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宫词 - 第 58 页/共 64 页

【宫词】十六人中硕果存,含山寿考拜新恩。亲亲并仰高皇志,博鬓冠加九翟尊。   【简释】《野获编》载,含山公主下嫁,驸马尹清。永乐间,进长公主。洪熙初,进大长公主。至天顺六年,方薨,年八十三。于太祖位下二十五子,十六女中,最为寿考。天顺五年七月,上致书含山大长公主,特遣太监蓝忠,赉送珠翠九翟,博鬓冠一顶。博鬓冠,唯皇后得用之。国初,王妃亦许用。永乐间,革之。亲藩曾有请,而不许。今特以赐含山公主,盖异数也。   【宫词】绣袍香染鹤炉烟,争拾文华殿上钱。按日轮番催进讲,禁中更有小经筵。   【简释】《日下旧闻》载,天顺八年,始开经筵。岁以二八月中旬始,四十月下旬止。先期于文华殿设金鹤香炉,于宝座之南,左右各一香炉。之东南设御案、讲案各一。案上置进讲书,镇以金尺。至期,知经筵官、勋臣、阁学、讲官暨九卿、鸿胪、锦衣指挥使,及四品以上写讲章官,俱绣金绯袍。展书翰林官,与侍仪御史、给事中,俱青绣服。诸臣行礼毕,讲官出班立,展书官二员,出班对立。讲官行礼与展书官膝行,诣御案,展四子书讲议。讲官进讲毕,退西。展书官展经义,仪亦如之。讲毕,乃诣左顺门,宴日讲官。凡四员,日轮二员进讲。讲毕,宴于文华门外西庑。禁中谓之“小经筵”,亦谓之“小讲”。(又)载,经筵始开。相传每讲毕,命中官散金钱于地,令讲官拾之。以为恩典。   【宫词】袴褶前驱导御銮,贵妃骑马万人看。宫中谁进房中术,纸尾臣名署万安。   【简释】《彤史拾遗》载,上游幸,必令万妃,袴褶为前导。   《明史·万安传》载,帝一日于宫中,得疏一匣。皆论“房中术”者,末署名,曰“臣安进”。   【宫词】夜来饮录候彤闱,何日前星■〈光夭〉紫微。手把啄金杯自祝,赤鹦青鸟各双飞。   【简释】《丹铅总录》载,周礼,掌王之阴事,阴令。阴事,群妃御见之事。汉掖庭令昼漏不尽,八刻白录所记,推当御见者。今宫中亦有之名“钦录薄”,则其来古矣。   《两浙■〈車曺〉轩录诗注》载,茂陵有鹦鹉啄金杯。上刻赤鹦、青鸟各二,樱桃十六颗。义取四妃十六子也。侯朝宗“壮悔堂集”,有《鹦鹉啄金杯》歌。   【宫词】安乐堂中泪暗吞,蛮花零落闭长门。儿来膝上忘儿母,叹息黄袍尚寡恩。   【简释】《彤史拾遗》载,孝穆纪太后者,宪宗妃,孝宗母也,本蛮土官女。上尝行内藏,后应对称旨悦之,一幸有孕。万贵妃知之而恚甚,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藏之他室。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上一日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有。但恐不能保!”上即日幸西内,遗使迎皇子。后抱孝宗泣曰:“事已觉,吾无生矣!儿去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皇子衣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垂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其六月,妃暴薨。   【宫词】第一名传作论初,内中学士职新除。绣窗日永调鹦鹉,好为君前诵尚书。   【简释】《静志居诗话》载,乌程女子沈莹中,初入掖庭,泰陵试以“守宫论”为题。云:“甚矣,秦之无道也!宫其必守哉?”泰陵大悦,擢居第一,给事禁中,授女学士。吴兴人至今呼为“女阁老”。莹中在大内,暇饲白鹦鹉,教之诵《尚书·无逸篇》。此宜载之彤管者也。莹中,名琼莲。   【宫词】院本新添弋与,教坊官里几伶伦。近来贵比朝绅列,抛却猪靴卍字巾。   【简释】《野获编》载,内庭诸戏剧,俱隶钟鼓司。皆习相传院本,沿金元之旧相事。多于教坊相通。