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流珠引 - 第 29 页/共 35 页

自别,致人深识,不为此法。聚社   古来呼斋为社会,今又改为齐会。   会,识论经。   此是初学之人,未得其门,乃为之。   如此之法,卿莫令弟子为之,非正法上章。   章本自别书出,有五章文。   后圣君授符牒一十二道,以镇国保护,消灾度厄。   各有文仪,在下篇中,一一检取行用。   老君曰:为邦国主   今之郡县主是。   官长,   官太守长今也。   不用檄符,出牒三道,及符三十六道。一十二符镇十二神上,十二符门户上,十二符宅中,正口及家长带之。百姓随意为之,勿书三十六符也。章三通,   官人三通,百姓合得二通、一通。   勑符作法,先蹑地纪,后飞天纲,各三遍,散九迹为禹步,配衣,然后九指有灾祸之城屋宅,一切灾害气祟,随手而消。然后各依用劫文符,毕将符牒行依法安处,永一二年,无诸灾害。   为百姓除祸镇灾殃保护身家同前用法   老君律言:百姓符用二十四道,章二通,用行随法师意行法。其诀在左手第四指第一节,急捻之。   考召法师及弟子法师下,考召典书吏等人。将家口或自身行往他州界先发帖牒太庙及城隍神官,此神晋朝有之。   扶迎拜送保护往还法   老君役使社庙神灵记曰:考召使   本法师字。   行李,及有家口行往,皆须向三五日前发心帖,帖九州社长伍子胥是也。   如非正考召法师,即发牒及着上字是,下书史官吏之属。若是九州考召法师,即行正帖,不用牒,牒头无符,帖头有之。   老君告命一符连帖前,如法录官   官仙官受录高即官高,受录小即官小。时人今呼道士为仙官。   位小,牒云上件相言语。一依公行文牒相似,唯改一法字。   阴牒依法事,须帖社庙云云。   公中帖牒。即言依检事须云云。道家行帖,即言依法事,须帖牒社庙神及某神官,扶迎拜送,保护以界。付界行李,水陆平安,不得妄有他故者,云云。   诀法同前诀,在左手第一节是也。   诛符破厅法   诛者,责问符吏符牒运违时。不依急切,不肯允迟,有去无报,谓之诛符。破庙,亦责问社肤神官符牒章,有法无报,故合决杖停解,别 有差替,谓之破庙也。   罗天师传太上老君金口所说科律,一符不允,责在直符。再书   书今之章也。   不达,决解直符。可以蹑地纪三遍,诵十八篇咒,讫,散为禹步,九迹三步,配衣,转天关,指某日某地。   地者,偃如今日是甲子。即指子地,言某月某日,是甲子王文卿当直日。此日是何直符,传符牒为某事,其事不行,允合重凝停解差替,以周而复始。复圣君科,可责问其罪事,须依科劝问,科决不多,停解差替,如此即常安。於史兵社庙卿等事,须依金科玉律行下,说报。   即勑云云。   如前注中之符勃行用,速於水火也。   破庙亦可,蹑地纪三遍,诵十八篇咒。讫,散三步九迹,配衣。转天关, 指某庙某州县社,不肯传下符牒,天命令人破央脊,停解差替。   言若替即存其庙古人,但言停无替,即是破。   讫,报。   后圣君告张天师曰:夫诛符破庙。皆淤中上古志真人,请差天神大将军大官,下监决饵停破也。吾今但依元差三将军,天与身应。   天上一某元将军,身,中应出同行之是也。但曰上中下元,看取行用也。   即不得用重章,奏请天官下盈,诛符破庙。此二事行用,并有诀。诀在左手第三指第三节上右边,捻之。若行此私法三度五度,讫但捻诀,符吏自有推排有过之者。请罢,常诀以赦之,后符吏转加敬畏。举心便行,起、念便至。妄怎怎。慎之真人也。   三会日醮祭盲功迁赏吏兵法   社庙不迁赏酒,仍位坛外坐。   老君曰:夫受法之人,皆须准科仪行醮祭,则吉,妄行则凶。上志之人皆明此道。其科言上元月中上会之日,醮天官君上元唐将军,   上元上部唐将军,姓唐名短。中元上部又是姓唐名宏,为上元座之史,兵领中元下元,上部诸将军降临,醮席三上九献酒。   为三元主将吏兵,受醮之首领。三元将军吏兵,功曹司吏,诸箓中兵将,玉童玉女等,降赴就某席坐受醮。此日是正月七日也。上以召会九天之官,中以九地之官,下以人身中法箓将军吏兵及水官将军吏兵也。   后圣君告天师曰:夫三会之日,天地水三官中大神君将军吏兵等,俱会此一日为社会,求饮醮。此日醮除罪获善,福佑人物。   育养奴婢牛马之类也。   祸灭灾消,身家喜庆。   何也,为此日天地水三官三神,俱会於此日也。   上帝恩放,此日不朝集。   所以获福。又夫醮皆是入正日之夜,人定后一更时,或二更时,醮得大福佑。此时众神俱会之时。若过三更至五更,切不堪醮。何也。为神官皆属阴,夜中似如人见,日日早朝会家,闲客即得来。要客皆有公事,直至衙退,方始得来。其神官仙官将军吏兵等,入三更向后至五更,皆欲上朝天曹,以心攻前排整,车御忙,心乱思,不来受礼,来亦不久,忽忽不多周匝,所以不获福,却招恶也。如志人学道,先须知此为妙,慎勿妄示非人。