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朱批奏折选辑 - 第 11 页/共 28 页
臣伏查漳、泉、台湾三府,于去年八、九月间,晚稻正当结实之时,雨泽稀少,其低洼与有水可以车戽之处收成不减,其无水灌溉之高阜地亩多成瘪榖,收成减薄,四、五、六分不等。福建山多田少,民鲜盖藏,每至青黄不接时,便多掣肘之虑,总由积习因循,不早思患预防所致。臣业于十月内专颁条教,知会抚臣赵国麟檄令司、道,转饬牧、令各官,多张告示,与民讲求疏通贩运,早为筹议,毋使青黄不接之时致有困乏,以副皇上眷念海疆至意。现据道、府申报:绅衿、富户人等,各知踊跃,争自顾恤闾阎。或请挟赀给照前诣邻近采买;或将所余榖石开报实数存贮,专候临期济粜;或计量人口,预积粮石;其贫穷食力群黎,尽有仓榖可以粜济。近来遍沐春雨,二麦与菜蔬之类,俱又有收。据臣揆度目前情形,将来可无青黄不接之虞矣。所有臣遵旨预为设法接济料理之处,据实缮折奏闻,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奏,深慰朕念。
五六福州将军署闽浙总督宜兆熊请抚生番折
雍正四年正月初三日(一七二六、二、四),福州将军署理闽浙总督印务臣宜兆熊谨奏:为请抚生番事。
窃臣据台郡文武各官报称:南、北两路番社甚多,其为害于凤、诸二县者,惟山猪毛等社;其为害于彰化县者,惟水沙连等社。皆由从前不绳以国法,遂使益无顾忌。山猪毛等社,向日擒获凶犯四人,稍知畏惧。至于水沙连从不一加惩创,以致半年之内,焚杀迭见,抚之不可?不得不胁以兵威。为今之计,当以番攻番,令各社之通事、土官,择其勇敢者数人为前导,率领番壮,直抵巢穴,而使汛兵驻扎山口,以壮声势,取胜甚易。但剿番惟赖冬日,夏、秋之际,雨水连绵,枪炮无用;一交春二、三月,又难举行,今现在会商委员克期举行等因到臣。臣即会商抚臣毛文铨:以台湾各社生番,屡行杀人,顽梗无知,似不便再行姑息。即以社丁协同番壮深入擒捕,汛兵不过驻扎山口,示以兵威,谅无他患;批令台属文武同心协力,仍会商巡台御史。务须筹划万全,切勿轻举妄动。倘彼畏威慑服,情愿就抚者,即宜相机亟为抚绥;勿株累无辜,以广皇上柔远之深仁。其发兵若干、作何剿抚、并动赢余若干,俟续报到日,另行具奏外,合先奏闻。谨奏。
朱批:所奏剿抚情节已悉,谅卿等自必慎重为之也!
五七福州将军署闽浙总督宜兆熊、福建巡抚毛文铨奏闻事折
雍正四年二月初四日(一七二六、三七),福州将军署理闽浙总督印务臣宜兆熊、福建巡抚臣毛文铨谨奏:为奏闻事。
据台湾同知王佐梅详报:水师提督衙门有差员陈福等管驾船只来台,索验其牌照,俱称系本提督差往台、澎等处巡哨,顺带马料到厦。查各牌照虽有提宪印信可凭,而船内舵、水俱系不兵不民之人。其中是否假藉,莫从辨识,未敢擅便放行等情到臣等。又据署彰化县孙鲁详报:猫雾竉社庄有生番放火烧屋,杀死佃丁林恺等八人一案。并禀查勘该地原属禁界,为土番鹿场,今蓝提督又往开垦,未免有碍,林恺等之被杀,明系自取等因到臣等。俱经臣等饬行布、按二司严查去后。续准提臣蓝廷珍咨称:哨船原系捐备巡哨,给与印牌,遴选勤慎之员管押哨探,仍严饬毋许夹带等弊。又咨称:猫雾竉庄系自置产业,该县给有照票,代纳饷银各等因到臣等。臣等伏思:自备哨船与在禁地开垦,均属违例之事。查提臣蓝廷珍,练达水师,海疆原有裨益,但既有前项事由,即不敢苟徇情面,不于君父之前据实奏明也,伏乞睿鉴。谨奏。
朱批:此等事岂可徇隐,自应查究,其中微有干碍蓝廷珍处,姑少存地步,密奏请旨可也。
五八福州将军署闽淅总督宜兆熊、福建巡抚毛文铨奏闻事折
同日又奏:为奏闻事。
窃前据台属文武官员会请剿抚生番,业经臣等批饬施行,并将缘由奏闻在案。
兹于雍正四年正月二十三日,据台湾镇、道详称:因巡台御史臣禅济布另欲计议,尚未剿抚,仍各请示前来。臣等伏查台地沟洫甚多,一至春雨水涨之时即难举动,所以凡剿抚之事,非冬日不可,今为时已逾,似不便仍执前议批令遵行,俟今冬再复相机行事。所有未剿生番情节,理合奏闻。谨奏。
朱批:知道了,斯事自应相时而动,不必拘泥也。
