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78 页/共 142 页

命为池上篇云尔。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   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   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如鸟择木。姑务巢安。   如龟居坎。不知海宽。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我前。   时饮一杯。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鸡犬闲闲。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   原选者评。池上佳境。详于序中。诗更不尔见缕。淡淡写来。自见老洁。识分知足。四字是乐天一生得力处。真实受用。在此序中。未及诗中。特为清出。可为奢汰逾分。营营无厌者痛下针砭。汪立名曰。按。公有。奉和牛思黯太湖石兼呈梦得。诗。其未云。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自注。与梦得俱典姑苏。而不获此石。而此诗序中又云。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岂归洛既久。旧物皆不复存耶。   齿落辞并序   开成二年。予春秋六十六。瘠黑衰白。老状具矣。而双齿又堕。慨然感叹者久之。因为。齿落辞。以自广。其辞曰。   嗟嗟乎双齿。自吾有尔。俾尔嚼肉咀蔬。衔杯漱水。丰吾肤革。滋吾血髓。从幼逮老。勤亦至矣。幸有辅车。非无断腭。胡然舍我。一旦双落。齿虽无情。吾岂无情。老与齿别。齿随涕零。我老日来。尔去不回。嗟嗟乎双齿。孰谓而来哉。孰谓而去哉。齿不能言。请以意宣。   为君口中之物。忽乎六十余年。昔君之壮也。血刚齿坚。今君之老矣。血衰齿寒。辅车断腭。日削月朘。上参差而下危兀危臬。曾何足以少安。嘻。君其听哉。女长辞姥。臣老辞主。发衰辞头。叶枯辞树。物无细大。功成者去。君何嗟嗟。独不闻诸道经。我身非我有也。盖天地之委形。君何嗟嗟。又不闻诸佛说。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由是而言。君何有焉。所宜委百骸而顺万化。   胡为乎嗟嗟于一牙一齿之间。吾应曰。吾过矣。尔之言然。   原选者评。游戏名。通。庄子。寓言之旨也。后段分三层。功成者去。一层。是盛衰相寻之理。道经。一层。归于旷达。佛说。一层。衷诸虚无。小中见大。视韩愈。落齿诗。更觉波澜不竭。   不能忘情吟并序   乐天既老。又病风。乃录家事。会经费。去长物。妓有樊素者。年二十余。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洛下。籍在经费中。将放之。马有骆者。驵壮骏稳。乘之亦有年。籍在长物中。将鬻之。圉人牵马出门。马骧首反顾一鸣。声音间似知去而旋恋者。素闻马嘶。惨然立且拜。婉娈有辞。自注。辞具下。辞毕泣下。予闻素言。亦愍默不能对。且命回勒反袂。饮素酒。自饮一杯。快吟数十声。声成文。文无定句。句随吟之短长也。凡二百三十四言。噫。予非圣达。不能忘情。又不至于不及情者。事来搅情。情动不可柅。因自哂。题其篇曰。不能忘情吟。吟曰。   。   鬻骆马兮放杨柳枝。掩翠黛兮顿金羁。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杨柳枝再拜长跪而致辞。   辞曰。主乘此骆五年。凡千有八百日。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凡三千有六百日。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阝贵。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   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予俯而叹。