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22 页/共 976 页

艏 【未集下】【舟字部】 艏 【類篇】始九切,音首。舟也。【揚子方言】船首謂之閤閭,或謂之艗艏。 艐 【未集下】【舟字部】 艐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音。【說文】船著不行也。 又【廣韻】三艐,國名。 又【爾雅釋詁】艐,至也。【註】宋曰屆。【釋文】艐,音宗。 又【廣韻】【集韻】□古屆字。【揚子方言】艐,至也。艐,宋語也。【釋文】艐,古屆字。【史記司馬相如傳】糾蓼叫奡,蹋以艐路兮。【註】索隱曰:艐,音屆。孫炎云:艐,古屆字也。 又【廣韻】【集韻】□口箇切,音坷。船著沙不行也。 【戌集中】【隹字部】 〔古文〕□【五音集韻】必鄰切,音賔。【玉篇】小雀。 【戌集中】【革字部】 【廣韻】當孤切【集韻】東徒切,□音都。【廣韻】析皮具。牛牽船。【集韻】牛牽舟謂之。 【亥集中】【魚字部】 同鯬。見【字彙補】。 菞 【申集上】【艸字部】 菞 【集韻】良脂切,音黎。地名。【穆天子傳】讀書于菞丘。 又通黎。【前漢匈奴傳】菞庶無干戈之役。 或作□。 【寅集上】【宀字部】 【廣韻】【集韻】□古拜切,音戒。【博雅】獨也。【揚子方言】待也,畜無偶曰。 【午集上】【瓦字部】 【廣韻】特丁切【集韻】唐丁切,□音庭。【博雅】甎也。 舣 【未集下】【舟字部】 艤 【廣韻】【集韻】【韻會】□語綺切,音蟻。與檥同。整舟向岸。【左思蜀都賦】試水客艤輕舟。【梁□文帝詩】征艫艤湯塹,歸騎息金隍。 腝 【未集下】【肉字部】 腝 【唐韻】人移切。有骨醢也。或作臡。 又【集韻】年題切,音泥。又汝來切,音荋。義□同。 又【廣韻】而兗切【集韻】乳兗切,□音輭。足疾也。 又【玉篇】【廣韻】□那到切,音□。臂節也。 又【廣韻】【正韻】□奴困切,音嫩。肉腝。【正字通】醢爲本義。讀若而者,本音也。讀若嫩者,轉音也。後借爲嫩弱之腝。 又【集韻】人之切,音而。與胹同。爛也。【揚子方言】秦晉之郊謂熟曰胹。或作腝。 腞 【未集下】【肉字部】 腞 【集韻】杜本切,音□。行曳踵。或作腯豚。 又徒困切,音鈍。義同。 又【集韻】【正韻】□柱兗切,音□。【集韻】篆也。【正韻】與瑑同。【莊子達生篇】得死於腞楯之上。【釋文】腞,猶篆也。腞楯,雕俎也。 又【集韻】敕轉切,音蜳。義同。【莊子達生篇腞楯音義】腞。直轉反,又敕轉反。 又陁沒切,音揬。肥也。與腯同。 腟 【未集下】【肉字部】 腟 【玉篇】丑一切,音抶。肉生也。 【戌集上】【門字部】 【集韻】披耕切,音怦。闔扉聲。本作閛。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糞古作□。註見本畫。 腠 【未集下】【肉字部】 腠 【集韻】【韻會】【正韻】□千□切,音凑。膚腠也,肉理分際也。【儀禮鄕飮酒禮】皆右體進腠。【註】腠理也。【史記扁鵲傳】君有疾,在腠理。【註】腠謂皮膚。【後漢郭玉傳】腠理至微。【註】腠理,皮膚之閒也。【抱朴子極言卷】脣焦脈白,腠理萎瘁者,血滅之證也。 又【正字通】通作奏。【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註】奏謂皮膚之理也。 腡 【未集下】【肉字部】 腡 【廣韻】落戈切【集韻】盧戈切,□音騾。【玉篇】手理也。【廣韻】手指文也。 又【集韻】公蛙切,音媧。又姑華切,音瓜。義□同。 腢 【未集下】【肉字部】 腢 【集韻】【韻會】【正韻】□魚侯切,音齲。【韻會】膊前骨也。俗曰肩頭。【儀禮旣夕】當腢用吉器。【註】腢,肩頭也。【釋文】劉五侯反。 又【集韻】語口切,音偶。義同。【儀禮當腢釋文】腢,古口反。 又【集韻】五公切,音。又元俱切,音虞。又吾回切,音鮠。義□同。 【正韻】亦作髃。 腤 【未集下】【肉字部】 腤 【廣韻】【集韻】□烏含切,音諳。【廣韻】煮魚肉也。【集韻】烹也。【齊民要術】有腤雞法。 又【集韻】鄔感切,音晻。腤腩,調飪也。 【集韻】或作□。 腥 【未集下】【肉字部】 腥 【玉篇】桑丁切【廣韻】【集韻】桑經切,□音星。【說文】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廣韻】豕息肉,肉中似米。【周禮天官內饔】豕肓眡而交睫腥。【註】肉有如米者,似星。 又凡膏亦曰腥。【周禮天官庖人】秋行犢麛膳膏腥。