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72 页/共 737 页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四年,梁郡有清冷渊,水面阔二里大许,即卫平得大龟之处。清泠水南有横渎,东南至宕山县,西北入通济渠。是时大雨,沟渠皆满。忽有大鱼,似鲤,而头一角,长尺馀,鳞正赤,从清泠水出,头长三尺许,入横渎,逆流西北十馀里,不没,入通济渠。于时,夹两岸随看者数百人,皆谓赤龙大鲤从渊而出。此亦唐斐搏兴之兆。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京师语曰:“伊洛鲤鲂,贵於牛羊。”
《广五行记》曰:隋炀帝大业初,为诗,令宫人唱之,曰:“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江上游。意欲垂钓往撩取,恐是蛟龙还复休。”鲤鱼即唐之国姓。俄而唐有天下,故歌辞曰:“客从远方来,赠我怂沭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歌□宁戚辞》曰:中有鲤鱼长尺半,敝布衣裳不复。
鱼
《尔雅》曰:。(今额白鱼。音偃。)
《毛诗□鹿鸣□鱼丽》曰:鱼丽于,、鲤。(,鲇也。)
谢承《後汉书》曰:陈蕃为郡法曹吏。正月,朝见太守王龚。客有贡白鱼於龚者,龚曰:“汝南乃有此鱼。”蕃曰:“鱼大且明咐戤德。”
《晋书》曰:夏统,字仲御。母础,诣洛市药。会三月上已,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统并弗之顾。太尉贾充怪而问之曰:“卿居海滨,颇能水戏乎?”答曰:“可。”乃操柁正橹,折旋中流。於是风波振骇,俄而白鱼跳入舡中者有八九,观者皆悚遽。
郦善长《水经注》曰:圣水出上谷东南,流经大坊岭下。岭之东首山下有石穴,东北洞开,穴中有水。耆旧传言:昔有沙门释惠珍者,常寻之,旁水入穴,三里有余,穴分为二:一穴渐小,西北出,不知趣诣;一穴西南出,入经五六日方还。又不测短长,其水夏冷冬温。春秋有白鱼出穴数日,及人有彩食者,美珍常味。盖亦丙穴嘉鱼之类。
《列仙传》曰:陵阳子明钓於溪,得白龙,子明解钓谢之。後数十年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之法。三年,白龙来迎之。
鱼
《毛诗□谷风□四月》曰:匪匪鲔,潜逃于渊。
《诗义疏》曰:,身似龙,锐头,口在颔下,背上腹下皆有甲,大者千馀斤。
《後汉书》曰:杨震常客居湖城,众人谓之晚贵,震志愈笃。後有冠雀衔三鱼飞集讲堂前,(冠音贯,即鹳雀也。)都讲取鱼进曰:“蛇者,卿大夫服之像也。数三者,法三台。先生自此升矣。”
《淮南子》曰:牛蹄之涔,不生鲤。
《抱朴子》曰:彩燕巢而求凤卵,搜井底而捕鱼,虽加至勤,非其所有也。
《水经》曰:汉水又东为湍,洪波奔荡,崩浪□颓。耆旧言:“有鱼奋鳍溯流,望涛直上,至此则爆鳃失济,故因名湍矣。”
又曰:鲔,鲤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张衡《西京赋》曰:鲔与。
郭璞《江赋》曰:鱼则叔鲔王。
孙绰《望海赋》曰:文鲤黄。
鲔鱼
《尔雅》曰:各、(音洛。)卡,(音叔。)鲔。(鲔,属也。大者名王鲔,小者名卡鲔。今宜都郡自荆门以上江中通出覃鲔之鱼。有一鱼,状似而小,建平人呼各子,即此鱼也。覃音寻。)
《毛诗□淇澳□硕人》曰:施罟,鲔拨拨。
《毛诗义疏》曰:鲔鱼出海,三月从河上,形似丽狞色青,黑头小而尖,如铁兜鍪,口在颔下。今东菜辽东人谓之尉鱼,或谓仲明鱼。仲明者,乐浪尉,溺死海中,化为此鱼也。
《礼记□月令》曰:季春,荐鲔於寝庙。(进时羹味。)
《淮南子》曰:夫牛蹄之涔,不生鲔。
又曰:禹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龙门本有水门,鲔鱼由其中上行,得上过者便为龙。门,禹辟而大之,故言凿。
