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赘语 - 第 18 页/共 20 页
南都文臣未有生而官公孤者,在亲臣中则有之。惟上元人王源,以纯皇后兄,正德中以瑞安侯加太保,又加太傅。源弟清,弘治中以崇吴伯加太保。江宁人方承裕,以孝烈皇后弟,嘉靖中嗣安平伯加太子太保,又加少保。若东官孤卿,在亲臣中,则上元人夏儒,以毅皇后父,嘉靖中以庆阳伯加太子太保。在文臣中,惟王公以旗以兵部尚书总督三边,加太子少保,又加太子太保。倪公岳以礼部尚书改吏部尚书,王公敞以兵部尚书,周公金以南户部尚书,梁公材以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而已。其赠官,惟前王源赠太师,倪公岳、王公以旗赠少保,王公敞、周公金、梁公材赠太子太保,倪公谦以礼部尚书、童公轩以南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
诸寺奇物 【八则】
宝光寺有西域来贝多婆力义经 【宝光寺有西域来贝多婆力义经 「贝」原作「见」,据万历本改。】 ,长可六七寸,广半之,叶如细竹笋壳,而柔腻如芭蕉。梵典言:贝多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经冬不雕,其叶可写字。贝多婆力义,此翻叶树也。经字大如小赤豆,旁行,蠕蠕如虫豸,不识其为何经也。外以二木片夹之,其木如杉,而纹细致可爱。南都诸寺中仅有此经而已。记又言此贝叶经保护可六七百年。
祖堂幽栖寺有历代祖师像,黄贞甫膳部命工临摹,载归天竺供养。
牛首弘觉寺禅堂有丹灶,投以薪火,风自内生,甚炽烈,须臾爨熟。如去薪,火即止。
静海寺有水陆罗汉像,乃西域所画,太监郑和等携至。每夏间张挂,都人士女竞往观之。
方山定林寺有乳锺,即所称景阳锺也。锺有一百八乳,乳乳异声,故名乳锺。又有象皮鼓,云是象皮所鞔者。
天界寺有佛牙,阔寸,长倍寸之五。万历中,僧人真淳献之尚书五台陆公,公因具金函檀龛盛之,迎供于寺之毘卢阁,牙得之天台山中。
永庆寺有古藏经,板刻工雅,纸色古澹,非宋刊则元刊也。较今南藏本稍低而狭,以木函函之,今俱为人所窃去,无复存矣。
灵谷寺有宝志公遗法被,四面绣诸天神像,中绣三十三天、昆仑山、香水海,高一丈二尺,众如之,齐、梁时物。
仁宗皇帝御笔
院判蒋恭靖公用文家藏宝翰一巨册,乃恭靖在太医院时,仁宗皇帝居东宫示病症取药御笔也。字真行相间,彷佛赵松雪体而圆熟秀劲。中有正字号、顺字号、亲字号所患云云,似是宫掖中人,不直言,故密以字号言其病耳。前书,后有年月,用朱笔押,押字形为兀 【押字形为兀 「兀」形原为「兀」,据万历本临摹。】 。多用印章,曰「东宫图书」,曰「东宫之记」,曰「大本之堂」,曰「肃清精密」,曰「谦光」,曰「缉熙」,曰「中和」,小印曰「印完」。又一圆印,径可寸许,内作双龙形篆而书语温厚款曲,蔼然家人父子然,使人感动。当时君臣之间,亲洽如此,自后久阍日高,即台阁大臣得此,以为异典矣。
御笔药方
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仁宗皇帝与恭靖札,其一马乌肝丸:马鸣肝,即晚蚕沙,五月收者拣净,炒至烟起,用半斤;大草乌二两,入灰火内逼烈,取出用布袋打去皮尖;右二味为细末,酸醋糊,丸如梧桐子大。其一下元似利不行,里急下坠,大便后肛口如火闷塞痛楚,煎服秦几当归汤而愈。其一阿魏丸:沉香一两,木香二两,砂仁二两,白荳蔻一两,三棱二两,蓬朮二两,青皮二两,陈皮二两,香附子二两,萝卜子一两,炒紫苏子一两,桃仁一两,炒黄连二两,茱萸二两,汤泡同炒,去茱萸,阿魏六钱,醋。右为末
佛面竹投壶
菁可爱。尝同卜六兄鼎吉之华严寺,寺有僧庋一投壶,其座高三尺余,上以竹为壶,竹径可三寸,上下如一,而节纹皆斜抱而尖上,与恒竹弗类,问其何名,曰「此佛面竹也」。壶乃江右一王府中物。又有蟠松二株,干形正赤,而翠叶如针,
沈氏鸭
友人沈之问,虎林人,流寓南都,家于骁骑仓之傍。家畜二鸭,盖雌雄也。一日家将烹其雄,豫以笼罩之,雌即旋绕其笼,逐之不去,饲之食,弗食也。已杀其雄,以沸汤燖之,其雌忽哀鸣,举身投沸汤盆中,宛颈而死。沈君怜而不忍食,遂同瘗于竹园地中,其家从此断鸭不入庖矣。此与前记所载义雁投釜中事政同。
赵徐二公