仰而咍。且曰。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   骆反廄。素反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亦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兮。   乃目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罍。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原选者评。借樊素语问答成篇。亦因序中摹写尽致。故作此变化避就之法。   。冷斋夜话。曰。东坡南迁。侍儿王朝云者请从行。东坡嘉之。作诗有。不学杨柳枝别乐天句。其序云。世谓乐天有鬻骆放杨柳枝词。嘉其至老病不忍去也。然梦得诗曰。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乐天亦云。病与乐天相伴住。春同樊素一时归。则是樊素竟去也。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   忆昔嬉游伴。多陪欢宴场。寓居同永乐。幽会共平康。师子寻前曲。声儿出内坊。   花深态奴宅。竹错得怜堂。庭晚开红药。门闲荫绿杨。经过悉同巷。居处尽连墙。   时世高梳髻。风流澹作妆。戴花红石竹。帔晕紫槟榔。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   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选胜移银烛。邀欢举玉觞。炉烟凝麝气。酒色注鹅黄。   急管停还奏。繁弦慢更张。雪飞回舞袖。尘起绕歌梁。旧曲翻调笑。新声打义扬。   多情推阿软。巧语许秋娘。风暖春将暮。星回夜未央。宴余添粉黛。坐久换衣裳。   结伴归深院。分头入洞房。彩帷开翡翠。罗荐拂鸳鸯。留宿争牵袖。贪眠各占床。   绿窗笼水影。红壁背灯光。索镜收花钿。邀人解袷裆。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   怕晓听钟坐。羞明映缦藏。眉残蛾翠浅。鬟解绿云长。聚散知无定。忧欢事不常。   离筵开夕宴。别骑促晨装。去住青门外。留连浐水傍。车行遥寄语。马驻共相望。   云雨分何处。山川共异方。野行初寂寞。店宿乍恓惶。别后嫌宵永。愁来厌岁芳。   几看花结子。频见露为霜。岁月何超忽。音容坐渺茫。往还书断绝。来去梦游扬。   自我辞秦地。逢君客楚乡。当嗟异岐路。忽喜共舟航。话旧堪垂泪。思乡数断肠。   愁云接巫峡。泪竹近潇湘。月落江湖阔。天高节候凉。浦深烟渺渺。沙冷月苍苍。   红叶江枫老。青芜驿路荒。野风吹蟋蟀。湖水浸菰蒋。帝路何由见。心期不可忘。   旧游千里外。往事十年强。春昼提壶饮。秋林摘橘尝。强歌还自感。纵饮不成狂。   永夜长相忆。逢君各共伤。殷勤万里意。并写赠萧郎。   原选者评。通首分三段。忆昔嬉游伴。直起至。鬟解绿云长。一段。叙长安旧游也。聚散知无定。二句作一转。至。来去梦游扬。一段。叙别后星霜屡易也。自我辞秦地。以下。叙正面抚今追昔。满目苍凉。殊有对此茫茫。百端交集之感。末以赠字作结。篇法完密。   送刘郎中赴任苏州二首   仁风膏雨去随轮。胜境欢游到逐身。水驿路穿儿店月。花船棹入女湖春。   宣城独咏窗中岫。柳恽单题汀上。何似姑苏诗太守。吟诗相继有三人。   原选者评。汪立名曰。按。语儿。即。御儿。吴越分境。越国西北置。御儿与吴分为界。   。通典。注云。在嘉兴县南有地名御儿也。国语。曰。吾用御儿临之。今俗作。语。字。又吴改。禾兴。为。嘉兴。隋废。唐武德四年复置。九年。省入吴县。贞观八年复置。属苏州。女坟湖。吴地记。云。吴王葬女取土成湖。又。郡国志。王女坟在郭西。云阖庐食蒸鱼。尝半而与女。女怒自杀。阖庐痛之。葬于国西阊门外。文石为椁。金鼎玉杯。银樽珠襦悉以送女。又记云。以水绕坟。因名女坟湖。白萍洲在湖州。雨   言 溪之东南。去州一里。洲上有鲁公颜真卿芳   菲亭。