晩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 - 第 22 页/共 64 页

二评语   遥游   《李觉传》,窅而曲,往而复,造境运笔,皆以极险极逆为之,诚为佳作。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罫,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峯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厓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旣然,文章正尔,固知中外同嗜,乃天理人心之自然也。尊批发明透澈,盖妙文亦赖发明者,乃令人易见耳。遥游识于星坡客次。   ○《身毒叛乱记》序   光緖三十一年(1905)   包天笑   乌乎!今日平等自繇之谭嚣国中矣,倾心彼族者,方以为白种之民德高越地球,足为世界文明之导线,噫唏!孰知于事实大相剌谬,其惨毒酷厉全无心肝,所谓公理者,仅为荧人视听之具耶!彼人恒言亡国之奴,卽文明者亦施以野蛮之礼,狡为是言,用济其恶。甚者且谓不国之民,不当以人类相待。嗟乎!我国民者其奈何弗省欤?向者庚子之役,拳乱初起,各国报章,交喙争诋,等我于野蛮最下等之国。夫我民野蛮固也,曾亦思联军据京、津时,凡兹种种,果自居于文明地位否乎?愿藉我震旦言,虽国权随落,民气雕伤,于表面上犹不失为自主之虚称。若彼波兰、埃及、身毒者,宁非地球上奴隶之标本耶?前译《西印度怀旧记》方辍笔,我友磻溪子以麦克度《身毒叛乱记》相示。书中叙述印人愤白种之惨虐,以暴力相抗,卒不能脱盎格鲁撒逊人种之覊轭。原书又名《白人之掌握》,出自彼族手笔,允宜然矣。虽然,身毒古文明国也,今乃澌然为人奴矣,彼自诩神明之冑者,曷足恃乎?旣又念雪国耻,伸民气,舍夫人人励学问,养实力外,奚有他道?迨至国墟人奴,则虽欲求一日昂首伸眉,宁可得耶?磻溪子口译是编,授天笑记之,书成,凡十万言。嗟夫!瓜分惨祸,悬在眉睫,大好亚陆,将成奴界。今者,美禁华工,至惨酷无人理,同胞为奴之朕兆,不已见乎?每一念及,血为之冷!我不知读我书者,其感情又当如何也?噫!乙巳长夏,天笑叙于雪门山下之古矮松园。   ○《天方夜谭》叙   光绪三十二年(1906)   佚名   《天方夜谭》,亦曰《一千一夜》,为阿剌伯著名说部。旣不传撰人姓氏,故论者多聚讼纷如。德国赫摩氏,尝取译自波斯之掌故千则,及福拉撤薛慕司所著诸书与此书参考,中叙苏丹史加利安及史希罕拉才得与印度诸王事,若合符节,遂断此书出波斯或印度,后始译为阿剌伯文。法人狄赛雪,则谓所言皆阿剌伯人口吻,事迹又多涉回敎,大率出诸近代,其地或在埃及,而冷氏亦谓是书所志各地风俗民情,与十世纪迥异(卽着《掌故千则》之时),而与埃及十四及十六世纪时相同,则著者自必际此时代,特其取材,多刺掇于波斯之《掌故千则》耳。当译为阿剌伯文时,疑或以阿剌伯故事易其相类者,又所述地多言报达或伯色拉,当由著者尝取报达盛时之小说为蓝本,如述加利弗挨力斯怯得诸事,尤章章可见者也。且如叙白靑红黄四色鱼为四种敎徒,考纪元千三百一年,驻埃及之回敎王尝命各敎徒,各以首巾之色为表识,则实非凭虚之说。而薙匠自叙,谓彼时为六百五十三年,按回敎纪元,起于西历纪元后六百二十二年,故当为耶敎纪元后千二百五十五年。