国初,驸马都尉赵公辉年九十余而卒,所畜姬妾百余人。嘉靖中,魏国徐公鹏举年七十余而卒,所畜姬妾亦七十余人。献征录载赵公老而强健,有得于内养之术。人传赵公以妇女月水为饵,采炼有法。或言不待炼也,取未孕妇人者,以糕糁而吞之。徐公每夜以红枣数十枚,令姬妾口含,过夜,辄食之。噉枣法,尝闻于方家,至吞月水,则自未有言者。顷云间李生中梓作本草药性解,始列于书,而亦言性味主治,旧所不载,此又下于红铅,而尤秽浊,不知于驻颜养命之道何居也。
塔影
塔影无不倒者。牛首山之塔影,在禅堂西夹室,阖双扉观之,影于缝中倒现,玲珑可人。永庆寺之塔影,在殿左伽蓝小殿窗虩中倒现,其阑楯皆历然。二室皆向东,一寺之房无数,独现于此,何也?大报恩寺之塔影,在城内油房巷塘中;旧铁塔寺之塔影,在候驾桥方氏塘中,其影亦倒。凡物之影透在虩中,必与其形相违,塔本正也而影倒,即如飞鸟之影,鸟东飞,则虩中之影必西逝,与塔影正同一理耳。走马灯之影不平行,如内灯左旋,则影必先从右上角而下,至中稍低,又渐高至左上角而去,右旋亦然,且一灯四面、六面无不然。此等理自在目前,思之遽未得其解。乃知天下之道,卑而高,近而远,于此可玩也。沈存中笔谈论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皆倒垂,鸢飞与影在隙中亦然。其理亦未畅。陆务观笔记,亦言此未易以理推也。
俚曲
里衖童孺妇媪之所喜闻者,旧惟有傍妆台、驻云飞、耍孩儿、皂罗袍、醉太平、西江月诸小令,其后益以河西六娘子、闹五更、罗江怨、山坡羊。山坡羊有沉水调,有数落,已为淫靡矣。后又有桐城歌、挂枝儿、干荷叶、打枣干等,虽音节皆仿前谱,而其语益为淫靡,其音亦如之。视桑间濮上之音,又不翅相去千里。诲淫导欲,亦非盛世所宜有也。
戏剧
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燕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乐器用筝、、琵琶、三弦子、拍板。若大席,则用教坊打院本,乃北曲大四套者,中间错以撮垫圈、舞观音,或百丈旗,或跳队子。后乃变而尽用南唱,歌者祗用一小拍板,或以扇子代之,间有用鼓板者。今则吴人益以洞箫及月琴,声调屡变,益为凄惋,听者殆欲堕泪矣。大会则用南戏,其始止二腔,一为弋阳,一为海盐。弋阳则错用乡语,四方士客喜阅之;海盐多官语,两京人用之。后则又有四平,乃稍变弋阳而令人可通者。今又有昆山,校海盐又为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息,士大夫禀心房之精,靡然从好,见海盐等腔已白日欲睡,至院本北曲,不啻吹箎击缶,甚且厌而唾之矣。
酒 【三则】
新志载金陵酒以水之佳酿而得名,唐诗言「十斛金陵春」者是也。元时每岁路供满殿香醇。而自余所耳目,市酤所有,惟老窖酒,色重味浓,如隔宿稠茶,稍以灰澄之使清,曰细酒,其味苦硬,不堪三嚼。
以药糁之,使勿败。又云瓶以乌头或人言拭口,方可致远,理或然也。庆历间,士大夫家间有开局造酒者,前此如王虚窗之真一,徐启东之凤泉,乌龙潭朱氏之荷花,王藩幕澄宇之露华清,施太学凤鸣之靠壁清,皆名佳酝。近日益多造者,且善自标置,如齐伯修王孙之芙蓉露,吴远庵太学之玉膏,赵鹿岩县尉之浸米,白心麓之石乳,马兰屿之瑶酥,武上舍之仙杏,潘锺阳之上尊,胡养初之仓泉,周似凤之玉液,张云冶之玉华,黄瞻云之松醪,蒋我涵之琼珠,朱葵赤之兰英,陈拨柴之银光,陈印麓之金英,班嘉佑之蒲桃,仲仰泉之伯梁露,张一鹗之珍珠露,孟毓醇之郁金香,何丕显之玄酒,徐公子之翠涛,内府之八功泉,香铺营之玄璧。又有号菊英者、兰花者、仙掌露者、金盘露者、蔷薇露者、荷盘露者、金茎露者、竹叶清者,大概以色味香名之,多为冠绝。于是市买所酤,仅以供闾阎轰饮之用,而学士大夫,无复有索而酤之者矣。又下则重阳后市店皆置帘开清酤之,曰黄酒,纯以芦灰((八)音)之,差比于压茅柴而已。士大夫所用惟金华酒,味甘而殢舌,多饮之,扦沓不可耐。后始有市苏之三白酒者,迄今宴会犹用之,味殊辣,而使人渴且眩。或云其
余性不善饮,每举不能尽三小琖,乃见酒辄喜,闻佳酒辄大喜。计生平所尝,若大内之满殿香,大官之内法酒,京师之黄米酒,蓟州之薏苡酒,永平之桑落酒,易州之易酒,沧州之沧酒,大名之刁酒、焦酒,济南之秋露白酒,泰和之泰酒,麻姑之神功泉酒,兰溪之金盘露酒,绍兴之荳酒,粤西之桑寄生酒,粤东之荔枝酒,汾州之羊羔酒,淮安之荳酒、苦蒿酒,高邮之五加皮酒,杨州之雪酒、豨莶酒,无锡之华氏荡口酒 【无锡之华氏荡口酒 「荡」原作「汤」,据万历本改。】 、何氏松花酒,多色味冠绝者。若市酤浦口之金酒,苏州之顾酒、三白酒,扬州之蜜淋(氵禽)酒,江阴之细酒,徽州之白酒,句曲之双投酒,皆品在下中,内苏之三白,徽之白酒,间有佳者。其它,色味俱不宜入杯勺矣。若山西之襄陵酒、河津酒,成都之郫筒酒,关中之蒲桃酒,中州之西瓜酒、柿酒、枣酒,博罗之桂酒,余皆未见。说者谓近日湖州南浔所酿,当为吴、越第一。若四川之咂麻酒,勿饮可也。