【註】膏腥,雞膏也。 又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其臭腥。【史記晉世家】犯肉腥臊,何足食。 又穢也。【書酒誥】庶羣自酒,腥聞在上。 又【正韻】凡肉未熟曰腥。【論語】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史記禮書】俎上腥魚。【註】鄭曰:大饗祫祭先王,以腥魚爲俎實,不臑熟之也。 又【唐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佞切,□音性。義同。 【集韻】或作胜。 艊 【未集下】【舟字部】 艊 【集韻】與舶同。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韻】房尤切【篇海】房鳩切,□音浮。山名。 【戌集中】【革字部】 【廣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音袒。【玉篇】馬帶也。 又【集韻】抽延切,音脠。鞮也。 【備考】【戌集】【革字部】 【龍龕】步罵切。 腦 【未集下】【肉字部】 腦 【廣韻】奴皓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老切,□音惱。【說文】本作匘。頭髓也。 又【廣韻】那到切【集韻】乃到切,□音□。【廣韻】優皮也。【集韻】瀀澤也。 又【韻會】或作□。【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角之本蹙於□。 【廣韻】同堖。或从□。【集韻】或作□□。 腧 【未集下】【肉字部】 腧 【廣韻】傷遇切【集韻】春遇切,□音戍。【玉篇】五藏腧也。【集韻】五藏腧穴。【正字通】方書灸法,腧穴在脊中,對臍名開寸半。 又【五音集韻】羊朱切,音逾。腧腧,媚貌。 腨 【未集下】【肉字部】 腨 【廣韻】市兗切【集韻】豎兗切,□音踹。【說文】腓腸也。【廣韻】腨腸。【正字通】俗曰脚肚。【博雅】腨也。 又穴名。【靈樞經】上踝五寸,別入貫腨腸穴。 又【集韻】尺兗切,音舛。義同。 或作□。 【午集中】【疒字部】 【唐韻】古巧切【集韻】吉巧切,□音絞。【說文】□中急也。【廣韻】腹中急痛。【方書】濊氣感觸,邪熱而發之病。俗作。【集韻】或作□。 又【廣韻】【集韻】□居虯切,音樛。又【廣韻】居求切,音鳩。義□同。 又【類篇】瘤,肉起貌。 又【集韻】尼猷切,音惆。小痛。 【戌集中】【隹字部】 【集韻】同鳩。詳鳥部鳩字註。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烏含切,音諳。女志不淨也。【焦竑俗用雜字】手不淨曰贜。 【戌集中】【阜字部】 【集韻】光鑊切,音郭。本作□。隷作崞。詳山部崞字註。 腩 【未集下】【肉字部】 腩 【廣韻】奴感切【集韻】乃感切,□南上聲。【廣韻】煮肉。【集韻】□也。【齊民要術】有腩炙法,鹽醃也。【博雅】腩,脯也。 又【集韻】徒南切,音覃。義同。 腫 【未集下】【肉字部】 腫 【唐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音種。【說文】癰也。【廣韻】疾也。【周禮天官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註】腫瘍,而上生創者。【爾雅釋訓】腫足爲尰。【疏】膝之下有瘡腫,是涉水所爲。 又膚肉浮滿也。【史記倉公傳】後五日當□腫。【前漢五行志】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後漢梁皇后紀】從閒以來,加以浮腫。 又【釋名】腫,鍾也。寒熱氣所鍾聚也。 又【增韻】脹也。【管子輕重篇】無鹽則腫。 又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旁不腫。【註】瘣也。 腬 【未集下】【肉字部】 腬 【唐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音柔。【說文】嘉善肉也。【玉篇】肥美也。【廣韻】肥貌。【五音集韻】嘉膳。 又【集韻】盛也。【博雅】腬,盛也。 又如又切,音輮。又女救切,音糅。義□同。 又忍九切,音厹。面色和柔貌。或作。 腭 【未集下】【肉字部】 腭 【字彙】與齶同。 