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 - 第 331 页/共 372 页
秋,七月,壬申,御史中丞赵简言:“皇太子春秋鼎盛,宜选耆儒敷陈道义。今李铨侍东宫说书,未谙经史,请别求硕学,分进讲读,实宗社无疆之福。”制可之。
诸王布里雅敦之叛,诸王额森、实列吉及卫士多岱、巴图坐持两端,不助官军进讨,敕流额森江西,实列吉湖广,多岱衡州,巴图潭州。
癸酉,拘魏王阿穆尔克王傅印。
壬午,罢河南行省左丞陈英等所括民田,止如旧例输税。
戊子,巩昌路宁远县山崩。
加封楚三闾大夫屈原为忠节清烈公。
八月,庚子,帝至自上都。
是月,伏羌县山崩;秦州成纪县暴雨,山崩,朽壤坟起,覆没畜产。
九月,癸亥,大司农迈珠进司农丞苗好谦所撰《栽桑图说》,帝命刊印千帙,散之民间。
丁卯,以中书右丞伊拉齐为中书平章政事,左丞高昉为右丞,参知政事完珠为左丞,吏部尚书雅济格为参知政事。
甲戌,以作佛事,释重囚三人,轻囚五十三人。
己卯,以江浙行省所印《大学衍义》五十部赐朝臣。
丁亥,立行宣政院于杭州,设官八员。
大同路金城县大雨雹。
先是,播州南宁长官洛么作乱,思州守臣诏谕之。冬,十月,己丑,洛么遣人以方物入贡。
癸巳,改中翊府为羽林亲军都指挥使司。
甲午,有事于太庙。
癸丑,赣州路雩都县里胥刘景周,以有司征括田新租,聚众作乱,敕免征新租,招谕之。
十一月,丁卯,用监察御史奈曼台等言,追夺建康富民王训等白身滥受宣敕;仍禁冒籍贯宿卫及巧受远方职官、不赴任求别调者,隐匿不自首者罪之。
癸未,敕增江西茶运司荼课。
初,世祖时,置榷茶都转运司于江州,总江南及两淮茶税,寻改江西。其税自二万四千锭以渐增至一十九万二千八百锭,至是又因江西茶副帕合哩鼎言,立减引增课之法,敕以二十五万锭为额,复增至十二八万九千馀锭。郡县所输,竭山谷之产,不能充其半,馀皆酷取民间,岁以为常。时转运使得以专制有司,凡五品以下官皆杖决,州县莫敢谁何。江南佥事邓文原请罢其司,俾郡县领之,不报。
十二月,辛亥,置重庆路江津、巴县屯田,省成都岁漕万二千石。
是岁,中书平章政事、商议枢密院事齐诺乞致仕,许之,仍给半俸,终其身。
齐诺退居濮上,筑先圣燕居祠堂于历山之下,聚书万卷,延名师教其乡里子弟,出私田百亩以供养之。有司以闻,赐额历山书院。家居七年而卒,年七十一,谥景宪。
续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卷第二百
【元纪十八】 起屠维协洽正月,尽上章涒滩十二月,凡二年。
◎延祐六年
春,正月,丁巳朔,暹罗来贡方物。
丁卯,敕:“福建、两广、云南、甘肃、四川军官致仕还家,官给驿传如民官例。”
戊辰,赈晋王部贫民。
甲戌,监察御史富珠哩翀等言:“皇太子位正东宫,既立詹事院以总家政,宜择年德老成、道义厚重者为师保宾赞,俾尽心辅导,以广缉熙之学。”翀尝以御史巡按淮东,淮东宪司惟尚刑,多致狱具。翀曰:“国家所以立风纪,盖将肃清天下,初不尚刑也。”取其狱具焚之。
时凡以吏进者,例降二等,从七品以上不得用。翀言:“科举未立,人才多以吏进,若一概屈抑,恐非持平之议。请以吏进者,宜止于五品。”诏复旧制,其犯赃者止从七品,著为令。
己卯,广东南思、新州猺贼龙郎庚等为寇,命江西行省发兵捕之。
