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18 页/共 976 页

【酉集下】【酉字部】 【廣韻】陟離切【集韻】珍離切,□音知。與□同。 又【五音集韻】他禮切,音體。與醍同。 膺 【未集下】【肉字部】 膺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於陵切,音應。【說文】胷也。【史記趙世家】大膺,大胷,修下而馮。 又【爾雅釋言】親也。【禮少儀】執箕膺擖。【註】膺,親也。 又【正韻】當也。【書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傳】膺,當也。 又受也。【楚辭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註】膺,受也。 又【韻會】馬帶也。【詩秦風】虎韔鏤膺。【傳】膺,馬帶也。又【大雅】鉤膺濯濯。【傳】鉤膺,樊纓也。 又【增韻】擊也。 又【集韻】於證切,英去聲。胷也。【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釋文】徐邈讀。 又【釋名】膺,壅也。氣所壅塞也。【正字通】黃庭經,舌下□膺生死岸。陶弘景讀壅。 膻 【未集下】【肉字部】 膻 【唐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音袒。【說文】肉膻也。从肉亶聲。詩膻裼暴虎。◎按詩鄭風,今作襢。【集韻】或省作胆。 又【集韻】【正韻】□尸連切,音羶。【說文】羊臭也。本作羴。或作羶□。【列子周穆王篇】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 又【正字通】音誕。素問,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王冰曰:在胷中兩乳閒。朱肱曰:心之下有鬲膜,與脊脅周回相著,遮蔽濁氣,所謂膻中也。 膼 【未集下】【肉字部】 膼 【廣韻】陟瓜切【集韻】張瓜切,□音檛。【廣韻】膇也。【集韻】腿也。 膽 【未集下】【肉字部】 膽 【唐韻】都敢切【韻會】【正韻】覩敢切,□音黵。【說文】連肝之府也。【廣韻】肝膽。【素問】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白虎通】膽者,肝之府也。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膽斷。是以肝膽二者,必有勇也。肝膽異趣,何以知相爲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人怒無不色靑目張者,是其效也。【史記越世家】坐臥卽仰膽,飮食亦嘗膽也。【前漢張耳陳餘傳】將軍瞋目張膽。【註】張膽,言勇之甚。【後漢光武紀】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 又【淮南子精神訓】膽爲雲。 又【拾遺記】昆吾山有獸,食銅鐵。吳國武庫中兵刃俱食盡,得雙兔,有鐵膽,鑄爲雙劒。 又蟲名。【博雅】膽蛇,靑蠵也。 又草名。【博雅】陵遊,龍膽也。 又拭治也。【禮內則】桃曰膽之。【註】啖食治擇之名。【疏】去毛拭治,令色靑滑如膽也。 又姓。【呂氏春秋】中牟有士曰膽胥,已請見之。 膾 【未集下】【肉字部】 膾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外切,音儈。【說文】細切肉也。【玉篇】肉細切者爲膾。【釋名】膾,會也。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韻會】肉腥細者爲膾,大者爲軒。【禮曲禮】膾炙處外。 又【博雅】膾,割也。 又【廣韻】魚膾。【詩小雅】炰龞膾鯉。 又【韻會】國名。堯欲伐宗膾。宗膾,小蕃國。 【集韻】或从魚。鱠。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古文眠字。註詳目部五畫。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先的切,音錫。