兼埃京开罗诸地名,又非九世纪时所有,知书必近时所作无疑。冷氏之言如是。要之,此书为回敎国中最古之说部,而回部之法制敎俗,多足以资考证。所列故事,虽多涉俶诡奇幻,近于搜神述异之流。而或穷状世态,或微文刺讥,读者当于言外得其用意。至星柏达之七次航海探险,舍利之日夜求报,卒能恢复故国,缝人谓噶棱逹专谈虚理,不求实学,易一饼且不可得,皆足针砭肤学,激刺庸懦,安得以说部小之?嗟乎!今日者,阿剌伯陵夷衰微矣,而当年轶事,仅仅见此说部中,则德国批评家谓为阿剌伯信史者,由今而观,不尤足喟然感叹,浏览不置者乎?若夫翻译各本,自法人葛兰德译为法文,实是编输入欧洲之始。后英人史各脱魏爱德取而重译,踵之者为富斯德氏。至一千八百三十九年,冷氏则复取阿剌伯原本译之,并加诠释,为诸译本冠。外尙有汤森氏、鲍尔敦氏、麦克拿登氏、巴士鲁氏、巴拉克氏诸本,然视冷氏本皆逊之。今所据者为罗利治刊行本,原于冷氏,故较他本为独优。译竟,复讨论润色,必期无漏无溢,不敢稍参以卤莽俚杂之词。谨以质诸当世知言君子。旣述此书之绿起,遂弁诸简端。校者识。   ○《孤儿记》绪言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平云   曩读屈子《天问》,见其设难立词,幽玄崇美,莫可比喩,心甚喜之,以为不亚《神曲》。及按柳州之对,则虽辞旨瑰丽,意气激昂,而终未能析理入微,尽发天心之隐。窃怪子厚忧患余生,才思绝俗,而尙未克及此,宁天道之信微茫而莫可浅测耶?嗣得见西哲天演之说,于是始喩其义,知人事之不齐,实为进化之由始,初无所用其叹诧呼号,为世人鸣其寃苦。盖举凡宇内万有之变迁生灭,为古今人之所欲索解而无从者,靡不可以此一理包涵之,而无复余蕴。呜呼!天演之义大矣哉!然而酷亦甚矣!宇宙之无眞宰,此人生苦乐,所以不得其平,而今乃复一以强弱为衡,而以竞争为纽,世界胡复有宁日?斯人苟无强力之足恃,舍死亡而外更无可言。芸芸众生,孰为庇障?何莫非孤儿之俦耶?匹夫匹妇,不能得多助于天,其殗忽以死,可无论矣。卽试推之一国一羣,其理亦莫不视此。弱小之国,慑于强暴,祸患频仍,而又苦于呼吁之无门,则由渐而习,戚戚之尤,乃转为浩浩。人方称以为异,而不知积弱之民,非神明与体质,并进于顽,万无能幸存于一日。此孤儿之国民所以可悲也。嗟夫!大地苍莽,末日何届?其惟与悲哀长此终古欤。卽使不然,当其渐演渐进,姑无论进何所止,抑或乌托邦之可期,而人类悲哀,亦奚能绝迹于大地?卽其演进所经,其骚扰至久,亦已大可叹矣。昔嚣俄有言曰:「自繇与健全同物。」斯言也,未能践之于今昔,宁将践之于将来乎?未可知也。呜呼!此天演之义,所以为千古之不磨,而终未能餍嚣氏之心,而塞灵均之问者也。吾记孤儿,吾意无尽,欲尽宣之,而未能达,不如且已耳。丙午闰四月平云偶书。   ○《红星佚史》序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周逴   罗达哈葛德安度阑俱二氏,掇四千五百年前黄金海伦事,着为佚史,字曰《世界之欲》。尔时称人间尙具神性,天声神迹,往往遇之。故所述率幽閟荒唐,读之令生异感。顾事则初非始作,大半本诸鄂谟(H0mer)。鄂谟者,古希腊诗人也,生四千年前,着二大诗史,一曰《伊利阿德》(Iliad),纪多罗战事。初有睚眦女神曰亚理思,以当沛留斯与提谛斯婚燕,不见招致,思修怨,因以一频婆果投会中,识其上曰:致最美者。