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25 页/共 976 页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作甸切,音薦。楚謂筏上居曰□。
臡 【未集下】【肉字部】 臡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泥。【玉篇】麋臡,肝髓醢也。又有骨醢也。【廣韻】雜骨醬也。【韻會】作醢及臡者,必先煿乾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麴及鹽酒,置甀中,百日則熟。【釋名】臡,胒也,骨肉相摶,胒無汁也。【周禮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酖醢,昌本麋臡。【註】臡,亦醢也。或曰醬也。有骨爲臡,無骨爲醢。【禮郊特牲恆豆之菹水草之和氣也註】天子朝事之豆,有昌本麋臡。 又【廣韻】人兮切【集韻】人移切,□音腝。又【廣韻】諾何切,音那。又【五音集韻】汝來切,音荋。義□同。
臢 【補遺】【未集】【肉字部】 臢 【字彙補】兹三切,音簪。【元人塡詞】腌□。
臣 【未集下】【臣字部】 臣 〔古文〕□【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眞切,□音辰。事人之稱。【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廣韻】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又【前漢王陵傳】陳平謝曰:主臣。【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言其擊服。惶恐之辭。【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 又姓。【奇姓通】唐臣悅,著平陳紀。 又【韻補】叶音禪。【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緣。常融無地官,皆是聖皇臣。
臤 【未集下】【臣字部】 臤 【集韻】賢,古作臤。註詳貝部八畫。 又【廣韻】苦閑切【集韻】丘閑切,□音慳。堅也。 又【集韻】丘耕切,音鏗。又輕煙切,音牽。又丘寒切,音看。義□同。
臥 【未集下】【臣字部】 臥 【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說文】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長箋】因休義借寐也。【廣韻】寢也。【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又【韻會】寢室曰臥。【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 又息也。【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臦 【未集下】【臣字部】 臦 【唐韻】居况切【集韻】古况切,□音誑。【說文】乖也。从二臣相違。【集韻】背也。 又【集韻】嫗往切,音枉。又求枉切,音俇。義□同。 又俱永切,音憬。人名。周有伯臦。通作囧。互見後臩字註。
臧 【未集下】【臣字部】 臧 【唐韻】則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兹卽切,□音贓。【爾雅釋詁】臧,善也。【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詩衞風】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傳】臧,善也。 又【廣韻】厚也。 又【揚子方言】荆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又姓。【姓苑】出東筦魯孝公子臧僖伯之後。 又與贜通。吏受賕也。【前漢尹賞傳】貪污坐臧。 又【集韻】昨郞切。與藏同。【管子侈靡篇】天子藏珠玉,諸侯藏金石。【前漢食貨志】輕微易臧。 又【韻會】【正韻】□才浪切。與庫藏之藏同。【前漢食貨志】出御府之臧以贍之。 又與臟同。【前漢王吉傳】吸新吐故,以練五臧。又【藝文志】有客疾五臧狂顚病方。 又臧善之臧,亦叶音臟。【詩小雅】未見君子,憂心柄柄。旣見君子,庶幾有臧。怲音謗。
臨 【未集下】【臣字部】 臨 〔古文〕□【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沉切,□音林。【爾雅釋詁】臨,視也。【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又【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箋】臨,視也。【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疏】以尊適□曰臨。【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又【博雅】臨,大也。 又【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註】臨,猶制也。 又易卦名。 又車名。【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傳】臨,臨車也。