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范典夫妇部 - 第 5 页/共 10 页
陈
注
此谓适子妻死而父母俱存故其礼如此然大 夫主适妇之丧故其夫不杖若父没母存母不主 丧则子可以杖但不稽颡耳此并言之读者不以 辞害意可也全山阴陆氏曰适子为妻如此则庶 子父虽在以杖即位可也 又
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国以夫人之礼行至以夫人入使者将命曰寡君不敏不能从而事社稷宗庙使使臣某敢告于执事主人对曰寡君固前辞不教矣寡君敢不敬须以俟命有司官陈器皿主人有司亦官受之妻出夫使人致之曰某不敏不能从而共粢盛使某也敢告于侍者主人对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诛敢不敬须以俟命使者退主人拜送之如舅在则称舅舅没则称兄无兄则称夫主人之辞曰某之子不肖如姑姊妹亦皆称之
陈
注
遣妻必命由尊者故称舅称兄兄谓夫之兄也 此但言夫致之之辞未闻舅与兄致之之辞也上 文已有主人对辞下文因姑姊妹故重言对言某 之姑不肖或某之姊不肖或某之妹不肖故云亦 皆称之也大
全
夫妇之道合则纳之以礼不合则出
之以义人伦之际有所不免也故先王亦存其辞 焉 祭统
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东房夫人荐豆执校执醴受之执镫尸酢夫人执柄夫人受尸执足夫妇相授受不相袭处酢必易爵明夫妇之别也
陈
注
校豆中央直者执醴执醴齐之人也此人兼掌 授豆镫豆之下跗也爵形如雀柄则尾也袭处谓 因其处大
全
长乐陈氏曰礼器言夫人在房而东酌
罍尊则在房者西房也而此言副袆立于东房何 耶盖妇人贵于从夫又贵于辨位从夫则立之东 所以待其将有事辨位则即于西所以动而行事 也至于夫妇相授受不相袭处则异其所立酢必 易爵则易其所执故曰明夫妇之别 经解
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哀公问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公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政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者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也寡人欲问不得其辞请少进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则国家顺矣 坊记
子云夫礼坊民所淫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诗云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蓺麻如之何横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以此坊民民犹有自献其身
陈
注
章明也无嫌无可嫌之行也诗齐风南山之篇 今诗作析薪如之何而豳风伐柯篇言伐柯如何 匪斧不克克能也横从其亩言从横耕治其田亩 也自献其身谓女自进其身于男子也以此坊民 以下十一字旧本在诗云之上今以类推之当在 所引诗下大
全
严陵方氏曰恐民之或淫故礼坊之
使有限恐民之无别故礼章之使自明若是则天 下之情无可嫌者足以为之纪矣礼器曰君子之 行礼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非谓是 欤媒所以通相交之情币所以将相见之礼自献 其身则无俟乎媒币矣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以此坊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
陈
注
厚别厚其有别之礼也卜之卜其吉凶也吴泰 伯之后鲁同姓也昭公取吴女又见论语子云礼非祭男女不交爵以此坊民阳侯犹杀缪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陈
注
阳侯缪侯两君之谥也郑云其国未闻
大
全
方氏
曰大飨者两君相见之飨也因阳侯之事而废夫 人之礼则阳侯以前夫人固与乎大飨而有交爵 之礼矣乃云非祭不交爵者先儒谓同姓则亲献 异姓则使人摄此云不交爵谓飨异姓国君耳 又子云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恐事之违也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
陈
注
舅姑女之父母也承进也子女也论语注云送 与之也仪礼父戒女曰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无 违宫事皆恐事之违也末世礼坏故有男行而女 不随者亦有亲迎而女不至者成氏曰妇人谓夫 之父母曰舅姑男子亦谓妻之父母曰舅姑但加 外字耳夫妇齐体父母互相敬也 昏义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陈
