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26 页/共 976 页

【午集中】【疒字部】 【廣韻】【集韻】□側救切,音縐。【博雅】,縮也。 又【集韻】卽就切,音僦。義同。 茗 【申集上】【艸字部】 茗 【唐韻】【正韻】□莫迥切,音酩。【玉篇】茶芽也。【爾雅註】荼晚取者爲茗,一名荈。詳荈字註。【洛陽伽藍記】楊元愼含水噀□慶之曰:菰□爲飯,茗飮作漿。【杜甫詩】茗飮蔗漿攜所有。 又花名。【述異記】巴東有眞香茗,其花色白,如薔薇。又【南方草木狀】耶悉茗,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 又茗邈,高貌。【張載七命】搖刖峻挺,茗邈苕嶢。 又山名。【水經注】沅水,又東入溪水,南出茗山。 又通酩。【韓愈詩】茗艼馬上知爲誰。考證:〔【韻會】茶晚取者。【爾雅釋草】茗荈〕 謹按爾雅經文無茗荈之文,謹改爲爾雅註荼晚取者爲茗,一名荈。 茙 【申集上】【艸字部】 茙 【唐韻】如融切【集韻】而融切,□音戎。茙葵也。【述異記】茙葵,本胡中葵,似葵而大者。 又茙菽。【列子力命篇】進其茙菽,有稻粱之味。 又【韻會】茙茙,厚貌。 又姓。【通志氏族略】河南官氏志,茙眷氏攺爲茙氏。 又通穠。【詩召南】何彼穠矣。《韓詩》作茙。 茛 【申集上】【艸字部】 茛 【唐韻】古恨切,音艮。【博雅】鉤吻也。【本草】毛茛。【註】茛乃草烏頭之苗,此草形狀及毒皆似之,故名。 又【集韻】居萬切,音建。水草。蟹有毒,食水茛所爲。 茜 【申集上】【艸字部】 茜 【唐韻】【韻會】【正韻】□倉甸切,音倩。【說文】茅蒐也。【本草】一名地血,一名風車草,一名過山龍,今染絳茜草也。【史記貨殖傳】千畝卮茜。【註】其花染繒,赤黃也。【述異記】洛陽有支茜園。【漢官儀】染園出芝,供染御服。 通作蒨。【集韻】或作□芉。 茝 【申集上】【艸字部】 茝 【集韻】【韻會】□醜止切,音齒。【玉篇】香草。【說文】囂也。齊謂之茝,楚謂之離。【爾雅疏】茝,芎藭苗也。一名蘪蕪。【禮內則】佩帨、茝蘭。【史記禮書】側載臭茝,所以養鼻也。【博雅】山茝,蔚香、藁本也。 又【韻會】通芷。茝陽,地名。詳芷字註。 又【廣韻】昌紿切。義同。 茞 【申集上】【艸字部】 茞 【唐韻】植鄰切【集韻】丞眞切,□音臣。【說文】草名。 又之人切,音眞。義同。 【午集中】【白字部】 【廣韻】他朗切【集韻】坦朗切,□音儻。【玉篇】明也。【集韻】白色。與□同。或作曭。 【酉集下】【酉字部】 【廣韻】【集韻】□房越切,音伐。【廣韻】酒一也。【類篇】俗謂釀酒一成曰。 茠 【申集上】【艸字部】 茠 【唐韻】同薅。【說文】薅,或从茠。【詩周頌】以薅荼蓼。【疏】薅,或作茠。【漢制攷】疁田茠草。【唐書陸龜蒙傳】身操畚□,茠刺無休時。【註】茠刺,除草也。 又【集韻】虛尤切。與庥通。【玉篇】也。【淮南子精神訓】得茠越下,則脫然喜矣。 又山名。【水經注】〈山兆〉浦逕縣下西流至於浦陽茠山。 又【集韻】許□切。與豆蔲之蔲同。 茢 【申集上】【艸字部】 茢 【唐韻】【正韻】良薛切【韻會】力薛切,□音列。【說文】芀也。【禮檀弓】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執戈,惡之也。【註】茢,萑苕,可掃不祥。【左傳襄二十九年】乃使巫以桃茢先祓□。 又紫茢,染草。【周禮地官掌染草註】茅蒐、蘆、豕首、紫茢之屬。 又【爾雅釋草】茢,勃茢。【註】一名石芸。【本草】一名螫茢。【唐韻古音】讀去聲,音例。【張衡東京賦】爾乃卒歲大儺,敺除羣癘。方相秉鉞,巫覡操茢。 【說文】作□,義同。又□。考證:〔【周禮地官學染草註】茅蒐索蘆豕首紫茢之屬。〕 謹照原文索改。 茤 【申集上】【艸字部】 茤 【集韻】當何切,音多。南夷名。【後漢哀牢夷傳】南下江漢,擊附塞夷鹿茤。【華陽國志】世祖遣兵,乗箄船,南攻鹿茤。 又同芰。【說文杜林說】芰,古从多。註詳四畫。 茥 【申集上】【艸字部】 茥 【唐韻】古攜切,音圭。【爾雅釋草】茥,蒛葐。【註】覆盆也,實似莓而小,可食。 