女名。 膿 【未集下】【肉字部】 膿 【廣韻】【集韻】【韻會】□奴冬切,音農。【說文】腫血也。【玉篇】癰疽潰也。【史記倉公傳】後八日嘔膿。 又【釋名】膿,醲也,汁醲厚也。【曹植七啟】肥豢膿肌。 又爛也。【齊民要術】水稻苗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鐮浸水芟之,草悉膿死。 臀 【未集下】【肉字部】 臀 【廣韻】【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屯。【說文】髀也。本作□。【字彙】腿靨。【博雅】臀謂之脽。【易夬卦】臀無膚。【周語】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註】尻也。 又【韻會】底也。【易困卦】臀困於株木。【註】最處底下。【周禮冬官考工記】氏爲量,其臀一寸。【註】底深一寸也。 又人名。【左傳宣二年】公子黑臀。【註】晉文公子。又勝臀,齊人,見戰國策。 臁 【未集下】【肉字部】 臁 【集韻】離鹽切,音廉。【玉篇】穴臁也。【集韻】脛臁也。 臂 【未集下】【肉字部】 臂 【唐韻】【集韻】【韻會】□□義切,音嬖。【說文】手上也。【廣韻】肱也。【增韻】腕也。【正字通】今謂自肩至肘曰臑,自肘至腕曰臂。【釋名】臂,裨也,在旁曰裨也。【又】殿也,高厚有殿遌也。【山海經】大荒之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又】長臂國,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 又牲之肩脚亦謂臂。【禮少儀】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疏】臂臑,謂肩腳也。 臃 【未集下】【肉字部】 臃 【集韻】於容切,音邕。【說文】腫也。【史記倉公傳】色將發臃。 又【五音集韻】於隴切,音擁。臃腫,肉起也。【戰國策】人之所以善扁鵲者,爲有臃腫也。 臄 【未集下】【肉字部】 臄 【廣韻】其虐切【集韻】【韻會】【正韻】極虐切,□音噱。【說文】口上阿也。【詩大雅】嘉殽脾臄。【傳】臄,函也。【釋文】通俗文云:口上曰臄。 又【集韻】切肉也。取脾腎寘腸炙之曰臄。 又【集韻】强魚切,音渠。鳥腊。【韻會】或作□。通作噱。 臅 【未集下】【肉字部】 臅 【廣韻】尺玉切【集韻】【韻會】樞玉切,□音觸。【禮內則】小切狼臅膏。【註】狼臅膏,臆中膏也。又【糗餌粉酏註】酏,當爲餰。以稻米與狼臅膏爲餰是也。 又【集韻】朱欲切,音燭。義同。【禮內則狼臅膏釋文】徐又音燭。 又【集韻】須玉切,音粟。義同。 臆 【未集下】【肉字部】 臆 【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力切,□音億。【說文】胷肉也。【廣韻】胷臆。【史記扁鵲傳】因噓唏服臆。 又滿也。【揚子方言】臆,滿也。【註】愊臆,氣滿之也。 又抑也。【釋名】臆猶抑也。抑氣所塞也。 又【集韻】隱己切,音譩。和醴酏爲飮也。 又【韻會】通作意。【史記賈誼傳】請以臆對。【漢書】作意。 【午集中】【疒字部】 【廣韻】【集韻】□力制切,音例。【公羊傳莊二十一年】大災者何,大瘠也。大瘠者何,也。【註】民疾疫也。【集韻】或作癘□。通作厲。 臇 【未集下】【肉字部】 臇 【唐韻】子沇切【集韻】【韻會】子兗切【正韻】徂兗切,□音□。【說文】□也。【曹植名都篇】膾鯉臇胎鰕。【註】臇者,少汁臛也。 又【廣韻】【集韻】□遵爲切,音。義同。 臈 【未集下】【肉字部】 臈 【集韻】臘或作臈。【晏子春秋諫上】景公令兵摶治,當臈冰月之閒而寒冰,多凍餒而功不成。 又蜜臈。【古今注】遠方諸山出蜜臈處,以木爲器,中開小孔,以蜜臈塗器內外。 又臈布。【古今注】周書曰:昆吾氏獻切玉刀,切玉如臈布。 又【集韻】居曷切,音葛。臈胆,肥貌。考證:〔【晏子春秋諫上】景公令兵搏治,當臈冰月之閒而寒冰,多凍餒而功不成。〕 謹照原文搏改摶。 【午集上】【生字部】 【字彙補】與甥同。見石墨鐫華。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枯鎋切【集韻】【韻會】五瞎切,□音。