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方诗话 - 第 7 页/共 17 页
案:此王安石《临津诗》,《西清诗话》谓王平甫诗,误。
九八、诗用“冥冥”“霏霏”字
赵德有诗云“冥冥小①雨不成泥”。参寥言冥冥之雨,却是作泥者,不若霏霏也。②以道以为然。(《总龟》前八、《乐趣》五、《名言》三)
----------------
①《艺苑名言》“小”作“细”。
②《名言》引至此。
九九、王荆公题张文昌诗
荆公尝作一绝题《张文昌诗后》云:“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不①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文昌平生所得,荆公两句言尽。(《总龟》前八、《乐趣》二)
----------------
①案:“不”疑当作“看”。
一○○、荆公改刘贡父诗
诗云:“壁门金阙倚天开,五见宫①花落石②槐,明日扁舟沧海去,却将③云气望蓬莱。”此刘贡父诗也。自馆中出知曹州④时作。旧云“云表”,⑤荆公改作“云气”⑥。又云:“‘五见宫花落石槐’,此〔作〕⑦诗法也。”(《总龟》前八、《丛话》前五十五、《玉屑》六、《诗林》四、《乐趣》五)
----------------
①“宫”原作“官”,据下文及《玉屑》诸书改改。
②《丛话》、《诗林》“石”作“古”,《宋纪》十六及《侯鲭录》作“井”。
③《侯鲭录》“将”作“从”。
④案此刘邠自校书郎出倅秦州作。
⑤《丛话》“表”作“里”。
⑥《玉屑》引至此。
⑦《丛话》无“作”字。
一○一、荆公改王仲至诗
王仲至召至馆中,试罢,作一绝题于壁云:“古木森森①白玉堂,长年来此②试文章,日斜奏赋《长杨》罢,③闲拂尘埃看画墙。”旧云奏罢《长杨赋》,亦荆公所改。(《总龟》前八、《玉屑》八、《诗林》四、《乐趣》五)
案:此事亦见《西清诗话》。《名言》三引此作《诗益嘉言》。
----------------
①《宋纪》二十四引《西清诗话》,又《侯鲭录》“古木森森”均作“翠木阴阴”。
②《宋纪》引《西清诗话》,又《侯鲭录》“长年来此”均作“老来方此”。
③《侯鲭录》“日斜奏赋长杨罢”,作“宫檐日永挥毫罢”。
一○二、杜默豪于歌
石守道作《三豪诗》,谓曼卿豪于诗,永叔豪于文,杜默豪于歌,故诗云:“师雄二十二,笔距猛如鹰;玉川《月蚀》句,意欲相凭陵。”而欧公亦有诗云:“南山有鸣凤,其音和自清;鸣于有道国,出则天下平。杜默东土秀,能吟凤凰声;作诗几百篇,长歌仍短行。”杜默濮州人,师雄其字,谓豪于歌者。有《送守道六子诗》云:“圣人门前大虫”及“推倒杨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之句。默诗谓之豪者,岂在是耶?余尝得师雄全集观之,余作皆不及此。(《总龟》前八)
一○三、陈三两度不当价
陈无己有《寄晁以道诗》云:“子较东方生,自视何益损。人言不当价,一钱万金产。”其后无己又赋《高轩过》①云:“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以道云:“陈三两度不当价。”(《总龟》前八)
----------------
①案“过”字下当脱一“图”字。
一○四、司空表圣诗
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意,如“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云:“棋声花院闭①,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五老峰白鹤观,松阴满庭,不见一人,惟闻琴②声之音,然后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俭有僧态。若子美诗云:“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则才力富健,过表圣远甚。(《总龟》前八、《乐趣》二)
案:此见《东坡题跋》二《书司空图诗》。
----------------
①《东坡题跋》“闭”作“静”。
②《东坡题跋》“琴”作“棋”,《说诗》、《乐趣》“琴声之音”作“琴棋之声”。
一○五、柳仪曹诗
柳仪曹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妙绝古今。然老杜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仪曹何忧之深也!(《总龟》前八)
一○六、闭门十日雨
有人云,陈无己“闭门十日雨”,即是退之“长安闭门三日雪”。余以为作诗者容有意思相犯,亦不必为病,但不可太甚耳。(《总龟》前八)
一○七、诗咏红梅
石曼卿咏《红梅》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东坡云:“诗老不堪①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荆公云:“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又能尽红梅之妙处也。②有单叶梅,千叶梅,腊梅,故余作四梅诗。(《总龟》前八、《乐趣》十)
----------------
①《乐趣》“堪”作“知”。
②《乐趣》引至此。
一○八、山谷论作赋
山谷尝谓余曰:“凡作赋要须以宋玉、贾谊、相如、子云为师〔格〕,①略依放其步骤,乃有古风。”老杜《咏吴生画》云:“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盖古人于能事,不独求②夸时③辈,要须前辈中擅场耳。(《总龟》前八)
案:《渔隐丛话》前集卷一,引此只作山谷曰,是则非山谷对直方语。
----------------
