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15 页/共 976 页
【戌集中】【阜字部】 【廣韻】况羽切【集韻】火羽切,□音詡。【玉篇】鄕名。【廣韻】在安邑。 又【集韻】《博雅》離也。 又【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衢。【廣韻】地名。在河東。 又【集韻】匈于切,音訏。鄕名。
【戌集上】【金字部】 【字彙補】古文初字。註詳刀部五畫。
【午集上】【甘字部】 【集韻】枯甘切,音堪。甒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縛謀切【集韻】房尤切,□音浮。【廣韻】竹有文者。 又【集韻】方鳩切,音紑。披尤切,音坏。義□同。
脽 【未集下】【肉字部】 脽 【唐韻】示隹切【集韻】【韻會】【正韻】視隹切,□音誰。【說文】□也。【正韻】髖也。【正字通】尻骨也。【博雅】臀謂之脽。【前漢東方朔傳】連脽尻。【註】臀也。 又【韻會】一曰地名,祠后土處。【史記孝武紀】始立后土祠汾隂脽上。【註】脽者,河東岸特堆堀,長四五里,廣一里餘,高十餘丈。汾隂地堆之上,后土祠在西,脽在巨靈坐處,西流與河合,以特堆象此爲名。師古曰:以形高起,如人尻脽也。一說地本名鄈,音葵,彼鄕人呼如誰,轉爲脽耳,故漢舊儀云:葵上。 又【集韻】川佳切,音推。又【五音集韻】職流切,音周。義□同。
脾 【未集下】【肉字部】 脾 【唐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陴。【說文】土藏也。【徐曰】脾主信藏志,信生於土。【白虎通】脾之爲言裨也。【韻會】文子曰:脾爲風。【淮南子精神訓】脾爲雷。【釋名】脾,裨也。在胃下。脾助胃氣,主化穀也。【禮月令】孟春之月,祭先脾。 又可爲殽。【詩大雅】嘉殽脾臄。【禮內則】兔爲宛脾。【註】宛脾,聶而切之。又【鴇奧鹿胃註】鴇奧,脾肶也。【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葵菹蠃醢,脾析麤醢,蜃蚳醢,豚拍魚醢。【註】脾析,牛百葉也。 又【博雅】止也。【揚子方言】鋪脾,止也。【註】義有不同,故異訓之。 又【博雅】□也。 又邑名。【左傳定五年】子西爲王輿服,以保路國于脾洩。【註】脾洩,楚邑也。 又【集韻】蒲街切,音牌。牛百葉。【周禮天官醢人脾析釋文】徐讀蒲佳反。 又【集韻】匹計切,音膍。盛肥也。 又【五音集韻】□履切,音匕。股也。
脿 【未集下】【肉字部】 脿 【篇海】同臕。 又地名。今雲南有祿脿巡檢司。
腁 【未集下】【肉字部】 腁 【廣韻】部田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眠切,□音緶。【廣韻】腁胝,皮上堅也。【荀子子道篇】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腁胝以養其親。 又固也。【揚子太□經】隂形腁冒。【註】固也。 又【集韻】薄鑑切,音湴。膚肉疎貌。 【集韻】或作跰。通作騈。
腃 【未集下】【肉字部】 腃 【廣韻】【集韻】□丘媿切,音喟。筋節急也。 又【集韻】逵員切,音權。吻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註】吻,口腃也。【釋文】腃音權。 又【集韻】驅圓切,音卷。身曲貌。
腄 【未集下】【肉字部】 腄 【唐韻】竹垂切【集韻】【韻會】株垂切,□音箠。【說文】瘢胝也。一曰馬及鳥脛上結骨。李舟說。 又【集韻】【韻會】□是爲切,音垂,臀也。 又縣名。【史記秦始皇紀】過黃腄。【註】東萊有黃縣,腄縣。十三州志,牟平縣,古腄縣也。又【主父偃傳】起於東腄琅邪負海之郡。 又【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縣名。在東萊。 又【集韻】視隹切,音誰。又傳追切,音椎。又樹僞切,音瑞。又【廣韻】羽求切【集韻】于求切,□音尤。義□同。 又【集韻】崇懷切,音□。本作。膗,形惡。
腖 【未集下】【肉字部】 腖 【玉篇】都弄切,音凍。肉腖也。
腆 【未集下】【肉字部】 腆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說文】設膳腆腆多也。【玉篇】厚也。【書酒誥】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註】洗以致其潔,腆以致其厚。 又【廣韻】善也。【禮郊特牲】幣必誠,辭無不腆。【註】腆猶善也。 又【廣韻】至也。【書大誥】殷小腆,誕敢紀其敘。【釋文】至也。 又【廣韻】忘也。【揚子方言】聲腆,忘也。又【博雅】腆,久也。 又殄亦作腆。【詩衞風籧篨不殄箋】殄當作腆。腆,善也。正義云:腆殄,古今字異。
腇 【未集下】【肉字部】 腇 【集韻】【韻會】【正韻】□弩罪切,音娞。萎腇,耎弱貌。【後漢馬援傳】萎腇咋舌叉手從族。【註】萎腇,耎弱也。 又【正韻】與餒同。亦作脮。
腈 【未集下】【肉字部】 腈 【集韻】咨盈切,音精。肉之粹者。【玉篇】腈肉。
腉 【未集下】【肉字部】 腉 【集韻】居佳切,音。楚人謂乳爲腉。