帝谓达噜噶齐玛噜曰:“凡人命所系,其详阅狱词;事无大小,必谋诸同僚,疑不能决者,与省台臣集议以闻。”又顾谓侍臣曰:“卿等以朕居帝位为安耶?朕惟太祖创业艰难,世祖混一疆宇,兢业守成,恒惧不能当天心,绳祖武,使万方百姓乐得其所,念虑在兹,卿等固不知也。”
二月,丁亥朔,日有食之。改释奠于中丁,祀社稷于中戌。
丁酉,云南阇里爱俄、永昌蒲蛮阿八剌等并为寇,命云南省从宜剿捕。
乙巳,敕:“诸司不由中书奏官而辄署事者罢之。”
三月,丁巳,以天寿节,释重囚一人。
辛酉,以御史中丞图图哈为御史大夫,谕之曰:“御史大夫职任至重,以卿勋旧之裔,故特授汝。当思乃祖乃父忠勤王室,仍以古名臣为法,否则坠汝家声,负朕委任之意矣。”
己巳,敕:“诸王、驸马、宗姻,诸事依旧制。领于内八府,勿径移文中书。”
免大都、上都、兴和、大同今岁租税。
夏,四月,壬辰,中书省言:“云南土官病故,子侄兄弟袭之,无则妻承夫位。远方蛮夷,顽犷难制,必任土人,可以集事。今或阙员,宜从本俗。”制可之。
庚子,帝如上都。
以前中书右丞相特们德尔为太子太师。内外监察御史四十馀人,劾其逞私蠹政,难居师保之任,帝以皇太后故,终不用其言。又尝以台事问集贤学士杨多尔济,对曰:“非臣职事,臣不敢与问。所念者特们德尔虽去君侧,反得为东宫师傅,在太子左右,恐售其奸,则祸有不可胜言者。”帝亦不能用。
五月,扬州火,毁官民庐舍二万三千三百馀区。
六月,辛丑,置河南田赋总管府,隶内史府。
戊申,置勇校置,以角牴者隶之。
庚戌,大同县雨雹,大如鸡卵。
诏以驼马牛羊分给朔方蒙古民戍守边徼者,俾牧养蕃息以自赡,仍议兴屯田。
癸丑,以羽林亲军万人隶东宫。
丁丑,以济宁等路大水,遣官阅视,其民之贫者赈之;仍开河泊禁,听民采食。
秋,七月,丙辰,缅国遣人来觐。
来安路总管岑世兴叛,据唐兴州,赐玺书招谕之。
壬戌,东宫增军万人,置右卫率府。
丁卯,谕江西官吏豪民勿阻挠茶课。
甲戌,皇姊大长公主作佛事,释全宁府重囚二十七人。帝闻之怒,敕按问全宁守臣阿纵不法,仍追所释囚还狱。
八月,甲申,以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张思明为中书参知政事。
先是左丞相哈克繖辞职,帝不允,其请益坚。帝诘之曰:“朕任卿未专耶?”曰:“非也。”“近臣有挠政者耶?”曰:“无有。”“然则何为而辞?”对曰:“臣自揆才薄,恐误陛下国事。若必欲任臣,愿荐一人为助。”帝问为谁,哈克繖再拜曰:“臣愿得张思明。”即日召用之。
庚子,帝至自上都,张思明谒见于道。帝曰:“卿向不负朕注委,故因哈克繖言复起用汝。”
是月,伏羌县山崩。
闰月,甲子,浚会通河。
癸酉,敕:“诸司有受命不之官及避烦剧托故去职者,夺其宣敕。”
九月,甲申,以奇彻尔为中书参知政事。
癸巳,以作佛事,释大辟囚七人,流以下囚六人。
戊戌,增海漕十万石。
癸卯,御史台言:“比者官以幸求,罪以赂免。请凡内外官非勋旧有资望者,不许骤升;诸犯赃罪已款伏及当鞫而幸免者,悉付原问官以竟其罪;其贪污受刑,夺职不叙者,夤缘近侍,出入内庭,觊幸名爵,宜斥逐之。”帝皆纳其言。
诏:“四宿卫尝受刑者,勿令造内庭。”
浚镇江练湖,以围田日多,致水泛溢也。
赈济宁等路饥。
冬,十月,乙卯,中书省言:“白云宗统摄沈明仁,强夺民田二万顷,诳诱愚俗十万人,私赂近侍,妄受名爵,已奉旨追夺,请汰其徒,还所夺民田。其诸不法事,宜令核问。”帝曰:“朕知沈明仁奸恶,其严鞫之。”
戊午,授皇太子玉册。
辛酉,以达噜噶齐特穆尔布哈为御史大夫。
