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20 页/共 976 页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筍古作□。註詳六畫。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丁定切,音訂。米飷。
胴 【未集下】【肉字部】 胴 【廣韻】【集韻】□徒弄切,音洞。【玉篇】大腸也。【抱朴子僊藥卷】雄黃服餌之法,以□胴腸裹蒸之於赤土下。 又【集韻】杜孔切,音動。侗胴,直貌也。【揚子方言】侗胴,狀也。【註】謂形狀也。
胵 【未集下】【肉字部】 胵 【唐韻】處脂切【集韻】稱脂切,□音□。【說文】鳥胃。一曰胵,五藏總名。【廣韻】膍胵,鳥藏。【博雅】百葉謂之膍胵。【集韻】或从氏。 又【集韻】陟利切,音致。肥也。 又【集韻】陟栗切,音窒。【五音集韻】同郅。郁郅,地名。
胶 【辰集上】【月字部】 胶 【韻會小補】與交同。日月之交道也。(膠)【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昵也。作之以皮。【徐曰】昵,黏也。【玉篇】煮用其皮,或用角。【廣韻】膠漆。【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施膠必厚。又【弓人】凡相膠,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澤,紾而摶廉。鹿膠靑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凡昵之類,不能方。【註】昔音錯。純赤之中,文又交錯也。澤,表裏有文,色潤澤也。紾,縝密。摶,音團,團圓也。廉,利也。昵,本作□。不方柔韌,不取其方整也。 又【爾雅釋詁】膠,固也。【疏】膠者,所以固物。【詩小雅】德音孔膠。【傳】膠,固也。 又【博雅】欺也。 又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蜿灗膠戾。【註】膠戾,邪曲也。 又【廣韻】太學也。【正字通】東膠,周學名。周之學,成均居中,左東序,右瞽宗。東膠卽東序也。 又【集韻】糾也。【禮王制】養國老於東膠。【註】膠之言糾也。 又【正韻】黏泥不通。【莊子逍遙遊】置杯焉則膠。 又膠葛,氣也。【前漢揚雄傳】撠膠葛,騰九閎。【註】膠葛,上淸之氣也。 又【韻會】和也。【詩鄭風】雞鳴膠膠。【傳】膠膠,猶喈喈也。 又詐也。【揚子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閒曰膠。 又【韻會】水名。萊州有膠水。 又地名。【戰國策】以膠東委於燕。 又姓。【前漢古今人表】膠鬲。 又【廣韻】古孝切【集韻】居效切,□音敎。義同。 又【韻會】【正韻】□古巧切,音絞。動撓貌。【莊子天道篇】膠膠擾擾乎。【音義】交卯反。 又【集韻】女巧切,音橈。澩膠,雜亂貌。又乎刀切,音豪。戾也。【楚辭九辯】何况一國之事兮,亦多端而膠加。【註】膠加,戾也。音豪。 又【五音集韻】口交切,音敲。面不平也。(膠)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膠必厚施。〕 謹照原文改施膠必厚。
胷 【未集下】【肉字部】 胷 【廣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匈。【說文】膺也。本作匈。【史記趙世家】黑龍面而鳥噣鬢,麋髭□,大膺大胷。亦作胸。
【戌集下】【頁字部】 【字彙】古盍切,音閤。車領骨。
胸 【未集下】【肉字部】 胸 【正字通】同胷。
胹 【未集下】【肉字部】 胹 【唐韻】如之切【集韻】人之切,□音而。【說文】爛也。【玉篇】煮熟也。【揚子方言】胹,熟也。【左傳宣二年】宰夫胹熊蹯不熟。【疏】過熟曰胹,自關而西,秦晉之郊曰胹。 又【類篇】或作臑。【楚辭招魂】胹龞炮羔,有柘漿些。【註】胹,一作臑。【集韻】或作腝□□。
臹 【未集下】【至字部】 臹 【篇海】思留切,音修。習也。又進也。出太上老君□。
臺 【未集下】【至字部】 臺 〔古文〕□【廣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苔。【說文】觀四方而高者。【釋名】臺,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爾雅釋宮】闍謂之臺。【註】積土四方也。【禮月令】仲夏之月,可以處臺榭。【疏】積土爲之,所以觀望。【五經要義】天子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圃臺以觀鳥獸。 又【古今注】城門皆築土爲之。累土曰臺,故亦謂之臺門。 又官名。【正字通】袁紹傳,三臺註:漢官尚書爲中臺,御史爲憲臺,謁者爲外臺。又漢百官表註:禮樂官知禮容,故禮部稱容臺。