内有梁太守柳恽诗云。汀洲采白萍洲。日暮江南春。因以为名。以上并见。太平寰宇记。   灵严寺   馆娃宫畔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寄韬光禅师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原选者评。注立名曰。按。方舆胜览。虔州有天竺寺。在水东三里。东坡。天竺寺诗香山居士留遗迹一首序。云。予年十二。先君自虔州归。谓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白乐天亲书。一山门作两山门。诗。笔势奇逸。墨迹如新。今四十年。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存耳。感涕不已。而作是诗。又东坡书乐天此诗后云。唐韬光禅师自钱唐天竺来住是山。乐天守苏日。以此诗寄之。庆历中。先君游此。犹见乐天真迹。后四十七年。轼南迁过虔。复经此寺。徒见石刻而已。绍圣元年八月十七日。是此诗固寄虔州也。但韬光禅师本住灵隐。故诗中有。天香桂子。语。咸淳临安志。灵山之阴。此涧之阳即灵隐寺。灵山之南。南涧之阳即天竺寺。二涧流水号钱源。泉绕寺峰南北而下。至峰前合为一涧。有桥号合涧。又云。灵隐天竺两山由一门而入。又云东坡虔州。天竺寺诗。引云云。据此则乐天诗非为杭作。故旧志不收。但坡公。赠杭州上天竺辨才。二诗。一云。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一云。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又皆采白诗语。姑附著于此。以俟知者。要之。白诗自是寄杭州。后韬光移锡与诗俱去。故遗迹在虔耳。      卷二十七   昌黎韩愈诗一二十四首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其诗亦卓绝千古。论者常以文掩其诗。甚或谓于诗本无解处。夫唐人以诗名家者多。以文名家者少。谓韩文重于韩诗可也。直斥其诗为不工。则群儿之愚也。大抵议韩诗者。谓诗自有体。此押韵之文。格不近诗。又豪放有余。深婉不足。常苦意与语俱尽。盖自刘分攵。沈括。时有异同。而黄鲁直。陈师道辈遂群相訾謷。历宋。元。明。异论间出。此实昧于昌黎得力之所在。未尝沿波以讨其源。则真不辨诗体者也。夫六义肇兴。体裁斯别。言简而意该。节短而韵长。含吐抑扬。虽重复其词。而弥有不尽之味。此风人之旨也。至于二。雅。三。颂。铺陈终始。竭情尽致。义存乎扬厉而不病其夸情。迫于呼号而不嫌其激。其为体迥异于。风。非特词有繁简。其意之隐显固殊焉。千古以来宁有以少含蓄为。雅。颂。之病者乎。然则唐诗如王孟一派。源出于。风。而愈则本之。雅。颂。以大畅厥辞者也。其生平论诗专主李杜。而于治水之航。磨天之刃。慷慨追慕。诚欲效其震荡乾坤。陵暴万类。而后得尽吐其奇杰之气。其视清微淡远。雅咏温恭。殊不足以尽吾才。然偶一为之。余力亦足以相及。如。琴操。及。南溪。诸作具在。特性所不近。不多作耳。而仰攻者顾执多少之数以判优绌之数乎。拟桃源为乐土而辄谓洪河太华之马戒人。求仙佛之玄虚而反以圣贤经天纬地为多事。此其说固不待智者而决也。今试取韩诗读之。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不减于李。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诚不减于杜。而风骨峻嶒。腕力矫变。得李杜之神而不袭其貌。则又拔奇于二子之外而自成一家。夫诗至足与李杜鼎立。而论定犹有待于千载之后。甚矣。诗道之难言也。然元稹固尝推杜而抑李。欧阳修又主退之不主子美。李杜已然在。愈故应不免。彼自鸣自息者。又乌足与深辨哉。兹集所登。为古诗者什八。为律诗者什二。盖愈诗偏以古胜。此自有定论也。联句之盛。前此未有。以非一人所得专美。故置不录。若夫集外遗诗。如。嘲鼾睡。辞唱歌。浅俚丑恶。假托无疑。直应削去。而不容列诸集中者也。   元和圣德诗并序   臣愈顿首再拜言。臣伏见皇帝陛下即位以来。诛流奸臣。朝廷清明。无有欺蔽。外斩杨惠琳。刘辟以收夏。蜀。东定青。徐积年之叛。海内怖骇。不敢违越。