癸亥,上都民饥,发官粟万石减价赈粜。
乙卯,浚通惠河。
十一月,辛卯,木邦路带邦为寇,敕云南省招捕之。
庚子,中书省言:“曩赐诸王阿济吉钞三万锭,使营子钱以给畋猎廪膳,毋取诸民。今其部阿噜呼等出猎,恣索于民,且为奸事,宜令宗正府、刑部讯鞫之,以正典刑。”制可之。
禁民匿蒙古军亡奴。
帝谕台臣曰:“有国家者,以民为本。比闻百姓疾苦衔冤者众,其令监察御史、廉访司审察以闻。”
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乞致仁南归,帝遣使赐衣币,促之还朝,以疾辞,不起。
赈河间饥。
十二月,壬戌,命皇太子参决国政。
太子谓中书省臣曰:“至尊委我以天下事,日夜寅畏,惟恐弗堪。卿等亦当洗心涤虑,恪勤乃职,勿有隳坏,以贻君父忧也。”
帝亦语左右曰:“前代皆有太上皇之号。今太子且长,可居大位,朕欲为太上皇,与若等游观西山,以终天年。”群臣皆称善。右司郎中鲁特穆尔曰:“臣闻昔所谓太上皇,若唐玄宗、宋徽宗,皆当祸乱,不得已而为之。愿陛下正天位,保无疆之业。前代虚名,何足慕哉!”
壬申,平章政事王毅,以亲老辞职;从之,仍赐其父币帛。
癸酉,夜,风雪甚寒,帝谓侍臣曰:“朕与卿等居暖室,宗戚、昆弟远戍边陲,曷胜其苦!岁赐币帛,可不遍及耶!”
是月,封宋儒周敦颐为道国公。
帝尝谓左右曰:“儒者皆用矣,惟虞伯生未显擢耳。”遂以集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寻以忧归。伯生,集之字也。
◎延祐七年
春,正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帝斋居损膳,辍朝贺。
壬午,御史台言:“比赐布尔罕鼎山场,鄂勒哲布哈海舶税,会计其钞,皆数十万锭;诸王军民贫乏者,所赐未尝若是,苟不撙节,渐至帑藏虚竭,民益困矣。”中书省臣进曰:“台臣所言良是,若非振理朝纲,法度愈坏。臣等乞赐罢黜,选任贤者。”帝曰:“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
辛卯,江浙行省丞相赫噜言:“白云僧沈明仁,擅度僧四千八百馀人,获钞四万馀锭,既已辞伏,今遣其徒沈崇胜潜赴京师行贿求援,请逮赴江浙并治其罪。”从之。
丁亥,帝不豫。皇太子忧形于色,夜则焚香祈告于天曰:“至尊以仁慈御世,庶绩顺成,四海清晏,天何遽降大厉!不如罚殛我身,使至尊永为民主。”辛丑,帝崩于光天宫,年三十六。太子哀毁过礼,素服寝于地,日啜一粥。癸卯,葬起辇谷。
帝天性恭俭,通达儒术,兼晓释典,每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大。”在位七年,不事游畋,不喜征伐,尊贤重士,待宗戚勋旧,始终有礼。有司奏大辟,每惨恻移时。其孜孜为治,一遵世祖成宪云。
甲辰,中书右丞相巴达锡罢。太子太师特们德尔以皇太后命,复入中书为右丞相。
参议中书省事韩若愚,廉勤称职,特们德尔初为相时,以其不附己,欲罗织以事而不得遂,至是复相,乃诬若愚以罪,请杀之,皇太子不从。复奏夺其官,除名,归乡里。
丙午,遣使分谳内外刑狱。
戊申,汰知枢密院四员。
禁巫、祝、日者交通宗戚、大官。
二月,壬子,罢造永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