,以马乳酿酒,占城以椰子为酒,浡泥亦以椰子为酒,拂菻国以蒲桃酿酒,缅甸有树头酒。惟暹罗以为酒,王弇州闻之人言,此为四夷第一。于阗国有蒲桃为酒,又有紫酒、青酒,不知其所酿,而味尤美。四夷入国朝来,所闻酿酒,朝鲜以曲为酒,女直嚼米为酒,鞑靼别部安定、阿端二
茶品
金陵旧无茶树,惟摄山之栖霞寺,牛首之弘觉寺,吉山之小庵,各有数十株,其主僧亦采而荐客,然炒法不如吴中,味多辛而辣,点之似椒汤,故不胜也。而五方茶品至者颇多,士大夫有陆羽之好者,不烦种艺,坐享清供,诚为快事。稍纪其目,如吴门之虎丘,天池山介之庙后、明月峡,宜兴之青叶、雀舌、蜂翅,越之龙井、顾渚、日铸、天台,六安之先春,松萝之上方、秋露白,闽之武夷宝庆之贡茶,岁不乏至。能兼而有之,亦何减孙承佑之小有四海哉。
鱼品
糊油煠而荐之。又有黄、鳗鲡,皆以鱼名,其形质实一,别为一族,与虾鳖同。条鱼,身狭而长,不踰数寸,银鱼之大者也,褁以,头扁而口哆,身黄黑白错,尾如(鱼回),小者曰汪刺。有鲫,水中自产,为野鱼,以后湖者良,性独属土。有鲢,头巨而身微类(鱼暨),鳞细,肉颇腻,江南人家塘池中多种之,岁可长尺许,俗曰此家鱼也,有青白二种,大者头多腴,为上味。有,小头,身横视之圆如盘,而侧甚薄,大者曰(鱼恪),腹脊多腴。有(鱼干),身圆如竹,头尖而喙长,俗所名火筩觜也,啖诸鱼,而品下。有鲟,鼻长与身等,口隐其下,身骨脆美可啖,为良,其腮曰玉棱衣。有(鱼丰),身似而色纯黑,头有七星,俗曰乌鱼,道家忌食之,其性耐久,埋土中数月不死,得水复活。有(鱼回),头微扁而身青白色,无鳞,尾无岐,肉最肥,张志和诗「桃华流水鳜鱼肥」即此,第此鱼惟秋为美,俗曰菊华(鱼回)。有江东,鱼国也。为人所珍,自鲥鱼、刀鰶、河豚外,有鲤,青黑色,有金光隐闪,大者贵。有,似鲤而身狭长,鳞小而稍黑。有青鱼,类而鳞微细。有(鱼暨),巨口细鳞,苏子所谓状似松江之鲈者也。鬣利如锥,肉紧而无刺,类蟹螯。有白鱼,身窄而长,鳞细白,肉甚美而不韧。有
果木移植
橄榄、椰子、榧子、杨梅皆南果也,榧子移此活矣,而不华实。椰子发芽出子,端可二尺许,经冬则萎。橄榄尝有核堕地,出小树可三四寸,具有枝叶而竟不育。杨梅自光福去金陵仅五百里,移植多不活。今杨梅园有数株供太庙荐新者,时萎辄移种易之,所结实去本地形味,不翅相悬也。杜鹃、末利、佛桑、兰花皆南花也,末利、兰花出闽与虔,去此远,此土人护视过冬,寿可四五年,而兰倍之。杜鹃、佛桑,仅当年开花,从未有能过冬者。频婆、石榴、蒲桃,北果也,石榴、蒲桃移此地鲜不活者,第结实数年后则与此地所产亡异。频婆,近人家间有植者,所结子香味差具,而色与形不逮也。由此观之,以北就南则生,以南就北则死,理固应尔。然宋艮岳种荔枝结实,徽宗曾以赐近臣。今以南之荸荠种于宝坻、三河,所结实形大而肉香脆,反隃于南土者。物之变化,亦叵定也。
纪虫 【二则】
,曰狗蝇,曰萤,曰蠛蠓,曰米牛子。南都呼小虫曰蜘蟟,日秋娘,曰虭蜋,曰蜻蜓,曰梁山伯,曰橘蠹蛾,曰金丝麻蓝,曰黑老婆,曰红姑娘,曰豆娘子,曰白蛱蝶,曰黄蛱蝶,曰促织,曰纺车婆,曰都了,曰蜜蜂,曰细腰蜂,曰壸峰,曰牵牛郎,曰野蚕蛾,曰扑灯蛾,曰叩头虫,曰樟木虫,曰飞蜒,曰蝗,曰蝼蛄,曰(虫)蜋,曰斑蝥,曰叫(虫窄),曰小青(虫窄),曰土(虫窄),曰菊虎,曰蝇,曰,曰牛
虫之在木者曰蠹。在地者曰蚁,曰螾,曰(虫窴)蟷,俗曰骆驼。在水中者曰蜞,又曰蛭,俗曰马蝗,曰打拳虫,曰水虼蚤。在水面者曰写字虫,曰剪刀姑姑。在屋壁者曰蜈蚣,曰蝎虎,曰壁蟢子,曰蓑衣虫,曰蠼,曰蚰蜒,又曰(虫虎)蝓,曰蚰蜒螺。在下曰鳖鸡。在木中者曰白蚁。在壁曰蠜。在檐角、屋隅、窗虩曰(知黾),曰蟏蛸,曰蛜蝛,一曰鼠妇。在壁上捕蝇曰蝇虎。在人身衣缝曰虱。在地与囓人曰虼蚤。在厕曰蛆。
客座赘语卷十
官军粮赏则例
