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 - 第 333 页/共 372 页

戊午,帝至自上都。   诏太常院曰:“朕将以四时躬祀太室,宜与群臣集议其礼。此追远报本之道,毋以朕劳于对越而有所损;其悉遵典礼。”   庚申,敕译佛书。   乙丑,幸大护国仁王寺。帝师请以醮八儿监藏为土番宣慰使、都元帅,从之。   丁卯,为皇后作鹿顶殿于上都。   庚午,命拜珠督造寿安山寺。   十一月,丙子朔,帝御斋宫。丁丑,恭诣太庙,备法驾,服衮冕以行礼;至仁宗室,即歔欷流涕,左右莫不感动。   甲申,敕翰林国史院纂修《仁宗实录》。   丁酉,诏各郡建帝师帕克斯巴殿,其制视孙子庙有加。   甲辰,特们德尔言:“和市织币薄恶,由董事者不谨,请免左丞高昉等官,仍令郡县更造,征其元直。”不允。   十二月,乙巳朔,诏:“以明年为至治元年,减天下租赋二分,包银五分;免大都、上都、兴和三路差税二年;优复煮盐、炼铁等户二年。开燕南、山东河泊之禁,听民采取。命官家属流落边远者,有司给资遣之;其子女典鬻与人者,听还其家。监察御史、廉访司岁举可任守令者二人。七品以上官,有伟画长策可以济世安民者,实封上之。士有隐居行义,明治体,不求闻达者,有司具状以闻。”   丁未,播州蜑蛮的羊笼等内附。   庚戌,铸铜为佛像,置玉德殿。   癸丑,以天寿节,预遣使修醮于龙虎山。   乙卯,率百官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皇太后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全德泰宁福庆徽文崇祐太皇太后。”   翰林学士呼图噜都勒译进《大学衍义》,帝曰:“修身治国,无逾此书。”赐钞五万贯,以印本颁赐群臣。   河南饥,帝问其故,群臣莫能对,帝曰:“良由朕治道未洽,卿等又不尽心乃职,委任失人,致阴阳不和,灾害洊至。自今各务勤恪以应天心,毋使吾民重困。”   辛酉,作延春阁后殿。   乙丑,禜星于回回司天监四十昼夜。   丙寅,修秘密佛事于延春阁。   丁卯,特们德尔、拜珠言:“比者诏内外言得失,今上封事者或直进御前。乞令臣等开视,再入奏闻。”帝曰:“言事者直至朕前可也,如细民辄诉讼者则禁之。”   给武宗皇后钞七十五万贯。   己巳,敕罢明年二月八日迎佛。   以江南、浙西道廉访使薛处敬为中书参知政事。   辛未,拜珠进《卤簿图》,帝以唐制用万二千三百人耗财,乃定大骂为三千二百人,法驾二千五百人。   上思州猺结交趾寇忠州。   癸酉,帝闻贺胜母老,悯之,以所籍京兆田硙还其家。   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以巴延彻尔,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白萨都,并坐贪墨免官。   是岁,决狱轻重七千六百三十事。   滹沱河决文字、大城等县,浑河溢,坏民田庐;秦州成纪县暴雨,山崩,朽壤坟起,覆没畜产;大同雨雹,大如鸡卵;益津是陨黑霜。   帝命宣徽院使特克实领中都威卫指挥使。   特克实,特们德尔党也。延祐中,近臣多托恩幸以求赏者,宣徽院使图沁布哈辄抑弗予。特克实、王廷显,皆同官也,仁宗赐特克实海舶,图沁布哈曰:“此军国之所资,上不宜赐,下不宜受。”又赐延显玉常,廷显欲取大官羊钱一万五千缗充其价,图沁布哈复持不可,于是怨之者众。及帝即位,特们德尔擅政,特克实竟谮杀之。 续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十一 ●卷第二百十一     【元纪十九】 起重光作噩正月,尽昭阳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讳硕迪巴拉,仁宗嫡子也,母庄懿慈圣皇后鸿吉哩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延祐三年十二月丁亥,立为皇太子;六年十月戊午,命参决庶务。   ◎至治元年   春,正月,丁丑,修佛事于文德殿。   甲申,召高丽王王璋赴上都。   丙戌,帝服衮冕,享太庙,以左丞相拜珠亚献,知枢密院事图哲伯终献。   自世祖建太庙以来,历十四年,未行亲享之礼,拜珠乃言曰:“古云礼乐百年而后兴,此其时矣。”帝悦曰:“朕能行之。”敕有司上亲享太室仪注。至是礼毕,诏群臣曰:“一岁惟四祀,使人代之,不能致如在之诚,实所未安。岁必亲祀,以终朕身。”廷臣或言祀事毕宜赦天下,帝谕之曰:“恩可常施,赦不可屡下。使杀人获免,则死者何辜!”命中书陈便宜事,行之。   丁亥,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参议中书省事张养浩上疏于左丞相拜珠,拜珠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馀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遽命罢之,且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自今朕凡有过,岂特台臣当谏,人皆得言。”赐养浩帛以旌其直。   二月,戊申,改中都威卫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己酉,作仁守神御殿于普庆寺。   辛亥,调军三千五百人修上都华严寺。   