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81 页/共 737 页
陆机《毛诗疏义》曰:蜉游,方土通谓之渠略。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燥炙啖之,美於蝉也。樊光曰:“是粪中蝎虫,随雨而出,朝生而夕死。”
《淮南子》曰:龟三千岁;蜉蝣不饮食,三日而死。以蜉蝣为龟忧养生之具,必失之。
《广志》曰:蜉蝣可烧啖,美於蝉。蜉蝣在死晷翕然生,复水上寻死,随流而去。
傅咸《蜉蝣赋》曰: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夕死,而能修其翼,可以有兴,遂赋之。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曰:蟋蟀候秋吟,蜉蝣出以阴。
蠛蠓
《尔雅》曰:蠛蠓。(小虫,似蚋,喜乱飞。)
《汉实录》曰:周太祖军至北郊时,慕容彦吃菰负沉勇,谓上曰:“北来都将,臣尽谙知。以臣观之,蜉蝣、蠛蠓耳!”
《列子》曰:朽壤之土,春夏之月,蠛蠓者因雨而生,见阳而死。
《庄子》曰:孔子闻老聃之言,出告颜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犹醯鸡欤?”(醯鸡者,瓮中之蠛蠓也。)
《淮南子》曰:衰世则聚虫满野。(许慎曰:飞虫,蠛蠓。)
《抱朴子》曰:蠓蝈之育於醢酢,芝需之产於木石,吉屈之滋於ㄜ泽,翠萝之老於松枝,非彼四物所创造也。
《字书》曰:蠛蠓,小虫,三风舂雨者也。
蝴蝶
《北齐书》曰:魏收常在洛京,轻薄尤甚,人号云:“魏收惊蛱蝶”。文襄曾游东山,令给事黄门侍郎等宴。文襄曰:“魏收恃才尾,须出其短。”往复数番,收忽大唱曰:“杨遵彦理屈,已倒。”竹彦从容曰:“我绰有馀暇,山立不动。若遇当途,恐翩翩遂逝。”当途者魏,翩翩者,蝶也。文襄先知之,大笑称善。
《梁书》曰:沉麟士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如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嘿所致,仍制《黑蝶赋》以寄意。
《汉实录》曰:右监门卫大将军许迁言:“臣奉命博州,至博平县东村,有冢弥亘数里,一夕言并化蝶飞去。”
《列子》曰:乌足以其根为跻螬,其叶为蝴蝶。
《庄子》曰:昔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不知周也;俄觉,则瞿瞿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谓物化。
《抱朴子》曰:髻孺背千仅狞逐蛱蝶,越人弃八珍而甘龟蛇。
《金楼子》曰:陈思之文,群才之俊也,而武帝诔之“尊灵永蛰”,明帝颂云“释渝浮轻”。浮轻有似於胡蝶,永蛰颇拟於昆虫,施之尊极,不其蚩乎?
崔豹《古今注》曰:蛱蝶,一名野蛾,一名风蝶。东人谓之挞末,色白背青者是也。其大有如蝙蝠者,或黑色,或赤班,名曰凤子,一名凤车,一曰鬼车。生江南甘橘园中。
《广五行记》曰:晋安帝义熙中,乌伤人葛辉在妻家宿。三更,有两人把火迳至阶前,疑是恶人,便打之,欲下杖,悉化为蝶,缤纷飞散。有一物冲辉腋下,便打倒地。辉少时而死。
《岭南异物志》曰:常有人浮南海,泊於孤岸。忽有物如蒲帆飞过海,揭舟,竞以物击之,如帆者尽破碎坠地。视之,乃蛱蝶也。海人去其翅足秤之,得肉八十斤。啖之,极肥美。
《岭表录异》曰:鹤子草,蔓上春生双虫,只食其叶。越女收於妆奁中,养之如蚕,摘其叶饲之。虫老不食,而蜕为蝶。蝶赤黄色,妇女收而带之,谓媚蝶。
萤
《毛诗□豳□七月》曰:町重鹿场,熠耀宵行。(萤火也。)
《大戴礼□夏小正》曰:丹鸟羞白鸟。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蚊蚋也。其谓之鸟者,重其养也,凡有翼者为鸟。羞也者,进也。
《礼记□月令》曰:季夏之月,腐草为萤。
《尔雅》曰:萤火,即。(夜飞,腹下有火。音照。)
《广雅》曰:景天,萤火,磷也。