腮 【未集下】【肉字部】 腮 【字彙】俗顋字。 腯 【未集下】【肉字部】 腯 【唐韻】【集韻】□他骨切,音突。【說文】牛羊曰肥,豕曰腯。【玉篇】肥也。【通雅】腯胲,肥肉也。肥盛爲腯。【博雅】盛也。【詩周頌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箋】我奉養我享祭之牛羊,皆充盛肥腯。【釋文】豕曰腯。【左傳桓六年】牲牷肥腯。【禮曲禮】豚曰腯肥。【疏】腯,充滿貌也。【左思吳都賦】鳥獸腯膚。 又【集韻】陁沒切【韻會】陁骨切【正韻】吐訥切,□音揬。或作腞。義同。 又【集韻】【韻會】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義同。 又人名。【禮檀弓】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釋文】腯,又徒遜反。徐本作遁。 又【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集韻】行曳踵也。 【集韻】或作□。 腰 【未集下】【肉字部】 腰 【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音要。【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徐曰】要爲中關,所以自□持也。【玉篇】骻也。【釋名】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 又馬名。【古今注】古駿馬有飛兔腰褭。 又天下形勢亦稱腰。【戰國策】梁者,山東之腰也。 【玉篇】本作要。【廣韻】或作□。 腱 【未集下】【肉字部】 腱 【廣韻】【集韻】【韻會】□渠建切,音健。【說文】筋之本也。【廣韻】筋也。一曰筋頭。【博雅】膂腱,肉也。【集韻】一曰筋之大者。【禮內則反側之去其餌註】餌,筋腱也。 又【廣韻】【集韻】□房言切,音軒。【禮內則註筋腱釋文】一音其言反。【楚辭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些。【註】腱音居言反。筋頭也。 又【集韻】渠言切,音犍。【字林】筋鳴也。 又【韻會】【正韻】□渠焉切,音乾。又【集韻】巨偃切【韻會】【正韻】巨展切,□音寋。義□同。【禮內則註筋腱釋文】徐讀其偃反,皇讀紀偃反。 又【集韻】舉欣切,音斤。與筋同。 腲 【未集下】【肉字部】 腲 【廣韻】烏賄切【集韻】鄔賄切,□音猥。【玉篇】腲脮,肥貌。 又舒遲貌。【王褒洞簫賦】其奏歡娛,莫不潬漫衍凱,阿那腲腇。【註】腲腇,舒遲貌。 腳 【未集下】【肉字部】 腳 【唐韻】居勺切【集韻】【韻會】訖約切,□音蹻。【說文】脛也。或作脚。【釋名】却也。以其坐時卻在後也。【荀子正論篇】詈侮捽搏,捶笞臏腳。 又以足蹂物曰腳。【司馬相如子虛賦】射麋腳麟。【註】郭璞曰:腳掎足。【文選李善註】腳,謂持其麟也。 【戌集中】【革字部】 【廣韻】烏紅切【集韻】烏公切,□音翁。【廣韻】吳人靴靿曰。 腴 【未集下】【肉字部】 腴 【廣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音逾。【說文】腹下肥也。【廣韻】肥腴。【通雅】凡肉肥耎處曰腴。【禮少儀】進魚,冬右腴。【註】腴,腹下也。【疏】腴謂魚腹。 又凡借以喻肥者皆曰腴。【前漢地理志】爲九州膏腴。【註】師古曰:腹之下肥曰腴,故取喻云。又【班固答賓戲】愼修所志,守爾天符。委命供己,味道之腴。又肥田稱膏腴。 又猪犬腸也。【禮少儀】君子不食圂腴。【註】腴有似人穢。【疏】猪犬腸也。 又【類篇】勇主切,音雨。義同。 又【韻補】叶音尤。【陳琳詩】轗軻固宜然,□陋何所羞。援兹自抑慰,研精于道腴。 腶 【未集下】【肉字部】 腶 【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集韻】腶脩,捶脯施薑桂也。【禮郊特牲】大饗尚腶脩而已。【釋文】加薑桂曰腶脩。【公羊傳莊二十四年】然則曷用,棗栗云乎,腶脩云乎。【註】腶脩者,脯也。 又作鍛。【左傳哀十一年】進稻醴粱糗腶脯焉。【釋文】腶,亦作鍛。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良刅切,音吝。竹名。中堅,可爲席。 膐 【未集下】【肉字部】 膐 【五音類聚】與膂同。