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204 页/共 381 页
魏氏【文翁】中庸大学讲义
二巻
佚
魏了翁志曰嘉父名文翁卭之蒲江人举嘉定四年进士以朝议大夫知叙州
蔡氏【渊】中庸大学思问
未见
李氏【起渭】中庸大学要语
佚
柴氏【元祐】中庸大学说
佚
谢氏【兴甫】中庸大学讲义
宋志三巻
佚
牟氏【少眞】中庸大学发防俗解
佚
魏了翁跋曰吾儒之书自诸老先生语录外未有方言俚字爲文者葢弟子之于师惟恐稍失其指故聪听之谨书之莫之敢易也近世乃勦入科举之文以惑凡近以欺庸有司诿曰姑以给取利禄耳是固可陋今牟君之爲中庸大学发防将以信今贻后而为是俚俗之语五方之言语不相通而可强同乎又若谓世人不可与庄语姑俯而就之者然则不浅之待人乎言之不文行而不逺牟君归爲我精思而文言之亦当有商略者兹未暇及也
熊氏【庆胄】庸学绪言
一卷
佚
谢氏【升贤】中庸大学解
佚
姓谱字景芳仙逰人端平中登第官至循州兴寜令所着中庸大学觧刻于廉泉书院
黄氏【必昌】中庸大学讲稾
佚
闽书必昌字京父晋江人从陈淳学嘉定十年进士判循州
李昻英跋曰吾友黄京父主濂堂日沃诸生胸次以大学中庸之味揭宏举要阐邃析微探圣贤妙防于千百载之下取儒先绪论蔽之片言间体认眞切处如良畵状人物考察精密处如厯家歩星气于义理无少差盖渊源于北溪而根柢乎考亭者爲后学之益多矣京父循循修谨人一语不妄发意其于二书心之身之久不但工诵说而已也
方氏【逢辰】中庸大学释传
三巻
未见
戴氏【景魏】中庸大学要义
佚
黄震序曰二书发明先儒未及处极多真是有功后学知仁勇三节经旨本自分晓文公独以三近者勇之次正未晓何谓执事与之条列剖析却一一与经文正合君子诚之爲贵诚之正是用功处前軰止以之字作助语执事改其说而以孟子思诚为证至如既禀之如字亲新之通用索隐之作素本因古字之从宜此虽字学中来亦皆足爲前辈之拾遗其他大义不暇遍举惟以蒲卢爲蜾蠃虽本尔雅然蜾蠃虫类恐于地道敏树不相应以周公追王二祖爲改葬虽以下文葬祭爲证然二祖之葬既久恐改葬亦是重事如谓葬时以诸侯之礼则改时以天子之礼若棺外之物犹可改也棺内切身之冠冕亦可褫之而易七章爲九章乎切身者不可改改外物孰重轻况下文明言父爲士子爲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则葬礼合因在日之旧祭方用今日之新二祖之生爲诸侯葬以诸侯爲己合礼周公祭以天子之礼足矣正亦不必改葬也
工氏【幼孙】中庸大学章句
二巻
佚
刘氏【黻】中庸大学说
二篇
存【载防川集】
傅氏【子云】中庸大学觧
未见
何氏【梦桂】中庸大学说
二篇
存【载集中】
郑氏【仪孙】中庸大学章句
一卷
佚
闽书建安人咸淳癸酉应贤良举
郑氏【奕夫】中庸大学章防
佚
鲁川胡氏【名未详】中庸大学说要
佚
程珌曰胡君说要之书取太极中庸大学而一之此圣人之心而未见之于言者也而胡君发之至论阴阳之中而及于春秋之分至要非口耳之学也
潘氏【廸】中庸大学述觧
佚
叶氏【瑞】中庸大学提要
六巻
佚
曾氏【贯】庸学标注
佚
饶氏【鲁】中庸大学纂述
二卷
庸学十一图
一卷
俱未见
按以上诸家皆以中庸先大学不紊小戴记之旧葢科举之学未盛故典型尚存也自是而后考试程式一定于皇庆再定于延祐于是经问经疑冠大学于论语孟子之前以中庸居末科目日重知有朱子而不复还小戴记之次矣
袁氏【明善】大学中庸录
未见
杨士竒曰大学中庸日录元吴文正门人袁明善述其师授之旨而爲之者也有文正公补大学第五章黄虞稷曰眀善临川人
倪氏【公晦】学庸约说
佚
黄氏【文杰】大学中庸双说
佚
江西通志黄文杰字显眀上犹人大徳中安远教授
秦氏【玉】大学中庸标说【一作探说】
佚
王逢曰秦玉字徳卿隐居崇明淑门弟子若干人及卒私諡孝友先生
黄虞稷曰太仓人约之父
朱氏【升】大学中庸旁注
各一卷
未见
升自序曰前年读书郡城紫阳祠始爲诸生作书旁注观者善之以其注文附经语意通贯一读即了无繁复之劳也既又命诸生用其义例旁注诗经未克成去年寓里中程氏舘书旁注脱稾稍有传抄之者然日知所亡窜改不能已今岁授徒于家又成大学中庸旁注先儒经觧至矣而犹未免云云者先儒用圣贤功夫故能因经文以得圣贤之意学者用先儒功夫而能因经觧以得先儒之意几人哉性质庸常学力卤莽父兄师友取经觧而督之读经与觧离不能以意相附其弊也断裂经文使之血脉不通首尾不应欲求其知味乐学不可得也此愚所以于六经四书皆欲旁注之以爲教子授徒之计而未暇悉成也虽然愚之所注其意义取诸先儒经觧而已辞语则有不可纯用原文者盖以逐字顺附经文实而不泛离之则字各有训贯之则篇章浑全制作之体既殊辞语各有宜也至于意义间亦有不得已而不可以苟同者则又有望于平心明眼实用功力之君子相与印可之商确之也至正丙戌秋日
又跋大学旁注曰大学以修已治人爲纲要以致知力行爲工程然而知止能得之间必有事焉经所谓定静安论语所谓仁能守之孟子所谓居安资深者是也中庸曰尊徳性而道问学盖致知力行二者皆道问学之事动而道问学静而尊徳性二者功夫如寒暑昼夜之更迭而无间尊徳性即大学之正心也大学诚意是省察克治于将应物之际正心是操心防飬于未应物之时与既应物之后然而八目于致知之后即继以诚意而正心但列于其后者盖大学爲入徳者言使之先于动处用功禁其动之妄然后可以全其静之真也此圣贤之心法爲传学之本也而旁注不能详具故表而着之云
又跋中庸旁注曰中庸经朱子训释之后说者亦多其间最有超卓之见者饶氏也有融防之妙者思正李先生也精于文义切于体认者楼山袁氏述吴氏之说也今兹旁注既各取其长矣至于知仁勇之用至诚不贰不息之分尊徳性道问学之说若此之类一得之愚间见焉不知其果是乎否实用功力之君子愿有以教之
范氏【祖干】大学中庸发微
未见
曾氏【景修】大学中庸详说
未见
黄虞稷曰莆田人洪武中徳安府学教授
张氏【鼒】学庸句觧
二卷
未见
黄虞稷曰祥符人洪武初举明经官秦府长史
李氏【希顔】大学中庸心法
二巻
未见
黄虞稷曰郏县人明初徴入大本堂说经累官右春坊赞善大夫
詹氏【凤翔】大学中庸章句
未见
熊氏【钊】学庸私録
二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