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朱批奏折选辑 - 第 12 页/共 28 页

一、宜互相查察以肃军纪也。台地兵丁,皆三年更换,而内地各营拨遣换班之兵不尽过台,每有半途贿买顶替者。凡熟习台湾、积惯生事之兵,前期换回,转眼复来,到台查点,不无容隐。臣等请嗣后凡换班兵丁到台,皆令台湾道会同该总兵、副将对册查点,如有一名顶替,先将押送武弁议处,再将兵丁重责刺字逐水,并咨回本营,革除本兵及顶替兵名粮。至在营兵丁生事扰民者,亦着该地方官审出真情,咨本营革粮,照平民一例刺字逐水,庶兵丁知所畏惧,各守法度矣。(朱批:此一条更属难行,何也?有碍于各营将弁,孰肯破面而为之耶)   一、宜添设官员以密防守也。查台湾一府内,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开垦已久,人民凑集,文武员弁驻扎相近,耳目易周;惟彰化一县,地方空阔,榖邃山深,奸民易匿。其地文官止同知、知县、典史各一员,知县有刑名、钱榖之责,典史力微,不能远巡,止靠同知一员巡查七、八百里崎岖之地,实难遍及。臣等请于彰化县之东南沿山一带,并彰化县之西北沿海一路适中地方,添设巡检各一员,带领民壮,专司巡缉,总令同知管辖,庶南北呼应灵通,而稽查亦易遍矣。(朱批:与该督、抚商酌具题请旨)   以上四条刍荛之见,是否有当?伏乞皇上睿鉴施行。谨奏。   朱批:前三条果能照所奏实力奉行,朕不为台郡顾虑矣!但可保必不能,而亦必不肯也,所以不批「嘉」、「是」二字。   六六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敬陈台地雨水榖价折   雍正六年八月十八日(一七二八、九、二一),巡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奏:为敬陈台地雨水、榖价,仰慰圣怀事。   窃查台湾各属地方,自春入夏,雨水调匀,早禾已经收获;惟七月望后,雨泽稀少。晚禾正在须雨之时,臣等率同该地方官设坛祈祷,屡次得雨,而未能普偏。及八月十三、四日,大沛甘霖,四野沾足。据各该县飞报前来:全台俱经得雨,晚禾秀茂,农民称庆,秋成已在望矣!至近来米榖价值,据各该县禀报:米价每石一两五分至一两二、三钱不等,榖价每石四钱一、二分至五钱不等,民食充足,地方安静,理合缮折奏闻,上慰圣怀。谨奏。   朱批:晚禾得雨,朕怀深慰。但一切奏闻,惟以无欺隐、不粉饰为要!   六七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敬陈台地事宜折   同日又奏:为敬陈台地事宜,仰祈睿鉴事。   窃臣等奉命巡视台湾,到任以来,日夕冰竞,凡遇关系地方事务,时加访察,今有愚见所及三条,不揣冒昧,敬为我皇上陈之:一、清查奸匪宜责成业主也;一、操练兵丁宜严查器械也;一、澎湖兵米宜就近存贮也。以上三条,皆因台地孤悬海外,素属岩疆,必令有备无患,永为保固之计。臣等受恩深重,日思报效,敬将刍荛之见直陈君父之前,如有可采,伏乞皇上饬下督、抚详议施行,为比缮折奏闻。谨奏。   朱批:览所奏三条,甚属可嘉,候另有谕旨。   六八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恭报台地收成分数米榖价值折   雍正六年十一月初四日(一七二八、一二、四),巡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奏:为恭报台地收成分数、米榖价值,仰慰圣怀事。   窃查台湾所属地方,自春及夏,雨水调匀,惟七月间雨水稍觉愆期,至八月即连得大雨,田禾沾润,各种稻谷以及麻豆、芒蔗、一切杂粮,俱已成熟。今值收获之时,据台湾县详称:收成计有七分,米价每石一两三钱零,榖价五钱零。凤山县详称:收成计有七分,米价二两二钱零,榖价四钱零。诸罗县详称:收成计有八分,米价一两二钱零,榖价四钱零。彰化县详称:收成计有八分,米价一两零,榖价三钱零各等因到臣等。查田地有近山近水之别,故收成分数不等;米、榖有运费多寡之分,故价值亦复不一。然就通台合算,俱属丰稔,米价亦平。所有台湾全郡收成分数及米、榖价值,理合具褶奏闻,仰慰圣怀。谨奏。   朱批:据奏,通台丰稔,则米价应即大减,今每石至一两二、三钱,仍属昂贵,是何故耶?   六九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奏闻事折   雍正六年十二月初六日(一七二九、一、五,巡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奏:为奏闻事。   