又【說文】苦圭切,音暌。義同。 又【集韻】同蓕。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狼狄切,音曆。竹火約刀爲□。 茦 【申集上】【艸字部】 茦 【玉篇】楚革切,音冊。【說文】莿也。【爾雅釋草】茦,刺。【註】草刺針也,關西謂之刺,燕北、朝鮮之閒曰茦。 又【集韻】七賜切。同莿,草芒。 茧 【申集上】【艸字部】 茧 【集韻】同□。【玉篇】茧,草衰也。(繭)〔古文〕絸【廣韻】古典切【集韻】【韻會】【正韻】吉典切,□音趼。【說文】蠶衣也。【禮祭義】世婦卒蠶,奉繭以示于君,遂獻繭于夫人。 又【釋名】煑繭曰幕。貧者著衣,可以幕絡絮也。或謂之牽離,煑熟爛,牽引使離散如綿然也。【禮玉藻】纊爲繭,縕爲袍。 又繭繭,聲氣微也。【禮玉藻】言容繭繭。【疏】猶綿綿,聲氣微細繭繭然。 又【戰國策】足重繭而不休息。【註】足傷皮皺,如蠶繭也。 【類篇】或作□。俗作蠒,非是。(繭)考證:〔【釋名】繭曰幕也。〕 謹照太平御覽引釋名原文改爲煑繭曰幕,或謂牽離。謹照釋名原文謂下增之字。 【午集中】【白字部】 【集韻】薄陌切,音帛。白色。與白同。 又【廣韻】匹白切【集韻】匹陌切,□音拍。又【廣韻】古了切【集韻】吉了切,□音皎。義□同。 茨 【申集上】【艸字部】 茨 【唐韻】疾資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資切,□音薋。【說文】以茅蓋屋。【釋名】茨,次也,次草爲之也。【書梓材】惟其塗塈茨。【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剪闔。【莊子讓王篇】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 又【詩鄘風】牆有茨。【註】蒺藜也。【爾雅釋草】茨,蒺藜。【註】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刺人。 又【酉陽雜俎】沙州,飼馬以茨、萁。 又【博雅】積也,聚也。【詩小雅】曾孫之稼,如茨如梁。 又山名。【莊子徐無鬼】黃帝將見大隗于具茨之山。 又姓。【後漢衞颯傳】南陽茨充代颯爲桂陽太守。 茩 【申集上】【艸字部】 茩 【唐韻】古厚切,音苟。薢茩,藥名。 茪 【申集上】【艸字部】 茪 【唐韻】古黃切,音光。【集韻】草也。 又【爾雅釋草】薢茩,芵茪。【疏】决明,一名芵茪。 茫 【申集上】【艸字部】 茫 【玉篇】【唐韻】【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音忙。【類篇】滄茫,水貌。【韻會】茫茫,廣大貌。 又州名。唐置郞茫州,在廣西化外。 又【唐書南蠻傳】茫蠻,本關南種。茫,其君號也。 又【正韻】母黨切,音莽。【野客叢書】《漢揚雄校獵賦》鴻蒙沆茫。【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又】野道何茫蒼。【註】□讀上聲。 又通慌。【韓愈詩】茫惚使人愁。【註】古慌通茫,許往切。 亦作芒、汒,義同。 茬 【申集上】【艸字部】 茬 【韻會】仕之切,音馳。【說文】草貌。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東郡茬平。【應劭註】在茬之平地者也。 又【廣韻】側持切,音湽。義同。 又姓。見【集韻】。 又鋤加切,音槎。斫木。【魯語】山不茬蘖。字从艸。◎按茬字,《後漢書》《水經注》皆从仕,宋祁曰:當作荏,今茌茬荏□存。茬字从艸作。 茭 【申集上】【艸字部】 茭 〔古文〕□【唐韻】古肴切【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乾芻也。【書費誓】峙乃芻茭。【註】積芻茭供軍牛馬。【韻會】草名。苽,刈取以用曰芻,乾之曰茭,故曰峙乃芻茭。【史記河渠書】盡河壖棄地,民茭牧其中。 又【爾雅釋草】茭,牛蘄。【疏】茭似芹菜,可食。【本草註】生水澤中。