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 - 第 334 页/共 372 页
禁中书掾曹毋泄机事。
己巳,遣雅克特穆尔巡边。雅克特穆尔,绰和尔第三子也,时为左卫亲军都指挥使。
十一月,乙亥,幸大护国仁王寺。
戊寅,群臣上尊号曰“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乙卯,诏天下;拜珠请释囚,不允。
庚辰,益寿安山寺役卒三千人。
辛巳,命御史大夫特克实领左、右阿苏卫。
初,世祖立阿苏巴图达噜噶齐,后招集阿苏军三千七百馀人,扈从车驾,掌宿卫禁城兼营潮河、苏沽两川屯田,并供给军储。本隶前后二卫,武宗至大初,始改立左、右卫阿苏亲军都指挥使司,至是以特克实领之。
丙申,敕立故丞相安图碑于保定新城。
右丞相特们德尔,广树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在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左丞相拜珠密言于帝曰:“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特们德尔忌拜珠方正,每与其党密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珠曰:“我祖宗为国元勋,世笃忠贞,百有馀年,我今年少,叨受宠命,盖以此耳。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吾知尽吾心,上不负君父,下不负士民而已。死生祸福,天实鉴之,汝辈勿复言。”至是奉诏往新城为其祖立碑,特们德尔久称疾,闻拜珠行,将出莅省事。入朝,至内门,帝遣苏苏赐之酒,且曰:“卿年老,宜自爱,待新年入朝未晚。”遂怏怏而还。
十二月,辛丑,立伊奇哩氏为皇后,遣摄太尉、中书右丞相特们德尔持节授玉册、玉宝。
庚戌,作太庙正殿。
甲寅,幸西僧灌顶寺。
疏玉泉河。
甲子,命帝师往西番受具足戒,赐金千三百五十两,银四千五十两,币帛万匹,钞五十万贯。
以诸王锡济伯使者数入朝,发兵守北口及卢沟桥。
乙丑,置中瑞司,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山寺佛像。
特们德尔虽家居,其党布列朝中,事必禀于其家;以拜珠故,不得大肆其奸,百计倾之,终不能遂。
在京仓曹管库之职,岁终例应注代,时左丞张思明称疾不出,众旨顾望。拜珠以事不可缓,乃日坐省中,谓僚属曰:“左丞病,省事遂废乎?”郎中李处恭曰:“金谷之职,须慎选择,不得其人,未敢遽拟。”拜珠曰:“汝为卖官之计耳。”遣人善慰思明,思明乃出,共毕铨事。
是岁,集贤侍讲学士李孟卒。
孟既罢政左迁,尝语人曰:“老臣待罪中书,无补于国,圣恩宽宥,不夺其禄,今老矣,其何以报称!”帝闻而善之,恩意稍加。及卒,御史累章辨其诬,诏复元官,赠旧学同德翊戴辅治功臣,进封魏国公,谥文忠。
枢密院副使吴元珪与知械密院事特穆尔布哈上军民之政十馀事,大抵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军户,军官之材者当迁其职,有司赋役当务均一,而军民不可有所偏,军官袭职惟传嫡嗣,而支庶不可有所乱。”帝并嘉纳,诏施行之。
以右侍仪兼修起居注星吉为监察御史。
星吉,河西人,少给事仁宗潜邸,以精敏称,故帝擢用之。在台中,直声大著。
◎至治二年
春,正月,庚午,广太庙。
甲戌,禁汉人执兵器出猎及习武艺。
丁丑,亲祀太庙。始备法驾,设黄麾大杖。帝服通天寇、绛纱袍,出自崇天门,左丞相拜珠摄太尉以从。帝顾拜珠曰:“朕用卿言,举行大礼,亦卿所共喜也。”对曰:“陛下以帝王之道化成天下,非独臣之幸,实四海苍生所共庆也。”致斋大次,行酌献礼,升降周旋,俨若素习,中外肃然。明日还宫,拜珠率百官称贺于大明殿。执事之臣及导驾耆老赐金帛有差。拜珠又奏建太庙前殿,议行祫禘配享等礼。
戊寅,敕有司存恤孔氏子孙贫乏者。
辛巳,敕:“台宪用人,勿拘资格。”
仪封县河溢伤稼,赈之。
癸未,流徽政院使罗源于耽罗。
柳林行殿成。
癸巳,以西僧罗藏为司徙。
二月,庚子,置左右奇彻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命拜珠总之。
罢上都歇山殿及帝师寺役。
辛丑,赐特克实父祖碑。
甲寅,以太庙役军造流杯池行殿。
乙卯,以西僧亦思剌蛮殿普有疾,释大辟囚一人,笞罪二十人。
三月,己巳朔,左丞相拜珠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驰,请令中书平章政事廉恂、参议中书省事张养浩、都事富珠哩翀董之;外郡学校,仍命御史台、翰林院、国子监同议兴举,从之。
辛未,禁捕天鹅,违者籍其家。
丙子,罢京师诸营缮役卒四万馀人。
河间、河南、陕西十二郡春旱秋霖,民饥,免其租之半。
戊寅,修大者城。
庚辰,敕:“江浙僧寺田,除宋故有永业及世祖所赐者,馀悉税之。”
丙戌,复置市舶提举司于泉州、庆元、广东三路,禁子女、金银、丝绵下番。
丁亥,凤翔道士王道明,以妖言伏诛。
己丑,命有司建穆呼哩祠于东平,仍树碑。
以国用匮竭,停诸王赏赉及皇后岁赐。
庚寅,命将作院更制冕旒。