水夫,每名胖袄一件,每件折表里绵布五丈二尺八寸、绵花二斤,每布一疋长三丈二尺,折银三钱,绵花一斤,折银七分。夏赏每布名俱苎布一疋,折银二钱。月粮则例:指挥使八石,同知六石二斗,佥事五石八斗,镇抚三石八斗,正千户四石二斗,副千户三石八斗,百户三石,总小旗一石。军只身六斗,有妻一石,纪录、老疾军三斗,把门、修仓军斗余丁各三斗。操备舍余口粮四斗,军匠八斗,无妻四斗八升。优给指挥千百户与见任同。每年二月十月关支折银,每米一石,折银五钱,余月支米,遇闰本折随宜关支。赏赐则例:冬赏正军绵布三疋,内本色二疋,每疋折银三钱;折钞布一疋,每疋折钞五锭。军匠二疋,内本色一疋,折钞一疋。有母妹幼军三疋,内本色二疋,折钞一疋,无母妹幼军一疋。只身军匠一疋,疾军一疋。以上俱本色。江、济二
议谥
南都自襄敏王公后无复有予谥者。顷因部议咨访,京兆公举上、江二县应谥诸公,为陈公遇、顾公璘、童公轩、张公琮、何公遵、陈公镐、殷公迈、王公銮、吴公自新。部使者骆公骎曾酌而疏请下部矣 【部使者骆公骎曾酌而疏请下部矣 「使」字原为墨丁,据万历本补。】 。丁巳春,部议予谥四十三人 【部议予谥四十三人 「予」原作「子」,据万历本改。】 ,而前诸公尚有待也。因思国朝文臣必三品以上方予谥,然谥虽为优恤特典,而字之上下有辨,褒贬之意,未尝不寓其中。盖有身为宰执大臣,而仅合于好和不争宠禄光大者,即而思之,其人品已可概见,此真春秋严一字之义也。至有幸而得美谥者,宜仿晋、唐人议贾充与议许敬宗谥,不当之意酌之,似不必议夺。盖夺则有议者与贤而无谥者同在,不可迹之,天使幽厉,而削其谥,千载之后,史策阔疏,并其人不可知矣,何似存之而使知清议百世不能民也?惟夫三品以下,有行义人品卓绝者,特恩赐谥。此则有美而无恶,有褒而无刺,别为激扬盛典;若宜谥未锡而追补者亦然,并着在非常之例。至官三品以上,宜仿亲郡王例,但居是官,则照例赐谥。如宋天圣中,孙奭等言:臣僚薨谢,不待本家请谥,在官品合加谥者,并令有司举行。而谥必严核其流品,务使名与实副,斯不失乎古人大行大名,细行细名之指。而近日议夺、议予之纷纭,亦可息也。
周礼卿大夫卒,太史于葬前赐谥,祖奠之曰续诔。后世失于申明典礼,故须门生故吏录行状,子孙请谥。然应谥者,太常议之,博士具草,考功审覆,判都省集议,上中书门下判准录奏。未允物论者,辄据法驳正之,得以伸其是非,而私请不得与。国朝则应谥者必由陈乞,其子孙旧故于合干衙门豫先讲求 【其子孙旧故于合干衙门 「干」原作「于」,据万历本改。】 ,一无龃龉,而后疏覆施行,得旨予谥,内阁乃并列二谥,请上点定,故谥多有美而无恶。然亦有上推主恩,下采公议,微示意于褒美,一字之外,如前所云曰「安」、曰「荣」者,其用意似,而旨则婉而切矣。近日江夏龂龂谥法,直以有谥为荣,无谥为辱,似端执夹漈序论之旨,故亟欲议夺前之溢谥者,而不知予谥一字之辱,有甚于无谥与夺谥,即夹漈业以定为上中下三品之谥,孰能掩之?弇州谥法纪于古今用谥之原,可谓晰矣,而亦未尝于此别白着明。今日谥法,礼曹颇慎举行,前代之故,似亦不可不一为折衷也。
山水
金陵之山,形家言为南龙尽处,精华之气,发露无余,故其山多妍媚,而郁纡烟容岚气,沓翠霏青,望之如古佛顶上之螺,美人眉间之黛,而特未有奇峰削壁,拔地刺天,如瑶篸玉剑,突起于云霄之上者。江水一泻千里,沙腾浪涌,天日为昏,最为怪伟。至静夜无风,江声隐起,余尝夜卧洪济燕矶听之,汹汹如欲崩四壁也。后湖泓渟坦沲,堤杨洲菼,绰约媚人,山色四围。如靓妆窥镜,湖山之美,何减虎林,所少者独瀑布与寒泉耳。钟山之一人泉,牛首之虎跑泉,摄山之白鹿泉,祈泽寺之龙玉泉,衡阳寺之龙女泉,虽一泓之流,未足称奇,然瀹茗濯缨,其为已足,固可褰裳提罂而临试也。
寺院
鸣寺则坐鸡笼山,永庆寺则傍谢公墩,吉祥寺则负凤凰山,清凉寺则屏四望山,金陵寺则扆马鞍山,上瓦官寺则峙凤凰台,皆备登临之美。下瓦官寺在杏花村内,林木幽深,入其门令人生尘外想。鹫禅寺地僻而无可眺,然差与市远。封崇寺杂闾阎中,荒凉颓废,致无足言。惟承恩寺踞旧内之右,最为城南嚣华之地,游客贩贾,蜂屯蚁聚于其中,而佛教之木义剎竿,荡然尽矣。南都城中道院,若朝天宫则枕冶城山,灵应观则俯乌龙潭,卢龙观则倚狮子山。佛寺若
御笔文昌帝君像
宪宗皇帝御笔文昌帝君像,帝君冠唐帽绿袍,束带履乌靴,手持玉如意,坐盘石上,神仪萧散出尘,真天人也。上题成化十九年御笔,押以「广运之宝」。旧为苑马卿卢公家藏,今人但知宣宗皇帝御画,不知宪宗皇帝宸翰之工如此,真人间之瑰宝也。
宁国公主墨杯
宁国大长公主孙继本,家藏公主所用遗墨半挺,上用紫金打成龙口吞之。一白瓷酒杯,酌酒满,则隐起一龙形,鳞鬣具备,倾去其酒,则不可见矣。常见宣窑壶盏,往往油内隐龙凤细纹,细视之方可睹,此杯亦其类也。
文士