苗似鬼針,花靑白色,子黃黑色,似防風子。 又【前漢溝洫志】搴長茭兮湛美玉。【註】竹葦絙謂之茭也,所以引置土石也。 又【集韻】下巧切,同,芰根也。【爾雅釋草】荺、茭。【註】今江東呼藕經緒如指,空中可啖者爲茇茭,卽此類。 又口敎切,音敲。【揚子方言】茭媞,欺謾之詞。 又【集韻】吉歷切。【周禮冬官弓人註】茭,讀爲激發之激,謂弓檠也。考證:〔【後漢溝洫志】搴長茭兮湛美玉。〕 謹照原書後漢改前漢。 茮 【申集上】【艸字部】 茮 【唐韻】卽消切,音焦。【說文】莍也,似茱萸。註詳椒字。 又【集韻】乃了切。苭茮,草長貌,亦作□。 【午集中】【目字部】 【唐韻】九遇切【集韻】俱遇切,□音句。【說文】左右視也。【元包經】大有鎣于頁。傳曰:目之覽也。【註】,目。頁,首也。 又彥,人名。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舉朱切【集韻】恭于切,□句平聲。義同。 【玉篇】與瞿同。【集韻】或作奭眗。【六書故】通作□。 茯 【申集上】【艸字部】 茯 【唐韻】房六切,音伏。茯苓。【博物志】松柏脂入地千年化爲茯苓,茯苓化爲琥珀。今泰山出茯苓而無琥珀,益州永昌出琥珀而無茯苓。【本草】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氣味抑鬱未絕,精英未淪,其精氣盛者,發泄於外,結爲茯苓,故不抱根,離其本體,有零之義也。精氣不盛,止爲附結本根,旣不離本,故曰茯神。 茱 【申集上】【艸字部】 茱 【唐韻】市朱切【集韻】慵朱切,□音殊。茱萸,藥名。 茲 【申集上】【艸字部】 茲 〔古文〕□茊【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孜。【說文】草木多益也。 又【爾雅釋詁】此也。【書大禹謨】念茲在茲。 又蓐席也。【爾雅釋器】蓐謂之茲。【公羊傳桓十六年】屬負茲舍不卽罪爾。【註】諸侯有疾稱負茲。 又【史記周本紀】康叔封布茲。【徐廣曰】茲,藉草之名。 又【通志氏族略】宋茲成,墊江人。 又通滋。【前漢五行志】賦歛茲重。【揚子太□經】天不之茲。 又【荀子正論篇】琅玕龍茲。【註】與髭同。 又【篇海】音慈。龜茲,國名。 茳 【申集上】【艸字部】 茳 【唐韻】古雙切,音江。【玉篇】茳蘺,香艸。 荾 【申集上】【艸字部】 荾 【唐韻】息遺切,音綏。華中齊也。【前漢外戚傳】函荾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章。 又與荽同,見荽字註,一作葰。【玉篇】又作。 茴 【申集上】【艸字部】 茴 【唐韻】戸恢切,音回。【玉篇】茴香,草名。【嵆康茴香賦】仰眺崇岡,俯察幽坂,乃見茴香生蒙、楚之間。【本草】馬蘄,一名野茴香。蒔蘿,一名小茴香。 又【韻會】藥草,防風葉也。 茵 【申集上】【艸字部】 茵 【唐韻】於眞切,音因。【說文】車重席。【詩秦風】文茵暢轂。【註】文茵,虎皮也。【前漢丙吉傳】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註】茵,蓐也。 又【班固西都賦】乗茵步輦。【漢儀註】皇后、婕妤乗輦,餘者以茵,四人對舉四角,輿而行也。 又【本草】茵蔯,蒿。【註】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因陳。【杜甫詩】茵蔯春藕香。 又茵芋,藥名。 茵蓐。或作鞇。【集韻】亦作箇,通作絪、裀。 茶 【申集上】【艸字部】 茶 【集韻】直加切【正韻】鋤加切,□垞平聲。【廣韻】俗□字。春藏葉,可以爲飮。【韻會】茗也。本作荼,或作□,今作茶。【陸羽茶經】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博物志】飮眞茶令人少眠。 又【本草】山茶。【註】其葉類茗,故得茶名。 又茶陵,地名。【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 【正字通】引《魏了翁集》曰:茶之始,其字爲荼,如《春秋》齊荼、《漢志》荼陵之類。