《续晋阳春秋》曰:车胤,字武子,好学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後汉书》曰:光熹玄年秋,张让、段劫少帝及陈留王协走小平津。帝与王夜步,逐萤火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还宫。
《隋书》曰:大业十二年,炀帝幸景华宫。徵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而放之,光遍岩谷。
崔豹《古今注》曰:萤,一名辉夜,一名景辉天,一名熠耀,一名磷,一名丹良,一名夜光,一名宵烛。腐草为之,食蚊蚋焉。
《月令》曰:丹鸟羞白鸟。白鸟即蚊也;丹鸟,萤也。
《说文》秦人谓蚊曰蚋。
《淮南万毕术》曰:萤火却马。注云:“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之鸣,却不敢行。”
祖台之《志怪》曰:昔怀帝永嘉中,谯国丁祚渡江至阴陵界。时天昏雾,在道北有社,见一物如人倒立,两眼垂血,从额下聚地两处,各有升馀。祚与从弟齐声喝之,闽狞不见,立处聚血皆化为萤火数千枚,纵横飞起。
《本草经》曰:萤,一名夜光,一名即照,一名熠耀。
潘岳《萤火赋》曰:烂若飞景之宵游,彗(音卫。)如移星之□流。动集飘扬,灼如随珠。熠龠若丹蕊之初葩,票彡若流金之在沙。
傅咸《萤火赋》曰:余曾独处,夜不能寝。顾见萤火,意遂有感。於是执以自照,而为之赋。其辞曰:“感诗人之攸怀兮,览熠耀於前庭。不以姿质植瞪薄兮,欲增辉乎太清。虽无补於日月,期自竭於陋形。”
暝蛉
《毛诗□节□小宛》曰:暝蛉有子,蜾蠃负之。(暝蛉,桑虫也。蜾蠃,蒲卢也。负,持也。《笺》云:蒲卢取桑虫之子,负持而去,煦妪养之以成子。)
《毛诗义疏》曰:暝蛉,似步屈,其色青,细小,或在草叶上。土蜂取之,置木穴中,或书卷佳笆筒中,七日而成其子。里语曰:咒云“像我像我”。
陆机《毛诗义疏》曰:暝蛉,犍为文学舍人曰:“桑土小青虫也,似步屈。”
郭璞症《方言》曰:尺蠖,又呼步屈。其色青而细小,或在草木叶上,今蜾蠃所负为子者。
《尔雅》曰:暝蛉,桑虫也。(俗谓之桑曼,亦曰戎女。)
翳翁
《尔雅》曰:蜾蠃,蒲卢也。(郭璞症曰:细腰蜂也,俗呼为翳翁。音咽翁。)
陆机《毛诗疏义》曰:蜾蠃,土蜂,一名蒲卢,似蜂而小腰,故许慎云细腰也。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笔筒中,七日而化其子。里语曰:咒云“像我像我”也。
《礼记中庸》曰:哀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蒲卢,蜾蠃,土虫也。取暝蛉而化之以为子。为政化百姓,亦如蒲卢也。)故为政在人。”
扬子《法言》曰:暝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曰:“类我。”久则肖之矣。速哉!七十子之肖仲尼也。(肖,类也。)
卷九百四十六 虫豸部三
莎鸡
《毛诗□豳□七月》曰:六月莎鸡振羽。(莎鸡羽成而振迅之。)
陆机《毛诗疏义》曰:莎鸡,如蝗而班色,翅数重,下翅正赤,或谓之天鸡。六月飞而振羽,“索索”声,幽州人谓之蒲错也。
《尔雅》曰:翰,天鸡也。(孙炎注曰: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郭璞症曰:一名ヅ鸡也。)
《广志》曰:莎鸡,似蚕蛾而五色,赤曰鸡。
螽斯
《毛诗□螽斯》曰:《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螽斯羽,诜诜兮。(螽斯,松胥也。)
《毛诗□豳□七月》曰:五月斯螽动股。(斯螽,松胥也。)
松胥
陆机《毛诗疏义》曰:《尔雅》云:“螽斯,松(宣龙切。)胥(相鱼切。)也。”杨雄云:“舂黍也,幽州谓之舂箕。角长,青色,斑黑,其股似玳瑁文。五月中以两股相差作声,闻数十步。”
《毛诗题纲》曰:螽斯,孟松胥,一名舂黍,似蝗而小,青色,长股而鸣。喻后妃之性不妒忌,子孙众多。
《尔雅》曰:{析虫}(音斯。)螽,松胥。(郭璞症曰:松从也,俗呼蝽黍。)