又王彥威爲曲臺新禮三十卷:故太常稱曲臺。又漢秘書監曰芸臺,唐改祕書爲麟臺,唐百官志門下省曰鸞臺,宋銀臺司掌受天下奏狀。 又【博雅】臺,支也。 又賤者之稱。【左傳昭七年】僕臣臺。【註】皁輿,隷僕之至□者也。【孟子】蓋自是臺無饋也。【註】臺,賤官,主使令者。又【輟耕錄】婢役于婢者,謂之重臺。【蘇軾梅花詩】天敎桃李作輿臺。 又【博雅】臺,輩也。 又【揚子方言】臺,敵延也。東齊海岱之閒曰臺,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物力同者謂之臺敵。 又【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臺。【註】靈臺者,心也。 又姓。漢侍中臺佟。又澹臺,複姓。 又【字彙補】古謂陵墓爲臺,如鄴都之三臺,山海經帝堯臺,帝嚳臺是也。又咍臺,卽臺□之聲也。【世說】許噪於丞相帳,咍臺大鼾。【通雅】咍臺,晉人常語也。 又山名。【輿地志】五臺山,在雁門郡。【山海經】鹿臺之山。【註】今名麓臺山。【淮南子地形訓】濟出王屋,時泗沂出臺台術。【註】時泗沂,皆水名。臺台術,皆山名。【抱朴子登陟卷】昔張蓋蹹及偶高成,二人竝精思於雲臺山石室中。 又神名。【左傳昭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汾神也。【山海經】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臺之棋。【註】郭曰:帝臺,神人名。 又漸臺,星名也。 又宮殿名。【鄒陽上吳王書】秦倚曲臺之宮,懸衡天下。【三輔黃圖】未央有曲臺殿。 又草名。【爾雅釋草】艾,冰臺。【疏】艾,一名冰臺,卽今艾蒿也。【詩小雅】南山有臺。【傳】臺,夫須也。【疏】夫須,莎草也,可爲簑笠。【又】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傳】臺,所以禦暑。笠,所以禦雨也。【箋】臺,夫須也。都人之士,以臺皮爲笠。 又【字彙】洪孤切,音乎。臺駘,邾地名。【禮檀弓】敗于臺駘。【註】臺音壷,駘音臺。臺當爲壷字之譌。一作壷駘,或作狐駘。【正字通】臺有壷音,非臺與壷同。字彙以臺爲古壷字,誤也。又【字彙補】左傳,臺駘。歷考註疏,□無狐音。字彙不知何據而云:亦誤也。 又【韻補】叶田黎切,音題。【參同契】皓若搴帷帳,瞑目登高臺,火記六百篇,所趣等不迷。 又叶同都切,音徒。【易林】典冊法書,藏在蘭臺。
臻 【未集下】【至字部】 臻 【唐韻】【正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音臻。【說文】至也。【玉篇】及也。【詩邶風】遄臻于衞。【後漢章帝紀】澤臻四表。 又【玉篇】聚也,衆也。 又【集韻】將先切【韻會】則然切【正韻】則前切,□音箋。【樂章天命篇】羣凶受誅殛,百祿咸來臻。黃華應福始,王凌爲禍先。
臼 【未集下】【臼字部】 臼 【廣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久切,□音咎。【說文】舂也。本作□,隷省作臼。古者掘地爲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象米。【徐曰】臼字中四注,與函字下,鼠字上,及古文齒字,皆偶相似而非也。【世本】雍父作臼。【呂氏春秋】赤冀作臼。【易繫辭】斷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沈約捉搦歌】粟榖難舂付石臼。【柳宗元詩】日午夢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杵臼四星,在危南。【註】杵臼三星,在丈人星旁,主軍糧。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註】解縣東南有臼城。 又水名。【左傳定五年】將涉于成臼。【註】江夏竟陵縣有臼水,出□屈山,西南入漢。【後漢章帝紀】罷常山,呼沱石臼河漕。【註】石臼,河名也,在今定州唐縣東北。 又山名。【山海經】踵臼之山,無草木。 又鳥名。【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 又樹名。【古西洲曲】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又姓。【左傳】華謳家臣臼任。又【韻補】叶敞呂切,音處。【韓愈元和聖德詩】遂自顚倒,若杵投臼。叶下渚。
臽 【未集下】【臼字部】 臽 【唐韻】戸□切【集韻】乎韽切,□音陷。【說文】小阱也。从人在臼上,舂地坎可臽人。【徐曰】若今人作穴,以臽虎也。會意。【玉篇】坑也。【同文備考】失足入坑坎也。从側人,从杵臼之臼,象人在臼中。 又【廣韻】【集韻】□苦感切,音坎。義同。或作□。