注
父子亲而后君臣正者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 同也大
全
马氏曰男女者夫妇之始夫妇者男女之
终始则成男女之别终则能立夫妇之义也由男 女有别以至君臣有正其序如易所谓有男女然 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以至于有君臣然 后礼义有所错同 蓝田吕氏曰礼始于冠者童 子所以成人也本于昏者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 父子然后有君臣也重于丧祭者人道之所终也 尊于朝聘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和于乡射者所 以合人情之欢也八者备然后礼备故曰礼之体 也 又
成妇礼明妇顺又申之以着代所以重责妇顺焉也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故圣王重之
陈
注
方氏曰于舅姑言顺于室人言和者盖上下相 从谓之顺顺则不逆可否相济谓之和和则不同 舅姑之礼至隆也故可顺而不可逆室人之礼相 敌也故虽和而不必同兹其别欤大
全
马氏曰责妇
顺以顺舅姑为至重顺舅姑而不能和于室人则 不顺乎舅姑矣和于室人而不能当于夫则不和 于室人矣当于夫而不能审积盖藏则不当于夫 矣数者无不备然后可以尽妇顺之道也和于室 人如诗所谓宜其家人者是也当于夫者如孟子 所谓无违夫子是也以成丝麻布帛可以无寒也 以审守委积盖藏则在中馈可以无饥也不惟可 以不饥不寒而大可以供祭祀之羞服矣妇顺备 而后内和理和则有礼理则有义有礼义则家可 长久圣人重之者重其有礼义也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所以成妇顺也
陈
注
祖庙未毁者言此女犹于此祖有服也则于君 为亲故使女师教之于公宫公宫祖庙也既毁谓 无服也则于君为疏故教之于宗子之家德贞顺 也言辞令也容则婉娩功则丝麻祭之者祭所出 之祖也鱼与苹藻皆水物阴类也芼之为羹也大全
张子曰古者妇人亦须有教教于公宫宗室是也 故知夙兴夜寐临祭祀事宾客承尊长又曰祖庙 未毁教于公宫则知诸侯于有服族人亦引而亲 之如家人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
陈
注
方氏曰六官天地四时之官也有六卿而又有 九卿者兼三公数之则谓之九卿由公至士其数 三而倍之止于九者阳成于三而穷于九以其理 阳道故其数如此后治阴德而其数亦如之者妇 人从夫故也六宫谓大寝一小寝五也先言六宫 而后言六官者欲治其国先齐其家之意也大全
蓝
田吕氏曰此章因讲明昏礼之义推而上之至干 天子后听天下之外治内治则男女之义尽矣立 六官之职公卿大夫元士分治之以佐天子听天 下之外治立六宫之职夫人嫔世妇御妻分治之 以佐后听天下之内治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 男女正天下之大义也有家者夫听家之外治妻 听家之内治天子与后有天下者也则不得不听 天下之内外治也外治者明章男教也司徒之所 教皆是也内治者明章妇顺也妇顺之法德言容 功皆是也阳道者男所以正其室也阴德者妇人 所以宜其家也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则正室之道 天子所理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 在公实命不同则宜家之道后所治也郑氏谓内 治之道妇道之法阴德谓主阴事阴令其义然也 凡天子所听皆外治后所听皆内治至于教顺成 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必如周南召南盛德之化 然后可致也仪礼
丧服
妻为夫传曰夫至尊也
疏
释曰案曲礼云天子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 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后以下皆以义称士庶 人得其总名妻者齐也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 夫之齿是言妻之尊卑与夫齐者也若然此经云 妻为夫者上从天子下至庶人皆同为夫斩衰也 传言夫至尊者虽是体敌齐等夫者犹是妻之尊 敬以其在家天父出则天夫又妇人有三从之义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其男尊女卑之 义故云夫至尊同之于君父也 又
妻传曰为妻何以期也妻至亲也
注
适子父在则为妻不杖以父为之主也服问曰 君所主夫人妻大子适妇父在子为妻以杖即位 谓庶子疏
释曰妻卑于母故次之夫为妻年月禫
