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流珠引 - 第 30 页/共 35 页

此法先在《太玄金锁流珠正一经》中。赵筒书出引中,用行救济人物同。   国郡府州破山魈鬼及妖精鬼作祟乱者遥与收断禁止法   老君教太极真人徐法师曰:卿若为国主府郡之主,作此法禁断,当以前书符牒及帖。讫,便蹑纪三遍,散三步九迹禹步,即捻都监诀,及山鬼目、刀支等诀。   山鬼目,在左手第五指第二节右边,急捻之。刀支等,五指第三节上,急捻之。   讫,勑符牒,   符在三部杂符之中。   分付时咒曰:   乾尊耀灵,坤顺内荣,云云。又勑曰:月建某神日某神,则玄启好日良辰六会,喜会宿天仓,则玄澡浴清斋,烧众宝香,供养诸天大圣,皇帝老君,北斗七星,二十八宿,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史神人。尽观弟子某乙,至心珍重,敬受神符。   谨请东方青帝神符音治角,执缚恶鬼付牢拷。南方赤帝神符音治征,执缚恶鬼付牢裹。西方白帝神符音治商,执缚恶鬼付镬汤。北方黑帝神符音治羽,执缚恶鬼镬中煮。中央黄帝神符音治宫,执缚恶鬼付镬中。五方恶鬼尽皆摄,一切精邪悉以除。从今已后,愿某州县乡里某乙,合宅大小并兴隆,谷粟盈仓,绫罗满库,千灾万祸,远送他方,恶鬼凶人,作口舌之徒,并皆消灭。叱咄。急急如   太上女青玄都鬼律令。又咒曰:   太上老君,先天地生。被照九炁,罢废群精。社公等祟,本无真形。世人死者,假易姓名。不上鬼录,合被诛形。闻我符牒到,即变其真形。但以汝是山鬼,及龟蝉等,不得枉害祟乱,并作疾病,中伤道民。某甲三魂七魄,催遣急还,佩其真形,形如太上。急急如律令。   太极真人曰:勑符帖即云:今日当直官某神直   其神假如今日是甲子,即云王文卿,从官一十八人,符史天季二人,须把符帖行下事允,不允事须告报。急急如律令。又如太上老君律令。   日,速把符牒往彼,与庙社城隍同心并力,出兵收捕勘责,云云。   云者,即有事须言,尽得允谢。   事须允达,讫报上考召院者。   考召法师身家常自厌镇口舌法   老君告徐法师及罗法师曰:卿为考召之法,常发心助国安邦,救治百姓。事须自厌镇口舌。天地水三官之中,多有婚鬼妬神,常令人心性凶粗,不依道恋,即致令身家足染人唇齿。常每年五月五日,辄书带一符,一年之中永绝。并正月一日吞一符,心不起口州夫口舌皆起於心性中生,如心性究,不生,外亦不起。如心无性静, 不曾妄妬娘於人,人强为己之口舌者,可以八月一日、五日,於静室中,蹑地纪三遍。   不用飞天纲,但地纪禹步。讫,即散禹步三步九迹,又重一十二步,又转一十五步,即呼彼作唇齿,人名小呼之。   此人妄作某乙身之口舌,罗列千言万语,某乙禁止,令即便止。止即吾已,不肯止者死。急急如律令。诵地纪一十八咒。   从吾受天地气,当为天地使云云,直到金木相伐,水火相灭,铜口铁舌等,十八咒毕也。   永断不发。一若不伏更发,即便诵咒,彼自凶败至死。   后圣君告天师曰:此法大验,不可妄行。须是真实、即可为之。太上老君不许妄为之,作害平人,身得罪退仙。夫人被自妄无故为口舌者,先且止之。三度止之不止,即可为此法。   为官人及百姓厌镇口舌法   太上老君曰:夫为考召法师者,以清净身心   清净者,身心清净也。性不食肉,娶妻育子也,但以心常直,不偏不邪,不食不欲,不妬不,不憎不爱,不侵不夺,不争不竞,不淫不滥也。   后圣君告张天师曰:常以忠直,无偏无党,不受偏嘱偏求之人,可行此法。   身心正宜,不生淫盗。天师曰:此两字难明,伏请开解告晓聋俗。君曰:自己有妻妾,不妄淫他人妻妾。子自有经法箓,须受,莫以冒法盗法,比之大恶之罪,慎之,至道不为。   