五九福州将军署闽浙总督宜兆熊、福建巡抚毛文铨据实奏闻事折
雍正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一七二六、四、二七),福州将军署理闽浙总督印务臣宜兆熊、福建巡抚臣毛文铨谨奏:为据实奏闻事。
窃查台湾知县周锺瑄业经奉旨解任,是非曲直,对簿自明。巡台御史臣禅济布理宜静听督臣高其倬到日确审情实,请旨遵行,岂可别生枝节、贻害海疆?乃禅济布不念岩疆重地,惟欲加甚钟瑄之罪;历据各员禀报:指使刁民聚集数十人,拆毁该县粮书马仁、黄成等房屋,而台湾全县十五里人民并无一人在场,现据十五里人民具结通详在案。是前此聚众者究不识何等奸徒,今幸拏获李好等四名解省,俟解到日,臣等即发臬司,务秉公审理,不得毫发偏徇。容审出情实,另行请旨外,所有迭据禀报前项缘由,理合据实奏闻。谨奏。
朱批:周锺瑄之是非曲直,禅济布固宜静听高其倬到日确审,尔等又岂不当遵旨静待耶?据尔等奏称:将李好等即发臬司审讯,甚属不合。恐禅济布将底里指出,尔等真情亦难掩矣!
又批:毛文铨自莅任以来,一切折奏及料理事件甚属不妥!
六○福建布政使沈廷正奏闻事折
〔雍正五年十月初三日(一七二七、一一、一五),福建布政使臣沈廷正〕为奏闻事。
窃查闽省自八月初二日得雨以后,雨水稀少。臣恐有妨田禾,遍行各属确查情形及体访老农,俱云:雨水虽然不足,幸露重不患干燥。惟漳州府属之诏安县,雨泽愆期,将来收成不无稍歉;再汀州府属之永定县,夏被水灾,经臣详报抚臣具题在案。今虽勘不成灾,但恐被水人户,寒冬无以资生,又详明督臣委员往永定被灾之处,查明乏食穷民,或银或米,酌量抚恤,俾免失所。
至台湾府属之彰化县,夏间偶遭风患,嗣据报称亦无损伤田禾。前九月二十七、八两日,省城连得大雨,四野沾足。
闽省田地,依山傍海,高低不一,是以收割亦有迟早不同,约计分数:福、兴、延、建、汀、邵六府,俱有八、九分及七、八分不等;泉、漳二府,约有六、七分及五、六分不等;台湾府属,禾苗现在结实,亦约有八、九分不等;福宁州属,亦俱有六、七分不等。再查福、兴、泉、漳四府,地瓜番薯俱已成熟,是统计闽省本年早晚二禾收成,虽不获尽登大有,但较之历年以来,似又不可多得者矣。臣谨缮折奏闻,上慰圣怀。
谨奏。
朱批:览收成分数,朕怀深慰。
六一福建布政使补授贵州巡抚沈廷正奏闻事折
〔雍正六年正月初八日(一七二八、二、一七),福建布政使补授贵州巡抚臣沈廷正〕奏:为奏闻事。
窃查闽省去岁秋、冬收成分数、雨水情形,经臣缮折具奏,俱蒙圣鉴。今岁新春,访查米粮价值,米有上、中、下不等,故价亦有多寡不同。福、兴二府属,每石一两二钱及一两三、四钱不等;泉、汀、漳三府属,每石一两三、四钱及一两五、六钱不等;延、建、邵三府属,每石八、九钱及一两一钱余分不等;台湾府属,每石一两余分及一两一、二钱不等;福宁州属,每石九钱余分及一两有零不等。通省平价颇平,百姓俱各安居乐业。麦苗现在秀发。理合缮折奏闻。谨奏。
朱批:据奏,闽省米价尚未见甚平。
六二江南安徽布政使董永芠叩谢天恩折
〔雍正元年(一七二三)〕,江南安徽布政使臣董永芠谨奏:为叩谢天恩事。
本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接到浙闽督臣准部咨文:为恭报官兵克复台湾事,奉旨:『在事官员,现行议叙之外,着概行各加一等。钦此』。又粘单内开:『在省办理军务按察使董永送今升安徽布政使,准其加一级』。等因,奉此。闻命自天,感激无地,当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窃念臣世受国恩,时因职守所羁,不能戮力行间,奋身杀贼;以办理之微劳,得邀加级之旷典,圣德如天,有加无已。除将感激微忱,具详抚臣代题叩谢天恩外,臣犬马下情,不能自已,谨再缮折,奏谢圣主洪恩。
再,凤阳府属寿、泗等州县,今年秋成歉薄,虽不成灾,而穷民当此隆冬,恐致乏食,督、抚臣各捐银二千两,臣亦捐银二千两,买米煮赈,仰副圣主爱养黎民之至意。合并奏闻。谨奏。
朱批:所奏已悉,闻汝声名颇好,勉之毋怠!
