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50 页/共 737 页
又曰:《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戎狄叛之。(山石渐渐然高峻,不可登而上,喻戎狄众强而无礼,不可得而复也。)
又曰:《何草不黄》,下国刺幽王也。四夷交侵,中国背叛,用兵不息,视民如禽兽。(用兵不息,自岁始至岁晚,何草不黄?)
《礼》曰: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
《周礼》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帮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北方曰貉、狄。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利,金锡竹箭之属;害,神奸铸鼎所象百物也。)
又曰:司隶,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五隶,谓罪隶四狄之属也。物,衣服兵器之属。)夷隶,掌养牛马与鸟言。(郑司农云:夷、狄之人,或晓鸟兽之言,故《春秋传》曰:“介葛庐闻牛鸣,曰:‘是生二牺,皆用矣。’”是以夷隶职掌与兽言。)
《左传》曰:北戎侵郑,郑伯御之,公子突曰:“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
又曰: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以败狄于采桑。(平阳北屈县西南有采桑津。)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不耻走也。)里克曰:“惧之而已,无速众狄。”
又曰:晋侯败狄于箕,缺获白狄子。(白狄,狄之别种也。故西河郡有白部胡。)
又曰:叟阝瞒侵齐,(叟阝瞒,狄国名。)遂伐鲁。鲁使叔孙得臣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扌春其喉,以戈杀之,埋其首於子驹之门。
又曰:赤狄侵齐,又侵晋,取向阴之禾。晋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潞,赤狄之别种也。)
又《成下》曰: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俊才。”伯宗曰:“狄有五罪:不祀一也;嗜酒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故文,反‘正’为‘乏’。尽在狄矣。”晋侯从之,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
又曰: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无终,山戎国名。孟乐,其使臣。)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晋侯曰:“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魏绛曰:“劳师於戎,诸华必叛。戎,禽兽也。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
又曰:郑人赂晋侯歌锺二肆,(肆,列也。县锺十六为一肆。)及其锺磬,女乐二八。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臣何力之有焉?”公曰:“微子无以待戎。夫赏,国之典也,子其受之。”魏绛於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
又曰:鲁襄公十八年,白狄始来。(白狄,狄之别名,未尝与鲁掠,故曰始来也。)
又曰: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大卤,太原晋阳县也。)
又曰: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太原,(即大卤也。无终,山戎也。)将战,魏舒曰:“彼徒我车,所遇又厄,(地险不便车。)以什共车,不克。”(更增十一,以当一车之用。)乃毁车以为行,(毁车为步阵。)为五阵以相离,两於前,五於後,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以诱之。狄人笑之,(笑其失常。)未阵而薄之。大败之。(《传》言荀吴能用善谋。)
又曰:晋梁丙率阴戎伐颍,(颍,周邑。)王使詹桓伯辞於晋曰:“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民人谋主,宗族之师长。)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伯父犹然,则难戎狄无所可责。”)
又曰: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晋阳,(鲜虞,白狄别种。晋阳,肥国。)灭肥,以肥子绵皋归。(肥,白狄也。县皋,其君名。钜鹿下曲阳西南有肥累城。)
又曰: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三日,鼓人告食竭力尽,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以鼓子鸢归。(鸢,鼓君名。)
又曰: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王求彝器,籍谈曰:“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於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也;(密须,吉姓国也。文王伐之,得其路鼓以;)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阙巩国所出铠。)唐叔受之,处参虚,抚有戎狄。(参,实沈之次,晋之分野。”)
又曰:晋侯训兵於稷,以略狄土。
《谷梁传》曰:中国,夷狄曰大卤。
《尔雅》曰:北至于祝栗。(左极远之国。)
又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四方昏荒之国。)
又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西海。(八狄在北。)
又曰:北载斗极为空桐,(载,值也。)空桐之人武。(地气使之然也。)
《论语》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管仲,则君不君,臣不臣,皆为夷狄。)
又曰: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国语》曰:郑人伐滑,王使游孙伯请滑,郑人执之。王怒,将以狄伐郑。(狄,隗姓之国也。)富辰谏曰:“不可!夫狄,无列於王室,(列,位次也。)豺狼之德也。王不忍小忿而弃郑,又登叔隗以阶狄,(阶狄祸。)狄封豕豺狼,不可厌也。(厌,足也。)”王弗听。十八年,王黜狄后,黜废也。(狄后既立,而通於王子带,王故废之也。)狄人来诛杀谭伯。(狄人奉子带,攻王而杀谭伯。)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其党启狄人,狄人遂入周,王乃出居于郑。
又曰:晋侯使随会聘于周,王飨之肴蒸,原公相礼,范子私於原公曰:“吾闻王室之礼无毁折,今此何礼也?”原公以告于王,王召士季(范子字也。)曰:“亲戚宴飨则有肴蒸,(蒸,升也,升折俎之肴也。)惟戎狄则有体荐。夫戎狄冒没轻亻,贪百不让,(冒,抵触也。没,入也。亻,进退无列。)其血气不治,若禽兽焉。其适来班贡,不俟馨香嘉味,(适,往也。班,赋也。)故坐诸门外,而使舌人体委与之。(舌人,能达四方之志,象胥之官。)汝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以时相见,於是乎有折俎加豆,(加豆,谓既食之後,所加之豆也。其实芹俎兔醢之属。)以示容合好,胡有效戎狄也?”