臾 【未集下】【臼字部】 臾 【唐韻】【集韻】□求位切,音匱。同蕢。【說文】草器也。古象形。引論語:荷臾而過孔氏之門。或作。◎按論語今作蕢。 又【廣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居切,□音余。【儀禮燕禮】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請吾子之與寡君須臾焉。【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又姓。【左傳文六年】賈季奔狄,宣子使臾駢送其帑。 又人名。【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淮南子汜論訓】臾兒,易牙,湽澠之合者,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註】臾兒,易牙,皆齊之知味者也。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註】顓臾在泰山南,武陽縣東北。又【字彙補】鳧臾,東方國名。卽扶餘也。 又【荀子大略篇】語曰: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又【集韻】【韻會】□勇主切,音庾。【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註】夾臾之弓,合五成規。【疏】夾臾,反張多隨,曲執向外。【釋文】臾,音庾。 又【正韻】尹竦切,音勇。縱臾,與慫慂通。詳心部慂字註。 又【韻補】叶兪戍切,音裕。【漢廣陵厲王歌】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里馬兮駐待隅路。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蒲交切,音庖。竹名。
臿 【未集下】【臼字部】 臿 【唐韻】楚洽切【集韻】【韻會】【正韻】測洽切,□音插。【說文】舂去麥皮也。【博雅】臿,舂也。 又與插同。【史記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雜臿其閒。 又與鍤同。【史記始皇本紀】禹身自持築臿。【註】臿,築牆杵也。【前漢溝洫志】舉臿爲雲,決渠爲雨。【註】臿,鍫也,所以開渠者也。【淮南子精神訓】今夫繇者,揭钁臿,負龍土。【註】臿,鏵也。靑州謂之鏵,有刃也。三輔謂之□。【揚子方言】江淮南楚之閒謂之臿,沅湘之閒謂之畚。 又【韻會】或作接。【周禮地官廩人】大祭祀,共其接盛。【註】接讀爲扱。扱以授舂人舂之也。【正字通】扱以授舂人舂之,非與臿同也。韻會誤。
舀 【未集下】【臼字部】 舀 【正字通】同□。
舁 【未集下】【臼字部】 舁 〔古文〕□【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說文】共舉也。【徐曰】用力也。兩手及爪皆用也。 又【正韻】轝車也。 又【集韻】苟許切,音舉。又【正韻】羊茹切,音豫。義□同。 【集韻】或作□。◎按字彙譌入五畫,非。今改正。
舂 【未集下】【臼字部】 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書容切,音摏。【說文】擣粟也。黃帝臣雍父作舂。【詩大雅】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莊子逍遙遊】適百里塡宿舂糧。【百里奚妻扊扅歌】舂黃藜,搤伏雞。 又官名。【周禮地官】舂人掌共米物。 又樂器。【周禮春官笙師註】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空髤畫,以兩手築地。【釋名】舂,撞也。牘,筑也。以舂築地爲節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舂陵縣。【後漢光武紀】舂陵節侯買。【註】舂陵,鄕名,本屬零陵,在今永州唐興縣北。 又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高舂。至于連石,是謂下舂。 又鳥名。【爾雅釋鳥】鷺,舂鉏。【疏】齊魯之閒,謂之舂鉏。又【博雅】獨舂,瞗也。 又舂容。【禮樂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待其舂容,然後盡其聲。【韓愈送權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 又與衝通。【史記魯世家】獲長狄,富父終生舂其喉以戈殺之。【後漢西羌傳】水舂河漕。 又【正字通】音窻。八蠻之類。一曰旁舂。見墨子。 又【集韻】諸容切【韻會】職容切,□音鍾。荆山別名。【張正見白頭吟】彈珠金市側,抵玉舂山東。
【寅集中】【山字部】 【廣韻】模朗切【集韻】母朗切,□音莽。山貌。【張衡南都賦】其山則嵣嶚刺。【註】嵣,山石廣大貌。 又平聲。【玉篇】莫郎切,音芒。義同。 又【玉篇】【廣韻】烏浪切【集韻】莫浪切,□音漭。義同。