海罗、雅什妮、亚孚罗大谛三神女,随共争此果,神不能决。袖斯命就巴黎斯断之。巴黎斯者,多罗王普利安子,方居伊陀之山,视其羊羣。三神女各许以酬。而巴黎斯终纳亚孚罗大谛之请,愿得美妇。二神女由是衔多罗。未几,巴黎斯游希腊,王美纳罗厚款之。后曰海伦,绝美。亚孚罗大谛为种业恋于胸,见客美之。会王他出,巴黎斯挈后奔。王归,索之,不听,遂大举伐多罗,海罗雅什妮为之助。九年不下。后用伊色加健者阿迭修斯策,造大木马空其中,伏甲士百人,弃城外,复率舟师隐邻港中,多罗人意敌旣去,启城出,见木马,乃拒洛公(Laoco?n)之谏,舁之入城。入夜,伏甲尽出,启城,舟师亦返,多罗遂下。希腊人大掠,杀普利安于袖斯神座之下,美纳罗复取海伦,将之返国。遭飓流地中海,抵息普洛斯,裴尼基、埃及诸地。已而至斯巴逹,复为国王。后史氏欧黎辟提斯(Euripides),及思德息科罗(Stesichorus),则谓巴黎斯仅得海伦之形,眞海伦盖已之埃及云。次曰《阿迭绥》(Odys|sey),卽记阿迭修斯自多罗归,途中涉险见异之事。而《红星佚史》一书,卽设第三次浪游,述其终局者也。中谓健者浪游,终以见美之自相而止。而美之为相,复各随所意而现,无有定形。旣遇,斯生眷爱,复以是见古恶,生业障,得死亡。眷爱、业障、死亡三事,实出于一本,判而不合,罪恶以生。而为合之期,则又在别一劫波,非人智所能计量。健者阿迭修斯之死,正天理应然,不足罪台勒戈奴之馈失。台勒戈奴事,亦本鄂谟以后传言,非臆造也。中国近方以说部敎道德为桀,举世靡然,斯书之翻,似无益于今日之羣道。顾说部曼衍自诗,泰西诗多私制,主美,故能出自繇之意,舒其文心。而中国则以典章视诗,演至说部,亦立劝惩为皋极,文章与敎训,漫无畛畦。画最隘之界,使勿驰其神智,否者或羣逼拶之。所意不同,成果斯异。然世之现为文辞者,实不外学与文二事;学以益智,文以移情;能移人情,文责以尽,他有所益,客而已。而说部者,文之属也。读泰西之书,当并函泰西之意。以古目观新制,适自蔽耳。他如书中所记埃及人之习俗礼仪,古希腊人之战争服饰,亦咸本古乘。其以色列男巫,盖卽摩西亚伦,见于《旧约》。所呼神名,亦当时彼国人所崇信者,具见神话中。著者之一人阑俱氏,卽以神话之学,名英国近世者也。丁未二月,会稽周逴识。   ○《匈奴奇士录》小引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周逴   育珂名摩耳,匈加利人也,以一千八百二十五年二月,生于科摩伦,就学巴波大学,进为博士,四十八年匈加利独立之战,育珂亦与,为奥人所惎,及维拉戈思战败,则物色之。遂窜迹山林中,数月不出,事平归蒲陀沛思德著书。六十一年,推为议员,至一千九百五年卒。所作小说,都二百五十余卷,别有国史及自传等甚多。其国人理特耳着《匈加利文史》,言氏为小说,长于创造,益以意象挺拔,作之藻釆,故每成一书,情态万变,且秾丽富美,妙夺人意,自《天方夜谭》以来,鲜雠对也。今此所译,为七十七年作,原名Egy az Isten,义云神一也。盖匈加利一神宗徒之号,其敎非三灵一体之说,而信天帝为独尊,一千五百六十八年顷,始入脱阑锡尔跋,后益曼衍。书记一千八百四十八年事。今述数言,以当疏注。匈加利故黄人,而民殊杂糅,中以摩陀尔人为主,什克勒义云边人,亦其近族,古匈奴也,其民自称阿帖拉之众。