文墨之士,英英皎皎,驰声艺林者,时不乏人。周吉甫晖,博物洽闻,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黄伯子祖儒,才藻溢发,世禅雕龙,所著呓觉稿,出入古今,故非恒士。黄征甫应登,古文辞诗赋流奕清举,编有谢山暇录,辨难考据,尤为博雅。顾孝直端祥,赋韵英多,矢口而成,笼盖人上,分其才艺,足了数人。姚允吉履旋,诗文典则,可诵可传,与弟允初观察有金友玉昆之目。黄叔遯复儒,雕文琢章,铿锵有韵,追踪家学,志气罕伦,为贫所羁,不副其意。张彦先一儒,博洽英隽,诗古文取法汉、魏、六朝,郁然古色,非复时流。傅远度汝舟,奇思灏气,高出一世,所行七幅庵集、唾心集、步天集,总之皆不经人道语,真是奇人。孙幼如起都,少而称诗,长习经义,雅丽宏肆,铄古切今,极才人之致。孙燕诒谋,称诗南国,多四方之游,所行诗草,申文定序之,推许甚。至李象先佺,雅意标举,行着诗集,余尝为之序,颇极推挹,而君心似不肯余言,知其志大宇宙也。此皆垂缨戴縰,青青子衿,以其余力,肆意于兹,具足千秋,可名一代。余皆得时与往还,间伸唱和。其它干将之气,牛斗相望;汗血之驹,必跋欲骋者尚多,不能悉纪也。金陵多材,岂不盛哉!
张子明隐君,名正蒙,家通济门外,年九十矣,步履如飞,日行数十里不倦,不多食酒,而噉肉饭如壮夫。诗法盛唐,饶王、孟、韦、柳之趣。胡彭举宗仁,诗奇峭多新致,周吉甫称其句中有画,类王右丞,余尝序其知载斋稿,板而行之。叶循甫太学遵,家本素封,而好韵事,所居水石花木皆有佳致。诗与柳陈甫、陈延之辈相唱和,翩翩遒上。且学多所通,近焦弱侯先生升庵外集,校刊编次,皆循甫笔也。欧阳惟礼名序,以太学生官府幕,投绂归。惟礼兄弟多翰墨交,所自运清拔有韵。惟礼又书法,颇有银钩虿尾之意,信是白眉。
书法
金陵士大夫多留意墨池者。焦弱侯先生真行结法眉山,散朗多姿,而古貌古骨,有长剑倚天、孤剑刺日之象。卜中立行书师章草,简劲无媚骨,望之肃然,类其为人。朱元介真行师赵魏公,简出入颜鲁公与文征仲,日可万字,运笔若飞,小则蝇头,大则径尺,咄嗟而办,从来书家之神速,恐未有若此者。许伯伦行狎书师孙过庭,劲媚错出,圆熟温茂,如王谢儿郎,皆有体韵。沈生予真书师晋诸王,而波拂点画,具有拔山之力。姚允吉真行法率更 【姚允吉真行法率更 「姚允吉」原作「姚已吉」,据万历本改。】 ,稍益以己意,简峭中微带风貌,故自彬彬。余世奕真行师阁帖,笔势遒美,行列古雅,较乃祖司成,当有出蓝之誉。孙幼如真书如玉环,丰艳而有致;行草师米元章芜湖学记碑,几如优孟之似叔敖。欧阳惟礼真师率更,篆、八分师二李与梁鹄,结构不,古雅有意。胡彭举八分书师魏之受禅碑,简劲方正中,雅气逼人,如陶贞白坐听松楼上,语语霞,无一点尘气。黄叔遯行书法章草,而清劲特甚。余尝戏谓:「君举体充悦拖沓,当号笨伯;而作字秀羸,故是一反。」许无念为伯伦长子,真行似乃父而秀逸过之,真如赵合德初进御时,以辅属体,无所不靡。魏考叔真书师黄庭经,结构致密,神采流丽,团扇尺素,嫣然动人。
画事
前辈士流工画事者,自陈鲁南太史、陈子野明府、胡懋礼太史、盛仲交文学外绝少。后何侍御仲雅继之。近日朱宗伯元介作画山水花卉,巨幅单条,触兴辄染,所摹前人,遂有南宫夺真之妙。齐王孙国华工写生,绘梨花、白燕、鸲鹆、锦鸡,烨然有生动之状。尝写松鹤以寿余,意匠尤古雅。姚允吉文学之梅花,金莘甫太学之菊花,皆饶雅趣。它如郭水村仁,工写大幅山水,布置渲染,具有成法。胡彭举宗仁画自文五伯仁来,晚出入王叔明、黄子久二家,其笔意古质,颇有五代以前气象。二子耀昆、起昆,奕奕皆有父风。李绍箕山水草树,绰有胜情,骨法不凡,究为能品。魏考叔之璜弟和叔之克工山水,笔法秀美,姿颜妩媚,有不胜罗绮之态。此皆近日行家以画名者,它亦无有卓然著称者矣。
王梅溪研
盛仲交苍润轩中藏有王梅溪先生研,研体员,长可尺六七寸,广三之二,色正紫,先腻而润,盖端石也。四边刻蓬莱楼阁,云气海涛,近上作方池,以一木架嵌之,架高二尺余,有足如几。仲交写大字,作长幅画,辄满注水,浓磨隃糜,兴到捉笔,挥洒淋漓,非此不称其意气。后其子伯年曾以见示,今不知寘谁氏矣。
读书题识
仲交先生家多藏书,书前后副叶上必有字,或记书所从来,或纪它事,往往满幅,印钤惟谨。后多散在人间,其家举所书者悉扯去,殊为可惜。因见前辈赵定宇少宰阅旧唐书,每一卷毕,必有朱笔字数行,或评史中所载,或阅之日所遇某人某事,一一书之。而吾师具区先生,校刊监本诸史卷后亦然,竟以入梓。古人读书,游泳赏味处,于此可以想见,远胜于鬻及借人为不孝矣。
古词曲