【寅集中】【山字部】 【廣韻】魯刀切【集韻】郎刀切,□音勞。□,亭名。 又山名。
【戌集下】【風字部】 【廣韻】戸公切【集韻】胡公切,□音洪。【玉篇】風聲。 又【廣韻】大風。
菈 【申集上】【艸字部】 菈 【唐韻】盧合切,音拉。【玉篇】《方言》云:東魯呼蘆菔爲菈□子。又【左思吳都賦】菈□雷硠。【註】崩弛之聲也。
莂 【申集上】【艸字部】 莂 【玉篇】彼列切,音與分別之別同。【廣韻】種穊移蒔也。 又【釋名】莂,別也,大書中央,中破別之也,卽今市井合同。 又佛家作詩曰偈,作文曰莂。【黃庭堅與禪師書】夙承記莂。
苀 【申集上】【艸字部】 苀 【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杭。【爾雅釋草】苀,東蠡。【張衡西京賦】草則葴莎菅,蒯薇蕨茘苀。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草名。葉似蒲,叢生。
舃 【未集下】【臼字部】 舃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博雅】舃,履也。【釋名】複其下曰舃。舃,腊也。行禮久立地,或泥濕,故複其末下,使乾腊也。【古今注】舃以木置履下,乾腊不畏泥濕也。天子赤舃。【詩豳風】赤舃几几。【傳】赤舃,人君之盛履也。又【小雅】赤芾金舃。【註】舃,達履也。【疏】履之最上達者也。舃有三等,赤舃爲上,冕服之舃。下有白舃,黑舃。【左傳桓二年】帶裳幅舃,衡紞紘綖,昭其度也。【註】舃,複履。【疏】謂其複下也。 又大貌。【詩魯頌】松桷有舃。【傳】舃,大貌。 又【班固典引】舃奕乎千載。【註】舃奕,光曜流行貌。 又草名。【爾雅釋草】馬舃,車前。【疏】馬舃,一名車前,一名當道。【莊子至樂篇】生於陵屯,則爲陵舃。陵舃得鬱栖,則爲烏足。【註】陵屯,阜也。言物因水成而陸產,生於陵屯,化作車前,改名陵舃也。一名澤舃,隨燥濕變也。 又與磶同。【何晏景福殿賦】玉舃承跋。【註】舃與磶同。廣雅曰:磶,礩也,言以玉礩承柱之跋也。 亦與潟同。【前漢溝洫志】終古舃鹵兮生稻粱。【註】師古曰:舃鹵,卽斥鹵也。謂鹹鹵之地也。【王融策文】舃鹵可腴。 又【廣韻】【正韻】七雀切【集韻】七約切,□與鵲同。鳥名。【說文】也。 又【集韻】闥各切,音託。大貌。詩松桷有舃,徐邈讀。 又【韻補】履舃。亦叶音鵲。【陸雲逸民賦】相彼宇宙,方之委舃,夫豈不休,而好是冲漠。【註】委舃,猶弃屣也。磶原字从舃,不从舄。
舅 【未集下】【臼字部】 舅 【廣韻】其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音臼。【爾雅釋親】母之晜弟爲舅,母之從父晜弟爲從舅。【詩秦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又【大雅】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又【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禮內則】婦事舅姑,如事父母。 又【爾雅釋親】妻之父爲外舅。 又姓。【姓譜】晉大夫舅犯之後。 又通作咎。【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皆作咎。【□天子傳】咎氏。【郭璞註】咎猶舅也。 又【韻補】叶暨几切,音麂。【前漢敘傳】遭成之逸,政自諸舅。陽平作威,誅加卿宰。宰,獎里切。又【易林】潔身白齒,衰老復起。多孫衆子,宜利姑舅。 又叶跽許切,音矩。【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曰吁,伯父叔舅。各安爾位,訓厥甿畮。畮音姥。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丁結切,音窒。結也。
舆 【酉集下】【車字部】 輿 【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等韻】雲諸切,□音余。【說文】車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註】輿人專作輿,而言爲車者,車以輿爲主也。【後漢輿服志】上古聖人觀轉蓬始爲輪,輪行不可載,因物生智,復爲之輿。【韻會】《詩詁》曰:輈軸之上加板以載物,軫、軾、轛、較之所附植,輿,其總名也。 又乗輿。【蔡邕獨斷】天子所御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乗輿。【註】輿,車也。乗,載也。 又【韻會】權輿,始也。造衡自權始,造車自輿始也。 又【正韻】堪輿,天地之總名。【前漢藝文志】《堪輿金匱》十四卷。【註】堪,天道。輿,地道。 又載而行之之意。【左傳僖十一年】敬禮之輿也。【註】謂其載禮以行也。