阿帖拉者,匈加利语曰遏谛来,匈奴之长,四百五十一年哈仑斯战败,遂永居东脱阑锡尔跋,匈语曰遏耳兑黎,义云林地,其邻卽扶剌赫,义曰异人,自称路曼,卽罗马之变,盖古达奇亚之民,及罗马皇帝忒刺扬遗众也。独立之战,摩陀尔及什克勒为主,于是非匈族诸部,莫不猜忌,意他日事成,必独利二族,而奥国复阴之,扶刺赫乃叛。克洛谛亚曁塞尔维亚又戴叶剌契支为渠和之,脱阑锡尔跋一带摧残特甚。此书中本事也。匈加利人先姓后名,正同中国,故译亦仍之。又本书间引他国文字一二言,译之有伤其意,故留原文,附识于此。戊申五月会稽周逴记。   ○《瑞西独立警史》二题   一序   光绪二十九年(1903)   荣骥生   立国于今日之世界,据四千万方里之地,有四万万伟秀之民,为四千余年文明之冑,典章制度,冠绝环球,文物声明,甲于万国;矿山四辟,而利源可以不竭,物产丰富,而衣食可以无缺;长城万里,为其北藩,葱岭千寻,为其西蔽;南临暹缅,东界大洋;长江大河,舟楫利便,滊车铁道,来往迅捷:若是者,宜其扑英狮,摧俄鹫,欧风美雨,扫荡凈尽,执全球之霸权,而为世界之主人翁矣。而孰知其含羞纳垢,腐败衰弱,放弃其一切权利,甘为波阑,甘为印度,此在旁观,尤为疾首,况身当其境,目覩其惨,而能不悲愤抑郁乎?呜呼!此吾所以对《瑞西独立小史》涕泪纵横,掩卷而不忍卒读也。夫瑞西一介小国耳,始属于罗马,后隶于日耳曼,眇焉小邦,自昔恒为臣属,初未尝有独立之性质,有独立之制度者也。况国境小弱,形势迫狭,其民无伟大之气象,其国乏富强之根本,而瓦尔德、威儿尼、亚尔那脱等,身无权位,起自田间,攘臂一呼,全国向应,虽妇人孺子,莫不奋发兴起,卒至诛除虐吏,脱外人之覊拌,握自由独立之实权,呜呼!何其伟也!夫世界当竞争之日,优者胜,劣者败,此天演之公理也。近数年间,若非律宾!若南阿!若日本,皆以区区小国,欲一跃而回复其自由独立之精神,虽成败有不同,然其欲实践优胜之说则一也。惟我支那,我支那之人民,吾支那之土地,吾支那之财产,我支那之形胜,皆为环球之所莫能及,矧复非律宾、矧复日本、矧复南阿。然而沉沉长睡,茫乎不知其劣而将败也。及今不思振作其独立之精神,回复其自由之权利,则我支那必将为万矢之鹄的,为羣剧之舞台,为俄鹫英狮之所攫食,为欧风美雨之所摧折。后顾茫茫,我黄种之尙能生存于世界者几希矣!云间陆君龙翔,有感于此,因译是书而问序于余。余尝谓文字之最足以感人者,莫如小说,且是书行文疏畅,无奥博难读之患,用以输入自由独立之精神,以激醒我民心,以振作我民气,吾知四万万同胞,必将感动奋发,投袂而起也。然则中国强盛之机,可于是书卜之。遂不辞其不文而为之序。癸卯淸和望日,上海脂车荣骥生序于日本东京旅舍。   二序   光绪二十九年(1903)   盛时培   太史公作《游侠传》,盛称豪侠之士,与儒者并重。余以为侠士之风,上不畏王侯,下不恋妻子,运离世之妙想,发救世之苦心,使世无其人,以维持补救于川溃横流之际,恐生人之类灭久矣。而三代以前,不称侠义,何欤?意者圣人首出,一国之君,卽为全国民之代表。故士皆统于一尊,而无所用其侠欤?秦、汉以来,君民暌隔,务专制之政,使民皆屈抑而无所吿。于是朱家、郭解辈,相继迭出,傲帝制,蔑王侯,平尊卑,轻名节,而汉代之侠,独多千古。此时局之变机,而文明之将启也欤?惜乎王者厌之,侠义之风,终不得扩明于天下。近世如美之华盛顿、匈牙利之葛苏士、意之嘉富洱、日本之西乡隆盛等,皆以朱家、郭解之心,行汤、武革命之事,盖侠义之大者耳。而迂儒龂龂以为非中国之所宜有,不知道行于上,则君为尊,道行于下,则民为贵。