晋南渡后,采入乐府者,多取闾巷歌曲为之,亦若今干荷叶、打枣干之类。如吴声歌曲,则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上声歌、欢闻歌、欢闻变歌、前溪歌、阿子歌、团扇郎、七日夜女歌、长史变歌、黄生曲、黄鹄曲、桃叶歌、长乐佳、欢好曲、懊侬歌、黄竹子歌、江陵女歌。如神弦歌曲,则有宿阿曲、道君曲、圣郎曲、娇女曲、白石郎曲、青溪小姑曲、湖孰姑曲、姑恩曲、采莲童曲、明下童曲、同生曲。如西曲歌,则有三洲歌、采桑度、江陵乐、青阳度、青骢白马、安东平、女儿子、来罗、那呵滩、孟珠、翳乐、夜度娘、长松标、双行缠、黄督、西平乐、攀杨枝、寻阳乐、白附鸠、拔蒲、作蚕丝、月节折杨柳。如杂曲歌辞,则有西洲曲、长干曲、东飞伯劳歌、休洗红、邯郸歌。在宋、吴声歌曲则有碧玉歌、华山畿、读曲歌。西曲歌则有石城乐、莫愁乐、乌夜啼、襄阳乐、寿阳乐、西乌夜飞。在齐,西曲歌则有共戏乐、杨叛儿。梁鼓角横吹曲,则有企喻、琅琊王、巨鹿公主、紫骝马、黄淡思、地驱乐、雀劳利、慕容垂、陇头流水、陇头、隔谷、淳于王、东平刘生、捉搦、折杨柳枝、幽州马客吟、慕容家自鲁企由谷、高阳乐人。晋、宋皆江左俗间所歌。梁横吹曲,则似间取北土所,仿其音节,衍而成之。然其辞总皆儿女闺房、淫放哀思之语。李延寿所谓「格以延陵之听,皆为亡国之音」者也。
冶城
冶城最古而最为胜地。吴为冶城,晋初为冶城,后为西园,宋为总明观,杨溥于此建紫极宫。宋改天庆观,大中祥符间,赐额为祥符宫。元初名玄妙观,后改大元兴永寿宫。国朝为朝天宫。初,门南向,后以宫内火灾,移门居东巽方,而径为九曲,前小殿,四隅以四亭翼之,象玄武禳火也。
两谢公墩
金陵志纪冶城北有谢公墩。谢灵运撰征赋:「视冶城而北属,怀文献之悠扬。」李白有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序云:「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于时营园其上,故作是诗。」有曰:「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平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酒波,于此树名园。」城东半山寺后别有谢公墩,按庆元志,城东半山寺旧名康乐坊,因谢玄封康乐公,至孙灵运犹袭封。今以坊及谢公墩名观之,恐是玄及其子孙所居。余前正疑王荆公「我屋公墩」之说,与冶城北相远。今据此志,乃知金陵自有两谢公墩,在今冶城北与永庆寺南者,乃谢安石所眺;荆公宅之半山寺所云谢公墩,乃谢玄所居。荆公或误以为太傅也。
金陵图
于前代,如今某处在某代为某,尽上、江二邑境内山水村墅,一一考证而图之,以信今传后,而病懒未能也。宋洪遵跋杨备览古诗曰:「暇日料简故府,得金陵图,六朝数百载间,粲然在目。又以今日宫阙、都邑、江山为建康图,并刻石以献。上称善,有旨令参订古今,微识其下。客有以前诗示遵,亟锓之木,图旧在玉麟堂,好事家有大本。」此张铉金陵志所载,今此图本亦不复存矣。因思金陵形势,自吴至梁、陈,宫阙都邑相因不改。隋文平陈,诏建康城池,并平荡耕垦,而六朝都邑宫室之迹尽矣。杨溥跨淮水为城,朱雀航、骠骑航、禅灵渡囊括城内,而六朝山水之形变矣。入国朝,益拓前代之城而大之,于是青溪、九曲之旧不复可考,都邑宫室重为开辟,独高山大川不失其故。而故老不存,俗呼多舛,欲一一据册问之,猝未易得。陈鲁南先生金陵图考一编,最为精洽,而自都城外山水之名,亦多未晰,如方山在秦淮之左,而图列于右,其诸山名,尤多阔。余尝欲为一图,据今日之形势、名字以上
总明观
宋明帝六年,立总明观于冶城,征学士充之,置东观祭酒、访举各一人,举士二十人,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学。 【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学 「部」原作「都」,据万历本改。】 言阴阳者,遂无其人。按宋文帝元嘉十五年,立儒学于北郊,命雷次宗居之,在钟山之麓,时人呼为北学,今草堂是也。明年,又命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在鸡笼山东。著作郎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玄立文学,并在耆阇寺侧。然则宋盖二世皆立诸学矣,而冶城之立学,今人少知之者。
城内外诸水续考