木虎,止樂器,亦名敔也。 又【玉篇】亦作楬。【禮樂記】然後聖人作爲鞉鼓,椌揭壎篪。 【韻會】或作。亦作。考證:〔【禮樂記】作爲鞉鼓,椌楬,此德音也。〕 謹按所引句未全,今照原文改然後聖人作爲鞉鼓,椌揭壎篪。省此德音也四字。 □ 【子集上】【一字部】 □ 【字彙補】同丘。【道藏洞靈經】黃帝得常仙封鴻□容□。□字原字广下从氏彡乚作。 臉 【未集下】【肉字部】 臉 【集韻】【韻會】□居奄切,音檢。【集韻】頰也。【韻會】目下頰上也。 又【廣韻】七廉切【集韻】千廉切,□音韱。【廣韻】□也。【齊民要術】羹臛法,有臉羹。 又【博雅】臉,□也。【釋文】臉,七潛切。 又【廣韻】力減切【集韻】兩減切,□音溓。義同。 臊 【未集下】【肉字部】 臊 【唐韻】【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騷。【說文】豕膏臭也。从肉,喿,意兼聲。【廣韻】腥臊。【周禮天官庖人】夏行腒鱐膳膏臊。【註】臊,豕膏也。 又【韻會】一曰犬臊也。【正韻】犬膏也。【禮內則】夏腒鱐膳膏臊。【註】犬膏臊。 又凡肉之腥者皆曰臊。【史記晉世家】犯肉腥臊,何足食。 又【韻補】叶音摗。【易林】東家殺牛,汗臭腥臊。叶下周。 臋 【未集下】【肉字部】 臋 【字彙補】與臀同。 臍 【未集下】【肉字部】 臍 【廣韻】徂奚切【集韻】【韻會】前西切,□音齊。【說文】肶臍也。【正字通】子初生所繫也。斷之爲臍帶,以其當心腎之中,前直神闕,後直命門,故謂之臍也。 又劑也。【釋名】臍,劑也,腸端之所限劑也。 又【韻會】通作齊。【左傳莊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註】齊臍同。 臎 【未集下】【肉字部】 臎 【廣韻】【集韻】□七醉切,音翠。【廣韻】鳥尾上肉。 又【博雅】臎,肥也。 又【博雅】臎,□也。 又【廣韻】遵誄切【集韻】祖誄切,□音濢。髁骨也。一曰肥實謂之臎。 臏 【未集下】【肉字部】 臏 【廣韻】毗忍切【集韻】【韻會】婢忍切,□音牝。【說文】膝耑也。【增韻】膝蓋骨。【潘岳西征賦】徂潛鉛而脫臏。【註】膝蓋也。 又【玉篇】臏骨也。【史記秦本紀】王與孟說舉鼎,絕臏。【註】正義曰:臏,脛骨也。 又【集韻】一曰刖也。【周禮秋官司□刖罪五百註】刖,斷足也。周改臏作刖,殺死□也。【禮文王世子其□罪則纖剸亦告於甸人註】宮割臏墨劓刖,皆以刀鋸割刺人體也。 又人名。【史記孫武傳】孫臏,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又【集韻】毗賓切,音頻。又遍忍切,音。義□同。 臐 【未集下】【肉字部】 臐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云切,音熏。【玉篇】臐,今時□也。羊曰臐。【禮內則】膷臐膮醢。【釋文】羊□也。 又【廣韻】香美之名。【博雅】臐,香也。 又【廣韻】許運切,音訓。義同。 【類篇】或作□。 臑 【未集下】【肉字部】 臑 【唐韻】那到切【集韻】【韻會】乃到切【正韻】奴報切,□音□。【說文】臂羊矢也。【徐曰】按史記,龜前臑骨,帶之入山林不迷。蓋骨形象羊矢,因名之。【廣韻】臂節。【韻會】肩腳也。【儀禮鄕射禮】折脊脅肺臑。【禮少儀】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疏】臂臑謂肩腳也。【史記龜筴傳】取前足臑骨,穿佩之。【註】臑臂。 又【說文長箋】黃蹢躅,一名臑羊華。 又【集韻】奴刀切,音夔。義同。 又【集韻】人之切,音而。與胹同。爛也。秦晉之郊謂熟曰胹。【枚乗七發】熊蹯之臑。【註】臑,音而,熟也。【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些。【註】臑若,熟爛也。 又【集韻】五管切,音輐。體燠也。 又【集韻】昏困切,音。肉醢。 又【集韻】汝朱切【正韻】如朱切,□音儒。【廣韻】□耎貌。【集韻】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義。 臒 【未集下】【肉字部】 臒 【玉篇】烏郭切,音艧。善肉也。 又人名。【史記王于侯表】五據侯劉臒。 【寅集中】【山字部】 【唐韻】【韻會】【正韻】徂賄切【集韻】徂誄切,□音罪。