伊尹之伐暴救民,墨子之摩顶放踵利天下,皆足为任侠之祖。而况秦、汉以来,暴君污吏,实为国民之公敌,天下之人认之矣。乃数千年来,但有攘国而无革命,以中国历史之久远,土地之广大,芸芸万民,曾不能发明任侠之大义,而使欧洲列国,独擅此文明,此吾辈所以抚膺感愤击案而长叹息者也。岂非国民之耻欤?瑞西区区一小国,迫于日耳曼权势之下,而瓦尔德、亚尔那脱、威儿尼等,独能以数十布衣,不避艰险,出万死一生之计,抗政府,驱虐吏,救民于水火,非有古豪侠之风何能若是欤?近世皇皇大国,或什伯倍于瑞西,而其屈抑于专制政体之下,受官吏之毒焰,亦复有更甚于瑞西者。试观《瑞西独立小史》一书,能无自愧而兴起也欤?陆君龙翔译是书,将以饷我国民,启发后进,余喜其有合于太史公作《游侠传》本意,足以救末俗之人心,故欣然而为之序。癸卯四月,云间盛时培铁颜氏,序于日本东京之柳町。   ○《红泪影》序   光绪三十四年(1908)   披发生   中国小说之发达与剧曲同,皆循天演之轨线,由浑而之画,由质而之文,由简单而之复杂。考之史,优伶之起极古,春秋、战国已有之。历代踵盛,至赵宋效爨人结束,遂有粉墨登场者。逮及元、明,院本大着。其发达之迹,历历可寻。维小说亦然。中古时斯风未畅,所谓小说,大抵笔记、札记之类耳。魏、晋间,虽有传体,而寥落如晨星。迨李唐有天下,长篇小说始盛行于时。读汉以下诸史艺文志可睹也。赵宋诸帝,多嗜稗官家言,宫府倡之于上,士庶和之于下,于是传记之体稍微,章回之体肇兴。草创权与,规模已备。今丛书中尙存数种,足以考见其梗槪。夫小说与剧曲,实为文明之代表物,而皆发达于赵宋之代,斯亦世变之一奇矣。厥后作者浸多,流布渐广。元有《水浒传》、《西游记》,明有《金甁梅》、《隔帘花影》、《三国演义》,本朝有《红楼梦》、《花月痕》、《海上花》、《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传》,名作如林,几以附庸蔚为大国,岂非一循乎天演之自然者哉?然吾国文人之心理、之眼光,皆视小说为游戏文章,殊鲜厝意,卽有奇作异制,迥越恒溪,亦屛诸文学界外,不肯稍挂齿牙。自迩年西风输入,事事崇拜他人,卽在义理词章,亦多引西哲言为典据,于是小说一科,遂巍然占文学中一重要地位。译人猬起,新着蠭出,推倒旧说部,入主齐盟,世之阅者,亦从风而靡,舍其旧而新是谋焉。余尝调查每年新译之小说,殆逾千种以外。呜呼!可谓盛而滥矣!独怪出版虽繁伙如斯,然大都袭用传体,其用章回体者则殊尠。传体中固不乏佳篇,如闽县林琴南先生诸译本,匪特凌铄元、明,颉颃唐、宋,且可上追晋、魏,为稗乘开一新纪元。若夫章回体诸译本,则文彩不足以自发,篇幅旣窘,笔墨尤猥,较诸《花月痕》、《品花宝鉴》等作,尙有霄壤之分,更何论《红楼梦》、《海上花》、《水浒传》之夐绝者乎?唯昔年新小说社所刊之《东欧女杰传》,乃岭南羽衣女史手笔,摹写泰西礼俗,士女风流,纤毫毕见,其笔力足以上继古人,其才华足以惊动当世,后以女史他行,而此绝大绝奇之野乘,竟辍于半涂,阅者惜之。至今数年以来,海内之士,遂无有踵女史而为之者。岂译本亦必循天演之轨线,有短篇然后有巨帙,有文言然后有白话耶?不然,何撰述者之寥寥罕觏若是也?去腊,广智主人示我以息影庐所翻之《红泪影》,属为评订。取而读之,盖言情之作。体裁则有意仿《金甁梅》、《红楼梦》二书者。虽属译本,而构境遣词,匠心独运,不啻自撰,媲之《东欧女杰传》,才力实相伯仲。