大永福寺成,赐金银钞币。   丁巳,畋于柳林,敕更造行宫。   寿安山寺役甚急,监察御史索约勒、哈迪密实与同列观音保、成珪、李谦享上章极谏,以为“东作方始而兴大役,以耗财病民,非所以祈福也。且岁在辛酉,不宜兴筑。”奏入,帝怒。初,司徒刘夔妄献浙右民田,冒出内帑钞六百万贯,丞相特们德尔分取其半;御史发其奸,由是疾忌台谏。治书侍御中索诺木,特们德尔之子也,至是密奏曰:“彼宿卫旧臣,闻事有不便,弗即入白,而讪上以扬己之直,大不敬。”帝乃杀索约勒、哈迪密实与观音保;杖珪、谦享,黥之,窜于纽尔干地。二人始亦不测,而特们德尔方引左丞张思明为己助,思明为言于丞相曰:“言事,御史职也。祖宗以来,未尝杀谏臣。成、李既属吏,当论法。”二人由是得轻典。   丁卯,以僧法洪为释源宗主,授司徒。   罢先朝传旨滥选者。   三月,丙子,建帝师帕克斯巴寺于京师。   丁丑,发民兵疏小直沽白河。   庚辰,廷试进士,赐泰布哈、宋本等六十四人及第、出身。   辛巳,帝如上都,拜珠从至察罕诺尔,帝以行宫制度卑隘,欲广之,拜珠曰:“此地苦寒,入夏始种粟黍。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恐失民望。”帝乃止。   帝尝谓拜珠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穆呼哩从太祖开拓土宇,安图相世祖克成善治也。卿念祖宗令闻,岂有不尽心者乎!”拜珠再拜曰:“陛下委臣以大任,臣有所畏者三:畏辱祖宗;畏天下事大,识见有所未尽;畏年少不克负荷,无以上报圣恩耳。”   壬午,遣咒师多尔济往牙济、班卜二国取《佛经》。   癸未,制御服珠袈裟。   甲申,敕纂修《仁宗实录》、《后妃功臣传》。   乙酉,宝集寺金书西番《般若经》成,置大内香殿。   益寿安山造寺役军。   己丑,大同路麒麟生。   己亥,宦者博啰特穆尔,坐罪流纽尔干地。   辛丑,以特克实为御史大夫,佩金符,领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帝尝谓特克实曰:“徽政虽隶太皇太后,朕视之与诸司同,凡簿书宜悉令御史检核。”   夏,四月,己未,造象驾金脊殿。   戊辰,敕赐特们德尔父祖碑。   命宦者博啰台为太常署令,太常官言“刑人难与大祭”,遂罢之。   五月,丙子,毁上都回回寺,以其地营帝师殿。   壬午,迁武宗子亲王图卜特穆尔于琼州。时持们德尔怀私固宠,构衅骨肉,诸王、大臣莫不自危。中政使耀珠告托欢彻尔等交通亲王,于是徙图卜特穆尔远居海南。因禁日者勿交通诸王、驸马,掌阴阳五科者毋泄占候。   辛卯,海漕粮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   作行殿于缙山流杯池。   乙未,命世家子弟成童者入国学。   辛丑,太常礼仪院进太庙制图。御史、翰林、太常臣集议,以为:“前代庙室,多寡不同。晋则兄弟同为一室,正室增为十四间,东西各一间;唐九庙,后增为十一室;宋增室至十八,东西夹室各一间,以藏祧主。今太庙虽分八室,然兄弟为世,止六世而已。世祖所建,前庙后寝,往岁寝殿灾,请以今殿为寝,别作前庙十五间,中三间通为一室,以奉太祖神主,馀以次为室,庶几情文得宜。”帝称善,期以来岁营之。   六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作金浮暑于上都,藏佛舍利。   乙卯,以特们德尔领宣政院事。   丁巳,以前中书参知政事敬俨为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俨告病家居,以其乡在近圻,恐复征用,乃徙居淮南,虽亲故皆不接见。至是闻命,坚辞不赴。   辛酉,太白经天。   赵弘祚等言事,勒归田里,仍禁妄言时政。   己巳,霸州大水,浑河溢,被灾者二万三千三百户。   秋,七月,戊寅,通州潞县榆埭水决。   庚辰,滹沱河及巨马河溢。   郃阳道士刘志先以妖术谋乱,命枢密院判官章台捕之。   乙酉,大雨,浑河堤决。   丙申,禁服色逾制。   庚子,修上都城。   八月,壬寅,修大都城。   戊申,上都鹿顶殿成。   庚戌,以军士贫乏,遣知枢密院事特们布哈整治;仍诏谕中外,有敢扰害者罪之。   乙卯,中书平章政事特穆尔图罢,为上都留守。   壬戌,帝驻跸兴和,左右以寒甚,请还京师,帝曰:“兵以牛马为重,民以稼穑为本。朕迟留,盖欲马得刍牧,民得刈获,一举两得,何畏乎寒!”   雷州路海康、遂溪二县海水溢,坏民田四千馀顷;免其租。   秦州成纪县山崩。   九月,壬辰,中书平章政事塔斯哈雅坐受赃,杖免。   丁酉,帝至自上都。   庚子,安陆府汉水溢,坏民田,赈之。   冬,十月,辛丑朔,修佛事于大内。   庚戌,亲享太庙;以中书左丞相拜珠亚献,御史大夫特克实终献。   壬子,拜珠献嘉禾,两茎同穗。   癸丑,敕:“翰林、集贤官年七十者,毋致仕。”   延祐间,朔漠大风,羊马驼畜尽死,蒙古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于回回、汉人为奴婢。拜珠以兴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恤,请立宗仁卫统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诏从之,且令给子女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