又【襄二十四年】令名德之輿也。 又負也。【戰國策】百人輿瓢而趨。 又【廣韻】多也。【集韻】衆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晉文公聽輿人之誦。 又【韻會】扶輿,佳氣貌。又美稱。【司馬相如子虛賦】扶輿綺靡。 又輿人,賤官。【左傳昭四年】輿人納之。 又丘輿,地名。【左傳成四年】鄭公子偃敗諸丘輿。【註】鄭地。又平輿。【後漢郡國志】平輿,屬汝南郡。【註】古沈子國也。 又姓。【韻會】周大夫伯輿之後。 又【廣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增韻】舁車也。兩手對舉之車。 【集韻】或作轝。【史記封禪書】作轝。轝字从車从與,作車與。考證:〔【後漢輿服志】上古聖人觀轉蓬,始爲輪,輪行不可載,因物生智,後爲之輿。〕 謹照原文後爲之輿改復爲之輿。〔又【廣韻】權輿,始也。造衡自權始,造車自輿始也。〕 謹按廣韻無此語,查係韻會。謹將廣韻改韻會。
與 【未集下】【臼字部】 與 〔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又【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又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又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又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又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又和也。【戰國策】內□不與,外敵不可拒。【註】□猶亂,與猶和也。 又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又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又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又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又【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又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又姓。又【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又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又【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又【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又【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又【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又【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又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又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又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又【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興 【未集下】【臼字部】 興 【唐韻】【韻會】【正韻】□虛陵切,音□。【爾雅釋言】興,起也。【詩小雅】夙興夜寐。【禮中庸】國有道,其言足以興。【註】興,謂起在位也。 又【廣韻】盛也。【詩小雅】天保定爾,以莫不興。【箋】興,盛也。 又【五音集韻】舉也。【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註】興,猶舉也。 又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下柎之功,末應將興。【註】興,猶動也。 又【詩大雅】興迷亂于政。【箋】興,猶尊尚也。 又【周禮地官旅師】頒其興積。【註】縣官徵聚物曰興。今云軍興是也。又【司稼】平其興。【註】所徵賦。 又州名。【五音集韻】漢置武都郡,魏立東西州。梁爲興州,因武興山而名。 又縣名。【李顒涉湖詩】旋經義興境。 又殿名。【張衡西京賦】龍興含章。