尤妙在善写外邦风物,令观之者俨如神游其域,目覩其人。至于藻耀高翔,情思宛转,移步换形,引人入胜,犹其余事耳。全书洋洋洒洒,凡三十万言。精神贯注,到底不懈,洵可称力破天荒之著作。是书一出,吾知涂术旣启,接踵继武,愈出愈奇,行见宏鸿譔文,与传记名家,分道而扬镳,并驾而争胜,安见译本中不有施耐庵、王凤洲、曹雪芹诸巨子挺起其间也?然则是书也。岂但一新时人之耳目,且将为新小说之先河矣。爰不辞谫陋,为之评点一过而归之。并志数言于简端,以谂将来之读者。时光绪戊申仲冬上浣之二日,岭南披发生。   ○《一柬缘》叙   光绪三十年(1904)   江东老钝   正者,社会之美质也;欺诈者,世界之变相也。世道日坏,人心日偷,欺诈之术百出,蝇营狗苟,惟富贵之是贪,遑计乎义不义?虽身败名裂,亦所不惜。攘往熙来,猎取富贵者,莫不肆其欺诈,以与正者战。于戏!小人道长,君子道消,遂酿成一欺诈之世界。于是乎舆论雷同,变其名曰权术,而目正者曰拙、曰钝、曰迂腐。然则世道人心,顚倒缪盩,至此极矣,尙可救乎?兰言主人然叹,瞿然起,欲提倡而改良焉。特注意于小说,大开帏幙,以欧美日本之可师、可法者尽献于同胞。或有憾其入人未深,导流未畅,乃以文言道俗,烛世态而牖乡愚,惜乎道德一门,犹阙如也。乃取英人所著之《伯爵之女》一书,口译而嘱老钝演其义。病其名晦,易之曰《一柬缘》,藉此警戒妇女贪憎妬嫉之心,则庶几乎讲求家庭敎育,母仪妇德,羣焉日臻。他日夺社会欺诈之机械,树以正之旗帜,骎骎乎一国道德之风,从小说发端,卽从《一柬缘》滥觞矣。嗟乎!或有讥今日之过渡时代,谓西方之公德未吸,东方之私德反漓,故导虎作伥,引狼入室者有之,惟外是媚,惟利是图者有之,狐假虎威者有之,甘为鹰犬者有之,猎取浮名,借为快捷方式者有之,不恤人言,纵客压主者有之。甚至杀同胞之身命,攘同胞之衣食,而后甘心者有之,得非世人所谓权术耶?而何以沈溺于富贵之中,顚倒缪盩,一至于斯耶?是书之出,其能唤醒此黑闇世界之欺诈社会否耶?我不禁蹙然悲,睪然望已。甲辰十二月二十四日,江东老钝序于海上。   ○《云中燕》叙言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大陆少年   冷雨敲窗,凄风排闼,挑灯兀坐,愁绪纷来。爰搜索书箧,而得稗官一帙,曰《少看护妇》。噫!斯何书?斯何书?是乃法国某著作大家所著之伟作也。是书述法国少女蝶英大冒险之事,情节离奇,叙事委婉。英、德各国,皆有译本,或有以之作学校中课本者,其书之艳传欧西,可想见矣。披阅一过,不禁掩卷叹曰:噫!泰西各国之人诚不可及哉!如美国南北之战,则有少年军,以弱龄童子,抗拒如虎如狼之强敌,是虽可羡,然犹不足奇也。乃法国竟有纤纤仅十三龄之弱女子,出入敌军之间,而安坦夷如,竟能成绝伟艳之业者,不尤可奇也哉?回首故国,荆棘铜驼,瓜分之危,为奴之惨,近在眉睫,社会腐败,已达极度,欲施针砭,着手无从,尙有一线之希望者,惟吾辈少年同胞之兴起耳。呜呼!我中国之少年军何时起乎?我中国之少看护妇何时起乎?二十世纪中大陆上少年听者:「尔辈负千钧之重任在身,其好自为之?」   是书亦足为振起少年精神之一助,爰亟译为俗语,以饷我同胞诸昆仲姊妹,凡我同胞诸昆仲姊妹,其亦有覩是编而兴起者乎?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冬夜,大陆小少年志于东瀛旅次。   ○《夜未央》叙言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失名译   吾甚喜吾之《夜未央》新剧,已译为支那文,俾支那同胞,亦足以窥见吾之微旨。夫现今时世之黑暗,沉沉更漏,夜正未央,岂独俄罗斯为然?吾辈所肩之叉义,正皆在未易对付之时代。然总而言之,地球上必无无代价之自由。欲得之者,惟纳重价而已。自由之代价,言之可惨,不过为无量之腥血也。此之腥血,又为最贤者之腥血。我支那同胞,亦曾流连慷,雪涕念之否乎?吾属此草,虽仅为极短时代一历史,然俄罗斯同胞数十年之勇斗,精神皆在文字外矣。支那同志,其哀之乎?抑更有狐之悲耶?千九百八年夏波兰文学博士廖抗夫叙。   ○《鸣不平》引言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失名   《鸣不平》,乃法国有名之风俗改良戏曲家穆雷氏所著,原名《社会之阶级》。虽一简短之杂剧,而社会不平等之恶状,及世人对于不同职业者之卑鄙及骄傲,描写殆尽。千九百一年,此剧初演于巴黎之文化剧院,倾动全都。逮千九百六年,昂端剧院主人,以此剧为一般社会所欢迎,复取演之,适译者亦与其盛。此剧连演数周,每夜座客充塞,车马阗溢门外,不得入场券,怏怏而去者甚多。译者一夜偕数友同观,隔座一贵妇人,想其平日骄肆之状,流露颜色间,当不可向迩。是夜开演将半,稍停,共诣前廊,换取空气,忽一穷媪自下座来;见此贵妇,前致寒暄,颇形觳觫。而此贵妇人,乃与握手尽礼,倍极温婉。参立之长裾高冠者皆愕异。然稍一注目,各复会意,均若含有惭色。译者微窥之,知皆为剧台上挥发性之激刺力所摄制。卽此最微之端,可见世人不正当之阶级,而一经闲闲着笔,连属而形容之,无有不引起各人良心的内疚者。乌乎!此杂剧之所以有功社会,非徒娱乐都人士女之良宵而已。   ●卷四   ○小说丛话   谈话体之文学尙矣。此体近二三百年来益发达,卽最干燥之考据学、金石学往往用此体出之,趣味转增焉。至如诗话、文话、词话等,更汗牛充栋矣。乃至四六话、制义话、楹联话亦有作者。人人知其无用,然犹有一过目之价値,不可诬也。惟小说尙阙如,虽由学士大夫鄙弃不道,抑亦此学幼稚之征证也。余今春航海时,箧中挟《桃花扇》一部,藉以消遣,偶有所触,缀笔记十余条。一昨平子、蜕庵、璱斋、彗广、均历、曼殊集余所,出示之,佥曰:「是小说丛话也,亦中国前此未有之作,盍多为数十条,成一帙焉。」谈次,因相与纵论小说,各述其所心得之微言大义,无一不足解颐者。余曰:「各笔之,便一帙。」众曰:「善。」遂命纸笔,一夕而得百数十条,畀新小说社次第刊之。此后有所发明,赓续当未已也。抑海内有同嗜者,东鳞西爪,时以相贻,亦谈兴之一助欤?编次不有体例,惟著者之名分注焉;无责任之责任,亦各负之也。癸卯初腊飮冰识。   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卽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各国文学史之开展,靡不循此轨道。中国先秦之文,殆皆用俗语,观《公羊传》、《楚辞》、《墨子》、《庄子》,其间各国方言错出者不少,可为左证。故先秦文界之光明,数千年称最焉。寻常论者,多谓宋、元以降,为中国文学退化时代。余曰:不然。夫六朝之文,靡靡不足道矣。卽如唐代韩、柳诸贤,自谓起八代之衰,要其文能在文学史上有价値者几何?