至今上始设诸剧于玉熙宫,以习外戏,如弋阳、海盐、山诸家俱有之。(又)载,教坊官在前元,最为尊显,秩至三品。我朝教坊之长,虽只正九品,然而御前供役,亦得用幞头、公服,望之俨然朝士也。按祖制,乐工俱戴青卍字巾,系红绿搭膊。常服则绿头巾,以别于士庶。又有穿带毛猪皮靴之制。今进贤冠束带,竟与百官无异。   【宫词】正位东宫玉一枝,金莲结子总堪疑。浣衣局里谈前事。犹记红毡裹送时。   【简释】《野获编》载,当宏治末,孝康皇后张氏专宠,六宫不得进御。自武宗生后,正位东宫更无支子。京师遂有浮言“太子必中宫出”者。时武城尉军余郑旺,有女进内。因结内侍刘山,宣言:“其女今名郑金莲,现在太皇太后周氏宫中,实东宫生母也。”孝宗闻之大怒,殛刘山并郑旺论斩,后遇赦,得免。至正德二年,又布前言。始成狱,正法。此案倡议甚怪,如果妖言,旺乃罪魁,不即加刑,何也!然则,武宗果为郑金莲所出,而孝康攘为嫡子耳,抑更有他皇子也!至旺复理前说,时孝康及武宗母子恩深,岂有更改之理?旺不死,更何待哉!若金莲者,则编修王赞,教内侍书于司礼监。亲见其红毡裹送浣衣局,内臣皆起立迎入,侍之异常。其后日处分,则不可考矣!   【宫词】不谓批鳞出宦官,铜缸声震讵无端。何人自恃椒房戚,游戏宫中顶玉冠。   【简释】《野获编》载,太监何文鼎者,浙之余姚人。宏治间,供事内庭。时寿宁候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以椒房被思,出入禁中无恒度。文鼎心恶之。一日,二张入内观灯,孝宗与饮。偶起入厕,除御冠于执事者。二张起,戏顶之。次日,文鼎上疏极谏。上怒,发锦衣卫拷问主使者。文鼎对曰:“有。”问曰:“何人?”文鼎对曰:“孔子、孟子也!”上怒不解。为孝康张皇后,杖死于海子。寻上自闻御前铜缸有声,其声如文鼎诉冤者。会清宁宫灾,邢部主事陈凤梧,应诏陈文鼎之冤,上感悟,以礼收葬。且御制文,祭之。词林某,有诗吊之。云:“外戚擅权天下有,内臣抗疏古今无。”亦指实也。   【宫词】空传同日册双妃,尚寝无司六局非。陇右花毡新进御,帐房出哨锦成围。   【简释】《彤史拾遗》载,沈贤妃、吴贵妃,皆武宗妃也。故事选后,以二女陪选。正德改元,上大婚,三妃陪后进,慈圣太后即命封为妃。越一月,命礼部上册妃仪。   《武宗外纪》载,故事宫中六局,官有尚寝者,司上寝处事。而文书房内官,每记上幸宿所在,及所幸宫嫔年月,以俟备考。上悉令除却省记注,掣去尚寝诸所司事。遂遍游宫中,日率小黄门,为角抵、踏踘之戏。随所驻,辄饮宿不归。(又)载,敕陕西进上,用花毡帐房一百六十二间。凡重门、堂庑、庖廐、溷湢,及户牖、椿橛、影壁、围幕、地衣之类皆具。且有坛内游幸,出哨赶声息,诸名号,凡一年乃成。   【宫词】咏絮簪花并擅长,新随雕辇幸渔阳。溶溶一派温泉水,好为君王洗冷肠。   【简释】《彤史拾遗》载,王妃,顺天人。能诗,工笔札,以才色为武宗所幸,尝侍上幸蓟州温泉。命妃为诗,妃手自书之,刻于石。诗云:“塞外风霜冻异常,水池何事暖如汤,溶溶一派流千古,不为人间洗冷肠。”   【宫词】六店周回御路斜,跳猿骗马竞喧哗。宫人敕入勾栏院,廊下当垆卖酒家。   【简释】《武宗外纪》载,自宝和至宝延,凡六店。历与贸易,别令作市,正调和之。拥至廊下家(廊下家者,中官住永巷,卖酒家也)。筝■〈秦〉、琵琶嘈嘈然,坐当垆妇于其中。凡市戏跳猿、骗马、斗鸡、逐犬,所至环集,且实宫人于勾栏,扮演侑酒,醉即宿其处。   【宫词】彩灯花样四时标,殿阁胡将赤舌招。回望尚闻新宅笑,一棚烟火胜元宵。   【简释】《武宗外纪》载,上自即位后,每岁宫中张灯为乐,所费以数万计。至九年,宁王宸濠,献新样四时灯数百。其制不一,多著柱附壁,以取新异。上复于庭轩问,设毡幙而贮火药于其中。偶不戒,遂延烧宫殿,乾清门以内,皆灰烬矣。当火盛时,上犹在豹房。回顾光燄烘烘然,笑曰:“是一棚大烟火也!”(又)载,上称豹房为新宅。   【宫词】三千海户抱城雄,南苑初开骤玉骢。七十二桥同踏遍,赏功亲手赐花红。   