辛卯,监察御史何守谦,坐赃杖免。
丁酉,幸柳林,驸马许纳之子苏拉诉曰:“臣父谋叛,臣母私从人。”帝曰:“人子事亲,有隐无犯。今有过不谏,乃复告讦!”命诛之。
帝从容谓拜珠曰:“朕思天下之大,非朕一人思虑所及。汝为朕股肱,毋忘规谏,以辅朕之不逮。”拜珠顿首谢曰:“昔尧、舜为君,每事询众,善则舍己从人,万世称圣。桀、纣为君,拒谏自贤,悦人从己,好近小人,国灭而身不保,民到于今称为无道之主。臣等仰荷洪恩,敢不竭忠以报?然凡事言之则易,行之则难,臣等不言,则臣之罪也。”又尝谓拜珠曰:“今亦有如唐魏征之敢谏者乎?”对曰:“槃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有太宗纳谏之君,则有魏征敢谏可之臣。”或言佛教可治天下者,帝问之,对曰:“清净寂灭,自治要也;若治天下,舍仁义则纲常乱矣。”帝皆嘉纳之。
夏,四月,戊戌朔,帝如上都。中书左司都事富珠哩翀从帝次龙虎台,丞相拜珠命翀传旨中书,翀行数步还,曰:“命翀传否?”拜珠叹曰:“真谨饬人也!”间谓翀曰:“尔可作宰相否?”翀对曰:“宰相固不敢当,然所学,宰相事也。夫为宰相者,必福、德、才、量四者皆备,乃足当耳。”拜珠大悦,以酒觞翀曰:“非公不闻此言。”
乙丑,中书省臣请节赏赉以纾民之力,帝曰:“朕思所出倍于所入,出纳之际,卿辈宜慎之,朕当撙节其用。”
五月,乙巳,修滹沱河堤。
庚午,奉符、临邑二县民谋逆,其首王驴儿伏诛,馀杖流之。
庚辰,置营于永平,收养蒙古子女,遣使谕四方,匿者罪之。
癸未,置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以拜珠领其事。
甲申,帝幸五台山,拜珠曰:“自古帝王得天下以得民心为本,失其心则失天下。钱谷,民之膏血,多取则民困而国危,薄敛则民足而国安。”帝曰:“卿言甚善。朕思之,民为重,君为轻,国非民则何以为君!今理民之事,卿等当熟虑而慎行之。”
甲申,以吴全节为玄教大宗师,特进上卿。
闰月,戊戌,封诸葛忠武侯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癸卯,禁白莲佛事。
甲辰,御史台请黜监察御史不称职者,以示惩劝;从之。
戊申,以特们德尔子、同知枢密院事拜坦知枢密院事。
壬子,作紫檀殿。
丙寅,辰州沅陵县洞蛮为寇,遣民捕之。
敕:“已除不赴任者,夺其官。”
六月,丁卯朔,帝至五台山,禁扈从宿卫毋践民禾。
癸酉,申禁日者妄谈天象。
丙子,修浑河堤。
壬午,辰州江水溢,坏民庐舍。
是月,前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卒,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秋,七月,丁未,赐拜珠平江田万亩。拜珠辞曰:“陛下命臣厘正庶务,若先受赐田,人其谓我何!”帝曰:“汝勋旧子孙,加以廉慎,人或授例,朕自谕之。”
帝自五台还,戊午,次应州,辛酉,次浑源州。拜珠奏召中书左丞张思明至,数其罪,杖而免之,籍其家。
八月,己巳,道州宁远县民符翼轸作乱,有司讨擒之。
甲戌,帝次奉圣州,筑宗仁卫营。
帝留意民事,戊寅,诏画《蚕麦图》于鹿顶殿壁,以时观之。
庚辰,增寿安山寺役卒七千人。
庚寅,太师、中书右丞相特们德尔卒于家,命给直市葬地。
九月,丙辰,太皇太后鸿吉哩氏崩。
庚申,敕停今冬祀南郊。
癸亥,地震。
甲子,作层楼于涿州鹿顶殿西。
冬,十月,丁卯朔,太史院请禁明年兴作土工,从之。
戊辰,享太庙。先是太常奏,国哀以日易月,旬有二日外乃举祀事,帝曰:“太庙礼不可废,迎香去乐可也。”至是以庙工未毕,妨陈宫县,止用登歌。
丙子,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托克托,坐请告未得旨辄去职,杖谪云南,从御史大夫特克实奏也。
甲申,建太祖神御殿于兴教寺。
己丑,以中书左丞相拜珠为右丞相,监修国史。帝欲爵以三公,恳辞,遂不置左相,独任以政。参议中书省事王结言于拜珠曰:“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患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拜珠深是之。
治书侍御史索诺木罢,为翰林侍讲学士;特克实奏复其职,帝不允。
十一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己亥,以立右丞相,诏:“天下流民复业者,免差税三年;站户贫乏鬻卖妻子者,官赎还之。凡差役造作,先科商贾末技富贵之家,以优农力。免陕西明年差税十之三,各处官佃田明年租之十二,江淮创科包银全免之。”
监察御史李端,言近者京师地震,日月薄蚀,皆臣下失职所致,帝自责曰:“是朕思虑不及致然。”因敕群臣亦当修饬以谨天戒。
罢世祖以后冗置官。
括江南僧有妻者为民。
癸卯,地震。
甲辰,罢徽政院。
丙午,造龙船三艘。
御史李端言:“朝廷虽设起居注,所录皆臣下闻奏事目。上之言动,亦宜悉书之以付史馆。世祖以来,所定制度,宜著为令,使吏不得为奸,治狱者有所遵守。”并从之。
乙卯,宣德县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