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朱批奏折选辑 - 第 16 页/共 28 页

同日又奏:为奏闻事。   窃查行劫浙江黄岩镇所辖洋面之洋盗,臣业将情节及已获伙贼十三人之处,缮折奏明。续据臣前所遣之员,于浙江温州府平阳县涧宅地方拏获窝家黄辉超,又拿获伙贼二人。再水师、陆师各营及各县共又拿获二十八人,前后共获四十四人,俱系正实此案洋盗,细问,各供:贼首实名陈会,又叫陈尾,在安海住。先在厦门做客头,因揽偷渡惩处。后朱一贵之变,伊领原任总督满保告示过台张贴,得外委札付,在水师提标中营吃粮。因革名粮,旧年纔往温州入贼伙。起初是二十二人,后打劫各船,又押令入伙并曾分赃者四十余人。臣得此确供,正遣员飞拏陈会,随经水师提臣蓝廷珍亦在厦门先问出姓名,遣员到安海,拏获陈会妻子,又拿获其兄陈祖。据供:陈会于九月十六日夜到家住一夜,即出外,并不说去向等语。臣又细问细访,陈会已往广东的有消息,臣选差的当之人,并访出认得陈会之人,令一同前往密行查拏。陆路提臣丁士杰、水师提臣蓝廷珍亦各遣人前往密拿,共已遣有六起人前去。再,陈会会做客头,或恐往台湾,亦未可定,臣亦遣人密行查拿,又悬重赏缉捕,总期获而后已。再前供出之贼首陈兴,已经查有其人,现在台湾,确问不系实贼,臣已止拿,理合一并奏明。谨奏。   朱批:此案办理甚好,贼首料必不致逸脱。   一一○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年成米价情形折   雍正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一七二六、一二、二一),浙闽总督臣高其倬谨奏:为奏闻年成、米价情形事。   窃查福建今年延、建、邵三府收成有九分以上,本地民食足用,且颇能有余;兴化府收成有八分以上,民食可以自数;汀州府收成有七、八分,可足八个月民食;福州府收成有八分以上,可足七个月民食。此六府收成之后,米价俱比前颇贱。独泉、漳二府,晚稻收成仅有五分,民食殊觉不足,米价亦不少减,不可不急行预筹;即福、汀二府,亦须早筹接济。其现就本地料理之处,臣已将江西运到之米,调一万石运赴省城;将抚臣毛文铨所卖之米三千石运赴南澳,将存省臣前所运温、台之榖再运二万石到漳州,运一万石到泉州,运六千石到厦门,运四千石到诏安。   至台湾之米,旧例:每年买运五万石以济泉、漳,今年又钦奉特旨,再加运十万石,又臣请开通米禁,亦奉圣恩允行在案。今年台湾有八分收成,而台湾仓榖从前拨用存价十停之中,仅有一停实贮,约计应买补者六十余万石,若再加十五万石买济之米及臣请泉、漳之民买运,恐本地力不能支,不可不详慎顾虑。臣现详细酌量,其照常年买运之五万石仍行令照常买运,其十万石俟看情形再行酌情,其民间之买运亦看情形酌量数目,不许太多(朱批:所见甚是,自应权轻重而为之)。至本地买补之仓榖,酌其可能,量势买补。   再,外省接济闽省之处,现蒙圣恩,截留江南漕米十万石,易榖二十万石运闽,臣已差员前往等催运济,兼试行领运山东、江南之麦。又臣酌量暂动盐课盈余银五万两,令差员等带往上江一带买米,随带运回闽省平粜。仍缴本还库,开册报部。一通融间,似于闽省民食有济。又,前蒙圣恩截留浙米十万石易榖运闽,近经浙江抚臣李卫奏请以此米平粜,将所买之榖米连闽接济(朱批:甚好),臣现遣员到浙接运。又带银一万六千两在温、台二府量其可买,酌买米二万石运闽接济,如不可买即止。其截漕之米,浙省既以易榖为难,闽省复又待米颇急,臣现咨商抚臣李卫,欲即将此十万石之米,留五万石于浙省被水之处平粜,以五万石发与闽员运回接济,则两省俱为有益。(朱批:两省兼益,固属美事,惟虑闽民不敷用耳)。而此米现成,可以趁冬末春初、北风多有之时开行运闽,于事既为便捷,且能早到闽省。又,葛继孔前奉旨令,运米一万石到闽,今尚未到,臣现在严催(朱批:此项原系度外一着,何可指定)。又江西抚臣汪漋奏称发与闽省米五万石,现在闽省只领得二万四、五千石,其余者臣现咨询,如江西需米,即可不必再与,如情形尚可分与,亦催速给(朱批:江西五万石尚不至于拮据,但仓储亏空甚多,裴倅度恐无辞卸罪)。   总之:臣愚昧之见,期于早先筹备,不致临期周章(朱批:未雨绸缪,最好)。再,臣意欲稍多得米石,于来岁平粜之时,以米石应付青黄不接之用,而将运来之榖入仓收贮,则来岁之急需既济,而将来之仓储亦丰(朱批:凡事预则立,应如是料理者)。臣之所见如此,至臣到闽尚未经过一次青黄不接之候,虽预揣情形,亦恐尚未得十分确实(朱批:悬揣止得大略,必须身经目历,方始亲切)。俟经过来岁平粜一次,臣所知者即更实在。容臣再靠(?)实在情形有应备者,另行详细筹酌且奏(朱批:是)。臣谨将情节翻折奏闻。谨奏。   朱批:览。   一一一浙闽总督高其倬恳请移驻道员改设通到判   同日又奏:为恳请移驻道员、改设通判事。   窃查福建形势,台湾最为紧要,而厦门、澎湖系其咽喉锁钥之处。厦门地方驻兵既多,而五方杂处,一切贸易并游闲觅食之人,以及包揽偷渡之奸民,无不群聚于此,管查办理,其责綦重;澎湖地方既驻一协之兵,又为过台必经之要地,亦甚有关系。而厦门历来财以隔两重大洋之台厦道兼辖,只有虚名,并无实际。