雍正六年十二月初一日,据台湾县详称:该县东安坊粮长报称:本坊居民魏连妻陈氏,于本年十一月十四日一产四男,经该县取结详报到臣衙门。又于本月初五日,据该县该称:本县东安坊士民等报称:本坊居民杨绍芳寿登一百七岁,例应举报,随经该县确查取结,亦详报到臣衙门。臣等查台湾久沐国家养育深恩,历年海不扬波,时和岁丰,人民皆安居乐业。今添丁则一产四男,养老则年逾百岁,皆由圣朝久道化成、太和洋溢之所致也。臣等目睹太平嘉瑞,理合缮折奏闻,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类斯例应题奏之事,何必多此一番渎陈耶!   七○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恭谢天恩折   雍正七年正月十八日(一七二九、二、一五),巡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奏:为恭谢天恩事。   本年正月十五日,准督臣高其倬咨文内开:雍正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准都察院咨开奉旨:『赫硕色、夏之芳着再留台湾巡视一年,钦此』。移咨到臣,臣等随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   伏思臣等奉命出巡,一年以来台无报称,兹复蒙天恩,再留一年,闻命之下,益切悚惶,惟有和衷料理,实心办事,竭尽愚诚,保固海疆,以仰酬高厚于万一。为此缮折,恭谢天恩,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勉力尽职,以期无负朕之委任!   七一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奏闻事折   同日又奏:为奏闻事。   本年正月初三日,臣等访得台湾府属之凤山县地方,有傀儡生番杀人一事,随即行文该府,并该营弁确查去后。续据该府详称:番民旧有一定界限,因雍正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凤山县长兴庄管事邱仁山等,领本庄佃民越界侵入傀儡山开水灌田,致被傀儡生番潜伏杀伤邱仁山等一十二人,复追入竹叶庄杀伤佃民张子仁等二人。当经该县勘明旧定番界,并亲行相验。据称:长兴庄开水之处,并竹叶一庄实系界外番地,庄民擅入番界,以致被杀等因到臣衙门。   臣等查番民地界久立定限,不许民人侵入番界,已经屡行严禁。兹愚民贪开水利,擅入番界被杀,与生番出山扰害不同,但杀伤人命至一十四人之多,亦渐不可长。除一面饬令该地方文武官弁设法缉捕凶番,并移知该督、抚查参失察职名外,所有生番杀人缘由,理合缮折奏闻。谨奏。   朱批:此事系内地佃民有以自取其祸,率因地方官平时不行实力严查之所致,即尔等亦安能辞疏慢之咎?业既生出事端,饬令设法缉捕,究有何益?前于汝等出京时,朕谆谆训诲,但当划清界限,使生、熟番夷及内地百姓各安生理,两不相侵,始可免意外之虞。尔等岂遗忘此谕耶!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防患于无形,若似此逐案推求,随时整饬,皆属事后之补救,亦恐不胜其烦。总之,汝辈庸流,因循不振者多,实心任事者少,奈何!   七二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奏闻事折   雍正七年三月十六日(一七二九、四、一三),巡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奏:为奏闻事。   窃查凤山县长兴庄民邱仁山等被生番潜出杀伤一十四人,已经臣等据实折奏,正在移知督、抚,并经镇臣王郡、道臣孙国玺酌量剿捕间,又据凤山县报称:本年二月初一日,生番又行潜出,杀伤熟番七命等因前来。随经该镇、道一面申报该督、抚,一面拨遣官兵并番丁民壮,于二月十六日前往山猪毛、山里目等社搜捕凶番去后。今据领兵文武各员陆续报称:进山搜捕数次,杀死生番七人,擒获生番二十人,即于三月十四日将兵丁、番壮撤回各等因,具报到臣衙门。臣等除饬令该地方官将所擒生番是否杀人凶犯,分别审拟详报该督、抚定案外,所有剿捕生番缘由,理合缮折奏闻。   再,臣等查海疆重地,知县一官必得勤谨廉干、实心办事之员,方能胜任。今署凤山县知县彭之昙,到任月余,不能严加防御,竟致生番屡出伤人;及至拨兵剿捕,在该县境内,而该县置若罔闻,全不料理,反乘此时通详告病,借以谢过,似此怠玩推诿,殊为溺职。若仍姑留,海疆官员从此效尤,何以整理地方?