又曰:骊姬曰:“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边鄙,(皋落,东山狄。苛,扰也。)君盍使申生伐狄?若不胜狄,虽济其罪可也。且夫胜狄,诸侯惊惧,吾边鄙不警。”公说,使申生伐东山。至稷桑,(稷桑,皋落狄地。)狄人出逆。申生欲战,狐突谏曰:“不可。”果战败狄於稷桑。
又曰:公令阉楚刺重耳,重耳逃於狄。(狄,北狄,隗姓。)
又曰:襄王避叔带之难,居于郑地。子犯曰:“君盍纳王?”公乃行赂于草中之戎、骊土之狄,以启东道。(二邑戎狄,在晋之东也。)
《尚书大传》曰:狄人将攻大王父,父召耆老而问曰:“狄人何欲?”耆老对曰:“欲得菽粟、财货。”太王曰:“与之。”每与而狄人之至不止。太王问耆老曰:“狄人又何欲?”耆老曰:“又欲土地。”太王曰:“与之。”耆老曰:“君不为社稷乎?”太王曰:“社稷所以为民也,不可以所为亡民也。”耆老曰:“君纵不为社稷,不为宗庙乎?”太王曰:“宗庙者,私也,不可以吾私害民也。”遂杖策而去,过梁山,止乎岐山。周氏之民,奔而从之者三千乘。
《诗含神雾》曰:四方蛮貊,制作器物多与中国反。书则横行,食则合和,伏则交脚,鼓则细腰,如此之类甚众。中国之所效者,貂蝉、胡床、胡饭。
《春秋考异邮》曰:北狄之气,主生幽都。
卷八百 四夷部二十一□北狄二
总叙北狄下
《史记》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晋灼曰:尧时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
又曰:武王伐纣,而营洛邑,复居於丰镐。放逐戎狄泾洛之北,时入贡,命曰荒服。
又曰: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傍阴山下至高阙(在朔方。)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汉书》曰:山戎伐燕,告急于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
又曰:晋文公攘戎翟,居于西河┯(┯音器。)洛之间,号曰赤翟、白翟。(师古曰:《春秋》所书,晋师灭赤狄潞氏,郗缺获白狄子者。)
又曰: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服虔曰:乌桓之先也,後为鲜卑。)
又曰:晋悼公使魏绛和戎翟,戎翟朝晋。後百馀年,赵襄子逾句注而破之,并代以临胡貉。(貉,音莫伯反。)後与韩、魏共灭智伯,分晋地而有之,则赵有代、句注以北,而魏有西河、上郡,以与戎界边。
又曰: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数十万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谪戍以充之。(有罪谪令戌之,徙谪者令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缮之,(缮,补也。)起临洮至辽东万馀里。又渡河,据阳山、北假中。(北假,地名。)当是时,东胡强而月氏盛。
又曰:昴曰旄头,胡星也。昴、毕间为天街。胡貉、月支旃裘引兮之民,昴主之。
又曰:扬雄上书:北地之狄,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
又曰: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於狼望之北哉?(匈奴中地名。)以为不一劳者不久佚,不暂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卢山之壑,而不悔也。(卢山,匈奴中山也。)
又曰: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又曰:外国天性忿鸷、(鸷,很也,音竹二反。)形容魁健,负力怙气,难化以善,易隶以恶,(隶谓附属之,恶谓威也。)其强难诎,其和难得。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
又曰:狄,真中国之坚敌也。
又曰:王莽征匈奴,严尤谏曰:“周、秦、汉征之,皆未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境,而譬犹蚊虻之螫欧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约,少也,少赍装。)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中国疲耗,匈奴亦创艾,(创音初向反,艾读日反。)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袤,长也,音茂。)转输之行,起於负海,疆坟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今天下比年饥馑,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势不可用,一难也;边既空虚,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计一人三百日食,用□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胡地沙卤,多乏水草,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食□饮水,师有疾疫,此四难也;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幸而逢虏,危殆不测,此五难也。”莽不听。
又曰:夷狄之为患也,故自汉兴,忠言嘉谋之臣,曷尝不运筹策,相与争於庙堂之上乎?高祖时则刘敬,吕后时樊哙、季布,孝文时贾谊、朝错,孝武时有王恢、韩安国、朱买臣、公孙弘、董仲舒,人持所见,各有异同。然总其要归,两科而已: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皆偏见一时之利害也。
又曰:文帝徙六郡良家材力之士,(六邵谓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也。其安定、天水、西河,武帝所置耳,史本其土地而追言之。)聚天下精兵,军於广武,顾问冯唐,与论将帅,喟然叹息,思古名臣,此和亲无益之明效也。
又曰:董仲舒以匈奴可悦以厚利,结之於天耳。故与之厚利以没其意,与盟於天以坚其约,质其爱子以累其心。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胡马不窥於长城,而羽檄不行於中国,不亦便於天下乎?
