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186 页/共 381 页

王氏【劭】勘定曲礼   佚   孔頴达曰隋秘书监王劭勘晋宋古本皆无稷曰明粢一句立八疑十二证以为无此一句为是   上官氏【均】曲礼讲义   宋志二卷   佚   闽书均字彦衡邵武人熈宁三年进士歴殿中侍御史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致仕   邵氏【囦】曲礼解   一卷   佚   戴氏【溪】曲礼口义   宋志二卷   佚   汪氏【汝懋】礼学幼范   七卷   佚   戴良序曰古者小学敎人以洒埽应对进退之节事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也今其全书虽不可见而紫阳朱子尝以其杂出于传记者搜辑为内外篇庶几小学之教复明于后世严陵汪君学朱子者也以为曲礼一篇正其幼穉所宜知之礼但汉儒所记多不以类而从学者颇艰于用力遂取篇中凡为人子及侍先生长者与夫饮食言动冠昏丧祭等礼类聚而编之至于总言礼之本原则又别自为类以标诸篇首仍摘郑氏注语及濂洛诸儒之论附见焉间有未安则足以己意合为七卷谓之礼学幼范书成俾予题其端夫陶人之治土也必揉木以为范冶人之治金也必抟土以为范是故帝有帝范家有家范至其为子弟为女妇也则又有师范女范之教焉有以见天下之事无大无小无贵无贱必资范而后成况夫人之幼也欲以其所宜行之礼讲而习之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可独无説以为之范哉此礼学幼范之书不可以不述也其传世之远当与朱子小学相为终始云君名汝懋字以敬官至定海县尹   刘氏【永澄】曲礼删注   二卷   未见   邓氏【元锡】曲礼   二卷   未见   周氏【梦臯】曲礼注   一卷   未见   吴氏【桂森】曲礼注释   一卷   未见   陈氏【骙】檀弓评   一卷   未见   徐氏【人杰】檀弓传   一卷   佚   谢氏【枋得】檀弓章句   一卷   存   陈氏【普】檀弓辨   一篇   存   杨氏【慎】檀弓丛训【一名附注】   二卷   存   张舎序略曰杨氏用修居滇手録宋疉山谢氏防勘檀弓以为丛训其中如曾子之易箦子思之不丧出母季札之葬子皆厘正之杨子之説于是乎有补于道矣   愼自序曰檀弓可孤行每病训之者未能犁然有当于人之心也经犹招也训犹射也一人射招或中或否未若众人射之中之多也若郑康成之简奥或以三字而括经文之数十字盖寡而不可益也孔頴达之明备或即经之一言而衍为百十言盖多而不可省也贺陆黄呉补缉胪列亦各殚述者之心陈骙谢枋得二家批评亦稍窥作者之天巧已兹训也于诸家其英华于二家昭其甄藻不亦可乎   徐氏【应曾】檀弓标义   二卷   未见   郑氏【圭】檀弓注   二卷   未见   顾氏【起经】檀弓别疏   一卷   未见   林氏【兆珂】檀弓述注   二卷   未见   陈氏【与郊】檀弓辑注   二卷   存   与郊辑注合考工记注序曰近世谢东山氏合编檀孟颇为学者所宗昔韩愈氏谓读孟氏书而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覇易覇也则安得以文章槩之哉且当代五经之士畴不读孟氏书尊之至与孔子并也而以俪檀弓过矣其与檀弓并者宜莫如考工记二书郑氏注之注未晰者孔氏贾氏疏之间有奇辞奥防疏所未竟者诸老师大儒互焉而不佞复踵谢枋得氏各章句之而二书始豁焉无可疑则俪之不亦宜乎于是乃采掇传注着于篇俾初学者观焉韩氏又谓孔子从周为文章之盛也然则读是书者恍然习议论窥制作于成周呜呼盛哉   徐氏【昭庆】檀弓记通   二卷   未见   江氏【旭奇】檀弓诠释   一卷   未见   张氏【习孔】檀弓问   四卷   存   耿章光序曰黄岳张先生以学行负重望登甲第秉文衡读礼归林壑二十年惟以纂述为事暇出所辑檀弓问示予揆文审义句酌字斟上自注疏以逮诸家之説增修其未备进退其未安学者得是而玩之治檀弓即可以治全经即可以治诸经先生于是有辨志一书于诸子有近思录传尤闳博渊邃予家以礼为专经故先序此将由此而进观先生之全书焉杜濬序曰文中子心醉六经岂苐以其理之精粹道之纯正效之博大而已哉盖亦并其文而好之是以有醇醪之喻也礼记之有檀弓犹醇醪之最防者乎其言不离乎礼而味在礼外若讥若评似可似否意渊如也行文简练宕折古趣盎然虽左氏不能及无论其他矣新安黄岳张先生笃好之盖亦不啻心醉尝语余大学中庸之理檀弓之文为礼记中二絶又见陈注旧説于理时有所未安于是讨论厘正析疑补阙然后文从理顺粲然明备矣余家世受礼见近世业是经者惟节取塲屋命题者钩纂肄习之于檀弓及丧礼诸篇未尝寓目思一矫其失耑肆力于举业家之所割弃者具训一书不谓黄岳先生之导我先路也   刘氏【敞】小功不税解   一篇   存   君临臣丧辨   一篇   存   阮氏逸三制井田图   通志一卷   佚   余氏【希文】王制井田图   宋志一卷【佚】   朱子【熹】井田类説   一篇   存   邵氏【囦】王制解   一卷   佚   陈氏【埴】王制章句   一卷   未见   李氏黼王制考   一卷   未见   陈氏【际泰】王制説   一卷   存   钱氏【】王制説   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