□,山貌。【說文】本作□。从山辠聲。【張衡西京賦】上林岑以□。【註】險峻不齊也。【沈炯歸賦】其山則嶔岑嵬。 【六書】作□。 胚 【未集下】【肉字部】 胚 【集韻】鋪枚切,音坯。婦孕一月也,或从女作。【爾雅釋詁胎始也註】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郭璞江賦】類胚渾之未凝。【註】言雲氣杳冥,似胚胎渾沌,尚未凝結。 又【玉篇】匹尤切,音。義同。 【說文】本从不作肧。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郞達切,音剌。【博雅】也。 【子集下】【力字部】 【唐韻】方結切【集韻】必結切,□邊入聲。【玉篇】大也。【廣韻】大力之貌。 【補遺】【午集】【田字部】 【篇海類編】昌石切,音尺。田器。又地名。 【午集中】【疒字部】 【廣韻】古隘切【集韻】居隘切,□音懈。病也。 又【集韻】宜佳切,音厓。癡貌。 又硏奚切,音倪。義同。 胛 【未集下】【肉字部】 胛 【廣韻】【集韻】【韻會】□古狎切,音甲。【廣韻】背胛。【集韻】一曰闔也。與胷脅相會闔。【正字通】俗謂肩甲。【後漢張宗傳】中矛貫胛。【註】背上兩膊閒也。 胜 【未集下】【肉字部】 胜 【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音星。【說文】犬膏臭也。从肉,生,意兼聲。一曰不熟也。徐引禮記,飯胜而苴熟。【禮內則秋宜犢麛膳膏腥釋文】腥,音星。雞膏也。說文作胜,云:犬膏臭也。 又【集韻】七正切,音婧。【山海經】玉山有鳥焉,名曰胜遇。【註】音姓。 又新佞切,音性。與腥同。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又【五音集韻】所庚切,音生。餼肉也。考證:〔一曰,不熟也。徐引禮記,飮胜而苴熟。〕 謹照原文飮胜改飯胜。 胝 【未集下】【肉字部】 胝 【唐韻】竹尼切【集韻】【韻會】張尼切,□音疷。【說文】腄也。【玉篇】胼胝。【廣韻】皮厚也。【韻會】□也。【集韻】一曰繭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躬傶骿胝無胈【註】□也。【荀子子道篇】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任昉百辟勸進牋】雖累繭救宋,重胝存楚。 又【集韻】稱脂切,音□。鳥胃。一曰胵,五藏總名。【博雅】百葉謂之膍胵。本作胵。或从氐。 又丁計切,音帝。牲體之本也。 又【正韻】旨而切,音支。義同。 胞 【未集下】【肉字部】 胞 【廣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音拋。【說文】兒生裹也。【博雅】人四月而胞。【莊子外物篇】胞有重閬,心有天遊。【註】胞,腹中胎。閬空曠也。【前漢外戚傳】善臧我兒胞。【師古註】音苞。謂胎之衣也。 又【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 又【廣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音包。又【集韻】方鳩切,否平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蒲交切。與庖同。肉吏也。【禮祭統】夫祭有畀輝胞翟閽者。【莊子庚桑楚】湯以胞人籠伊尹。【前漢百官公卿表】胞人,都水均官三長丞。【註】胞與庖同。胞人,主掌宰割者也。 又【五音集韻】匹貌切,音奅。面生氣也。 胠 【未集下】【肉字部】 胠 【廣韻】去魚切【正韻】丘於切,□音區。【博雅】胠,脅也。 又【韻會】一曰旁開爲胠。【正韻】發也,開也。【莊子胠篋篇】將爲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爲守備。【註】胠,起居反,從旁開爲胠。一云發也。 又去也。【荀子榮辱篇】儵者,浮陽之魚也。胠於沙而思水,則無逮矣。 又【韻會】軍左翼曰啓,右翼曰胠。【左傳襄二十三年】狼蘧疏爲右胠。 又【廣韻】丘倨切【集韻】【韻會】丘據切【正韻】區遇切,□音去。脅也。 又【集韻】乞業切,音。