《抱朴子》曰:寸鲔泛滥蹄死昀晷,则谓天下无四海之广也;芒宛转果核之内,则谓八极之界尽於兹也。
《博物志》曰:河阴岫穴出鲔鱼焉。
亘(公赠反)瞢鱼(武亘反)
《魏武四时食制》曰:瞢,一名黄鱼,大数百斤,骨软可食,出较恤犍为。
《淮南子》曰:季春,天子始乘舟,荐鲔於寝庙,乃为麦祈实。(鲔,瞢鱼也。天子乘舟,捕鱼者以荐进庙也。)
司马相如《上林赋》曰:亘瞢渐离。
左思《吴都赋》曰:筌亘瞢。
卷九百三十七 鳞介部九
鲂鱼
《尔雅》曰:鲂,不。(郭璞症曰:江东呼鲂为鳊。一名丕,音毗。)
《山海经》曰:大鳊居海中。(便即鲂也。音便。)
《毛诗□宛丘□衡门》曰: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又《关雎□汝坟》曰:鲂鱼尾,王室如毁。
又《七月□九》曰:九之鱼,鳟、鲂。
陆机《毛诗疏义》曰:鲂鳏,今伊、洛、济、颍鲂鱼也。广而薄脆,甜而少肉,细鳞,鱼之美者也。渔阳泉州刀口、辽东梁水鲂,特肥而厚,尤美於中鲂,故其乡语曰:“居就梁水鲂。”
《说苑》曰:阳书谓宓子贱曰:“吾少也贱,不知理民之术。有钓道顿可,夫投纶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也,薄而不美;若喙若亡,若食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薄而厚味。”宓子贱曰:“善。”
宋玉《钓赋》曰:左挟鱼,右执桥竿。精不离乎鱼啄,思不出乎鲋鳊。
与鱼
《毛诗》曰:其钓维何?惟鲂及与。(音叙。)
《毛诗义疏》曰:与,似鲂而大头,鱼之不美者。故里语曰:“买鱼得与,不如啖茹。”徐州谓之鲢,(音连。)或谓之童。
《水经》曰:沔瞬当流,注於汉,汉水又左得度口,水出阳平北。水度有二源,一曰清检,出佳与;二曰浊检,出好鲋。常以二月取之。美珍常味。
潘岳《西征赋》曰:素与扬鳍。
鱼(音稠)
《尔雅》曰:囚,黑兹。(郭璞症曰:即白鲦也,江东呼为囚。囚、兹二音。)
《庄子》曰:庄子与惠子游於豪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织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耶?”惠子曰:“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全矣。”
《山海经》曰:带山茈葫之水,其中多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已忧。
又《图经赞》曰:汩和损平,莫惨於忧。《诗》咏萱草,《山经》则。
何敬祖诗曰:属耳听鸣莺,流目玩鱼。
少鱼
《尔雅》曰:少,它。(郭璞症曰:今吹沙小鱼,体鱼而有点文也。沙、沱二音。)
《毛诗□鱼丽》曰:鱼丽于,常、少。(沙,它也。)
《广志》曰:吹沙鱼,大如指,沙中行。
常鱼
《毛诗》曰:鱼丽于,常,少。常,(杨也。音常。)
《毛诗义疏》曰:常,一名杨,今黄颊鱼是。身形厚而长大,额骨正黄。
鲋鱼
《周易□井卦》曰:井谷射鲋。(王肃注曰:鲋,小鱼也。)
《广雅》曰:鲭,鲋也。
《庄子》曰:庄周家贫,往贷粟於监河侯,侯曰:“我揭邑金,贷子二百金,可乎?”织周忿然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视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周曰:‘喏。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之,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得升斗之水可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於枯鱼之肆!’”