腊 【未集下】【肉字部】 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周禮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腊,小物全乾者。【易噬嗑】六三噬腊肉。【疏】腊,是堅剛之肉也。 又久也。【禮郊特牲猶明淸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註】爲其味厚腊毒也。【釋文】腊,音昔。隱義云:腊,久也。久酒有毒。【前漢五行志】味厚者腊毒。【註】腊,久也。味厚者爲毒久也。 又極也。【鄭語】毒之酋腊者,其殺也滋速。【註】腊,極也。 又亟也。【周語】厚味實腊毒。【註】腊,亟也。 又措也。【釋名】齊人云搏腊,搏腊猶把作,麤貌也。荆州人曰麤麻,韋草,皆同名也。麤,措也,言所以安措之也。 又官名。【周禮天官獸人】凡獸入于腊人。又體皴也。【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註】治體皴。腊音昔。(臘)【廣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合切【正韻】落合切,□音蠟。【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也。【禮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註】此周禮所謂蜡祭也。【前漢武帝紀】祠門戸比臘。【註】臘者,冬至後臘祭百神也。又【陳勝傳】臘月,勝之汝隂。【註】張晏曰:秦之臘月,夏之九月。臣瓚曰:建丑之月也。又【正字通】風俗通:蔡邕獨斷,皆言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漢曰臘。一說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漢始也。又鄭□月令註:臘卽周禮所謂蜡。不知臘祭先祖,蜡祭百神,二祭各別,鄭合爲一,非。又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臘之明日爲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俗也。又道書言,道家有五臘,正月一日爲天臘,五月五日爲地臘,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以十月十二日爲民歲臘,十二月正臘日爲王侯臘。 又【博雅】臘,索也。 又刃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臘廣二寸有半寸。【註】臘,謂兩刃。【疏】兩刃者,兩面各有刃也。 又【正字通】眞臘,南蠻國名。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義同。
艳 【未集下】【色字部】 艷 【類篇】與豔同。詳豆部豔字註。
【午集中】【疒字部】 【唐韻】俗莊字。
【酉集下】【酉字部】 【正字通】同□。
【寅集中】【山字部】 【玉篇】【廣韻】【集韻】□余封切,音容。山名,在建州。
【備考】【戌集】【金字部】 【龍龕】同鈍。
腋 【未集下】【肉字部】 腋 【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廣韻】肘腋,胳也,在肘後。【增韻】左右脅之閒曰腋。【博雅】胳謂之腋。【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盧湛答魏子悌詩】珍裘非一腋。【註】埤蒼曰:腋在肘後。 又【釋名】繹也。言可張翕尋繹也。 又【集韻】之石切,音隻。又【韻會】伊昔切,音益。義□同。
【寅集中】【巾字部】 【玉篇】於劫切【類篇】乙業切,□音腌。【玉篇】幧頭也。【釋名】綃頭,齊人謂之。言斂髮使從上也。【揚子方言】幧頭,趙魏之閒或謂之。 又【集韻】烏含切,音諳。橐也。【廣雅】篼囊也。
【丑集上】【口字部】 【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廣韻】鳥鳴。 又【集韻】市之切,音時。鳴也。 又【集韻】【類篇】□田黎切,音題。與嗁同。【顏氏家訓】子生咳。
腌 【未集下】【肉字部】 腌 【唐韻】於業切【集韻】又業切【韻會】乙業切,□音浥。【說文】漬肉也。【玉篇】倉頡篇云:酢淹肉也。【廣韻】鹽漬魚也。【集韻】或作□。 又【廣韻】於輒切【集韻】憶笈切,□音□。又【廣韻】【集韻】□於嚴切,音醃。又【集韻】衣廉切,音淹。義□同。
腍 【未集下】【肉字部】 腍 【廣韻】如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飪。【廣韻】味好。【集韻】飫也。 又【增韻】熟也。【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註】腍,熟也。 又【五音集韻】式任切,音沈。義同。 又【集韻】徒念切,音磹。【博雅】美也。