【註】龍興,殿名。 又姓。【姓譜】漢濟陰王,謁者興渠。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應切,音嬹。【集韻】象也。 又【韻會】比興。【增韻】興,况意思也。【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詩詁】興者,感物而發,如倉庚于飛,熠燿其羽,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類。 又【正韻】悅也。【禮學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註】興之言喜也。【殷仲文詩】獨有淸秋日,能使高興盡。 又【正韻】許刃切,音釁。【禮文王世子】旣興器用幣。【釋文】音同釁。 又【韻補】叶火宮切,音凶。【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弦更興。繁手累發,密櫛□重。重平聲。 又叶虛良切,音香。【徐幹雜詩】沈隂增憂愁,憂愁爲誰興。念與君相別,乃在天一方。【潘乾□】實天生德,有漢將興。子子孫孫,俾爾熾昌。 又叶丘侵切,音欽。【詩大雅】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考證:〔又【掌均】平其興。〕 謹按周禮無掌均之官,所引出地官司稼。掌均謹改司稼。
舊 【未集下】【臼字部】 舊 【唐韻】【集韻】【韻會】巨救切【正韻】巨又切,□音柩。【說文】鴟舊,舊留也。【徐曰】卽怪鴟也。 又【廣韻】故也。【增韻】對新之稱。【詩豳風】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左傳僖二十八年】輿人誦,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羊傳莊二十九年】新延廄者何。修舊也。 又久也。【詩大雅】於乎小子,告爾舊止。【箋】舊,久也。 又【韻會】昔也,老宿也。 又姓。漢上黨太守舊彊。 又與柩同。【金史蔡珪傳】燕靈王舊。舊,古柩字通用。 又【韻會】【正韻】□巨九切,音臼。義同。 又【集韻】許尤切,音休。與鵂同。 又【韻補】叶巨己切,音技。【詩大雅】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時音氏。【又】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叶上里。 又叶巨寄切,音忌。【韋□成詩】天子我監,登我三事。顧我傷墜,爵復我舊。又【管子牧民篇】不恭祖舊,則孝弟不備。◎按唐韻正,舊音忌,則忌亦正音,非叶音。 又叶去九切,音糗。【前漢敘傳】三枿之起,本根旣朽。枯楊生華,曷惟其舊。
舋 【未集下】【臼字部】 舋 【廣韻】許覲切【集韻】許愼切【韻會】【正韻】許刃切,□欣去聲。同釁。□罅也。龜瓦裂皆曰舋。 又【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仡奮舋而軒鬐。【註】杜預曰:舋,動也。 又【集韻】文運切,音問。義同。考證:〔【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倚仡奮舋而軒鬐。〕 謹照原文奔虎攫拏以梁倚,倚字屬上爲句,謹省去倚字。
【戌集中】【面字部】 【廣韻】【集韻】□是義切,音豉。【廣韻】□,面貌。出新字林。
荡 【申集上】【艸字部】 蕩 【唐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音盪。大也。【論語】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又【釋名】蕩,排盪去穢垢也。【禮昏義】蕩天下之隂事。 又【禮月令】仲冬諸生蕩。【註】蕩謂物動萌芽也。 又【書畢命】以蕩陵德。【傳】放蕩也。 又【書盤庚】今我民用,蕩析離居。【註】播蕩也。 又【詩大雅】蕩蕩上帝。【傳】蕩蕩,法度廢壞貌。 又姓。【春秋僖二十五年註】宋桓公生子蕩,後以蕩爲氏。 又他浪切,音儻。義同。 又底朗切,音黨。【周禮地官稻人】以溝蕩水。【註】謂以溝行水也。 又【前漢揚雄傳】雄爲人□易佚蕩。【註】佚蕩,緩也。 又他郞切,音湯。地名。【史記魯仲連傳】止于蕩隂不進。【註】河內有蕩隂縣。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蕩水東至內黃澤。 又坦朗切。平易也。【詩齊風】魯道有蕩。徐邈讀帑。