又迄業切,音脅。又【韻會】口舉切,去上聲。義□同。 又【廣韻】去劫切【正韻】苦洽切,□音恰。開也,發也。 又人名。【前漢功臣表】武原靖侯衞胠。【註】胠音脅,又音怯。 胡 【未集下】【肉字部】 胡 【唐韻】戸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瑚。【說文】牛頷垂也。【正字通】喉也。頷肉下垂者曰胡。【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釋名】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斂互物也。【前漢郊祀志】有龍垂胡。【註】胡謂頸下垂肉也。 又【韻會】何也。【書太甲】弗慮胡獲,弗爲胡成。 又【集韻】壽也。【詩周頌】胡考之寧。【傳】胡,壽也。 又【正字通】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戈頸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胡三之,戟胡四之。【註】三之長六寸,四之長八寸。 又戟名【揚子方言】凡戟而無刃,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 又【韻會】麤纓無文理者。亦曰曼胡。 又遐遠也。【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註】胡,猶遐也,遠也。 又懸蠶簿橫也。【揚子方言】胡以懸,關西謂之。【註】,懸蠶簿橫也。 又粉名。【釋名】胡粉,胡,餬也,和脂以塗面也。【抱朴子論僊卷】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乃化鉛所作。 又餅名。【釋名】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 又胡蝶,蟲名。【列子天瑞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 又【史記諡法】彌年壽考,保民耆艾,□曰胡。 又【正字通】菰米曰彫胡。【前漢司馬相如傳】東蘠彫胡。【註】彫胡,菰米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詩周南采采卷耳箋】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郭云:亦曰胡枲。【疏】卷耳,葉靑白色,似胡荽。 又鳥名。【禮表記詩云維鵜在梁註】鵜,鵜胡。 又【正字通】盧胡,笑在喉閒聲。【孔叢子抗志篇】盧胡,大笑。 又水名。【爾雅釋水】胡蘇。【註】東莞縣今有胡蘇亭。 又丘名。【爾雅釋丘】方丘,胡丘。【疏】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又禮器。與瑚同。【左傳哀十一年】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註】胡簋,禮器。夏曰胡。 又縣名。【書禹貢導菏澤傳】菏澤在胡陵。【疏】正義曰:地理志,山陽郡有胡陵縣。 又書名。【前漢藝文志】胡非子三篇。【註】墨翟弟子。【又】封胡五篇。【註】黃帝臣。 又國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妢胡之笴。【註】妢胡,胡子之國,在楚旁。 又姓。【左傳襄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註】胡公閼父之子滿也。又複姓。【八及歌】海內珍奇,胡母季皮。【註】侍御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又【集韻】洪孤切,音□。戈戟內柄處。 又胡故切,音護。頸也。【前漢金日磾傳】日磾捽胡。晉灼讀。 胣 【未集下】【肉字部】 胣 【集韻】丑豸切,音褫。刳腸曰胣。【莊子胠篋篇】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註】刳腸曰胣。 又演爾切,音酏。