陸、顏諸人,雖已轉入茶音,未嘗輒攺字文。惟陸羽、盧仝以後,則遂易荼爲茶。其字从艸从人从木。○按《漢書年表》荼陵。師古註:荼音塗。《地理志》茶陵从人从木。師古註:弋奢反,又音丈加反。則漢時已有荼、茶兩字,非至陸羽後始易荼爲茶也。 茷 【申集上】【艸字部】 茷 【唐韻】符廢切【集韻】【韻會】房廢切,□音吠。草葉多也。【左傳僖二十八年】使茅茷代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斫榛莽,焚茅茷。 又博蓋切,音貝。義同。 又房越切,音伐。義同。 又蒲蓋切,音斾。【詩魯頌】其旂茷茷。【傳】茷茷,言有法度也。又【左傳定四年】綪茷、旌。【疏】茷,卽斾也。綪茷之下更言者,茷是旗尾,是旗身。 又【類篇】北末切。同茇,草根也。春草根枯,引而發之。 茸 【申集上】【艸字部】 茸 【唐韻】而容切【集韻】而融切【韻會】如容切,□音戎。【說文】草茸茸貌。【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謝靈運詩】新蒲含紫茸。 又【史記晉世家】狐裘蒙茸。【註】蒙茸,以言亂貌。【左傳】作尨茸。 又木名。【管子地員篇】其杞其茸。 又鹿茸,藥名。【本草】四月、五月解角時取,隂乾,使時燥。 又【飛燕外傳】賜紫茸雲氣帳。【杜牧詩】醉脫紫茸裘。 又五茸,地名。【陸龜蒙詩】五茸春草雉媒驕。【自註】五茸,吳王獵所。 又【集韻】乳勇切,音宂。草生貌。【前漢司馬相如傳】叢以蘢茸。【師古註】聚貌。 又【前漢司馬遷傳】僕又茸以蠶室,重爲天下觀笑。【師古註】茸,推也。 又闒茸,不肖也。【鹽鐵論】賢知之士,闒茸之所惡也。考證:〔【□天子傳】賜紫茸雲氣帳。〕 謹按□天子傳無此文,謹照原書改飛燕外傳。 茹 【申集上】【艸字部】 茹 【唐韻】人諸切,音如。【集韻】【韻會】□忍與切,音汝。【正韻】而遇切,音孺。【易泰卦】拔茅連茹。【王註】根相牽引貌。【程傳】根之相連者。 又受也。【詩大雅】柔亦不茹。 又食也。【禮禮運】茹毛飮血。【孟子】飯糗茹草。【莊子人閒世】不飮酒不茹葷者數月矣。 又食菜曰茹。【前漢董仲舒傳】公儀子相魯,食于舍而茹葵。【主莽傳】不茹園葵。 又啜也。【爾雅釋詁】啜,茹也。 又貪也,恣也。【揚子方言】吳、越之閒凡貪飮食者謂之茹。【郭註】今俗呼能粗食者爲茹。 又【說文】茹,飯牛也。【廣韻】飯馬也。 又度也。【詩邶風】不可以茹。【小雅】玁狁匪茹。【周頌】來咨來茹。 又柔也。【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註】茹,柔堧也。 又臭敗也。【呂氏春秋】以茹魚驅蠅,蠅愈至而不能禁。 又【左思魏都賦】神蘂形茹。【註】物自死曰茹。 又菜茹。【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晉書地理志】環廬種桑、柘、菜茹。 又草名。【詩鄭風】茹藘在阪。【傳】茅蒐也。【爾雅釋草】茹,藘。【註】今蒨草也。 又水名。【水經注】澧水,又東茹水注之。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上谷郡茹縣。 又陂名。【魏志劉馥傳】馥爲揚州刺史,治芍陂及茹陂,以漑稻田。 又姓。【晉書五行志】茹千秋爲驃騎咨議。【通志氏族略茹氏註】蠕蠕入中國爲茹氏。◎按茹字有平、上、去三聲,皆于字義無係,如《易》之連茹,王肅音如。《易韻》讀孺,《詩》之匪茹、來茹,箋音汝,徐音如。《前漢董仲舒傳》茹字音汝,《王莽傳》茹字又音如。唯茹藘茹字,《詩》箋及《爾雅》疏皆音如。茹毛、茹草、茹葷,茹字皆音人庶切,餘音或平或仄,不可泥也。《正字通》以連茹、不茹、茹毛義列于如音,以來茹、形茹等茹列于孺音,非是。考證:〔【揚子方言】【郭註】凡俗呼能粗食者爲茹。〕 謹照原文凡改今。 【午集中】【疒字部】 【廣韻】山責切【集韻】色責切,□音栜。瘮,寒病。【集韻】或作瘷。 又【集韻】蘇骨切,音速。義同。 又【集韻】七賜切,音刺。風,膚疾。 又【玉篇】古文瘠字。