【揚子方言】膐,力也。宋魯曰膐。 腷 【未集下】【肉字部】 腷 【廣韻】符逼切【集韻】弼力切,□音愎。【廣韻】腷臆,意不泄也。【古兩頭纖纖詩】腷腷膊膊雞初鳴,磊磊落落向曙星。【集韻】或作服。 腸 【未集下】【肉字部】 腸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說文】大小腸,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迴疊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小腸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容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腸,小腸,心肺府也。腸爲心肺主,心爲皮體主,故爲兩府也。【詩大雅】自有肺腸。【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又【釋名】暢也,言通暢胃氣也。 又【博雅】詳也。 又羊腸,太行山坂名。【戰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史記趙世家】羊腸之西。【註】太行山坂通名。南屬懷州,北屬澤州。 又無腸,國名。【山海經】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爲人長而無腸。 又馬腸,獸名。【山海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馬腸之物。【註】馬腸,人面虎身,音如嬰兒。 又魚腸,劒名。見【三國蜀志】。 又草名。【博雅】鹿腸,□蔘也。【又】馬腸,亦草名,葉似桑。見【山海經讙舉之出註】。 又黃腸,槨名。【後漢梁商傳】賜黃腸玉匣。【註】以栢木黃心爲槨也。又【禮儀志】治黃腸題凑,便房如禮。 腹 【未集下】【肉字部】 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爾雅釋詁】腹,厚也。【詩小雅】出入腹我。【傳】厚也。【箋】腹,懷抱也。【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註】腹,厚也。 又【增韻】肚也。【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易說卦】坤爲腹。【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又凡借以喻物。【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又遺腹。【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又腹疾。【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又衣名。【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又姓。【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註】趙臣。 又人名。【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又【韻補】叶音必。【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 腻 【未集下】【肉字部】 膩 【唐韻】【集韻】【韻會】□女利切,音□。【說文】上肥也。【玉篇】垢膩也。【廣韻】肥膩。 又滑也。【宋玉招魂】靡顏膩理。【註】膩,滑也。 【類篇】或作□。 腼 【戌集中】【面字部】 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腆。【說文】面見也。从面見,見亦聲。【詩小雅】有靦面目。【爾雅釋言】靦,姡也。【註】面姡然。【越語】余雖靦然而人面哉。【註】靦,面目之貌。 又【玉篇】慙貌。【廣韻】面慙。 【說文】或作□。【玉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