昌黎谓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余以为此卽其受病之源也。自宋以后,实为祖国文学之大进化。何以故?俗语文学大发达故。宋后俗语文学有两大派,其一则儒家、禅家之语录,其二则小说也。小说者,决非以古语之文体而能工者也。本朝以来,考据学盛,俗语文体,生一顿挫,第一派又中绝矣。苟欲思想之普及,则此体非徒小说家当采用而已,凡百文章,莫不有然。虽然,自语言文字相去愈远,今欲为此,诚非易易,吾曾试验,吾最知之。(飮冰)   各国文学史,皆以小说占一大部分,且其发达甚早。而吾国独不尔。此其故虽由俗语文体之不发达,然尙有一原因焉。吾国之思潮,本分南、北两大宗,而秦汉以后,北宗殆占全胜。北宗者,主严正实行者也。北宗胜而小说见蔑弃亦宜。试读先秦南方诸书,如《离骚》,如《南华》,皆饶有小说趣味者也,惜乎其遂中绝也。至元代所以勃兴之原因,则吾犹未能言之。(慧广)   夏穗卿着《小说原理》,谓今日学界展宽,士夫正日不暇给之时,不必再以小说耗其目力;着小说之目的,惟在开导妇女与粗人而已。此其论甚正,然亦未尽然。今日之士夫,其能食学界展宽之利者,究十不得一,卽微小说,其目力亦耗于他途而已;能得佳小说以饷彼辈,其功力尙过于译书作报万万也。且美妙之小说,必非妇女粗人所喜读,观《水浒》之与《三国》,《红楼》之与《封神》,其孰受欢迎与否,可以见矣。故今日欲以佳小说饷士夫以外之社会,实难之又难者也。且小说之效力,必不仅及于妇女与粗人,若英之索士比亚,法之福禄特尔,以及俄罗斯虚无党诸前辈,其小说所收之结果,仍以上流社会为多。西人谓文学、美术两者,能导国民之品格、之理想,使日迁于高尙。穗卿所谓看画、看小说最乐,正含此理,此当指一般社会而言者也。夫欲导国民于高尙,则其小说不可以不高尙,必限于士夫以外之社会,则求高尙之小说亦难矣。(平子)   小说之妙,在取寻常社会上习闻习见、人人能解之事理,淋漓摹写之,而挑逗默化之,故必读者入其境界愈深,然后其受感刺也愈剧。未到上海者而与之读《海上花》,未到北京者而与之读《品花宝鉴》,虽有趣味,其亦仅矣。故往往有甲国最著名之小说,译入乙国,殊不能觉其妙。如英国的士黎里、法国嚣俄、俄国托尔斯泰,其最精心结撰之作,自中国人视之,皆隔靴搔痒者也。日本之《雪中梅》、《花间莺》,当初出时,号称名作,噪动全国,及今已无过问,盖当时议院政治初行,此等书卽以匡其敞者也。今中国亦有译之者,则如嚼蜡焉尔。凡着译小说者,不可不审此理。(蜕庵)   天津《国闻报》初出时有一雄文,曰《本馆附印小说缘起》,殆万余言,实成于几道与别士二人之手。余当时狂爱之,后竟不克裒集。惟记其中有两大段,谓人类之公性情,一曰英雄,二曰男女,故一切小说,不能脱离此二性,可谓批却道者矣。然吾以为人类于重英雄,爱男女之外,尙有一附属性焉,曰畏鬼神。以此三者,可以赅尽中国之小说矣。若以泰西说部文学之进化,几合一切理想而冶之,又非此三者所能限耳。《国闻报》论说栏登此文凡十余日,读者方日日引领以待其所附印者,而始终竟未附一回,亦可称文坛一逸话。(飮冰)   英国大文豪佐治宾哈维云:「小说之程度愈高,则写内面之事情愈多,写外面之生活愈少,故观其书中两者分量之比例,而书之价値可得而定矣。」可谓知言。持此以料拣中国小说,则惟《红楼梦》得其一二耳,余皆不足语于是也。(瑟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