腎 【未集下】【肉字部】 腎 【唐韻】時忍切【集韻】【韻會】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祳。【說文】水藏也。【徐曰】按腎主智藏精,皆水之爲也。【廣韻】五藏之一也。【正字通】腎當胃下兩旁,與臍平直,筋外有脂裹,表白裏黑。【素問】腎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又】藏各有一,腎獨兩,何也。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爲腎,右者爲命門。【禮月令】孟冬之月,祭先腎。【註】隂位在下,腎亦在下。【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淮南子精神訓】腎爲雨。 又引也。【釋名】腎,引也。腎屬水,主引水氣,灌注諸脉也。 又【博雅】堅也。
腏 【未集下】【肉字部】 腏 【唐韻】陟劣切,音輟。【說文】挑取骨閒肉也。【廣韻】骨閒髓也。 又【廣韻】丁活切,音掇。又【集韻】旋芮切,音彗。義□同。 又【廣韻】陟衞切【集韻】株衞切,□音綴。祭酹也。 本作餟。亦柞醊。
腐 【未集下】【肉字部】 腐 【唐韻】扶雨切【集韻】【韻會】奉甫切【正韻】扶古切,□音輔。【說文】爛也。【廣韻】朽也,敗也。【禮月令】季夏之月,腐草爲螢。【詩小雅無浸穫薪箋】浸之則將濕腐,不中用也。 又腐懦。【前漢英布傳】上置酒,對衆折隨何,曰腐儒。【註】師古曰:腐者,敗爛,言無所堪任。 又宮□曰腐。【前漢景帝紀】死罪欲腐者,許之。【註】宮□,其創腐臭,故曰腐也。如淳曰:如腐木,不生實。 又音補。蟲名。【莊子至樂篇】瞀芮生乎腐蠸。【註】腐音補。蠸,音權。蟲名。爾雅云:一名守爪,一名忿鼠。
腑 【未集下】【肉字部】 腑 【廣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玉篇】臟腑。【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諸侯子弟若肺腑。【抱朴子至理卷】破積聚於腑臓。 又【玉篇】本作府。【金匱論】言人身之藏府中隂陽,則藏者爲隂,府者爲陽。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爲隂。膽,胃,大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爲陽。【註】五藏屬裏,藏精氣不瀉,故爲隂。六府屬表,傳化物而不藏,故爲陽。 又【集韻】【韻會】□符遇切,音附。義同。
腒 【未集下】【肉字部】 腒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斤於切,□音居。【說文】北方謂鳥脂曰腒。 又【玉篇】乾雉也。【禮內則】夏宜腒鱐膳膏臊。【註】腒,乾雉也。【釋文】雉脂。【周禮天官庖人】夏行腒鱐膳膏臊。【註】腒乾雉【儀禮士相見禮】夏用腒。【註】夏用腒,備腐臭也。【正字通】戴侗謂,夏暑不可奏新殺,故行腒鱐爲常。腒,鳥獸乾腊也。鄭司農緣士相見禮,故專以爲雉,其實夏用腒,乃束脩之類。按戴說近理。 又【博雅】久也。【又】央也。 又【集韻】【正韻】□求於切,音渠。又【集韻】居御切,音據。義□同。 【集韻】或作臄。
腓 【未集下】【肉字部】 腓 【唐韻】符飛切【韻會】符非切,□音肥。【說文】脛腨也。【廣韻】腳腨腸也。【博雅】腓,也。【正字通】脛後肉,腓腸也。【易咸卦】六二咸其腓。【疏】腓,足之腓腸也。【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管子侈靡篇】故卿而不理,靜也。其獄一踦腓,一踦屨。【註】諸侯犯罪者,令著一隻屨以恥之。 又病也。【詩小雅】百卉具腓。【傳】腓,病也。 又變也。【詩小雅具腓釋文】腓,變也。 又避也。【詩小雅】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傳】腓,避也。又【大雅】牛羊腓字之。【釋文】避也。 又【廣韻】扶涕切【集韻】父沸切,□音屝。義同。考證:〔【管子侈靡篇】其獄一踦腓,一踦屢。【註】諸侯犯罪者,令著一隻屢以恥之。〕 謹照原文兩屢字□改屨。
腵 【未集下】【肉字部】 腵 【玉篇】古鵶切【集韻】居牙切,□音嘉。腸病也。【正字通】癥病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昨結切,音截。竹劑也。 【字彙補】籖字之譌。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韻】房越切,音伐。本作瞂。或作□,盾也。【戰國策】革抉芮。【註】,卽詩所謂蒙伐。【史記蘇秦傳註】索隱曰:與瞂同,謂楯也。【詩秦風】蒙伐有苑。【註】伐或作□,中干也。○按伐瞂□四字皆通,《字彙》作,今从《集韻》攺正。字从口从叐。
腔 【未集下】【肉字部】 腔 【唐韻】苦江切【集韻】【韻會】枯江切,□音啌。【說文】內空也。【集韻】骨體曰腔。 又馬膁也。【齊民要術】相馬法,腸欲充,腔欲小。 又【正字通】俗謂歌曲調曰腔。今俗从音作〈音空〉。 又【集韻】苦貢切,空去聲。羊腊。【五音集韻】羊肋。 【集韻】或作□。【六書正譌】俗作羫,非。
