足,朱砂约浮游之火以安其神也。 甘草五钱半 黄连酒炒,六钱 当归身二钱半 生地黄一钱半 朱砂五钱,水飞为末 右为末,蒸饼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丸至三十丸,温水送。《景岳全书》名朱砂安神丸,又名黄连安神丸,治心神烦乱,发热,怔仲不寐,或寐中惊悸,头晕等证。
真金散 治初生洗眼不净,秽汁浸渍于眼目中,不能开者。 黄连 黄蘗 当归 赤芍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右俱切,乳汁浸一宿,晒干为极细末,以生地汁调一字,点眼中自开。
琥珀抱龙丸 治小儿诸惊,四时感冒,风寒温痰邪热至烦躁不宁,痰嗽气急,及疮疹发搐。 真琥珀 天竺黄 檀香细銼 人参去芦 白茯苓各一两半 粉草去节,三两 枳壳 枳实麸炒 牛胆星各一两 朱砂研飞,五钱 山药一斤,去黑皮 金箔百片 右于乳钵内研极细末,取新汲水和丸如梧子大,阴干,每服用薄荷汤化下。
天麻丸 【《婴童百问》,下同】 治小儿因断脐后,为水湿风冷所乘,入于脐中,流于心脾,遂令肚胀脐肿,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此药利惊化痰,凡钓肠、锁肚、撮口,并宜服之。《奇效良方》云:治食癎。 南星泡,二钱 附子炮 牙硝 天麻 五灵脂 全蝎焙,各一钱 轻粉五分 巴霜一字 右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薄荷生姜煎汤下。
定命丹 治小儿急惊,天钓撮口,通利痰热。 全蝎七个 天麻 南星炮 白附子各二钱半 朱砂 青黛各一钱半 轻粉 麝香各五分 片脑一字 右为末,粟米糊为丸菉豆大,每服一丸,荆芥薄荷汤化下,先研半丸,吹入鼻中。一方无片脑。
朱银丸 治脐风壮热,痰盛翻眼,口噤,取下胎中蕴受之毒,亦治惊积,但量情用之。一方无积字。 水银蒸枣肉研如泥 全蝎去毒 牛胆南星 朱砂各一钱 白附子一钱五分 天浆子去壳 牛黄 芦荟各一钱二分 铅霜和水银研 麝各五分 片脑一字 僵蚕炒,七个 右为末,粟米糊丸芥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如未通利,加至二三丸。
甘草汤 治小儿撮口,取吐风痰。
生甘草一钱
右銼煎服,令吐出痰涎,却以猪乳点入口中,瘥。
辰砂膏 治眼闭口噤,啼声不出,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皆通。 辰砂三钱 硼砂一钱 马牙硝一钱 元明粉二钱 全蝎 真珠末各五分 麝香一字 右为末和毕,用好油纸封裹,自然成膏,每服一豆粒许。诸惊,金银箔,薄荷煎汤下;潮热,甘草汤下,或用乳汁调敷乳上,令儿吮下。《证治准绳》去硝粉、真珠,加龙脑,名辰砂全蝎散。《幼科发挥》曰:如胎惊,猪乳汁和枣汤下。此药下痰甚妙。
葱号散 治初生小儿,七日不乳。
葱白三四寸 人乳不拘多少
右同捣如泥,抹儿口内,即吃乳。《证治准绳》用葱白三四寸,破之,用乳汁半盏煎灌,名葱乳汤。
蚕号散 治初生小儿七日不食乳,名撮口。 僵蚕四个,去嘴略炒 茯苓少许
右为末,蜜稠调,抹儿口内。
僵蚕膏 治小儿撮口。
赤脚蜈蚣半条,炙 钓藤 朱砂 直僵蚕焙 全蝎梢各一钱 麝香一字 右末,每服一字,取竹沥调下。竹沥解热。
撮风散 治小儿撮口。
直僵蚕二枚,去嘴略炒
右为末,蜜调,敷儿口中。
瓜蒂散 治小儿三岁忽发心满坚硬,脚手心热,则变为黄;若不急治,害人甚速。脐风撮口,吹入鼻内,嚏则可医。 瓜蒂七个 赤小豆七粒 秫米七粒
右为末,用一豆许吹两鼻内,令黄水汁出,残药未尽,水调服之,得吐黄水即瘥。一方,瓜蒂一两,赤小豆四两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下。药下便卧,即当有吐,以吐为度,吐出黄水为妙。