郊天告庙。神灵欢喜。风雨晦明。无不从顺。太平之期。适当今日。臣蒙被恩泽。日与群臣序立紫宸殿陛下。亲望穆穆之光。而其职业。又在以经籍教导国子。诚宜率先作歌诗以称道盛德。不可以辞语浅薄。不足以自效为解。辄依古作四言。元和圣德诗。一篇。凡千有二十四字。指事实录。具载明天子文武神圣。以警动百姓耳目。传示无极。其诗曰。皇帝即阼。物无违拒。曰旸而旸。曰雨而雨。维是元年。有盗在夏。欲覆其州。以踵近武。皇帝曰嘻。岂不在我。负鄙为艰。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众十旅。军其城下。告以福祸。腹败枝披。不敢保聚。掷首陴外。降幡夜竖。疆外之险。莫过蜀土。韦皋去镇。刘辟守后。血人于牙。不肯吐口。开库啖士。曰随所取。汝张汝弓。汝鼓汝鼓。汝为表书。求我帅汝。事始上闻。在列咸怒。皇帝曰然。嗟远士女。苟附而安。则且付与。读命于庭。出节少府。朝发京师。夕至其部。辟喜谓党。汝振而伍。蜀可全有。此不当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以锦缠股。以红帕首。有恇其凶。有饵其诱。其出于穰穰。队以万数。遂劫东川。遂据城阻。皇帝曰嗟。其又可许。爰命崇文。分卒禁御。有安其驱。无暴我野。日行三十。徐壁其右。辟党聚谋。鹿头是守。崇文奉诏。进退规矩。战不贪杀。擒不滥数。四方节度。整兵顿马。上章请讨。俟命起坐。皇帝曰嘻。无汝烦苦。荆并洎梁。在国门户。出师三千。各选尔丑。四军齐作。殷其如阜。或拔其角。或脱其距。长驱洋洋。无有龃龉。八月壬午。辟弃城走。载妻与妾。包裹稚乳。是日崇文。入处其宇。分散逐捕。搜原剔薮。辟穷见窘。无地自处。俯视大江。不见洲渚。遂自颠倒。若杵投臼。取之江中。枷脰械手。妇女累累。啼哭拜叩。来献阙下。以告庙社。周示城市。咸使观睹。解脱挛索。夹以砧斧。婉婉弱子。赤立伛偻。牵头曳足。先断腰膂。次及其徒。体骸撑拄。末乃取辟。骇汗如写。挥刀纷纭。争刌脍脯。优赏将吏。扶珪缀组。帛堆其家。粟塞其庾。哀怜阵殁。廪给孤寡。赠官封墓。周币宏溥。经战伐地。宽免租簿。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间。莫不顺序。幽恒青魏。东尽海浦。南至徐蔡。区外杂虏。怛威赧德。踧踖蹈舞。掉弃兵革。私习簋簋。来请来觐。十百其耦。皇帝曰吁。伯父叔舅。各安尔位。训厥氓甿。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荐于新宫。视瞻梁梠。戚见容色。泪落入俎。侍祠之臣。助我恻楚。乃以上辛。于郊用牡。除于国南。鳞笋毛簴。庐幕周施。开揭磊砢。兽盾腾挐圆坛帖妥。天兵四罗。旂常妸娜。驾龙十二。鱼鱼雅雅。宵升于丘。奠璧献斝。众乐惊作。轰豗融冶。紫焰嘘呵。高灵下堕。群星从坐。错落侈哆。日君月妃。焕赫婐羙。渎鬼濛鸿。岳祗嶪峨。饫沃膻芗。产祥降嘏。凤皇应奏。舒翼自拊。赤麟黄龙。逶陀结纟斗。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失喜噎欧。乾清坤夷。境落褰举。帝车回来。日正当午。幸丹凤门。大赦天下。涤濯戋刂磢。磨灭瑕垢。续功臣嗣。拔贤任。孩养无告。仁滂施厚。皇帝神圣。通达今古。听聪视明。一似尧禹。生知法式。动得理所。天锡皇帝。为天下主。并包畜养。无异细钜。亿载万年。敢有违者。皇帝俭勤。盥濯陶瓦。斥遣浮华。好此绨纟宁。敕戒四方。侈则有咎。天锡皇帝。多麦与黍。无召水旱。耗于雀鼠。亿载万年。有富无窭。皇帝正直。别白善否。擅命而狂。既翦既去。尽逐群奸。靡有遗侣。天锡皇帝。厖臣硕辅。博问遐观。以置左右。亿载万年。无敢余侮。皇帝大孝。慈祥悌友。怡怡愉愉。奉太皇后。浃于族亲。濡及九有。天锡皇帝。与天齐寿。登兹太平。无怠永久。亿载万年。为父为母。博士臣愈。职是训诂。作为歌诗。以配吉甫。   原选者评。典雅处似毛诗。质峭处似秦碑。华润处似。文选。然通体质峭居多。首尾颂扬亦弥与秦碑为近。诛辟。一段。借以悚动藩镇。前人论之详矣。至。幽。恒。青。魏。一段。写诸道震慑。而朝廷慰安镇抚。得体有威。尤是最著意处。   穆修曰。退之。元和圣德诗。淮西碑。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伟。