腕 【未集下】【肉字部】 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貫切,音惋。【說文】本作掔。手掔也。【揚雄曰】掔,握也。【玉篇】手腕也。【釋名】腕,宛也。言可宛屈也。【戰國策】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嵆康琴賦】發和顏,攘皓腕。 又與捥同。《史記刺客傳》偏袒搤捥而進。索隱捥,古腕字。考證:〔又與肘同。【禮三年問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註】肘或爲腕。〕 謹按袂之長短二句係深衣篇文,肘或爲腕乃言兩本之輁,非謂腕與肘同也。肘爲臂節腕爲手後節,音義均不同。謹將又與肘同改爲又與捥同。禮三年問以下十八字改爲:史記刺客傳偏袒搤捥而進。索隱捥,古腕字。
【備考】【寅集】【山字部】 【篇海類編】同。
【備考】【午集】【田字部】 【龍龕】同星。
腗 【備考】【未集】【肉字部】 腗 【字彙補】同脾。
腛 【未集下】【肉字部】 腛 【廣韻】於角切【集韻】【韻會】乙角切,□音渥。【廣韻】厚脂。【韻會】脂豐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革欲其荼白而疾澣之,則堅。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註】腛,讀如沾渥之渥。謂厚脂之韋革柔耎也。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義同。【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腛脂釋文】於角反。劉音屋。
腜 【未集下】【肉字部】 腜 【唐韻】莫杯切【集韻】謨杯切,□音梅。【說文】婦始孕,腜兆也。【博雅】腜,胎也。 又【博雅】腜腜,肥也。 又美也。【左思魏都賦】腜腜坰野。【註】腜腜,美也。
【午集上】【玉字部】 【正字通】俗瓗字。
聙 【未集中】【耳字部】 聙 【廣韻】子盈切【集韻】咨盈切,□音精。【廣韻】聰聽。【集韻】善聽也。
聚 【未集中】【耳字部】 聚 【唐韻】【正韻】慈庾切【集韻】【韻會】在庾切,□徐上聲。【說文】會也。【易乾卦】君子學以聚之。【禮檀弓】聚國族於斯。【前漢高帝紀】五星聚于東井。【管子君臣篇】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註】聚謂所同歸凑也。 又【玉篇】斂也。【禮樂記】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周禮地官稍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疏】聚是縣四百里,都五百里中畜聚之物。 又居也,邑落也。【史記五帝紀】一年而所居成聚。【註】聚謂村落也。又【秦本紀】幷諸小鄕聚,集爲大縣。【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前漢平帝紀】鄕曰庠,聚曰序。【註】張晏曰:聚,邑落名也。師古曰:聚,小于鄕。 又積也。【禮月令】孟冬之月,命有司循行積聚,無有不斂。 又【管子正篇】會民所聚曰道。【註】聚謂衆所宜。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六材旣聚,巧者和之。【註】聚,具也。 又【左傳莊二十五年】城聚。【註】晉邑。 又【唐韻】才句切【集韻】從遇切【正韻】族遇切,□音□。義同。 又音娵。【史記歷書】月名畢聚。日得甲子。索隱讀。 又與驟同。【周禮天官獸醫註】趨聚之節。【釋文】聚,本一作驟。 又【韻補】叶組救切,音僦。【班固西都賦】毛羣内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考證:〔【禮月令】孟冬之月,命司徒循行積聚。〕 謹照原文司徒改有司。〔【班固西都賦】毛羣肉闐,飛羽上覆。〕 謹照原文肉闐改内闐。
聛 【未集中】【耳字部】 聛 【篇海】音俾。側耳也。
荕 【申集上】【艸字部】 荕 【篇海】音斤。骨也。
聝 【未集中】【耳字部】 聝 【唐韻】【集韻】□古獲切,音幗。軍戰斷耳也。【左傳成三年】以爲俘聝。通作馘。【字林】截耳則作耳傍,獻首則作首傍。
聞 【未集中】【耳字部】 聞 〔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韻會】聲所至也。【詩小雅】聲聞于天。【書呂□】□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又【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又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又【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翼諸切。竹名。【正字通】《揚子方言》:筐,江、沔之閒謂之籅。俗作□。或曰箯名筍輿。俗加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