舌 【未集下】【舌字部】 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列切,然入聲。【說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者也。【徐曰】凡物入口,必于於舌。【六書精薀】舌以卷舒爲用,口以開闔爲用,各一其隂陽也。【釋名】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又】舌,泄也,舒泄所當言也。【易說卦】兌爲口舌。【疏】口舌,爲言語之具也。【詩大雅】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又射侯上下个曰舌。【儀禮鄕射禮】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註】居兩旁謂之个,左右出謂之舌。 又言也。【揚子太□經】吐黃酋舌。【註】舌,言也。 又姓。【姓纂】越大夫舌庸。又羊舌,複姓。【左傳閔二年】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疏】羊舌,氏也。爵爲大夫。 又官名。【周語】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註】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又國名。【淮南子地形訓】穿□民,反舌民。【註】反舌民,不可知而自相曉。一說舌本在前,不向喉,故曰反舌也。南方之國名也。【山海經】歧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註】其人舌皆岐。或云:支舌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萿,麋舌。【註】今麋舌草春生葉,有似於舌。又【博雅】燕薁,蘡舌也。又【正字通】牛舌,芣苢。別名江東呼蝦蟇衣,山東名牛舌。 又鳥名。【禮月令】仲夏之月,反舌無聲。【註】反舌,百舌鳥。【淮南子說山訓】人有多言者,猶百舌之聲。【註】百舌,鳥名。能易其舌,效百鳥之聲,故曰百舌也。 又無舌,蟲名。【本草註】一名益符,主閉。 又長舌,獸名。【山海經】長舌山有獸,名長舌,狀如禺,四耳,出則郡多水。 又【韻補】叶商刮切,音殺。【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又叶食僞切,音逝。【郤正釋譏】家挾殊議,人懷異計。縱橫者欲披其胷,徂詐者暫吐其舌。
舍 【未集下】【舌字部】 舍 【廣韻】始夜切【集韻】【韻會】【正韻】式夜切,□音赦。【說文】市居曰舍。【釋名】舍,於中舍息也。【禮曲禮】將適舍,求毋固。【註】謂行而就人館。【疏】適,猶往也。舍,主人家也。【周禮天官宮正】以時此宮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註】次謂吏直宿,若今部署諸廬者。舍,其所居寺。【前漢高祖紀】高祖適從旁舍來。又【王莽傳】里區謁舍。【註】不宿客之舍爲里區,宿客者曰謁舍。 又息也。【詩小雅】爾之安行,亦不遑舍。【箋】女可安行乎,則何不暇舍息乎。【前漢高祖紀】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註】師古曰:舍,息也,於殿中休息也。 又日行有次舍。【淮南子天文訓】日入於虞淵之汜,曙於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郭璞遊仙詩】迴日向三舍。【註】二十八宿,一宿爲一舍。又師行一宿爲舍。【增韻】又三十五里爲一舍。【左傳僖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註】一舍三十里。 又【釋典】一俱廬舍。【註】四里爲一俱廬舍。一里三百六十步,一俱廬舍計一千四百四十步。 又止也。【禮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耕者少舍。【註】舍,猶止也。【管子四稱篇】良臣不使,讒賊是舍。【註】舍,止也,謂止讒賊於其旁,與之近也。 又廢也,罷也。【易乾卦】見龍在田,時舍也。【左傳昭五年】舍中軍,□公室也。【註】罷中軍。 又厝也。【戰國策】王不如舍需於側,以稽二人者之所爲。【註】舍,猶厝也。 又施也。【左傳宣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又【昭十三年】施舍不倦。【註】施舍,猶言布恩德。 又官名。【周禮天官掌舍】掌王之會同之舍。又【地官】舍人。【註】舍,猶宮也。主平宮中用穀者也。師古曰:舍人,親近左右之通稱,後遂爲私屬官號。 又處也。【詩鄭風】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箋】舍,猶處也。【釋文】舍,音赭。王云:受也。 又除也。【詩小雅】舍彼有罪。【傳】舍,除也。 又釋也。【詩小雅】不失其馳,舍矢如破。又【大雅】舍矢旣均。【箋】舍之言釋也。 又中也。【禮射義】射之爲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疏】舍,中也。 