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77 页/共 142 页
南庄胜处心常忆。借问轩车早晚游。美景难忘竹廊下。好风争奈柳桥头。
冰消见水多于地。雪霁看山尽入楼。若待春深始同赏。莺残花落却堪愁。
原选者评。好句疑仙。触境而得。著意求之。便乏自然之趣。
杪秋独夜
无限少年非我伴。可怜清夜与谁同。欢娱牢落中心少。亲故凋零四面空。
红叶树飘风起后。白须人立月明中。前头更有萧条物。老菊衰兰三两丛。
答闲上人来问因何风疾
自注。色界四天。初禅具三灾。二禅无火灾。三禅无水灾。四禅无风灾。
一床方丈向阳开。劳动文殊问疾来。欲界凡夫何足道。四禅天始免风灾。
原选者评。戏语作罢脱耳。亦是小机锋。禅理不必如是。不必不如是。
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原选者评。一气转折。灵空缥缈。落句不减江上峰青。
戏礼经老僧
香火一炉灯一盏。白头夜礼佛名经。何年饮著声闻酒。直到如今醉未醒。
原选者评。解此。可以面壁九年。不立文字。
梦得前所酬篇有炼尽美少年
之句因思往事兼咏今怀重以长句答之
自注。梦得贞元中及今凡仕七朝也。
炼尽少年成白首。忆初相识到今朝。昔饶春桂长先折。今伴寒松最后凋。
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声华宠命人皆得。若个如君历七朝。
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素一时归。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原选者评。未免有情。谁能遣此。然亦不堪回想矣。
前有别柳枝绝句梦得继和云春尽
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又复戏答
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时热少见客因咏所怀
冠栉心多懒。逢迎兴渐微。况当时热甚。幸遇客来稀。湿洒池边地。凉开竹下扉。
露床青篾簟。风架白蕉衣。院静留僧宿。楼空放妓归。衰残强欢宴。此事久知非。
宣州崔大夫阁老忽以近诗数十首
见示吟讽之下窃有所喜因成长句寄题郡斋
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
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原选者评。句句相生。白描高手。
晚池泛舟遇景成咏赠吕处士
岸浅桥平池面宽。飘然轻棹泛澄澜。风亦扇引开怀入。树爱舟行仰卧看。
别境客稀知不易。能诗人少咏应难。惟怜吕叟时相伴。同把磻溪旧钓竿。
原选者评。好句俱以不经意得之。香山晚年诗境如是。
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
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郎同行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良冶动时为哲匠。巨川济了作虚舟。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遥爱翩翩双紫凤。入同官署出同游。
原选者评。如题顺写。层层俱到。颔联对句尤胜。可谓句中有句。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二首
经年不到龙门寺。今夜何人知我情。还向畅师房里宿。新秋月色旧滩声。
原选者评。旧。字下得奇。却妙。
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从此香山风月夜。只应长是一身来。
早入皇城赠王留守仆射
津桥残月晓沉沉。风露凄清禁署深。城柳宫槐谩摇落。悲愁不到贵人心。
山中五绝句录三首
岭上云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石上苔
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绝纤埃。路傍凡草荣遭遇。曾得七香车辗来。
涧中鱼
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原选者评。比体。暗指甘露事。
和敏中洛下即事
昨日池塘春草生。阿连新有好诗成。花园到处莺呼入。骏马游时客避行。
水暖鱼多似南国。人稀尘少胜西京。洛中佳境应无限。若欲谙知问老兄。
送敏中新授户部员外郎西归
自注。长庆初。予为主客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去今二十一年也。
千里归程三伏天。官新身健马翩翩。行冲赤日加餐饭。上到青云稳著鞭。
长庆老郎唯我在。客曹故事望君传。前鸿后雁行难续。相去迢迢二十年。原选者评。旧唐书。武宗闻居易名。欲相之。以问李德裕。德裕言居易病废。敏中文类其兄。有器识。即除翰林学士。时方为库部郎中。未逾三年入相。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
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原选者评。清空一气。直从肺腑中流出。不知是血是泪。笔墨之痕俱化。
汪立名曰。北梦琐言。云。白太保与元相国友善。以诗道著名。时号元白。其集内有。哭元相。诗云。相看掩泪俱无语。等句。洎自撰墓志铭云。与梦得为诗友。殊不言元公。人疑其隙终也。按此语在。醉吟先生传。中。非墓志也。传未曰。于时开成三年。先生之齿六十有七。
则是微之之殁久矣。其所谓。如满之为空门友。韦楚为山水友。梦得为诗友。皇甫朗为酒友。
皆就当时在洛之人而言。非该举平生也。且公晚年哭微之之作甚多。有。梦微之。诗云。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又。闻歌者唱微之诗。云。时向歌中闻一句。未容倾耳已伤心。感悼凄怆。如在初殁。隙终之语。岂不大谬焉。又考史传皆作。白少傅。即公诗内止有少傅官停语。并无称太保者。不知何所本也。
新小滩
石浅沙平流水寒。水边斜插一渔竿。江南客见生乡思。道似严陵七里滩。
喜入新年自咏
白须如雪五朝臣。又值新正第七旬。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
销磨岁月成高位。比类时流是幸人。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
原选者评。每句中含一喜字。结处收应五朝。笔力健举。老年精神魄力如是。真不可及。
夏日与闲禅师林下避暑
自注。是岁潮韶等郡皆有亲友谪居。
落景墙西尘土红。伴僧闲坐竹泉东。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
热恼渐知随念尽。清凉常愿与人同。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
原选者评。稽古录。曰。开成五年。杨嗣复贬潮州。李珏贬韶州。谈氏小外孙玉童自注。谈氏初逝。
外翁七十孙三岁。笑指琴书欲遣传。自念老夫今髦矣。因思稚子更茫然。
中郎余庆钟羊祜。子幼能文似马迁。才与不才争料得。东床空后且娇怜。
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原选者评。风致翩翩。
。云溪友议。曰。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杨柳词以托意云。
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原选者评。云溪友议。曰。宣宗朝。国乐唱前词。上问谁作。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
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居易感上知其名且好风雅。又为诗一章。
池上篇并序
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闬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初乐天既为主。喜且曰。虽有台池。无粟不能守也。乃作池东粟廪。又曰。虽有子弟。无书不能训也。乃作池北书库。又曰。虽有宾朋。无琴酒不能娱也。乃作池西琴亭。加右樽焉。乐天罢杭州刺史时。得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始作西平桥。开环池路。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白莲。折腰菱。青板舫以归。又作中高桥。通三岛径。罢刑部侍郎时。有粟千斛。书一车。洎臧获之习筦磬弦歌者指百以归。先是颖川陈孝山与酿法。酒味甚佳。博陵崔晦叔与琴。韵甚清。蜀客姜发授。秋思。声甚淡。弘农杨贞一与青石三。方长平滑。可以坐卧。大和三年夏。乐天始得请为太子宾客。分秩于洛下。息躬于池上。凡三任所得。
四人所与。洎吾不才身。今率为池中物矣。每至池风春。池月秋。水香莲开之旦。露清鹤唳之夕。拂杨石。举陈酒。援崔琴。弹姜。秋思。颓然自适。不知其他。酒酣琴罢。又命琴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于竹烟波月之际者久之。曲未竟而乐天陶然已醉。睡于石上矣。睡起偶咏。非诗非赋。阿龟握笔。因题石间。视其粗成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