註詳十畫。 【補遺】【酉集】【邑字部】 【龍龕】音恭。亭名。又邑名。備考:【海篇】音經。 【午集中】【目字部】 【字彙補】莫豆切,音茂。【靑箱雜記】睮者,嫉妒人也。 茺 【申集上】【艸字部】 茺 【唐韻】昌終切【集韻】【韻會】昌嵩切,□音充。【玉篇】茺蔚,卽今益母草也。【本草】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 茻 【申集上】【艸字部】 茻 【集韻】文紡切,音惘。【說文】衆草也,从四屮,凡茻之屬皆从茻,讀與冈同。自爲部。【正字通】入艸部。【六書正譌】衆草也,象形。別作□,訓逐兔艸中也,非艸、茻之義。 又【廣韻】模朗切,音莽。義同。 又【通志六書略】茻,蕨類,繁薈而叢生。 又滿補切,音姆。莫後切,音晦。義□同。【玉篇】作□。□,古文友字。 茼 【申集上】【艸字部】 茼 【篇海】徒紅切,音同。【正字通】引《函史物性志》云:茼蒿,香,可茹。 茽 【申集上】【艸字部】 茽 【類篇】直衆切,音仲。草卉叢生也。 茿 【申集上】【艸字部】 茿 【唐韻】【韻會】□張六切,音築。【玉篇】篇茿也。【爾雅】作蓄。【郭註】似小藜,赤莖有節,好生道旁,可食。殺蟲。 荀 【申集上】【艸字部】 荀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恂。【說文】草也。【山海經】靑要之山有草焉,黃華赤實,名曰荀草。【郭璞圖詠】荀草赤實,厥狀如葌。 又國名。【左傳桓九年】荀侯賈伯伐曲沃。【水經注】汾水又西逕荀城東,古荀國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荀氏有二,本侯國也。晉荀林父以邑爲氏。 荁 【申集上】【艸字部】 荁 【玉篇】【唐韻】□胡官切,音桓。菫類。【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瀡以滑之。【註】冬用菫,夏用荁。【廣雅】夏荁秋菫滑如粉。【後漢馬融傳】芝荋,菫、荁。今通用堇字。考證:〔【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瀡,以滑之。〕 謹照原文兔改免。 荂 【申集上】【艸字部】 荂 【唐韻】芳無切,音敷。【韻會】榮也,華也。【爾雅釋草】華,荂。【揚子方言】華、荂,盛也。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左思吳都賦】異荂蓲蘛。 又人名。【晉書劉琨傳】趙王倫子荂。 又【集韻】【正韻】□枯瓜切,音誇。義同。 又况于切,音吁。【爾雅釋草】芺、薊,其實荂。【註】芺與薊頭,皆有蓊臺名荂,荂卽其實也。 又况華切,音花。【莊子天地篇】大聲不入于里耳,《折揚》《皇荂》,則嗑然而笑。【註】《折揚》《皇荂》,皆古歌曲也。 荃 【申集上】【艸字部】 荃 【廣韻】此緣切【韻會】逡緣切,□音詮。【說文】芥脃也,亦香草也。【屈原離騷】荃不察余之中情。【拾遺記】荃蕪香,出波弋國,浸地則土石皆香,以燻枯骨則肌肉皆生。 又【正韻】蘇昆切,音孫。義同。 又通絟。【前漢江都王傳】繇王閩侯遺建荃葛。【註】細布也。 又通筌。【莊子外物篇】得魚而忘荃。【註】積柴水中,使魚依而食焉。考證:〔【說文】芥□也。〕 謹照原文□改脃。 荄 【申集上】【艸字部】 荄 【唐韻】古哀切【韻會】柯開切,□音該。【說文】草根也。【爾雅釋草】荄,根。【揚子方言】荄,根也,東齊曰杜,或曰茇。【前漢禮樂志】靑陽開動,根荄以遂。【註】草根曰荄。 又【集韻】【正韻】□居諧切,音皆。義同。 又與核通。【前漢五行志】孕毓根核。【師古註】核亦荄字也。考證:〔【爾雅釋草】萰菟荄。〕 謹按菟荄乃草名非草根,上文引說文荄草根也,則此當引爾雅荄根。謹將萰菟荄改荄根。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與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