制作如经。能山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   。笔墨闲录。曰。此序乃司马迁之文。非相如文也。   张木式曰。诵退之。圣德颂。至。婉婉弱子。赤立伛偻。牵头曳足。先断腰膂。处。世荣举子由之说曰。此李斯。颂秦。所不忍言。而退之自谓无愧于。风。雅。何其陋也。此说如何。曰退   之笔力高。得斩截处即斩截。他岂不知此。所以为此言者。必有说。盖欲使藩镇闻之畏罪惧祸。   不敢叛耳。今人读之至此。犹且寒心。况当时藩镇乎。此正是合乎。风。雅。处。只如。墙有茨。桑中。诸诗。或以为不必载。而龟山乃曰。此卫为夷狄所灭之由。退之之言亦此意也。   退之之意过于子由远矣。大抵前辈不可轻议。   樊汝霖曰。此诗苏黄门独谓不然。且曰此特宪宗命崇文诛一刘辟尔。其言。辟弃城走。争寸刂脍脯。何其琐屑之甚。谓之造语工则可。谓之得雅体。未也。诗。载文王伐崇。武王伐纣。   固自有体。退之独不到此耶。亦其少年所为文也。按公时年四十。不可谓少。大抵德不足则夸。   宪宗功烈固伟。比文武则有间矣。王荆公尝论诗曰。周颂之词约约。所以为严。德盛故也。鲁颂之词侈侈。所以为夸。德不足故也。是诗也。亦鲁颂之谓欤。   。彦周诗话。曰。韩退之。元和圣德诗。云。驾龙十二。鱼鱼雅雅。其深于诗者耶。   琴操十首   将归操   孔子之赵闻杀鸣犊作。   狄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涉其浅兮。石啮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   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   原选者评。喻意奇警。   猗兰操   孔子伤不逢时作。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原选者评。荠麦二语。妙于和平。君子二语。妙于斩截。写得安土乐天意出。   龟山操   孔子以季桓子受齐女乐。谏不从。望龟山而作。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龟之木卉兮。不中梁柱。龟之大兮。秖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原选者评。一结深痛。越裳操   周公作。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自周之先。其艰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   四方在下。厥临孔威。敢戏以侮。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原选者评。我何意于彼为。不享其贽。不臣其人。妙用尽此六字。四海既均。越裳是   臣。愈淡愈妙。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也。   李光地曰。孰荒于门。孰治于田。言岂有荒于门而能治于田者。见非安近无以服远。起   下两句意。   拘幽操   文王羑里作。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   为死为生。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原选者评。伊川程子曰。退之作。琴操。有曰。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道文王意中事。   前后之人道不到此。徐仲车言。退之。拘幽操。谓文王囚羑里作。乃云。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此可谓知文王之用心矣。凯风。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而云。母氏圣善。我无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