【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釋名】臨,如字。韓詩作隆。 又地名。【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註】臨,晉邑。 又丘名。【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又姓。【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孔融傳】有臨孝存。 又門名。【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註】彎崎,臨硎,閽闥名。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又【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林去聲。【增韻】喪哭。【顏師古曰】衆哭曰臨。【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註】臨,哭也。【釋文】臨,力鴆切。 又【韻補】叶盧東切,音隆。【詩大雅】后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又叶力陽切,音良。【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考證:〔【禮檀弓】臨諸侯,畛於鬼神。〕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司馬相如長門賦】君不肯兮幸臨。〕 謹照原文兮改乎。
【戌集中】【阜字部】 【廣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音業。【玉篇】險也,危也。【廣韻】危貌。【玉篇】今作業。【篇海】別作□。 又【集韻】北及切,音皀。厓險危貌。
臩 【未集下】【臣字部】 臩 【廣韻】【集韻】□俱往切,音逛。驚走也。又往來貌。 又【廣韻】【集韻】□俱永切,音烱。【周書】伯臩,周穆王臣。今作囧。
自 【未集下】【自字部】 自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臬 【未集下】【自字部】 臬 【廣韻】五結切【集韻】【正韻】魚列切【韻會】倪結切,□音孽。【說文】射的。从木,自聲。【徐曰】射之高下準的。 又【廣韻】門橜也。【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地者謂之臬。【註】卽門橜也。【韻會】或作槷。亦作闑。 又【博雅】臬,灋也。【書康誥】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傳】臬,法也。又【多方】爾罔不克臬。【傳】汝無不能用法,欲其皆用法。 又【小爾雅】臬,極也。 又【集韻】九芮切,音劂。射的也。 又【韻補】叶牛例切,音刈。【張衡東京賦】桃弧棘矢,所發無臬。飛礫雨散,剛彈必斃。【註】臬,射墩的也。【釋文】牛例切。
臭 【未集下】【自字部】 臭 【廣韻】【集韻】【韻會】□尺救切,抽去聲。【說文】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故从犬。【徐鍇曰】以鼻知臭,故从自。【廣韻】凡氣之總名。【易說卦】巽爲臭。【疏】爲臭,取其風所發也。【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禮月令】其臭羶。【疏】通於鼻者謂之臭。 又香也。【易繫辭】其臭如蘭。【詩大雅】胡臭亶時。【禮內則】衿纓佩容臭。【註】容臭,香物也。【疏】庾氏曰:以臭物可以修飾形容,故謂之容臭。 又惡氣。與香臭別。【書盤庚】無起穢以自臭。【莊子知北遊】是其所美者爲神奇,所惡者爲臭腐。【正韻】對香而言,則爲惡氣,海濵逐臭之夫之類是也。 又【左傳襄八年】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註】言同類。 又敗也。【書盤庚】若乗舟,汝弗濟,臭厥載。【傳】如舟在水,中流不渡,臭敗其所載物。 又【揚子太□經】赤臭播關。【註】赤臭,惡人也。 又【韻會】【正韻】□許救切,音齅。與齅嗅□通。【荀子榮辱篇】臭之而無嗛于鼻。【又】三臭之不食。【註】謂歆其氣也。 又【韻補】叶初尤切,音篘。【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叶下孚。孚音浮。 又叶丑鳩切,音抽。【左傳僖四年】卜□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考證:〔【禮內則】纓衿佩容臭。〕 謹照原文纓衿改衿纓。〔【左傳僖五年】卜□曰,一薰一蕕,十年猶尚有臭。〕 謹照原文五年改四年。猶尚改尚猶。
苁 【申集上】【艸字部】 苁 【玉篇】與從同。註詳彳部八畫。(蓯)【唐韻】作孔切【集韻】祖動切,□音總。菶蓯,草貌。又【韻會】草名。【爾雅釋草】須葑蓯。 又【廣韻】草貌。 又【集韻】七恭切,音鏦。【類篇】肉蓯蓉,藥名。 又荀勇切,音竦。□蓯,相入貌。【史記司馬相如傳】騷擾□蓯。
臮 【未集下】【自字部】 臮 【玉篇】古文暨字。【說文】衆辭與也。引虞書舜典,臮咎繇。【韻會】《今文尚書》作暨。及也。【史記夏本記】□珠臮魚。【註】古暨字也。
芁 【申集上】【艸字部】 芁 【玉篇】同□。
臯 【未集下】【自字部】 臯 【字彙】俗臯字。詳白部臯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損管切,音選。籩屬。一曰竹木素器。同篹。