若有志士精心学道,并为官清化,妄被妬之人,非谤毁斥谗佞,口舌来去不止者,可以与书符三道带之,彼人自休。   符在三部杂符中,检书得,不具此中。   如不休,以六壬雷公式等,共封之。有法在《式经》中。   《式经》中有符印,如法行用,一依之甚验,於水火之速也。   封式讫,於净室中蹑地纪三遍,飞天纲三遍,散为禹步三步九迹,配衣,转天关,遥指之。咒曰:五行相推,金木相伐,水火相减,云云。诵三遍讫。咒讫,捻诀,诀在左手第一指甲下。捻彼人合口,速於水火。此法神验,秘之。   为官人百姓断内外注祟鬼贼妄为虫蛊杀人不止法   太上老君曰:世人不论贵贼,皆有注祟,内外死亡。为鬼入人宅,妄求生人魂魄代死,遂作注祟。祟家中生人以兄弟,或父子相注,如此者往往有之   世人呼为墓,李尊师慧举。诀云:即今祟家疾也。   不绝。   可以求生替死者,为此死鬼被蛀虫咬死魂魄亦被虫蛀所侵食,如人被虫婿等所咬,不安恓惶至甚,所以求替代。道士若有法术,断得此疾,其功甚大,天地为之欢心,令子得道。救得一家,获一百功。功谓之阳人得不病不死,阴魂得离此虫食人苦切痛毒之难,托生为人身,便无怨注之气也。   道士可与救断禁之止,令断生死,得恩闻天地,道功也。   老君断注,有符五道,并牒帖地界社庙城隍神官   上古只言社庙,无城隍神。起自吴王芮,墓在吴中。至晋时太守刘文景,於吴中筑城,到墓上。至夜城壁俱倒,土尽被阴兵运除,明旦不见城土,俱不得往,如此七八度。太守即夜,令人捕捉。夜见一天子从地中出,从兵数万众,却捉捕之人,马之曰:我是吴王芮也,我墓入地二丈,卿何要苦筑,从墓上过。吾每夜使人崩城运土,非是别怪。卿能移城垣屈曲,离墓百步,吾与汝保护此城人物,令生世世平安。太守因此留墓,移城立庙,因此即有城隍神官。今诸处即有先葬在地府,与地府议,太上天帝便许所在州县有地主者,便令为城隍神官之首。符牒出勑,驱役甚验,应於口允达。   等众,出兵马,与直官把牒帖,   百姓行帖,官人行牒是也。   入某州县乡里某人家,收捉注祟鬼贼,云云。   牒依前引上仪课为帖牒。   太上老君断注符五道,   二道在此咒中,是验者。三道在三部杂符中,寻取多在正一三部中,非灵宝三部中。世有灵宝三部杂符,太玄三部杂符,六甲三部杂符,六壬三部杂符,六丁三部杂符等,总是太上老君所撰集,七十二卷,并出《老君正传》中法也。   二符神验,具於此书。   三符具前注。卷内符并朱书。   右符治病注人,困苦瘦甚,吞之除差,每日服一符。   右杀注鬼注虫,符用素净合盘盛水,安病人前。毕别一人,把符投水中,七日符沉,注鬼注虫总自死,人病安。神验,不可妄传非人。牒帖及带符门户上,符并具上引仪中,自意课出得。后圣君告天师曰:卿欲为万民治注疾者,可蹑地纪三遍,散禹步九迹,配衣,   着斗为衣,身如北斗,斗君真也。   转天关指之,   病人所住之方也。   即诵八卦咒一遍。   八卦咒云:乾尊耀灵,坤顺内荣,云云。   即坐与书符五道,与病人吞及带佩之,帖勒限若干日差。讫报便依限差,甚验。   为官人百姓断瘟法   老君曰:瘟毒之者,中害人物也。人物得气,   一人染得气,过杀十人。十人得其毒气,能过度杀於百人。   便有死损。死一人,十人忧之也。世人谓之无义病,不论贵贱善与恶,染病其命皆即难存。既以一人致命,十人为之随死,上古至今,往往皆自见也。吾常恐学道之人被多,与他人忧,故出此章,以防灾怪也。吾有符十九道,以能治此病者,为之差。   但染病,吞此符,三日大差,当日小差。此符是太上老君亲授黄帝,帝因行之留之,世代相传至今。是其真本,大验。二符神验者,书此卷中。一符未病人带之,与病人一处坐卧,不相染易。一符病人吞,当日汗通小差,三日内大差也。   右符病人吞服。   右符未病人佩带,共眠坐卧,不相染易。