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206 页/共 381 页
陈氏【元纶】学庸日笺
二巻
存
曹学佺曰陈道掌日笺不拘拘于字栉句剖或用古语或用微言以证觧之而自有跃然之妙
傅氏【璿】大学中庸俗讲
二卷
未见
金氏【镜】学庸绪言
未见
缪泳曰长兴人
李氏【觏】读儒行
一篇
存
苏氏【总龟】儒行觧
一卷
佚
黄氏【道周】儒行集觧
一巻
存
道周序曰古未有称儒者鲁之称儒有道艺之臣伏而未仕者也其首行曰待聘待问待举待取者需也故儒之爲言需也昜曰云上于天需天下所待其膏雨也而说者以爲柔懦故天下无知儒者也天子无儒臣则道义不光礼乐不作乱贼恒有天下无儒学则骄慢上陈贪鄙下行宼攘穿窬据于高位而贤人之徳业皆熄矣仲尼故举十七种以明之先于学问衷于忠信而归之于仁故仁者儒者之质也夫子既知儒之实不疑于名因而求之得其数种皆足以为治其无当于是虽习章句被文绣皆小人之儒也周之末年始不恱学原伯鲁宣言于朝闵子马闻之曰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无学无学不害则苟而可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夫学殖也不学将落原氏其亡乎仲尼恐后世不学不知先王之道存于儒者儒者之学存于徳行故备举以明之使后之天子循名考实知人善任爲天下得人不以爵禄爲宵小侥幸不以黼黻骄于士大夫故其悬鉴甚定取舍甚辨则备取诸此也
刘氏【敞】与爲人后议
一篇
存
经义考巻一百六十二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经义考>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三
翰林院检讨朱彞尊撰
通礼【一】
郑氏【】三礼目録
隋志一卷
佚
三礼图
佚
按隋志郑及阮谌等撰图共九卷
阮氏【谌】三礼图
三巻
佚
裴松之曰阮谌字士信
隋书注后汉侍中
后魏礼志阮谌礼图并载秦汉以来舆服
张昭曰阮谌受礼学于綦毋君取其说爲图三卷多不案礼文而引汉事与郑君之文违错
按初学记引阮氏三礼图文云牛鼎受一斛天子饰以黄金错以白银余书所引但云三礼图不言阮氏
范氏【隆】三礼吉凶宗纪
佚
晋书范隆字嵩雁门人博通经籍无所不览着春秋三传撰三礼吉凶宗纪甚有条义后依刘元海爲大鸿胪
董氏【景道】三礼通论
佚
晋书董景道字文博农人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之义专遵郑氏着礼通论非駮诸儒演广郑旨
刘氏【献之】三礼大义
隋志四巻【不着姓名】
佚
陶氏【景】三礼目录注
七录一巻
佚
戚氏【衮】三礼义记
佚
崔氏【灵恩】三礼义宗
隋志三十巻
佚
梁书灵恩徧习五经尤精三礼三传
李受曰灵恩达于礼总诸儒三礼之说而评之爲义宗论议洪博后世鲜能及
王方庆曰梁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但捃摭前儒因循故事
崇文总目其书合周礼仪礼二戴之学敷述贯串该悉其义合一百五十六篇推演闳深有名前世晁公武曰灵恩仕魏归梁爲博士甚拙朴及解析经理尽极精致正始之后不尚经术咸事虚谈公卿士大夫盖取文具而已而灵恩经明行修制义宗诗昜春秋百余巻终桂州刺史此书在唐一百五十篇今存者一百二十七篇凡两戴王郑异同皆援引古谊商略其可否爲礼学之最
陈振孙曰凡一百四十九条其说推本三礼参取诸儒之论博而核矣本传四十九卷中兴书目一百五十六篇皆与今卷篇数不同书目又云庆厯中高阳许闻诲爲之序家本亦无此序也
王应麟曰义宗始于明天地以下岁祭终于明周礼仪礼礼记废兴义庆厯中高阳许闻诲爲之序
元氏【延明】三礼宗略
隋志二十巻
佚
夏侯氏【伏朗】三礼图
唐志十二巻
佚
张彦逺曰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勅有司撰左武候执旗侍官夏侯朗畵
李氏【植】三礼音义
佚
【旧】唐书李植受三礼于贾公彦撰三礼音义行于
代贞观中累迁太子文学文舘直学士
王氏【防】三礼义证
佚
唐书王恭贞观初为太学博士讲三礼爲义证甚精博葢文懿文达每讲徧举先儒义而必畅恭所说
韦氏【叔夏】三礼要记
三十卷
佚
旧唐书韦叔夏尚书左仆射安石兄也神龙中拜国子祭酒撰三礼要记三十巻行于代
张氏【镒】三礼图
唐志九卷
佚
旧唐书张镒爲亳州刺史撰三礼图九巻
梁氏【正】三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