【简释】《明史·武宗纪》载,正德十一年,录自宫男子三千四百余人,充海户。   《帝京景物略》载,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中有殿。殿旁晾鹰台,台临三海子,筑七十二桥以渡。元之旧物也。   《武宗外纪》载,上幸南海子还,赐文武群臣银牌于左顺门。一、二、三品,镂文其上曰“庆功”,四、五品曰“赏功”。各被以红簪花,次第出。   【宫词】中外争夸时世装,四家兵甲尽衣黄。至尊新署将军号,过锦频开内教场。   【简释】《武宗外纪》载,上初好武,江彬、许泰皆以边将得幸。乃立内教场。后益以神周刘晖四人,皆赐国姓,名四家兵,又名外四家兵。上乃自统一营,谓之“中军”。晨夕下操,上亲阅之,名曰“过锦”。言度眼如锦也。时诸军,悉衣黄罩甲。中外化之,号“时世装”。(又)载,武宗自称“威武大将军”。   【宫词】新得妖姬骑射能,龟兹番乐入深宫。教坊竟沐椒房宠,祸本男戎藉女戎。   【简释】《彤史拾遗》载,马氏,马昂妹,教坊供奉女也。马氏善骑射,解于阗、龟兹诸乐,能道番语。遂绝幸,封兄昂右军都督。马氏一门无大小,皆赐蟒衣。御史程启充等言:“内宠为嬖,是为女戎。外宠为幸,是为男戎。妹喜伐夏,妲巳伐商,褒姒伐周,此女戎也。莽卓伐汉,贾赵伐晋,安史伐唐,此男戎也。马昂,本骄淫横暴,而济之以奸;马姬,乖佞多能,而济之以媚。是兼内外之戎于一家,积夏、商、周、汉、晋、唐之患,于一时也!”   【宫词】腾禧宝殿墨云流,侍辇空闻谏豫游。密约金簪陪凤舸,绣旛名字遍扬州。   【简释】《金鳌退食笔记》载,“腾禧殿”复以黑琉璃瓦。明武宗幸宣府,悦乐伎刘良女,载归。居腾禧殿,俗呼为“黑老婆殿”。(又)载,武宗每纵猎,辄以刘姬谏,而止。   《彤史拾遗》载,上将南征,约以他舟迎美人,美人脱一簪为信。上过卢沟,驰马失簪,乃独乘舸至张家湾,亲迎美人,载而南。及上至扬州,自上方寺至南京,所临寺观,幡幢锦绣、梵贝夹册,有为上所锡赉者,悉署上与夫人刘氏名字。   【宫词】少年阿监俊逸装,日日承恩侍豹房。谁把羊脂蒙赐号,玉容应妬老儿当。   【简释】《野获编补遗》载,武宗初年,选内臣俊美者,以充宠幸,名曰“老儿当”,犹云“等辇”也。时皆用年少者,而曰“老儿”,盖反言之。其后又有“金刚老儿当”,其人皆用事大珰,如张忠辈在其中。(又)载,武宗南幸,至杨文襄一清家,有歌童侍焉。上悦其白皙,问何名?歌童曰:“杨芝。”上悦,赐名“羊脂玉”,命从驾北上。   《明史·武宗本纪》载,正德二年八月丙戌,作豹房居之。   【宫词】可怜一梦误终身,没入官奴恨正新。得侍君王仍薄命,伤心不独浣衣人。   【简释】《彤史拾遗》载,浣衣王满堂者,时感异梦,嫁道士段鋹。后鋹败,没入官奴。送浣衣局,既而召入侍豹房,大幸。世宗嗣位,复出浣衣局。又谓之“王浣衣”。   【宫词】谁占东西两院春,时闻弦索动梁尘。赵姬可许如飞燕,竟号昭阳殿里人。   【简释】《明诗综》载,明制,南北都各立教坊司。北有东西二院,南有十四楼。(又)载,赵丽华,字如燕,南院妓,自称“昭阳殿中人”。   《静志居诗话》载,如燕父,名锐。以善歌乐府,供奉康陵。如燕年十三,录籍教坊,能缀小词,被入弦索。   【宫词】茧馆春风手自缫,採桑台畔绿荫绕。苑中建有亲蚕殿,不用宫车出北郊。   【简释】《金鳌退食笔记》载,亲蚕殿在万寿宫西南。有斋宫具服殿。蚕室茧馆,皆如古制。採桑台高一尺四寸,广一丈四尺。   《明世宗实录》载,礼部上言:“皇后出郊亲蚕不便,议移之西苑。”上曰:“朕唯农桑重务,欲于宫前建‘土谷坛’,宫后为‘蚕坛’,以时省视。”   【宫词】扮演宣传钟鼓司,苑中打稻早秋时。驾来敕锡儒臣宴,进讲豳风七月诗。   【简释】《野获编》载,世宗初,建“无逸殿”于西苑。翼以豳风亭。盖取诗书义,以重农务,而时率大臣游宴其中。又命阁臣李时、翟銮辈,坐讲豳风七月之诗。   《日下旧闻录》载,打稻之戏,驾幸“无逸殿”,钟鼓司扮农夫、农妇,及田畯官吏,征租纳税等事。   【宫词】太极衣方进御来,春风憔悴闭楼台。