又曰:孝武时,虽征伐克获,而士马物故亦略相当;虽开河南之野,建朔方之郡,亦弃造阳之北九百馀里;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其桀骜尚如斯。
又曰:孝宣之世,单于臣服,三世称藩,宾於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
又曰:王莽篡位,始开边隙,单於由是归怨自绝,莽斩其侍子,边境之祸构矣。
又曰:萧望之曰:“戎狄荒服,言其来服荒忽无常,时至时去。宜待以客礼。”
又曰:夷狄之人,饮食不同,言语不通,僻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隔以山谷,雍以沙幕,天地所以绝外内也。
又曰:晁错上书曰:“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於匈奴矣,民气破伤,亡有胜意。”
又曰: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与,如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不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
又曰:材官驺发,矢道同的,(驺谓矢之善者也,《春秋》作“”字。发矢次射,故中则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革笥,以皮作,如铠。春被衣,荐以木枚,作如盾。)
又曰: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密理,谓其肥也。毳,细毛。)其性耐寒。
又曰:胡人衣食之业不著於地,(著,直略反。)其势易以扰乱边境。何以明之?胡人如飞鸟走兽,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不可离南亩也。
又曰:匈奴欲立威者,始於折胶。(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为候而出兵。)
《後汉书》曰:耿秉上言曰:“今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
又曰:闻《匈奴传论》曰:“并兵穷讨,掩其密穴,蹑北追奔三千馀里,破龙祠,焚幕,铭功封石,偈呼而旋。”
又曰:王莽时,卢芳诈称武帝之後,奔匈奴十二年,芳与贾览共攻云中,久不下。其将随昱得芳之众,昱诣阙,拜昱为五原太守,封镌胡侯。(镌谓凿。凿之也。)
《晋书》曰:前汉末,匈奴大乱,五单于争立,而呼韩邪单于失其国,携乃率部落入臣於汉。嘉其意,剖并州北界以安之。於是匈奴五千馀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後汉末,群臣竞言:胡入猥多,宜先为其所。建安中,魏武帝始分其众为五部,部立其中贵者为帅,复改帅为都尉。其左部都尉所统可万馀落,居於太原;右部都尉可六千馀落,居於祁县;南部都尉可三千馀落,居於蒲子县;北部都尉可四千馀落,居新兴县;中部都尉可六千馀落,居太陵县。
又曰:晋武帝践祚後,匈奴二万馀落归化,帝复纳之,使居河西故宜阳城下,後复与晋人杂居。由是平阳、西河、新兴、上党、乐平,靡不有焉。
又侍御史郭钦上疏曰: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置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後,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出北地、西河、安定,复上郡,实冯翊。於平阳以北诸县,募取死罪,徙三河三魏四万家以充之,裔不乱华,渐徙平阳、恒农、魏郡、京兆、上党杂胡,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
又曰:太康七年,有萎莎胡率部落来降。
又曰:北狄以部落为类,其入居塞者,有鲜支种,有乌谭种,有赤勒种,有捍蛭种,有萎莎种,有赤莎种,有郁な种,有委童种,有大楼种,不相杂错。
又曰:其国号左贤王、右贤王、左弈蠡王、右弈蠡王、左於六王、右於六王、左渐尚王、右渐尚王、左朔方王、右朔方王、左独鹿王、右独鹿王、左显鹿王、右显鹿王、左安乐王、右安乐王,凡十六等,皆用单于亲子弟。