余前曾言城内外水利,因检金陵新志载东南利便书曰:建康古城向北,秦淮既远,其漕运必资舟楫,而濠堑必须水灌注,故孙权时引秦淮名运渎,以入仓城。 【即今斗门桥以北一带河,至铁窗楞者是。】 开潮沟以引江水, 【东发青溪抵秦淮,西通运渎,北连后湖,即今北门桥至珍珠河一带是也。】 又开渎以引后湖,又凿东渠名青溪,皆入城中,由城北堑而入后湖,此其大也。自杨溥夹淮立城, 【即今自通济门起,西至石城门皆是。】 其城之东堑皆通淮水, 【即今通济门外上至南门一带是也。】 其西南边江以为险。然春夏积雨,淮水泛溢,城中皆被其害。及盛冬水涸,河流往往干浅。 【此一段在今日正同,与宋无异。】 宋隆兴二年,张孝祥知府事,奏秦淮流经府城,正河自镇淮、 【今南门内桥。】 新桥 【今新桥。】 入江,其分派为青溪, 【今洞神宫后一段,经四象桥一带是。】 自天津桥 【今内桥是也。】 出栅寨门 【今铁窗楞是。】 入江。 【宋时今水西、旱西二门外,似未有土地如今日广远,石城下即临江。】 栅寨门近地属有力者,因筑断青溪水口,创为花圃,为游人翫赏之地。每久雨,水暴至,则正河不能息泄水势,于是泛滥城内,居民被害。 【今古潮沟、青溪、运渎河身皆为住民日久侵占,堙塞不通,故水患正与此书相类。】 ,又古来贮水湖衍,后世筑为圩田日多,每夏雨暴至,江潮复涌,水即泛溢,皆经流城内一河入江。自源及委,所过不计几桥,凡过一桥,皆为木石岸堰束扼,及居民筑土侵狭河道,故水失其常,横流弗顺。是以必资栅寨门河今欲复通栅寨门,使青溪径直入江,则城内永无水患。及汪澈继孝祥知府,诏澈指定以闻,澈言开西园古河道,通栅寨门尤便,从之。戚氏志云:秦淮水源甚远,小川流入者 【今内桥以西至铁窗楞。】 及长干桥下河 【今南门外大桥是。】 分泄其势,其关于国赋民食者非轻。如云通便舟楫,特是小事。自前如李祥所言,止谓城内被水,然多不过数日即退,其害亦轻。若观乡外圩田,则始见其害可畏尔。上元、江宁、溧水多赖圩田,农民生计居处,多在圩中。每遇水至,则举村阖社,日夜并力守圩,辛苦狼狈于淤泥之中, 【今上江滨江田地及句容以西、方山上下一带,皆同此害。】 如御大寇。幸而雨不连降,风不涌浪,可以苟全一岁之计。其为坏决,则水注圩中,平陆良田,顷刻变为江湖,哭声满野,挐舟结筏,走避他处,国赋民食,两皆失之。是皆水不安流之故尔。其言城内外之水患,最为明切痛快。与余前言郊外水患,悬合于数百载之前。第今诸湖既难议复,惟浚支流一节,稍可举行,是在有地方之责者亟议永利尔。
东坡先生金陵诗
东坡先生在金陵为诗凡十有五篇:小子遯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又次荆公韵四绝句,又同王胜之游蒋山,又次叶致远韵,时致远正从介甫于金陵,又次裴维甫韵,裴时解石于秣陵,又次段缝韵,缝家居金陵者也,又绍圣元年至金陵,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并赠和老诗,又建中靖国元年,公还自海至金陵,又次韵清凉老诗,又题长短句于赏心亭,又着观音颂于崇因寺。
放生洲池
石头城前有长命洲,梁武帝放生之所也。帝日市鹅鸭鸡豚之属放此洲,置户十家,常以粟谷饲餧,岁各千数。又唐干元中,诏于江宁、秦淮太平桥,临江带郭,上下五里,置放生池八十一所。有碑,升州刺史颜真卿撰文。今淮清桥北,水通古青溪,西入运渎者,其遗迹之一也。后湖志 【后湖志 「湖志」二字原阙,据万历本补。】 :宋天禧四年,改湖曰放生池。又曰:按旧图经,唐干元中已置此池 【唐干元中已置此池 「干元」二字原为墨丁,据万历本补。】 ,史正志于青溪放生池建阁,张椿为之记。
八功德水
灵谷寺八功德水,自寺墙外由钟山流出,下有石为曲水引之,在宝公塔之东北。宋知上元梅挚记甚工,其文曰:钟山之阳,有泉曰八功德。梁天监中,有胡僧昙隐寓止修行,有一厖眉叟相谓曰:「予山龙也,知师渴,饮功德池,措之无难矣。」人与口灭,一沼沸成,深仅盈寻,广可倍丈。浪井不凿,醴泉无源,水旱若初,澄挠一色。厥后西僧继至,云本域八池,一已眢矣,此味大较相类,岂非竭彼盈此乎!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蠲痾,又其效也。文多不载。今水有时而竭,或云水在山中,因禁地人迹不至,岁久木叶所堙,故有时而涸,不知然否。
沿江开河议