①《丛话》无“格”字。
②《总龟》“求”原作“永”,据《丛话》改。
③《总龟》“时”原作“前”,据《丛话》改。
一○九、但恐多谬误
东坡言:渊明云,“但恐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此未醉时说,若醉何暇忧误哉?然世人言醉时是醒时,此语最名言。(《总龟》前八)
案:此则出《东坡题跋》卷二《书渊明诗》。
一一○、论集句诗
荆公始为集句,多①至数十韵,往往对偶亲切。②盖以其诵古人诗多,或坐中率然而成,始可为贵。③其后多有〔人〕④效之者,但取数部诗⑤集诸家之善耳。⑥故东坡次韵〔孔毅夫集句见赠〕⑦云:“羡君戏集他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⑧退之惊笑子美泣,问君久假何时归?世间好事⑨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总龟》前八、《丛话》前三十五、《永乐大典》八百二十二引《考古质疑》引)
----------------
①《丛话》“多”下有“者”字。
②《丛话》“亲切”作“亲于本诗”。
③《丛话》“可”下有“以”字。“贵”下有“也”字。《永乐大典》作“始为贵也”。
④《丛话》无“人”字。
⑤“诗”,《总龟》改作“诸”,当误。
⑥《丛话》、《永乐大典》无“但取数部诸集诸家之善耳”一句,改为“孔毅父尝集句赠东坡”。
⑦《丛话》无“孔毅夫集句见赠”七字。
⑧《大典》引《考古质疑》引至此。案此条不见今本《考古质疑》中。
⑨《丛话》“事”作“句”。
一一一、东坡论诗画
文忠①公《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②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东坡作《韩干画马图诗》云:“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③又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君看赋诗者④,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⑤又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此画此诗今已矣,人间驽骥漫争驰。”⑥余⑦每诵数过,殆〔欲常〕⑧以为法〔也〕。⑨(《总龟》前八、《丛话》前三十、《竹庄》九、《诗林》三、《乐趣》十八)
----------------
①《丛话》“文忠”作“欧”。
②《总龟》原作“尽惓”,据《六一集》及《丛话》诸书改。
③《说诗乐趣》无《韩干画马图诗》。
④《丛话》、《诗林》作“赋诗必此诗”。
⑤《诗林》无此二语。
⑥《竹庄》不引东坡诸诗。
⑦《丛话》“余”下有“以为若论诗画,于此尽矣”十字。
⑧《丛话》“殆”下有“欲常”二字。
⑨《丛话》“法”下有“也”字。
一一二、东坡改蜗牛诗
东坡作①《蜗牛诗》云:“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升高不知疲,竟作黏壁枯。”后改云:“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②,竟作黏壁枯。”余〔亦〕③以为改者胜。(《总龟》前九、《丛话》前八、《诗林》三、《东坡诗话录》下)
案:《诗林广记》及《东坡诗话录》于“余以为改者胜”句下,更有“〔前辈云,文字频改,工夫日出。此诗之所以不厌改也。老杜有云,‘新诗改罢自长吟’。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后人安见其有此等工夫耶!〕”诸语。考“前辈”云云即《吕氏童蒙训》中语,《直方诗话》中似不应有此。
----------------
①《诗林》“作”作“咏画”二字。
②《诗林》“回”作“休”。
③《丛话》无“亦”字。
一一三、山谷赠直方诗
山谷惠余诗两篇:一云“多病废诗仍止酒”,一云“醉余睡起怯春寒”。观者以为疵。余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岂非谓此耶?(《总龟》前九)
案:《山谷诗》外集十六有《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绝》。一云“多病废诗仍止酒”,一云“春阴醉起薄罗寒”,与直方所举又小异。
一一四、东坡诗用风雨对床事
东坡爱韦苏州诗云:“谁①知风雨夜,独②此对床眠。”③向④在郑西⑤别子由云:“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又有《初秋寄子由》云:“买田秋已议,筑室春当成;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⑥〕又⑦子由与坡相从彭城,赋诗云:〔“逍遥堂楼千寻⑧木,长送中宵风雨声。〕⑨悮喜对床寻旧约,不知飘泊在彭城。”子由使虏,在神水馆赋诗云:“夜雨从来相对⑩眠,兹行万里隔胡⑾天。”〔此其兄弟所赋。〕⑿坡在御史狱有云:“他年夜雨独伤神”;在东府有云:“对床定悠悠,夜雨今⒀萧瑟”,其《同转对》有云:“对床贪听连宵雨”;又云:“对床欲作连夜雨”;又云:“对床老兄弟,夜雨鸣⒁竹屋”⒂。可谓无日忘之。⒃(《总龟》前九、《丛话》前三十八、《诗林》三、《考古质疑》四、《乐趣》二、《历代》五十八)
案:叶大庆《考古质疑》与王楙《野客丛书》卷十均以为对床事非独兄弟可用,即朋友亦可用之。
----------------
①《丛话》、《考古质疑》、《诗林》、《历代》“谁”作“宁”。
②《考古质疑》、《诗林》“独”作“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