贾谊《新书》曰:臣闻强国战智,王者战义,帝者战德。故汤祝网而汉阴降,舞三苗而南蛮服。今汉,帝国也,宜以厚德怀四夷,敦敢不承帝意?陛下为臣建三表,设五饵,以此与单于争,则下匈奴犹振槁也。臣且以事势谕天子之言,使匈奴大众信陛下也,若日出之灼灼,故闻君一言,虽有微远其志不疑,仇仇之人,其心不殆,若此则信谕矣,一表也。臣又且以事势谕陛下之爱,令匈奴之自视也,苟胡面而戎状者,其自以为见爱於天子也,犹弱子之於慈母也。若此则爱谕矣,一表也。臣又且以事势谕陛下之好,令胡人之自视也,苟其校之所长与其所工,可以当天子之意,若此则好谕矣,一表也。爱人之状,好人之役,爱有实以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必将至,此谓三表。匈奴好之,来者家长以上必衣绣,家少者乃衣文锦,为银车五乘,大雕画之,驾四马,载绿盖,从数骑,御骖乘,且虽单于之出入也,不轻都此矣。令匈奴降者,时时得此而赐之,一国闻之见之者,希心而相告,人人冀幸,以为吾至可以得此,将以怀其目,一饵也。匈奴之使至者,若大降者也,大众之聚也,上必有所召赐食焉。饭物盛美,炙醯醢,方数尺於前,令一人坐此,胡人欲观者固百数在旁,得赐者之喜也,且笑且饭,味皆所嗜而所未尝得也。今来者,时时得此而飨之,一国闻之者、见之者,垂涎而相告,人自以吾至亦将得此,将此怀其口,一饵也。降者若使者至也,必使人有所召客焉,胡人之欲观者勿禁。令妇傅白黑绣衣而侍其堂者二三十人,或薄或掩,为其胡戏,使乐府吹箫鼓召。令使、降者时得此而乐,一国闻之者、见之者,人人惟恐其後至也。以此怀其耳,一饵也。凡降者,陛下必有所富,令有高堂邃宇、善厨大,厩有编马,库有阵车,时时大具,召胡客飨胡,令其居处乐皆过其虑,出其单于。或时时赐此,匈奴一国倾心而冀,人人汲汲其时。将以此怀其腹,一饵也。於来降者,上必时时有所召幸拊循而後得入官。於胡婴儿贵人子好可爱,有数十人,为绣衣,出则从出,入则从入,则更侍胡婴儿,得近侍胡贵人,得佐酒上前,使付酒钱,出绣衣,具带服,时以赐之,令数人得此而居之,一国闻者、见者,人人惟恐後至也。以此怀其心,一饵也。
《晋中兴书》曰:北狄,其地南接燕赵,北并沙漠,东渐九夷,西界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
《西域记》曰:诸胡俗,婚姻相然许者,先送同心指环。
崔豹《古今注》曰:秦所筑长城,土色如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李陵《报苏武书》曰: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帐毳幕以御风雨。
又曰:出礼义之乡,入无知之俗。
又曰: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班固《燕然山铭》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匈奴兮截海外。封神丘兮建隆碣,熙帝载兮振万世。
古诗曰: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胡无人行》曰:望胡地,何险则。断胡头,脯胡臆!
陆机《乐府诗》曰:驱马陟阴山,山高马不前。借问燕山候,劲虏在燕然。
古诗曰:出自蓟北门,遥望胡地桑。
陈琳《乐府诗》曰: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蔡琰诗曰:边亭与华异,胡风春夕起。
卷八百一 四夷部二十二□北狄三
托跋氏
《宋书》曰:托跋氏,其先汉将李陵之後也。陵降匈奴,单于妻之以女,字托跋,其後因氏焉。世豪强,分建种落也。
又曰:索头虏,姓托跋氏。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晋初,索头种有部落数万家在云中。惠帝末,并州刺史司马腾於晋阳为匈奴所围,索头虏单于猗驼遣军助腾。怀帝永嘉三年,驼弟卢率部落自云中入雁门,就并州刺史刘琨,求楼烦等五县。琨不能制,且欲倚卢为援,乃上言:“卢兄驼有救腾之功,宜请移五县民於新兴,以其地处之。”愍帝进卢为代王,卢孙十翼据阴山,众数十万。死,子开字涉圭。(即後魏道武皇帝。)
又曰:虏俗以四月祠火,六月末,率大众至阴山,谓之却霜。阴山去平城六百里,深远,饶树木,霜雪未尝释,盖欲以暖气御寒也。
《後魏书》曰:黄帝子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後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仕尧世,逐女魃於弱水北,民赖其勋。帝舜嘉之,命为田祖。历三代至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积六七十世,裔孙毛(即成皇帝,讳毛也。)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至力微立,(即成元皇帝。)诸部大人悉服,控弦之士二十馀万,迁於定襄之盛乐也。
又曰:禄官立,(始祖子也。)分国为三部:一居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自统之;一居代郡之参合陂北,兄子猗驼统之;一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使猗驼弟猗卢统之。
稽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