蝙蝠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携则服翼,两头并翔。废江淮山渎之祠,摇光不明,服翼九足。(服翼,附鼠也。)
《孝经援神契》曰:蝙蝠伏匿,故夜食。
《尔雅》曰:蝙蝠,服翼也。(齐人呼为只墨,或谓之仙鼠。职墨二音。)
《抱朴子》曰: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乾,末服之,令人寿四万岁。
《玄中记》曰:百岁伏翼,其色赤,止则倒悬。千岁伏翼,色白,得食之,寿万岁。
《水经》曰:交州丹水亭下有石穴,甚深,未常测其远近。穴中蝙蝠大者如乌,多倒悬。得而服之,使人神仙。
《荆州记》曰:宜都夷道县有石穴,穴中有蝙蝠,如乌,多倒悬。
崔豹《古今注》曰:蝙蝠,一名仙鼠,又曰飞鼠。五百岁则色白脑重,集物则头垂,故谓倒挂鼠。食之得仙。
《幽明录》曰:淮南郡有物髡人。太守朱诞曰:“吾知之矣,多置(音离。)以途壁。”夕,有数蝙蝠大如鸡,集其上不得去,杀之乃绝。屋檐下已有数百人头髻。
范注《治疟方》曰:蝙蝠七枚,合捣五百下。发日鸡鸣服一丸,乩晷一丸。遇发,乃与粥清一升耳。
守宫
《毛诗□节□正月》曰:哀今之人,胡为虺蜴?(蜴,螈也。虺、蜴之性,见人则走。)
陆机《毛诗疏义》曰:蜴,一名荣原,水蜴也,或谓之虎隹(音濉。)蛇医。如蜥蜴,青绿色,大如指,形状可恶也。
《春秋考异邮》曰:土胜水,故守宫食虿。(宋均曰:守宫生於土,虿藏物,属坎,水也。)
《尔雅》曰:蝾螈,蜥蜴。晰蜴,蜓。蜓,守官也。(转相解,博异语,别四名也。)
《汉书□东方朔传》曰:武帝置守宫盆下,使射之。朔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脉脉,善缘壁,若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
《抱朴子》曰:谓蜥蜴为神龙者,非但不识神龙,亦不识蜥蜴。
又曰:沙砾无量,而珠璧甚鲜;鸱隼屯飞,而鸾凤罕出;虺蜥盈薮,而虬龙希睹。
王充《论衡》曰:禹南济於江,黄龙负舟。舟中人人五色无主,禹乃笑而称曰:“我受命於天,竭力以劳万民。生,寄也;世,归也。视龙,犹蜓也。”龙去而亡患。
扬雄《方言》曰:秦晋四夏谓之守宫,其在泽者谓之蜥蜴,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北燕谓之祝蜒。桂林掷晷,守宫大而能鸣者谓之蛤蚧。
许慎《说文》曰:荥元,蛇医,以注鸣者也。在壁曰蜓,在草曰蜥蜴。蜥蜴,守宫也。
《淮南万毕术》曰:守宫途齐,妇人无子。取守宫一枚置瓮中,及蛇衣,以新布密裹之,悬於阴处。百日,治守宫、蛇衣,分等以唾和之,途妇人齐,磨令温,即无子矣。
又曰:守宫饰挪帝,有文章。取守宫新合阴阳者牝牡各一,藏之瓮中,阴乾,百日以饰挪帝,则生文章。与男子合阴阳,辄灭去。
又曰:取七月七日守宫阴乾之,治合,以井花水和,途女人身,有文章,则以丹途之,不去者不淫,去者有奸。
徐怀远《南越志》曰:成阳县树多守宫,大者能鸣,谓之蛤蚧。
郭义恭《广志》曰:守宫,鳞色如蛇,而四足,似蜓,有尺馀蜓,有屋壁间者,有草野者,有石上者。
《博物志》曰:蜥蜴或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捣万杵,以点女人支体,终身不灭,故号曰守宫。
崔豹《古今注》曰:蜓,一曰守宫,一曰龙子,善於树上捕蝉食之。其长细五色者,名为蜥蜴;其短大者,名为蝾螈,一曰蛇医。大者长三尺,其色玄绀,善魅人,一曰玄螈,一名绿螈。
曹叔雅《异物志》曰:鱼跳跃,则蜥蜴从草中下,稍相依近,便共浮水上而相合。事竟,鱼还水底,蜥还草中。
干宝《搜神记》曰:淮南书佐刘雅,梦见青蜥蜴从屋栋落其腹内。因苦腹痛。
《梦书》曰:守宫为寡妇,著垣墙也。梦见守宫,忧寡妇人也。
《吴氏本草经》曰:石龙子,一名守宫,(一名石蜴。)一名山龙子。
扬子□《解嘲》曰: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皇,执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