非人妄说异端,即招天考。   又科言中元月中中会日,地官君上元中部李将军,及中元中部葛将军等,为醮主醮之。   后圣君告天师曰:天地之间,各二仪后,即有三元,中元为地,人两主也。   李将军领地官,葛将军主领人身三魂七魄,身中三将军,百五十将军,仙灵将吏。但是中元人身中受符箓为仙座,以主中元之气也,皆是李葛将军为主,部领天官水官等,三元俱足,官将史兵会也。   先领上元下元君官将军,兵士功曹司吏,六甲君官将军兵吏,玉童玉女,直宫从官符吏等,先坐,讫始中元李、葛二将军二人,及兵士方坐。师主心分主领指撝座位,定后方始启请,分明一一饮食在,师主指摄安置,上酒处分,般数取足。   令人更益密浆之属,保真见李尊师,令添茶,每座三四盏,保真令丁醮祭传法,伏依本师,不敢违阙,请后人相传继代,莫绝本师之教。   又科言下元月中下会日,水官君上元下部徐将军,及中元下部周将军等,为主醮之事。   后圣君告张天师曰:上会日正月七日,天真下观,子此日设醮,天官君兵将及地水官等,尽心须以虔恳,勿秽浊,受福无量。中会,地真来监醮,地官君兵将吏及天官水官君等,下会日水真来监醮,水官君兵将吏及天地官君等。   中会七月七日。下会十月五日,此三日并是三会之日也。   先领上元及中元君官将军,兵士功曹可吏等,先坐。讫,始下元徐周二将军二人,及兵士方坐。师主心分主领,指撝座位。   主是受三元箓人自醮,及入诸弟子等共醮,亦得,故云师主。   后圣君告天师曰:卿是三元法箓吏兵   师主,故上古为之师主,为有弟子及同学人兵,设醮即须各依辞云云。如若自辞,即不用辞。若读词毕,即读言功状一遍。   其状言功,迁赏吏兵。如实有功,即言。如无功,即不用言功。后圣君言功章本云:有功言之,将吏迁举。无功言之,保护身家平安,亦未是功。但军状言之即得,其史兵不在迁位举功之限,但言赏吏兵即得也。   状言有功举迁,法文某州县乡里,或任某州官,   道士言某观山道士。   系天师   古今太玄三元法箓云云。   阳平治左平炁总领门下大都功,并左廉察版署祭酒,上清玄都   古号太清无极,太上大道无极法师是。   大洞三景弟子,中岳黄帝真人。   上古三元法经箓总言也。   臣某年若千岁去,今正月七日已后,   随时,若是正月上会日,即云从年十月五日已后云云。   至七月七日已前,行符牒总救得若干人病,及有灾厄贫乏,具件   有并若干人病,行符药牒帖救得差愈,若干人贫乏病无钱财买药救治,臣给钱买药,或与药,一一具言之得愈者。或若干人被灾害官私口舌,得臣符救度得平出,无重科决者,具件总有若干人。臣使灵官将军,史兵功曹,玉女玉童,有方救拔得度,免见病死刑罚,此兵将有功,合迁一阶。   人数,悉皆得差允者。并於臣家,保护臣身家平健有功,将军仙灵官功曹吏兵,准科法迁阶言功。将军言功二百,仙灵官言功一百五十,功曹玉童玉女言功一百,吏兵等言功亦一百,直符言功七十,以赏劳效於人助国之功者,迁升真位。谨状。   此是古仪注,今但依此体,但任别改,其中文字体,请不移,但依古也。   日月具名状,其醮祭自别有文仪。   金锁流珠引卷之二十四竟   金锁流珠引卷之二十五   中华总真大仙宰王方平张道陵赵升王长司命李仲甫茅盈许玉斧等系代撰述   中华仙人李淳风注   表奏请补考召法中灵仙职大迁举赏三元六甲七星九天二十八宿三十五神官五岳九州社庙法   老君曰:夫天地中万神,皆有主领官属。大道仪律,禁制分明,赏罚俱行。人神俱有功者赏,有过者责,名曰考召。所主所部,条约科令也。   科曰:若有考召法师,奏一弟子,堪补考召法中官吏者,将军言功五百,仙灵官言功四百,功曹六甲将吏、玉童玉女、直符官吏,各言功三百。诸箓吏兵,各言功二百。左社右稷,大庙小庙,大社小社,各言功一百。有具在《考召仪》中选奏章中具,此故不载於卷中。   迁补自有文仪也。   州国郡府州地多水火疾病灾害不安作符章镇厌法   太上老君告罗法师曰:世有郡国之地多灾害,人物不安,卿可与安之。但以四孟日,   四孟日,寅、申、巳,亥等是也。   蹑地纪,飞天纲,各三遍。散大禹步十五迹,左手捻都监诀,右手把符,   符牒向前书了,即作此法,勅符牒,令使跪受将去。按后圣君勅天师,步纲时切不欲见,步纲了,唤使人向前,跪受之。   符牒前往。后与作书,   书表上镇克厌,制章二通得正。   并二十八道符往。符目在《镇宅仪》中。   上古一十二符,近张天师二十四符,风添二符,家主州县主带,镇身家母亦一符。   即授符二十八道往。一十二符镇安宅十二神上,十二符帖门户上,及后门灶上,并上贴四符,家主家母等带之。其灾害疾病,三年之内即永无也。更须一度镇之,即六年无灾,灾不起,更一度准前镇之,即永百年无灾害起。右仪云:高真上圣云:良宅三镇,永即无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