杖亦与母同故同章也以其出嫁天夫为夫斩故 夫为之亦与父在为母同传曰何以期也者传意 以妻疑母母是血属得期怪妻义合亦期故发此 之传也此问异于常例上问母直云何以期今云 为妻乃云何以期者雷氏云妻卑以拟同于母故 问深于常也云妻至亲也者答以妻至亲故同于 母言妻至亲者妻既移天齐体与己同奉宗庙为 万世之主故云至亲也 释曰云适子父在则为 妻不杖以父为之主也者不杖章之文也又引服 问者郑彼注云言妻见大夫已下亦为此三人为 丧主也若士卑为此三人为丧主可知若然至此 经为妻非直是庶子为妻欲见兼有适子父没为 妻在其中云父在子为妻以杖即位谓庶子者案 丧服小记云父在子为妻以杖即位可知也引之 者证经云是天子以下至士庶人父皆不为庶子 之妻为丧主故夫皆为妻杖得伸也 又
大夫之适子为妻
疏
释曰云大夫之适子为妻在此不杖章则上杖 章为妻者是庶子为妻父没后适子亦为妻杖亦 在彼章也传曰何以期也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何以不杖也父在则为妻不杖
注
大夫不以尊降适妇者重适也凡不降者谓如 其亲服服之降有四品君大夫以尊降公子大夫 之子以厌降公之昆弟以旁尊降为人后者女子 子嫁者以出降春秋四传
伯姬归纪
春秋隐公二年秋九月纪履緰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左传卿为君逆也
公羊传纪履緰者何纪大夫也何以不称使昏礼不称主人然则曷称称诸父兄师友宋公使公孙受来纳币则其称主人何辞穷也辞穷者何无母也然则纪有母乎曰有有则何以不称母母不通也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始不亲迎昉于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托始焉尔曷为托始焉尔春秋之始也女曷为或称女或称妇或称夫人女在其国称女在涂称妇入国称夫人伯姬者何内女也其言归何妇人谓嫁曰归谷梁传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国氏者为其来交接于我故君子进之也礼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从人者也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伯姬归于纪此其如专行之辞何也曰非专行也吾伯姬归于纪故志之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胡传按谷梁子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鲁哀公问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对曰合二姓之好以为宗庙社稷主君何谓已重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则世子而亲迎也韩侯娶妻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则诸侯而亲迎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夫妇人伦之本也逆女必亲使大夫非正也入春秋之始名宰咺归赗以讥乱法书履緰逆女以志变常众妾之分定矣大昏之礼严矣 夫人子氏薨
春秋隐公二年冬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公羊传夫人子氏者何隐公之母也何以不书葬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子将不终为君故母亦不终为夫人也谷梁传夫人薨不地夫人者隐之妻也卒而不书葬夫人之义从君者也胡传按谷梁子曰夫人子氏者隐之妻也卒而不书葬夫人之义从君者也邦君之妻国人称之曰小君卒则书薨以明齐也先卒则不书葬以明顺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夫妇人伦之大本也春秋之始于子氏书薨不书葬明示大伦苟知其义则夫夫妇妇而家道正矣
大
全
程子曰隐公夫人也薨上坠之声诸侯国内称 之小君同妇人从夫者也公在故不书葬于此见 夫妇之义矣 陈氏曰隐桓之母俱不得为夫人 则嫡庶之义明隐妻得为夫人则君臣之分定 