又曰:夫揭竿累,趣灌窦,守鲵鲋,其於得大鱼,难矣!
《吕氏春秋》曰:鱼之美者,有洞庭之鲋。
《说苑》曰:魏、楚会于晋阳,将以伐齐。齐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曰:“魏、楚欲伐齐,愿先生共寡人忧之。”髡曰:“臣见邻人之祠田也,以一箧饭与一鲋鱼,其祝曰:‘下田ㄜ邪,得百车。’臣笑其所祠者少,所求者多。”王曰:“善。”立为上卿。
《神异经》曰:东南海中有恒洲,有温湖,鲋鱼生焉,长八尺,食之宜暑而辟风寒。
盛弘之《荆州记》曰:荆州有美鲋,逾於洞庭、温湖。
《古乐府□罩辞》曰:罩初何得?端来得鲋。小者如手,大者如屦。孝子持归,遗我公姬。安得此鱼?与罩迕。从今以後,狄求鲋。
刘邵《七华》曰:洞庭之鲋,出於江岷。弘腴青颅,朱尾碧鳞。
鲇鱼
《尔雅》曰:占。(别名是,江东通呼鲇为夷。夷音提。)
《广雅》曰:弟、(音提。)是,(音递。)占也。
《魏武四时食制》曰:蒸鲇。
《永嘉郡记》曰:氵祭湖溪中多大鲇。昔有流得一世者,鳍大五六围。
《广五行记》曰:则天如意中,著作郎路敬淳庄在济源,有水碾一柱坏,以他柱易之。家人取故者为樵,中得一鲇鱼,长尺馀,尚活。至後敬淳坐綦连辉被杀。
鱼
《广志》曰:(音画)鱼,似鲇,大口。
鳟鱼
《尔雅》曰:必,(音必。)鳟。(才损切,似子,赤眼。音混。)
《毛诗□九》曰:九之鱼,鳟、鲂。(鳟、鲂,大鱼也。)
《毛诗疏义》曰:“鳟、鲂,”鳟似鲵鱼,鳞细於鲵也,赤眼,多细文。
《唐书》曰:吐番国有臧河,去逻些三百里,东南流,众水凑焉,南入昆仑国。其中有鱼,似鳟而无鳞。
张衡《七辨》曰:巩洛之鳟,割以为族。分芒折缕,细乱虻足。
丰鱼
《尔雅》曰:丰。(郭璞症曰:鳢也。自赤依婵撒也。)
《毛诗□鱼丽》曰:鱼丽于,鲂、丰。(丰,鱼也。)
陆机《毛诗疏义》曰:“鲂、丰”,《尔雅》曰:“丰,也。”许以为鲤鱼,机以为鲤狭而厚。
《梁书》曰:林邑王逸死,奴文篡立。文本日南西卷县夷帅范稚家奴。常牧牛于山涧,得鳢鱼二而化为铁,因以铸刀。刀成,文向石咒曰:“若斫石入者,文当王此国。”因斫,如断刍槁,文心异之。范稚常使之商贾至林邑,因教林邑王,作宫室及兵车器械,王宠任之。後乃谗言诸子,各奔馀国。及王死无嗣,文伪於邻国迓王子,置毒於浆中杀之,遂胁国人自立。
《林邑国记》曰:范文得鳢鱼,变为铁,斫石如斩芦,世传鱼刀。
鲫鱼
《水经》曰:青林湖有鲫鱼,食之肥美,辟寒暑。
《南夷志》曰:蒙舍地有鲫鱼,大者重五斤。西洱河及昆池,南接滇池,冬月多鲫鱼。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等,常饭鲫鱼羹。
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