又舍匿。【前漢淮南王傳】舍匿者,論皆有法。【註】謂容止藏隱也。 又與赦通。【前漢朱博傳】姦以事君,常□不舍。 又【集韻】【韻會】【正韻】□始野切,音捨。止息也,廢也,置也。【論語】不舍晝夜。【書湯誓】舍我穡事,而割正夏。【釋文】舍,音捨,廢也。【左傳昭四年】使杜洩舍路。【註】舍,置也。【釋文】舍,音捨。 又【五音集韻】悉姐切,音寫。【揚子方言】發挩舍車。 又【集韻】始隻切【正韻】施隻切。□與釋同。【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註】舍卽釋也。采讀爲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釋文】舍音釋。【管子五輔篇】是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註】解,放也。舍,免也。【釋文】舍,同釋。 又【韻補】叶舂遇切,音戍。【屈原離騷】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爲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又叶始賀切。【白居易效淵明體詩】所以隂雨中,經旬不出舍。始悟獨住人,心安時亦過。考證:〔【書湯誓】舍我穡事,而割夏正。〕 謹照原文夏正改正夏。
【丑集上】【口字部】 【字彙】通懇切,吞上聲。癡貌。 又【中州音韻】他禁切,吞去聲。撒也。○按字諸書皆不載。故正字通云二音二訓,□非。但以爲吞字之譌,亦無據。
【寅集中】【山字部】 【玉篇】卽李切。山也。【正字通】譌字。
舐 【未集下】【舌字部】 舐 【廣韻】俗舓字。【莊子列禦□】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乗,舐之者得車五乗。
舑 【未集下】【舌字部】 舑 【正字通】字之譌。
□ 【未集中】【缶字部】 □ 【玉篇】革鞋切。器好也。
【卯集下】【攴字部】 【類篇】作。字从攴作。
舒 【未集下】【舌字部】 舒 【廣韻】商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音書。【說文】伸也。【博雅】舒,展也。【揚子方言】舒,勃展也。東齊之閒凡展物謂之舒勃。 又【廣韻】緩也,遲也,徐也。【爾雅釋詁】舒,敘也。【詩大雅】王舒保作。【傳】舒,徐也。【釋文】舒,序也。【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疏】舒遲,閒雅也。【淮南子原道訓】柔弱以靜,舒安以定。【註】舒,詳也。 又【爾雅釋詁】緒也。【註】又爲端緒。 又【韻會】散也,開也。 又國名。【詩魯頌】荆舒是懲。【疏】舒,楚之與國。【春秋僖三年】徐人取舒。【註】舒國,今廬江舒縣。【韻會】唐置舒州,宋改安慶府。又【左傳襄二十三年】明日將復戰,期于壽舒。【註】壽舒,莒地。 又姓。唐舒元興。 又鼎名。【左傳定六年】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鑑。【疏】舒鼎,鼎名。 又【博雅】月御謂之望舒。【抱朴子喻蔽卷】羲和昇光以啟旦,望舒曜景以灼夜。 又【禮內則】舒鴈翠,鵠鴞胖,舒鳧翠。【註】舒鴈,鵝也。舒鳧,鶩也。 又【韻會】通作荼。【史記建元以來侯表】荆荼是徵。【註】荼,音舒。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斵目必荼。【註】荼,讀爲舒。古文舒荼假借字。 又【五音集韻】羊茹切。與豫同。【晉書地理志】豫,飾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舒讀作豫。 又【韻補】叶商支切,音詩。【越采葛婦歌】增封益地賜羽奇,几杖茵蓐諸侯儀。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不能移。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斷日必荼。〕 謹照原文斷日改斵目。〔【五音集韻】羊如切。與豫同。〕 謹照原文羊如切改羊茹切。
舥 【未集下】【舟字部】 舥 【廣韻】普巴切【集韻】【正韻】披巴切,□音葩。浮梁謂之舥。
苰 【申集上】【艸字部】 苰 【唐韻】胡肱切,音弘。【玉篇】藤苰,胡麻也。 又與鞃通。【詩大雅】鞹鞃淺幭。【疏】鞃又作苰。
舓 【未集下】【舌字部】 舓 【唐韻】神旨切,音士。【說文】以舌取物也。今作□。或作舐□。 又【韻會】亦作咶。【荀子彊國篇】伏而咶天。【後漢鄧后傳】夢及天而咶之。 又作狧。【前漢吳王濞傳】狧糠及米。
舔 【未集下】【舌字部】 舔 【篇海】他點切,音忝。以舌舔物。
舕 【備考】【未集】【舌字部】 舕 【篇海類編】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