又賞是切,弛去聲。義□同。 或作肔。 胤 【未集下】【肉字部】 胤 〔古文〕□【廣韻】羊晉切【正韻】羊進切,□音孕。【說文】子孫相承續也。从肉从八,象其長也。幺亦象重累也。【廣韻】繼也,嗣也。【書洛誥】予乃胤保,大相東土。【傳】我乃繼文武安天下之道,大相洛邑。又【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傳】王者主民,當敬民事。民事無失天所嗣常也。 又習也。【詩大雅】永錫祚胤。【傳】胤,習也。 又【廣韻】國名。【書胤征】胤侯命掌六師。 又姓。 又【韻補】叶延去聲。【徐幹齊都賦】旣墜反升,將絕復胤。叶下徧。 胥 【未集下】【肉字部】 胥 〔古文〕□【廣韻】相居切【集韻】新於切,□音湑。【說文】蟹醢也。【韻會】言其肉胥胥解也。【周禮天官庖人註】靑州之蟹胥。 又【集韻】助也,待也。 又【廣韻】相也。【書太甲】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傳】無能相匡。【前漢楚元王傳】二人諫不聽,胥靡之。【註】胥,相也。靡,隨也。古者相隨坐輕□之名。又□徒亦名胥靡。【莊子庚桑楚】胥靡登高而不懼。【註】胥靡,□徒人也。【前漢敘傳】史遷薰胥以□。【註】胥,相也。 又【集韻】皆也。【詩小雅】君子樂胥。【傳】胥,皆也。 又儲胥,謂蓄積待用也。【前漢揚雄傳】木雍槍累,以爲儲胥。【註】有儲蓄,以待所須也。 又官名。【周禮地官】胥師,二十肆,則一人皆二史。【註】胥及肆長,市中給繇役者。【禮文王世子】胥鼓南。【註】胥掌以六樂之會正舞位。 又樹名。【前漢司馬相如傳】留落胥邪。【註】胥邪似幷閭,皮可作索。 又蝶名。【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註】蝴蝶一名胥。【列子天瑞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胡蝶,胥也。化而爲蟲,生竈下。 又語辭。【詩小雅】侯氏燕胥。【又】君子樂胥。 又地名。【左傳宣十二年】車及于蒲胥之市。 又胥閭,門名。【穀梁傳成元年】客不悅而去,相與立胥閭而語。【註】門名。 又姓。【廣韻】胥童,晉臣。見【左傳成十七年】。 又人名。【左傳哀十一年】桑掩胥御國子。【前漢功臣表】復陽剛侯陳胥。 又【集韻】寫與切,音諝。又蘇故切,音素。義□同。 又【正韻】山徂切,音蔬。同蘇。 又【韻補】叶胥上聲。【班固靈臺詩】屢維豐年。於皇樂胥。叶上廡雨。考證:〔【周禮地官】胥師,二十四,則一人皆二史。〕 謹照原文二十四改二十肆。 胦 【未集下】【肉字部】 胦 【廣韻】握江切【集韻】於江切,□音□。胦肛,不伏人。 又【廣韻】【集韻】□於良切,音央。【廣韻】脬胦。【集韻】脖胦,臍也。 又【集韻】於郞切,音鴦。又倚朗切,音坱。義□同。 胧 【辰集上】【月字部】 朧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說文】朦朧也。 又【類篇】朣朧,月初出。詳朣字註。 胪 【未集下】【肉字部】 臚 【唐韻】力居切【集韻】【正韻】凌如切,□音閭。【說文】皮也。【抱朴子至理卷】淳于能解臚以理腦。 又【廣韻】腹前曰臚。【通雅】臚脹,腹彭脹也。 又【玉篇】臚,陳也。【廣韻】陳,序也。【爾雅釋言】臚,敘也。【疏】以禮陳敘於賔客也。【史記六國表】臚於郊祀。【前漢郊祀歌】殷勤此路臚所求。 又【正韻】傳也。【晉語】聽臚言於市。【註】臚,傳也。【史記叔孫通傳】臚句傳。【註】上傳語告下爲臚。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大鴻臚一人,中二千石。 又【韻會】兩舉切,音膂。與旅同。【前漢敘傳】大夫臚岱。【註】鄭氏曰:臚岱,季氏旅於泰山是也。師古曰:旅,陳也,臚亦陳也。臚旅聲相近,其義一耳。 又【正字通】亦作盧。【唐書和逢堯傳】鴻臚作鴻盧。 【正字通】說文:臚,从肉盧聲。孫氏力居切,籀文作膚,義同音別,二文宜竝存。臚音盧,膚音趺,皮膚通作皮臚,臚傳必不可言膚傳,鴻臚必不可稱鴻膚,各從其類,則言義兩無殽互。 【午集上】【玉字部】 【正字通】俗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