除一面移知该督、抚另委贤员署理外,所有溺职知县彭之昙,理合一并附参,伏乞皇上睿鉴施行。谨奏。   朱批:所奏是,此等劣员岂可姑容?况台郡险远,非内地可比,官弁尤为切要,但须平情处之,毋得过苛!   七三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敬陈台地事宜折   同日又奏:为敬陈台地事宜,仰祈睿鉴事。   窃臣奉命出巡,一年以来,悉心采访,凡关地方事务,皆思斟酌调剂,随时措置,保护海疆。兹有台地尚须斟酌事宜,谨据愚见所及,为我皇上陈之:   一、番民界限宜定例严禁也。查台地番、民共处,止可令其各安本分,不可令其互相固结。在熟番纳饷、当差,甚属醇良;独生番性极蠢顽,好以杀人为事,从前虽经画界,禁止民人出入,而生番之害不能尽绝。臣等细察情形,闻向来内地奸民,间有学习番语,娶其番妇,认为亲戚,居住生番界内,并将盐、铁、火药等物贩卖与番。及今不为严禁,将来关系不浅。臣等愚见,请嗣后更定严例,画定生番界址,不许番民出入贩卖对象,一切火药、盐、铁,尤宜查禁;将生番社内通事一概革逐,如有擅入生番界内,并贩卖违禁物件者,定例置以重典,其地方官弁纵容、失察者,亦定议加倍治罪,如此庶生番不致为害,而地方可相安无事矣(朱批:严禁内外交通为第一善策)。   一、试用人员宜量发海疆也。查台湾远隔重洋,所有道、府、县以及佐贰等官,遇有升迁事故离任者,委员署理;海上风信靡常,一时不能骤到,每致人缺虚悬,似此海疆重地,恐有贻误。臣等已移知该督、抚,必令署事与离任之员人文一齐并到,以免员缺久悬之患。但臣等细思:地属岩疆,非得历练之员,难以胜任,与其临时委署,不若预使练习。可否于本省拣发人员内,令该督、抚选其老成廉干者,预发一、二人,令其先驻台郡,给以本职额俸,平常无事,凡地方人情、风土既可亲切见闻,或有要紧公务,听道、府委派协办。一遇有升迁事故离任之缺,即奢署理,试看果能胜任,该道、府申详督、抚,酌量题请实授,其不称职者令回内地,或竟行揭参。该员委署之后,再详明督、抚拣发,以便将来遴委。如此庶可免海上羁迟之弊,而该员练习既久,人地相宜,于地方公务,或可无误矣(朱批:此条亦是,与督、抚商行可也)。   以上二条,臣等因海疆重大起见,如果刍荛可采,伏乞皇上敕下督、抚详议施行。谨奏。   朱批:览。   七四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奏闻事折   雍正七年闰七月二十九日(一七二九、九、二一),巡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奏:为奏闻事。   窃照台湾地方,于本年七月二十六日,海风大作,飘失船只人口,吹倒房屋;经臣等飞饬详查去后。兹据台湾府汇报内称:各处仓廒完固,禾苗茂盛无损;查得南北一带海口,击破民船一百余只,溺死船户、水手二百余名,又府治木城吹倒一百三十余丈,台湾县各坊里吹倒瓦房二百余间,溺死二人,余者俱无伤损;凤山县吹倒草、瓦房七十五间;诸罗县吹倒房屋三十八间,人口无损,击碎民船一十只,飘去塭丁六人,已经将被风穷黎设法赈济,加意抚恤;其彰化一县、澎湖一岛,风小无损各等因到臣。又据台湾镇臣王郡咨开:安平镇水师各营,击碎营船三只、大坏二只、微损一十五只、溺失兵丁一十一名,并炮位、军器等物,又南北陆路墩台、营房,倒坏十有五、六,各造清册细数到臣衙门。   臣等正在具奏间,又于闰七月二十三日,海风复起,府城以南,风势尚小,据淡水同知报称:府城外海边击破民船三只,溺死水手十二名;北路海丰等港共损坏民船一十七只,溺死十一人,各处吹倒房屋数十间。正在确查,又诸罗县报称:该县禾苗无损,临海地方吹倒房屋三十四间,压死一人,击碎民船十一只,溺死水手三名。又彰化县报称:该县禾苗、仓廒并无伤损,倒坏番房二十八座,压死番妇二口,又城内外草房共吹倒八十余间,人口无损。又澎湖通判报称:本月十三日,风势狂烈,民间房屋吹塌甚多,人口幸俱无损,商、哨等船湾泊澳内者,多被风击坏,并飘出各处,正在查验。又澎湖水师副将报称:营船多飘散打坏,拖搁案山,并营房、兵丁飘损之处,正在确查等因各到臣。   臣随饬令各该管衙门加谨料理安插,并一面移知督、抚外,所有两次被风情形,理合具折奏闻。谨奏。   朱批:览奏知道了。台郡被风情形,已据署督史贻直备悉奏闻矣!   七五巡台吏科给事中赫硕色、兼理学政御史夏之芳报明台地收成分数米榖价值折   雍正七年十月十五日(一七二九、一二、五),巡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奏:为报明台地收成分数、米榖价值,仰慰圣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