兴化李君思聪尝建议:自南都抵京口,江水险恶,往来舟楫常有风波倾覆之苦 【往来舟楫常有风波倾覆之苦 「舟」字原为墨丁,据万历本补。「常」原作「尝」,亦据万历本改。】 。谓大胜关至燕子矶一带有内河,故数十里无长江之险,今燕子矶以下抵京口一带 【今燕子矶以下抵京口一带 「一」字原为墨丁,据万历本补。】 ,旧有河形,宜加开浚,则一百八十里江险可以引避,此漕运与士商往来之永利也。余甚韪其论,因考旧志,古漕河一名靖安河,在龙湾市上元金陵乡。宋聿靖安河记云:自金陵抵白砂,江险,其尤者为乐官山李家漾,至急流浊港口,凡十有八处,号称老风波,而玩险阻者,至是鲜不袖手。东南漕计,岁失于此者什一二。宣和六年,发运使卢公访其利病,得古漕河于靖安镇之下缺口,谓其取径道于青沙之夹趍北岸,穿坍月港,繇港尾越北小江,入仪真新河,高枕安流,八十余里抵扬州新城下,可易大江百有五十里之险。按此论正与李君意同,特彼在径趋北岸,此则专傍南岸抵京口耳。北岸之河今亦堙塞,盖江水东西决不常,沿江洲地,时有坍卸入江者。今上新河旧传自江东门可数里至江岸,今不过里余矣。陵谷变迁,江上尤速。李君之议甚美,俟再与习江上地形者筹之。
古迹俪语
鸣埭。 蟹浦,龙山。 桐树湾;竹格渡。 直渎;横塘。 谢公墩;杜姥宅。 乌榜村;青林苑。 西州;东府。 三山;二水。 乌衣巷;红罗亭。白石;青溪。 龙广山; 【李后主作亭。】 一人泉;五马渡。 商馆; 【宋】 甘露亭。 【陈】 蘼芜涧;茱萸坞。@入汉楼; 【晋】 横江馆。 赤乌殿; 【。】 朱雀航。 南涧;北山。 珍珠河; 【陈】 胭脂井。 花林村;竹筱港。 夏侯山;朱年。 覆舟山;投书渚。 皂筴桥;白杨路。 赤兰桥;乌衣巷。 苍龙堰; 【后湖上。】 白鹭洲。 篱门五十六所;秦淮二十四航。 梁五明殿;唐百尺楼。 伏龟楼; 【在宋府城东南。】 跃马。 【城南,即南石闲。】 南石闲楼;西州路。 青溪宫;白石垒。 宋玉烛殿;梁金华宫。 落星楼;清暑殿。 三品石;八卦泉。 【方山定林寺。】 @凤凰里;燕雀湖。又云蚵蚾矶。 覆桮池; 【元帝】 麾扇渡。 慈姥山;道士坞。 【钟山。】 莫愁湖;桃叶渡。 【上梁妓,下王大令妾。】 穿针楼;邀篴步。 谢玄走马路;卢绛翔鸾坊。 桥名万岁;台曰九日。 栖霞寺;落星墩。 鼓吹山;幕府寺。 青溪祠;白石庙。 玉树后庭;金莲帖地。 疑城; 【于石城设,以拒魏文帝 【以拒魏文帝 「魏文帝」原作「魏文治」,据万历本改。】 。】 辱井。 【胭脂井。】
秦人凿山 【秦人凿山 「秦」原作「奏」,据万历本改。】
今人第知方山至石硊山,为秦皇凿山断金陵王气之处,不知今城之西北卢龙、马鞍二山间,亦为秦所凿也。此处正号金陵冈,俗传埋金之谶,正是此处。冈上有碑,因开靖安路失之。张铉新志言其地有沟,沟中有石脉,见存以证断凿之迹。卢龙山今土名狮子山,志称在张阵湖北,冈陇北接靖安,今山下为仪凤门,门外犹号龙湾城,即新志所称靖安镇者是也。由此而北,则为直渎山。又按今龙潭有靖安村,去城九十里,与志远近迥异,姑两存之。
建都
孙建都四世,凡六十年。东晋建都十一世,凡一百三年。南宋建都八世,凡五十八年。南齐建都七世,凡二十三年。萧梁建都四世,凡五十五年。南陈建都五世,凡三十三年。 【六朝凡二百五十二年。】 南唐建都三世,凡三十九年。宋南渡为行都七世,凡一百三十九年。以上金陵为都皆偏安也。至我朝为帝都,已迁北京为南京,一统万万年。自古海内建都之多而且久,未有隃金陵者。
桥名
。北门桥,旧名武胜。大中桥旧名白下,又名上春桥。南门外桥,五代杨名长干桥。今干道南北二桥,与北之狮子桥,青溪之竹桥、内桥,东西之东虹、西虹桥,皆旧名。此其灼然而可据者也。金陵新志纪诸桥名多有复误。如运渎、青溪所跨,试以遗迹参之,次第可考,而纪纲无法,有一名而两纪者。其自序言:官府文案,两经焚毁,故老晨星,无从询访,固宜有是,今姑就俗称,上附于古可征者志之。内桥在宋行宫前,旧名虹桥,政和中蔡薿建石桥,号蔡公桥,后改天津,南渡后用西京大内前桥名也。新桥本名万岁桥,唐诗句中「万岁桥边此送君」,新桥乃杨时所名,又名饮虹桥。羊市桥本名清化,俗呼为闪驾,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手自书榜改今名。笪桥,俗传茅山二十六代笪宗师所建,旧名钦化,马光祖改建,名太平桥。武定桥,马光祖建,定今名,旧为长乐。仓巷桥,旧名望仙桥,马光祖改名武
宫城都邑二图
新志所画六朝宫城、都邑二图,前后错综,可以想象往代之概。而以山川之大势,参今日都邑宫阙之制,古今之异同,可以了然于心目中矣。惧其久而就堙,因列置于此。
(缺图)
(缺图)
(缺图)
(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