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耶稣会文献 - 第 231 页/共 351 页
叙者,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叙也;秩者,尊卑贵贱等级隆杀之品秩也。天命有德之人,天讨有罪之人。此皋陶告禹以人君之典礼命讨,皆由於天也。
5、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见《益稷》)
以此明受於上帝,天岂不重命而休美之乎?此禹告舜能慎其在位,则天之眷命愈加也。
6、敕天之命。惟时惟几。(见《益稷》)
敕,戒敕,几事。惟时者,无时而不戒敕也。惟几者,无事而不戒敕也。此舜将作歌,而述其所以歌之意也。言天命无常,无时无事不可不戒也。
7、天用剿绝其命,令予惟恭行天之罚。(见《甘誓》)
言有扈氏获罪於天,天用剿绝其命,令我伐之,为敬行天之罚而已。此夏启征有扈誓师之词。
8、有忧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见《汤誓》)
夏桀暴虐,天命殛之。我畏上帝,不敢不往正其罪也。此商汤伐夏誓师之词。
9、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见《仲虺之诰》)
民生有耳目口鼻爱恶之欲,无主则争且乱矣。天生聪明者,所以为之主而治其乱者也。此仲虺明汤伐夏之词。
10、夏王有罪,矫诬上天。帝用不臧, 式商受命。钦崇天道,永保天命。(见《仲虺之诰》)
矫擅诬罔,臧善式用。桀矫诬诈罔,天用不善其所为,使有商受命。钦崇者,敬畏尊奉之意。钦崇乎天道,则永保乎天命矣。此亦仲虺明汤伐桀之词。
11、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见《伊训》)
皇大衷中,若顺恒常,克能绥安猷后君也。言大矣上帝,降至中正之理於民,民因之而有仁义礼智之常性,而能使之安行乎道者惟君。此汤克夏训众之词。
12、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下,以彰厥罪。(见《汤诰》)
言天之道,善者福之,淫者祸之。桀既淫虐,故天降灾以明其罪。此汤数桀之词。
13、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见《汤诰》)
简,阅也。人有善不敢以不达。己有罪,不敢以自恕。简阅听于天。此亦汤诰众之词。
14、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见《伊训》)
不常者,去就无定也。为善则降之百祥,为不善则降之百殃,各以类应也。此伊尹训太甲之词。
15、先王顾諟天之明命,天监厥德,用集大命。(见《太甲》)
顾諟,常目在之也。諟古是字。监,视也。言汤常目在是天之明命,故天视其德,用集大命,以有天下。此伊尹告太甲之词。
16、惟天无亲,克敬惟亲。(见《太甲》)
言天之所亲在於能敬者,此亦伊尹告太甲之词。
17、天难谌,命靡常。夏王弗克庸德,皇天弗保。监於万方,眷求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非天私我有商,惟天祐於一德。(见《咸有一德》)
谌信,天之难信,以其命之不常也。桀之失,汤之得,以此一德者。纯一之德,不杂不息之义。汤之君臣皆有一德,故能上当天心,受天明命,而有天下。非天有所私也。此亦伊告太甲之词。
18、恭默思道,梦帝赉子良弼。(见《说命》)
言恭敬渊默以思治道,梦帝与我以贤辅。此殷高宗告众得传说之词。
19、惟天聪明,惟贤时宪。(见《说命》)
天之聪明,无所不闻,无所不见,惟人君法之也。此传说告高宗之词。
20、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见《高宗肜日》)
典,主也。义者,理之当然,行而合宜之谓。言天监视下民,其祸福予夺,惟主义何如耳。降年有永有不永者,义则永,不义则不永,非天夭绝其民,民自以非义而中绝其命也。此祖已告高宗之词。
21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见《泰誓》)
言殷纣残虐万姓,皇天大怒,命我文王敬将天威,以除邪虐。此周武王伐纣誓师之词。
22、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祗。(见《泰誓》)
言纣夷踞废上帝及百神之祀。此武王责纣之词。
23、天佑下民,作之师,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见《泰誓》)
佑,助宠爱也。言天助下民,为之君,以长之,为之师,以教之。惟其能左右上帝以宠安天下。此亦武王之词。
24、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见《泰誓》)
贯通,盈满,钧同也。言纣积恶,天命诛之。今不诛纣,其罪与同。此亦武王之词。
25、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见《泰誓》)
言天矜怜於民,民之所欲,天无不从之。此亦武王之词。
26、上帝弗顺,祝降时丧,予一人恭行天罚。(见《泰誓》)
祝,断也。言纣悖乱天道,故天弗顺,而断降是丧亡也。我敬行天之罚也。此亦武王之词。
27、予小子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见《武成》)
言敬承上帝,而遏绝乱谋。此亦武王伐纣之词。
28、惟天阴隙下民,相协厥居。(见《洪范》)
隙定相辅,协合天于冥冥之中,默有以安定其民,辅相保合其居止。此武王问箕子之词。
29、鲧汨陈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禹嗣与,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见《洪范》)
汨陈,乱列也。洪范九畴,治天下之大法也。彝伦,常理也。此箕子告武王之词。