玉颜空预良家选,只为延年作药材。   【简释】《野获编补遗》载,世宗朝,罢任府丞朱隆禧,作太极衣以献,盖“房中术”也。上大喜,进禧为侍郎。(又)载,嘉靖中叶,上饵丹药有验。至壬子冬,命京师内外选女,八岁至十四岁者三百人入宫。乙卯九月,又选十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盖从陶仲文言,供炼药用也。其法名“先天丹铅”,久进之,可以长生。主用少女初潮经血。   《王弇州嘉靖宫饲》云:“两角鸭青双筋红,灵犀一点未曾通,只缘身作延年药,憔悴春风雨露中。”   【宫词】小小蓬莱别有天,君王礼斗夜迟眠。大臣暴直来西苑,分赉银孩金寿仙。   【简释】《宸坦识略》载,清虚殿侧,作九曲池,多立奇石,名“小蓬莱”。相传世宗礼斗于此。   《金鳌退食笔记》载,明世宗晚年,爱静,常居西内。勋辅大臣直宿“无逸殿”,日有赐赉,如“银孩儿”、“金寿仙”之类。   【宫词】蕉园松桧影交加,圆殿穹窿绿荫遮。薄暮醮坛风日暖,香烟沁入牡丹花。   【简释】《宸垣识略》载,蕉园松桧苍翠,中有前明“崇智殿”旧址。后圆殿穹窿,为“千圣殿”。明时,崇智殿后,有牡丹数十株,又名“椒园”。有二下马牌,是世宗建醮时所立。   【宫词】丹凤元龟应候来,天池钓叟碧霄回。白绫袋里雷轩药,遍赐人间寿域开。   【简释】《野获编》载,世宗自号“天池钓叟”。在直词臣,各赋诗。唯李文定公,最当圣意。即今所传“拱极众星为玉饵,悬空新月作银钩”是也。(又)载,世庙居西内,事斋醮。一时词臣以青词得宠眷者甚众,而最称上意者,无如袁文荣“炜董尚份”,然皆荒妄不典之言。如世所传对联云:“洛水元龟初献瑞,阳数九,阴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原乎道,道通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声六,雌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暖姝由笔》载,嘉靖二十三年,施药京师。为丸凡三十五,以治百病,俱有汤引。以白绫作袋,上刻板作印,云:“凝道雷轩施袋中,贮银五分作方片。”嘉靖钱七枚雷轩。“雷轩”,朝庭道号也。   【宫词】万岁山阴小碣镌,狮龙变化最堪怜。持杯暗向霜眉酹,尚怪君王雨露偏。   【简释】《日下旧闻》载,嘉靖中,禁中有猫,微青色,唯两眉洁莹。名曰“霜眉”,善伺上意。凡有呼召,或有行幸,皆先意前导。伺上寝,株橛不移。上最怜爱之。死后,敕葬万岁山阴。碑曰“虬龙冢”。   《静志居诗话》载,“霜眉”死,命以金棺葬万岁山,荐以斋醮。袁文荣撰词,有“化狮为龙”语,因题碑曰“虬龙冢”。   【宫词】外宫冷落病何堪,红药低吟意妙含。一语宏恩留故国,不教选女到江南。   【简释】《彤史拾遗》载,邵贵妃者,兴献王母也。时万妃妒甚,妃托微疾,居外宫。偶夜坐,自咏所制《红药诗》。宪宗过闻之,大喜,遂召幸。(又)载,世宗继大统,进称皇太后。太后尝曰:“女子入宫无生人乐,以后选女入宫,勿下江南。此我留大恩于江南女子者也!”   【宫词】貂帐宵深烛影微,雏姬新入称尚美。明朝圣诞群称寿,万寿宫前册寿妃。   【简释】《野获编》载,万寿宫,文皇帝旧宫也。世宗初,名永寿宫。自壬寅从大内移跸此中,已二十年。至四十年冬,十一月之二十五日,夜火大作,凡乘舆一切服御,及先朝异宝,尽付一炬。相传,上是夕被酒,与新幸宫姬尚美人者,于貂帐中试“小烟花”,致延烧遂炽,未记详景。至四十五年八月,命拜未封宫御尚氏,为寿妃。封妃之日,距圣诞仅二日,上春秋恰周一甲子。盖极尊贵之,以备大庆。上觞。(又)载,世宗一日诵经,动手击磬,偶误搥他处。诸侍女皆頫首,不敢仰。唯一幼者,失声大笑。上注目顾之,咸谓命在顷刻矣!上经辍后,遂承更衣之宠。即世所称尚美人者,是也。时年仅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