【寅集上】【宀字部】 【集韻】思積切,音昔。夜也。【正字通】按夕通作昔,今从昔,加宀,無義。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海篇】音季。
臰 【未集下】【自字部】 臰 【玉篇】俗臭字。
臱 【未集下】【自字部】 臱 【玉篇】眉然切,音眠。不見也。
臲 【未集下】【自字部】 臲 【廣韻】五結切【正韻】魚列切,□音齧。【廣韻】臲卼,不安。【易困卦】上六,困于葛藟于臲硊。【疏】臲卼,動搖不安之貌。【書秦誓】作杌隉。【韓愈贈劉思服詩】作兀臲。一本作□□。亦作兀臬。隉字原从木作。
至 【未集下】【至字部】 至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 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又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又【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 又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註】至,猶善也。 又大也。 又【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註】冬至,隂之復也。夏至,陽之復也。【正字通】夏至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長于是而極,故曰日長至,至取極至之義。呂覽十二紀:仲夏月,日長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至取來至之義。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爲長至,不知乃短至也。據此說,短至宜爲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隂之義也。 又至掌,蟲名。【爾雅釋蟲】蛭蝚至掌。【亢倉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又【集韻】【韻會】□徒結切,音咥。單至,輕發貌。【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 又【韻補】叶職日切,音窒。【詩豳風】鸛鳴于垤,婦歎于室。灑埽穹窒,我征聿至。 又叶章移切,音支。【梁武帝擬古詩】日期久不歸,鄕國曠音輝。音輝空結遲,半寢覺如至。叶上期絲。
葿 【申集上】【艸字部】 葿 【唐韻】武悲切,音眉。葿,草也。【博雅】葿,黃岑也。 【集韻】或作□。考證:〔【博雅】葿,王岑也。〕 謹照原文王岑改黃岑。
【亥集上】【馬字部】 【五音集韻】苻炎切,音凡。【玉篇】馬行貌。【說文】本作颿。
【備考】【戌集】【革字部】 【篇海類編】同。
臶 【未集下】【至字部】 臶 【集韻】【韻會】才甸切【正韻】在甸切,□音荐。【廣韻】再至也。【韻會】重也。 又通作洊。【易坎卦】水洊至。又【震卦】洊雷震。 亦通作荐。【左傳僖十三年】晉荐饑。【爾雅釋天】仍饑爲荐。 亦通作薦。【詩大雅】天方薦瘥,饑饉薦臻。【註】薦荐義同。 又【廣韻】【韻會】□徂悶切,音鐏。古人名。魏時張臶。
臷 【未集下】【至字部】 臷 【集韻】徒結切【正韻】杜結切,□田入聲。與耊通。【增韻】年之至也。【前漢孔光傳】犬馬齒臷。 又與迭通。【詩邶風】日居月諸,胡迭而微。【韓詩】作臷。 又【集韻】直質切,音秩。國名。【山海經】三苗在赤水東,臷國在其東。一曰臷國在三毛東。【又】有臷民之國。【註】郭曰:爲人黃色。 又【集韻】他計切,音替。義同。 又與替同。【周成雜字】苓臷,與零替同。 又與鐵同。【前漢地理志】及車轔,四臷,小戎之篇。
臸 【未集下】【至字部】 臸 【唐韻】【集韻】□人質切,音日。【說文】到也。 又【廣韻】止而切,音之。又【集韻】竹力切,音陟。義□同。 又【廣韻】如一也。 又【春秋元命包】醜臸臸,言讕讕。【註】臸,音臻。至也。 又【正字通】趙古則曰:臸,卽刃切,音進。前往也。
茇 【申集上】【艸字部】 茇 【唐韻】【集韻】□蒲撥切,音跋。【說文】草根也,春草根枯,引之而發土爲撥,故謂之茇。 又茇葀,草名。【揚雄甘泉賦】攢幷閭與茇葀兮。 又草舍也。【詩召南】召伯所茇。【周禮夏官】中夏敎茇舍。【註】茇,草止之也,軍有草止之法。 又【玉篇】補末切,音撥。蓽茇,藥名。【南方草木狀】蒟醬生於蕃國者,大而紫,謂之蓽茇。 又【本草】藁本一名藁茇。 又與跋通。【綱目】茇涉至此,勞苦甚矣。 又【集韻】博蓋切,音沛。【爾雅釋草】苕,黃華蔈,白華茇。 又【韻會】分勿切,通紼。竹□絙也。【正韻】又音廢。義同。
茈 【申集上】【艸字部】 茈 【唐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紫。【說文】茈,草也。【爾雅釋草】藐,茈草。【山海經】勞山多茈草。【註】一名茈,中染紫也。 又茈藄。【後漢馬融廣成頌】茈藄芸蒩。【註】似蕨,可食。 又茈薑。【司馬相如上林賦】茈薑蘘荷。【註】茈薑,茈上齊也,薑之息生者,連其株本則紫色也。 又茈魚。【山海經】東始之山,泚水出焉,其中多茈魚,其狀如鮒,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蘼蕪。 又茈蠃。【山海經】激水東南流注娶檀之水,其中多茈蠃。 又【廣韻】蒺移切,音疵。【爾雅釋草】芍,鳧茈。【後漢劉元傳】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羣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本草】一名烏芙,俗名勃薺。 又【韻會】茈菰,似鳧茈而白。【本草】亦謂剪刀草,一莖收十二實,歲閏則十三。 又鉏佳切,音柴。茈胡,藥名。【急就篇註】茈胡,一名地薰,一名山菜,通作柴。【杜甫詩】書信有柴胡。 又【集韻】音此。【司馬相如上林賦】柴池茈虒。【註】茈音此,虒音豸,不齊也。考證:〔【急就篇註】茈胡,一名地董。〕 謹照原文地董改地薰。