老君大符,长一尺八寸,下有勑曰:老君神符,主收五部鬼王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史文业、锺仕季等,五蛊行,百毒使,黄奴伯桑,杂俗六丁之鬼,得即腰斩,不问往罪。急急如律令。   此勑亦书安大符下,帖安大门上。   其符在三部杂符中,故不具书出此书。   三部杂符中,自有断禁瘟一章,符本细寻取。   后圣君有断瘟大章一通,上此章后,应口瘟病自消灭。   上此章须素食三五日,或三七日,或四七日,五七日,六七日,大驱。若先百日齐素,神验也。   在《金锁流珠》上帙中,不具於此书。   章在《金锁流珠》第一卷中,有十纸,已上未书之。   奏此章依旧法。   老君曰:夫欲断瘟法,先须得彼病人姓名,某州县乡里村郭住,   郭言坊也。   去某年月日,因某人染得瘟鬼气病至重,或死。   未死即言重,死即言死。经若干月日,差某人又染,恐后连注不绝。伏乞大道慈悲,一一请禁。伏望处分法师与判。   今更连注某人。云云具如辞状,法师判状。讫,即朱书符,於净室靖中,蹑地纪三遍,飞天纲三遍。讫,散禹步三步九迹三遍,   左右是三遍,更一遍,是再步是也。   诵咒曰:   吾托身三五之中,魁魁之下,千鬼万神,尽为吾走使。天下精邪恶鬼,皆伏死魁纲之下,无动无作。凶人伏匿,县官者消,口舌者匿,疾病者急急愈。叱叱叱。急急如律令。咒讫,便书符牒。牒讫,捻瘟鬼目,   目在左手第四指第三节,刀文在节上,捻之鬼自死,此法大验,吉。   遥与禁断永断。如不肯断,上大赤章斩之,鬼死人活,大验。   此瘟病切不得僧人咒术加持,他不伏,却被反损。昔吴王孙权内宫被此疾,僧人法超从西国来,甚能咒术,请咒被鬼所杀,师第五人死,宫中有数百所患人,政死也。   发诸色符牒牒远州收为祟神鬼邪精法   老君告黄帝曰:帝欲追鬼,名书大符,   太上即今牒帖也。上古谓之天符,人鬼同呼,即今人知是大道符,鬼准前呼天符。夫欲行此符,皆有法术文诀,追召勘问捕捉不同,故以分别之於后。   追速於水火。帝请问曰:何得知其鬼名。老君曰:但令彼之作辞云:某乙病经若千日不差,百方医药无应,有鬼毒精祟所为,伏乞追勘大王,但勑   黄帝即云:勑道士隐云判云云。   九州土地灵祇,   上古有天神地祇,无社庙。中古有左社右稷,亦无社庙。入汉魏晋宋已来,便有社稷神官。更入齐粱陈隋,即有城隍神官。后圣君勑下,为考召法师所管,呼为庙直符,所由城隍神官管佐,助考召之法,行符送牒,递过本界,以法相承,如州县相顺,以断奸非,城隍社庙相送,以捉妖祟,此是上天大道,养人锁鬼之术,驱龙使神之法,本起上天宫阙,后圣应代,告授有道之志人。   勘之即得本祟名字,便作法勑,令若干日差。决鬼禁地狱,   地狱者,上古之法,画地为狱,狱以三重画之,有罪之鬼禁於三重画内,十日五日伏承罪。讫即断罪,重者合死,死亦不逃走,不合死者,故即不逃走。因此相承,名曰地狱。后人不达时仪,称有地下地狱,受罪甚重,妄作言惑世人,自招其罪之大。今道术之士,帖社庙禁鬼,准上古画地为狱,禁鬼谓之地狱是也。   病差,帖狱放出,云云。   云云者,从今向后,切更不得为祟,后犯必诛斩者。   老君曰:夫书符檄帖牒,出於千里之外,万里之内者。先书符檄帖了,未封印前,作法於净室中,蹑地纪三遍,散为禹步三步九迹,配衣,转天关,指某方,心存思此去若千里,当直官某乙,   乙是六甲轮日直官名字也。   须把符牒帖,分付天神地祇龙鬼,   今时不用言天神地祇,但云付社庙即得。近代有城隍,具备行用,甚验。   行下某州郡令,捕捉某鬼某祟。事速允达疾病差,事得引达行下,如判讫报,即捻都监目诀。   都监,在左手第一指第一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