驻厦门者,仅一泉州府同知,官轻势既不重,事繁力亦难周;澎湖又仅有一巡检微员,而与副将对掌文武之任,司监放粮饷、稽查偷匪,愈觉轻微,均难资弹压办理之益。臣留心细察:厦门系泉州府同安县所属之地,兴泉道原系兼辖兴化、泉州二府之员,而以厦门割属隔海之道员,既已鞭长不及,而泉州一府之中,现有专司之知府,可无庸更令兴泉道同居一城。臣愚昧之见,请将兴泉道移驻厦门,管理一切事务,而以现在之同知佐之,则于弹压料理,事势既觉妥协,管办更为亲切。至澎湖之地,臣请添设台湾府通判一员驻扎管理,而将巡检裁去,似于监放、巡查诸务有益。除臣另行缮疏具题请旨外,谨将情节缮折奏闻(朱批:措置甚属妥协,具题到日有旨)。   再,兴泉道既移驻厦门,似可将同知移驻澎湖,但臣查厦门地要事繁,必得道员、同知共理,方览妥协、难以移调。其通判一员,不得不请添设。又福建三面踞海,而向例只有汀漳一道带巡海之衔,实难遍历,且兴、泉二府在在边海,臣请将兴泉道亦带巡海之衔,庶两道分巡,于海防更为切实周密(朱批:此议亦是,知道了)。臣谨一并奏闻。谨奏。   朱批:览。   雍正朱批奏折选辑二   一一二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一三 浙闽总督高其倬、福建巡抚毛文铨奏闻剿抚台湾凶番折   一一四 浙闽总瞥高其倬破格保奏折   一一五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一六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一七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一八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一九 浙闽总督高其倬、署福建巡抚毛文铨奏闻事折   一二○ 浙闽总督高其奏闻闽省平粜情节折   一二一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早稻收成情形折   一二二 浙闽总督高欺倬奏闻事折   一二三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台湾人民搬眷情节折   一二四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台湾各学寄籍诸生宜归本籍折   一二五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台湾兵丁额少应筹变通调剂折   一二六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请台湾折色粟石仍行改征本色折   一二七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二八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办理盐务情节折   一二九 浙闽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三○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三一 福建总督高其倬恭缴奏折折   一三二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三三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三四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三五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三六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三七 福建总督高其倬、水师提督蓝廷珍、陆路提督石云倬奏戍台兵丁等事折   一三八 福建总督高其倬密陈台湾文员历俸太久转生懈怠情形折   一三九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四○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四一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四二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四三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四四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   一四五 福建总督高其倬奏闻事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