茌 【申集上】【艸字部】 茌 【集韻】俗茬字,地名。【後漢郡國志】濟北國茌平。【水經注】應劭曰:茌,山名也,縣在山之平陸,故曰茌平也。本作茬。
【寅集上】【尢字部】 【廣韻】【集韻】□烏感切,庵上聲。跛,蹇也。 又【廣韻】烏含切,音庵。義同。
茍 【申集上】【艸字部】 茍 【廣韻】紀力切【篇海】訖逆切,□音殛。急也。通亟。與苟異。
茎 【申集上】【艸字部】 莖 【唐韻】戸耕切【集韻】【韻會】何耕切【正韻】何庚切,□音牼。【說文】草木榦也。【字林】枝柱也。【類篇】草曰莖,竹曰箇,木曰枚。【楚辭九歌】秋蘭兮靑靑,綠葉兮紫莖。【繁露竹林篇】凡《春秋》之記災異也,雖畝有數莖,猶謂之無麥苗也。【論衡】朱草之莖如鍼。 又特也。【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 又【周禮冬官桃氏】以其臘廣爲之莖,圍長倍之。【註】莖謂劒夾,人所握鐔以上也。 又樂名。【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者莖,著萬物也。【左思魏都賦】冒六英五莖。 又山名。【韓詩外傳】秦穆公將田而喪其馬,求三日而得之於莖山之陽。 又【廣韻】烏莖切【直音】於京切,□音鶯。草名。【爾雅釋草】姚莖,凃薺。 【六書正譌】別作,非。考證:〔【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莖者著萬物也〕 謹照原文莖者改者莖。
【午集中】【白字部】 【集韻】乃定切,音甯。【類篇】告也。○按《類篇》从白,與曰部□字音別義同。《玉篇》《廣韻》从曰。□,囊丁切,《玉篇》告也。
荭 【申集上】【艸字部】 葒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紅。【爾雅釋草】葒,蘢古。【本草】葒草,水葒也,與葓同。
茏 【申集上】【艸字部】 蘢 【唐韻】盧紅切【韻會】盧東切,□音朧。【玉篇】草名。【說文】天蘥也。【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卽今之水葒草。【管子地員篇】其山之淺,有蘢與斥。【註】蘢、斥□古草名。 又【爾雅釋草】紅龍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蒙蘢。【爾雅註】彌離猶蒙蘢耳。【前漢鼂錯傳】草木蒙蘢。【師古註】蒙蘢,覆蔽之貌也。 又【爾雅釋草】拔,蘢葛。【註】蘢葛,江東呼爲龍尾,亦謂之虎葛。 又地名。【史記韓長孺傳】衞靑破蘢城。 又【集韻】魯孔切,籠上聲。【淮南子俶眞訓】□紛蘢蓯。【註】蘢蓯,聚會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攢羅列聚,叢以蘢茸兮。【註】蘢茸,聚貌。
【戌集下】【食字部】 【集韻】居侯切,音鉤。【玉篇】牛飽也。
茑 【申集上】【艸字部】 蔦 【唐韻】都了切,音鳥。寄生也。【詩小雅】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又【正韻】泥了切,音裊。【集韻】多嘯切,音釣。義□同。【說文】或从木作樢。
茔 【丑集中】【土字部】 塋 【廣韻】余傾切【集韻】【韻會】維傾切【正韻】于平切,□音營。【說文】墓也。【博雅】塋域,葬地也。
菍 【申集上】【艸字部】 菍 【唐韻】奴結切,音涅。草也。 又【集韻】忍甚切,音稔。木名。
蒣 【申集上】【艸字部】 蒣 【集韻】祥余切,音徐。【篇海】草名。【直音】同藷。
茕 【巳集中】【火字部】 煢 〔古文〕【唐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瓊。【說文】回疾也。从卂,營省聲。 又【玉篇】單也,無兄弟也,無所依也。或作惸嬛。【廣韻】獨也同焭。 又【玉篇】憂思也。【左傳哀十六年】煢煢余在疚。 亦作。【孟子】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獨。◎按詩小雅今本作惸。
茖 【申集上】【艸字部】 茖 【唐韻】古伯切,音格。【爾雅釋草】茖,山蔥。【註】茖蔥,細□大葉。【疏】蔥生山中者名茖。【本草註】茖蔥,野蔥也。佛家以茖蔥爲五葷之一。【後漢馬融傳】格韭菹于。【註】格與茖,古字通。 又【集韻】剛鶴切,音各。草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落簫切【集韻】憐簫切,□音聊。竹名。【竹譜】□□二族,亦甚相似。把髮苦竹,促節薄齒。束物體柔,殆同麻枲。又□竹,筍無味,江漢閒謂之苦□。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韻會】□旋芮切,音槥。【說文】掃竹也。與彗同。 又【類篇】兪芮切。又以醉切。又蘇有切。又雖遂切。又徐醉切。義□同。
□ 【備考】【丑集】【口字部】 □ 【字彙補】古屯切,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