30、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见《金滕》)
言武王乃受命於上帝之庭,布文德以佑助四方。此周公之词。
31、予惟小子敢替上帝命。(见《大诰》)
替,废也。上帝之命,其可废乎?此周成王伐武广之词。
32、文王克明德,闻於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见《康诰》)
言文王明德昭升,闻於上帝。帝用休美,乃大命文王殪灭大殷,大受其命。此武王告康叔之词。
33、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见《召诰》)
元子,嗣天位者,言纣也。休美恤忧,言皇天上帝命之不可恃如此。今王受命,固有无穷之美,亦有无穷之忧。此召公告成王之词。(已上俱《尚书》)
二、《诗经》中天与上帝释义
34、帝命不违,至于汤斋。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见《长发》)
违,去斋时与之会也。降,生也。迟迟,久也。祗,敬式法。九围,九州也。言商之先祖,既有明德,天命未尝去之,以至於汤。汤之生也,应期而降。适尝其时,圣敬又日跻升,以至昭格於天,久而不息。惟上帝是敬,故帝命之以为法於九州也。此殷人颂汤之德之词。
35、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上帝耆之,增其式廓。(见《皇矣》)
皇,大。临,视。赫,威明也。监亦视。莫,定。耆,致。式廓,犹言规模也。言上帝临下甚明,但求民之安定而已。苟为上帝之所欲致者,则增大其疆域之规模。此周家推原具受天命之由也。
36、帝迁明德。(见《皇矣》)
言上帝迁此明德之君,使居歧周之地。此叙太王迁歧之事。
37、帝省其山,帝作邦作怼。(见《皇矣》)
省,视。怼,当作对,言择其可当此国者以君之也。言帝视其山,而见木扳道通,知人归者众。于是既作之邦,又与之贤君,以嗣其业。此叙天立王季之词。
38、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既受帝祉,施于孙子。(见《皇矣》)
度,能度物制宜也。貊,穆然清静也。祉,福。施,延。言上帝制王季之心,使有尺寸能度义。又清静其德音,使无非问之言。是以既受上帝之福,而延及於子孙也。此叙王季受天命之词。
39、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见《皇矣》)
无然,犹言不可知此也。畔,离畔。援,攀援 ,言舍此而取彼也。歆,欲之动羡爱慕,言肆情以狗物也。岸,道之极至处也。此言帝告文王之词。
40、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见《皇矣》)
予,上帝自称也。明德,文王之明德也。言上帝眷念文王,而其德之深微,又能不作聪明以循天理也。此皆叙文王之德能受天命之词。
41、其香始升,上帝居歆。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见《生民》)
居安歆,飨肇始,言荐豆登以祭。其香始升,上帝已安而飨之,言应之速也。盖自后稷始祀以来,前后相承,兢兢业业之怀,恐有罪悔,获戾乎天。阅数百年,而此心不易,故曰庶无罪悔以迄于今。此言周家之世世用心如此,所以上帝飨之速也。
42、文王在上,於昭于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见《文王》)
言文王既没,而其神在上,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此周公述文王之德之词。
43、上帝既命,候于周服。(见《文王》)
言上帝之命既集於文王,而商之臣子皆维服於周矣。
44、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见《文王》)
言上天之事,无有声臭可度。此亦周公之词。
45、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见《大明》)
小心翼翼,恭慎之貌。昭明也,文王之德,於此为盛。亦周公述文王之词。
46、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见《大明》)
贰,疑也。尔,武王也。此众人勉武王伐纣之词。盖知天命之必然,而赞其决也。
47、我将我事,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见《我将》)
言奉其牛羊以享上帝,而曰天其降而在此牛羊之右乎?盖不敢必也。又言天既享我,则我其敢不夙夜畏天之威,以保其所以降监之意乎?此以文王配上帝之乐歌。
48、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见《时迈》)
迈,行也。言我以时迪行诸候,天其子我乎哉?盖不敢必也。此武王巡狩之乐歌。
49、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见《执竞》)
皇,君也,言岂不显哉?成王康王之德,亦上帝之所君也。此颂周成王康王之词。
50、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事,日监在兹。(见《敬之》)
敬之哉,敬之哉!天道甚明,其命不易保也。无谓其高而不吾察,当知其聪明明威,常陟降於事、於吾之所为,而无日不监临于此,不可以不敬也。此成王述群臣戒己之言。
51、明昭上帝,迄用康年。(见《臣工》)
明昭之上帝,又将赐我新畲以丰年也。此周戒农官之词。
52、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见《假乐》)
申,重也。言周王之德,既宜民人,而受无禄矣。而天于王犹反覆眷顾之不厌。既保之,右之,命之,而又申重之也。此颂周王之词。
53、上帝板板,下民卒瘅。(见《板》)
板,反也。瘅,病也。言天欲安民,而今反其常,是必有以致之者。此凡伯刺厉王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