定命散 治小儿初生,口噤不开。
蝉蜕十四个,去嘴脚 全蝎十四个去毒 右为细末,入轻粉少许,和匀,用乳汁调,乳前服。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十
小儿初生诸疾门
单方
小儿初生不能发声,谓之梦生。庸俗不知此理,遂弃而不救,极为可悯。今凡有此,切不可断脐带,将胞衣用火烧炙,令火气入儿腹内,儿身已暖,却取猫一只,用青衣包裹其头足,令一乖觉妇人拿住,用猫头在儿耳边,却以手捉住猫头,妇人以口齿着力咬破猫耳,猫遂大叫一声,孩儿即醒,开口、发声、眼开,遂得长生矣。【《体仁汇编》】
初生不啼:取冷水灌之,外以葱白茎鞭之即啼。 【《全幼心鉴》】
小儿胎毒:淡豉煎浓汁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脾气,消乳食。 【《圣惠方》】
预解胎毒:七八月或三伏日、或中秋日,剪壶卢须如环子脚者,阴干,于除夜煎汤浴小儿,则可免出痘。【《唐珤经验方》】
初生胎毒:小儿落地时,用橄榄一个烧研,朱砂末五分和匀,嚼生脂麻一口吐唾和药,绢包如枣核大,安儿口中,待咂一个时顷,方可与乳。此药取下肠胃秽毒,令儿少疾及出痘稀少也。【《孙氏集效方》】
小儿胎毒:初七时以韭汁少许灌之,即吐出恶水恶血,永无诸疾。 【《四声本草》】
初生解毒:小儿初生,未可便与朱砂蜜,只以甘草一指节长炙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蘸点儿口中,可与一蚬壳,当吐出胸中恶汁。此后待儿饥渴,更与之,令儿智慧无病,出痘稀少。【《王璆选方》】
小儿初生六日,解胎毒,温肠胃,壮气血,朱砂豆大,细研蜜丸,一枣大,调与吮之,一日令尽。【《姚和众至宝方》】
小儿脐风:用壁虎后半截,焙为末,男用女乳,女用男乳,调匀入稀鸡屎少许,掺舌根及牙关,仍以手蘸摩儿取汗出甚妙。【《笔峰杂兴方》】
小儿脐风撮口:艾叶烧灰填脐中,以帛缚定效;或隔蒜灸之,候口中有艾气,立效。 【《简便方》】
治脐风烂疮:用红绵烧灰、黄牛粪烧灰、干胭脂各五分,如湿干敷,干则清油调之。 【《卫生总微》】
小儿脐烂成风:杏仁去皮研敷。 【《子母秘录》,下同】
小儿脐风湿肿久不瘥者:蜂房烧末敷之,效。
小儿撮口:用朱砂末安小瓶内,捕活蝎虎一个入瓶中,食砂末,月余待体赤,阴干为末,每次薄荷汤服三四分。【《方广附余》】
小儿撮口:初生豆牙研烂绞汁,和乳灌少许良。 【《普济方》】
小儿撮口脐风,乃胎热也:用蜗牛五枚去壳,研汁涂口,取效乃止。 【《本草纲目》,下同】
又用蜗牛十枚,去壳研烂,入莳萝末半分,研匀涂之取效,甚良。
小儿初生,忽患撮口不饮乳,名曰马牙,不治则百无一生。便看儿齿龈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状,急以针挑出血,用墨磨薄荷汁,断母发少许,裹手指涂搽。【《证治准绳》】
初生撮口:急视口中上下龂间,若有白色如豆大许,便以指甲于当中掐之,于掐破处以蜈蚣末敷之,大良。【《卫生总微》,下同】
又以蛇蜕朱砂麝香各一分,每用半字,津调涂口中,日五七次。
又以夜合花枝浓煎汁,拭口并洗。
又于儿口傍先刺令见血,碎雀瓮汁涂之。
又生捣鼠妇并雀瓮汁,相和调,涂抹口中,渐渐乳得效。鼠妇乃湿生虫也。
又以生甘草一分细銼,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放温,分数次灌儿口中,令吐出痰涎秽物,后取猪乳汁点儿口中,痒。亦治撮口。
又以真牛黄少许研细,淡竹沥调一字灌之,次以猪乳滴口中。
又以赤足蜈蚣去头足,炙黄为末,以猪乳调半钱,分三四次温灌之。