六三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恭报受事日期折
雍正六年二月十五日(一七二八、三、二五),巡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奏:为恭报微臣受事日期,仰祈睿鉴事。
窃臣等一介庸愚,荷蒙皇恩,钦命巡视台湾。于雍正五年十一月初二日恭请圣训,初四日自京起程。臣夏之芳复遵旨领齐部铸学政关防,均于雍正六年二月十二日到台,循例于驻扎公所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受事讫。
伏念台湾远隔海洋,地方紧要,臣等入境受事,自当亲历巡查,小心体察。其应行事宜,容臣等次第料理外,所有受事日期,理合缮折奏明、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奏知道了,勉力和衷尽职,莫效禅济布等寡廉鲜耻、无知妄为,虚负朕之委任也!
六四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恭报台湾雨水情形米榖价值折
雍正六年五月初六日(一七二八、六、一三),巡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奏:为恭报台湾雨水情形、米榖价值,仰慰睿怀事。
窃查台湾地方,地广人稠,历年风雨调和,收成丰稔,地方相安无事。臣等于到任后,凡系天时风雨、民间种植一切事务,饬令地方官十日一报,以资见闻。兹据各该县报到:三春雨水调匀,麦收约八分有余;目下插秧之时,甘霖迭沛,四野沾足。农民欢呼,正在及时耕种。至各处米价,每石一两至一两二、三钱不等,民食充足,地方安静。理合奏报,上慰睿怀。谨奏。
朱批:据奏,台郡麦已收获,雨水及时,米价平减;朕怀曷胜慰悦!
六五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敬陈台地事宜折
同日又奏:为敬陈台地事宜,仰祈睿鉴事。
窃臣等奉命巡视台湾,钦遵训旨,于到福建省城之日,向督臣高其倬请出钦交条奏台湾诸折,敬谨详看。随于到任之后,悉心体察,逐一采访。查得台湾负山面海,地方辽远,形势险要,实属闽、广、江、浙诸省之屏障。其间番民杂处,而外来之民尤纷杂难齐,奸良不一,最易生事。巡防兵丁亦不尽守法,文武官弁祇循故例,就事完结,不能杜绝弊端。臣等以为法不严密,积弊不能尽除,谨将愚见所及,胪列四条,敬为我皇上陈之:
一、宜严定处分以重稽查也。查内地渡海,例给印照,从厦门出口,至鹿耳门入口,皆由同知查验,已经例有处分。近有一等棍徒,不雇客船,并不从厦门、鹿耳门出入,贿约多人,置买船只出沿海小口,偷渡到台。各口汛亦有拏解者,亦有贿纵反为指引者。及犯事逐水,或有故回籍,亦并不问其渡台来历,是根本不清,终难查核。臣等请嗣后给照来台者,令海防同知并各地方官注明册内,其从前来台者,亦于保甲牌内注明来台年月。遇有事故,先查从前来历,如牌、册无名,即系偷渡,讯出情由,将该犯所经由各口汛官弁照失察例处分,庶各知顾忌,自能实心查拏矣!(朱批:此条为理台第一要着,但若不实力奉行,徒以空文取悦朕目,于事仍属无济也)。
一、宜严定条例以惩奸匪也。台民刁健,每多冒险为非,近来严禁偷渡、赌博、奸窃、结盟等事,而犯者不少,总因台民犯事,不过枷责逐水。该犯狡犹性成,逐水未及数月,又顶替夹带过台,仍然为害。再犯再逐,循环不已,弊终不绝。臣等请嗣后初犯法者,重责枷号,将该犯面上刺字,解回本籍收管。面上有字难以偷渡窝藏,如再潜身来台及生事干法者,一经发觉,即议以徒流之罪,另籍安插,庶各犯知警,亦驱匪安良之一法也。(朱批:严例惩好甚是,所虑者未必肯任怨,一一执法也,不过声言事关奉旨,反借此以为市恩行惠之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