公娶夫人姜氏春秋桓公三年秋七月公子翚如齐逆女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欢公会齐侯于欢夫人姜氏至自齐左传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齐侯送姜氏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娣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公羊传何以书讥何讥尔诸侯越境送女非礼也此入国矣何以不称夫人自我言齐父母之于子虽为邻国夫人犹曰吾姜氏翚何以不致得见乎公矣谷梁传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阙门文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诸母复申之曰谨慎从尔父母之言送女逾竟非礼也无讥乎曰为礼也齐侯来也公之逆而会之可也其不言翚之以来何也公亲受之于齐侯也子贡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继万世之后何谓已重乎胡传娶妻必亲迎礼之正也若夫邦君以爵则有尊卑以国则有小大以道途则有远迩或迎之于其国或迎之于境上或迎之于所馆礼之节也纪侯于鲁以小大言则亲之者也而使履緰来鲁侯于齐以远迩言则亲之者也而使公子翚往是不重大昏之礼失其节矣故书古者昏礼必亲迎则授受明后世亲迎之礼废于是有父母兄弟越境而送其女者以公子翚往逆则既轻矣为齐侯来乃逆而会之于欢是公之行其重在齐侯而不在姜氏岂礼也哉不言以至者既得见乎公也不能防闲于是乎在敝笱之刺兆矣礼者所以别嫌明微制治于未乱不可不谨也娶夫人国之大事故详
大
全
薛氏曰齐侯送女于外公以会礼接之非亲迎 且两失之也夫妇大伦也不正之于其始桓之夫 妇是不为夫妇矣张氏曰齐僖爱其女之过至 于越境而送之遂使鲁桓之出不为亲迎而为齐 侯在欢特往会之僖之送桓之会皆非也春秋谨 而书之所以重大昏而正人伦之始也 孙氏曰 此齐侯送姜氏公受之于欢也受之于欢不以欢 至者不与公受于欢也故书至自齐以正其义 薛氏曰书至不与公俱至也桓公夫妇之道终始 乎不正也 公与姜氏如齐
春秋桓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左传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齐人杀彭生公羊传公何以不言及夫人夫人外也夫人外者何内辞也其实夫人外公也谷梁传泺之会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称数也胡传与者许可之词曰与者罪在公也按齐诗恶鲁桓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而其词曰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言公于齐姜委曲顺从若水从地无所不可故为乱者文姜而春秋罪桓公治其本也易曰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夫不夫则妇不妇矣干者夫道也以乘御为才坤者妇道也以顺承为事易着于乾坤述其理春秋施于桓公见其用
大
全
陆氏曰妇人从夫者也何夫人之伉公失为夫 之道也 刘氏曰不言及而言与犹匹夫匹妇之 相与云尔 永嘉吕氏曰古人制礼尺寸不敢逾 毫厘不敢越者夫岂强拂人之情性而以繁文末 节为尚哉经国家定祸乱而杜未然也泉水载卫 女思归而不可得载驰许穆夫人欲归唁其兄而 义不可夫人之适其国父母在则有归宁既终则 大夫行聘问而已古人之制礼也严矣违此者未 有不败公之与夫人如齐是夫而不能夫也夫者 以知帅人者也知不足以帅人而可谓之夫乎 张氏曰泺之会不言夫人者夫人不与行会礼也 如齐不言及而言与者夫人伉也以见夫不夫妇 不妇进退制于夫人也凡事之异于常者祸之所 从起观公与夫人如齐之书则见其违男女之常 经而祸乱之所从生圣人谨礼于微虑患于早之 意不可不察也 临川吴氏曰此行公往会齐侯 耳夫人欲同往公不能制泺会礼毕夫人又欲从 齐侯至齐夫妇既同出公不可独反国故遂与之 同如齐也 汪氏曰与之为言乃党与匹敌之义 而不相属之辞也故以尊及卑曰及以此及彼曰 及皆及者为主桓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 以公及夫人夫人不敢专行也传称王夺子禽祝 跪与詹父田又曰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曰与则 匹敌而无彼此尊卑之别也桓公与夫人姜氏如 齐若曰夫人专行而公从之也易曰夫子制义从 妇凶也桓公不能制义而从文姜以往其咎可知 矣春秋以一字为褒贬岂不信哉 王姬归齐
春秋庄公十有一年冬王姬归于齐
左传齐侯来逆共姬
公羊传何以书过我也
谷梁传其志过我也
胡传按周制王姬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礼亦隆矣春秋之义尊君抑臣其书王姬下嫁曷为与列国之女同辞而不异乎曰阳倡而阴和夫先而妇从天理也述天理训后世则虽以王姬之贵其当执妇道与公侯大夫士庶人之女何以异哉故舜为匹夫妻帝二女而其书曰嫔于虞西周王姬嫁于齐侯亦执妇道成肃雍之德其诗曰曷不肃雍王姬之车自秦而后尤欲尊君抑臣为治而不得其道至谓列侯尚公主使男事女夫屈于妇逆阴阳之位故王阳条奏世务指此为失而长乐王回亦以其弊至父母不敢畜其子舅姑不敢畜其妇原其意虽欲尊君抑臣为治而使人伦悖于上风俗坏于下又岂所以为治也其流至此然后知春秋书王姬侯女同词而不异垂训之义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