一方同雀瓮不开口者五枚,烧灰研细末,米饮调服一字。
又以白僵蚕二枚为末,蜜和敷儿口内;如无,以原蚕蛾二枚炙黄代之。亦治撮口。
又以雀矢白水和圆麻子大,乳服二圆,鸡矢白亦佳。一方,鸡矢白枣大,绵裹,水五合,煮二沸,分服。
治小儿脐风撮口:用全蝎二十个,头尾俱全者,要去毒,用好酒涂炙为末,麝香一字另研,共为细末,用半字,金银煎汤调服,即效。
小儿口噤中风不能乳:用雀屎水丸麻子大,饮下二丸即愈。或用雀屎四枚为末,着乳头饮儿。儿大十枚。【《千金方》,下同】
小儿口噤:面赤者属心,白者属肺。用鸡矢白如枣大,绵裹,以水一合煮,分二服。一方酒研服之。
小儿百日内风噤,口中有物如蜗牛,或如黄头白虫者,薄猪肪擦之即消。 【《圣惠方》,下同】
小儿初生口噤,十日内者,用牛口齝草绞汁灌之。
小儿口噤,惊风不乳,白棘烧末,水服一钱。
小儿口噤,病在咽中如麻豆许,令儿吐沫,不能乳食,葛蔓烧灰一字,和乳汁点之,即瘥。
治小儿口噤体热:以青竹茹三两,酢一升,煎取三分之一,温分数服。 【《卫生总微》,下同】
治小儿口噤,牙关不开:天南星一个煨熟,急用纸封角,莫令透气,却以纸裹近上尖处剪一窍子,鸡头大,令热气出,于鼻孔中熏之,牙关立开。亦治撮口。
治小儿口噤不开:用天南星去皮脐,研为细末,龙脑少许和匀,将药于牙根上搽之,即好。
又用蝉蜕十四个,去头足,全蝎十四个去头足,同为细末,入轻粉少许,和匀,用乳汁调服。
治初生儿口噤不开,不收乳:以鹿角粉、大豆等分研细,乳和,涂乳上,与儿吮之。
小儿初生不乳,咽中有噤物如麻豆许,用水银米粒大,与之下咽,即愈。 【《圣惠方》,下同】
小儿口噤,身热吐沫,不能乳:取东行牛口中涎沫,涂口中,及颐上,自愈。
百日内小儿,无故口青不饮乳:用凌霄花、大蓝叶、芒硝、大黄等分为末,以羊髓和丸梧子大,每研一丸,以乳送下,便可吃乳。热者可服,寒者勿服。【《普济方》】
小儿初生不乳:用好乳一酒锺,葱白三寸,入银器内煎滚服之。不用葱,如无银器,瓦器亦可。【《穷乡便方》】
小儿初生,不肯食乳者,乃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终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一分灌小儿数匙,即食乳矣,神效。【《石室秘录》】
襁褓中风:取驴前交脊中毛一拇指大,入麝香豆许、以乳汁和铜器慢慢炒为末,乳汁和灌之。【《千金方》】
小儿胎癎:琥珀、朱砂各少许,全蝎一枚为末,麦门冬汤调一字服。 【《直指方》,下同】
小儿胎惊:琥珀、防风各一钱,朱砂半钱为末,猪乳调一字,入口中最妙。
小儿胎惊:朱砂、雄黄各等分为末,取少许猪乳汁,调抹口中,即效,入麝香少许,尤妙。【丹溪】
小儿胎惊:蝎一枚,薄荷叶包炙为末,入朱砂、麝香少许,麦门冬煎汤调下一字,效。【《汤氏宝书》】
小儿百日发惊:蚱蝉去翅足炙三分,赤芍药一分,黄芩三分,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圣惠方》】
初生儿惊,月内惊风欲死:朱砂新汲水涂五心,最验。 【《斗门方》】
小儿胎风,手足搐搦:用蚤休即紫河车为末,每服半钱,冷水下。 【《卫生易简方》】
治脐湿:用枯矾、龙骨为末,入麝少许,拭脐干用,避风。 【《颅顖经》,下同】
又用干虾蟆、牡蛎各一枚,烧灰细研,少许敷脐中,日三两上瘥。
气脐大如栗,虚肿而软,痛:用竹沥涂,日数上,消。
儿脐湿淹:破屋烂草为末,频掺,效。
小儿脐疮:用干虾蟆灰敷,日三四,佳。 【《肘后方》】
小儿脐疮,出血及脓:海螵蛸胭脂为末,油调搽之。 【《圣惠方》,下同】
小儿脐疮:用龙骨煅研敷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