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刻丛编 - 第 48 页/共 63 页

梁史府訚神道   梁故解节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建昌县开国侯史府訚之神道正书二十四字有武后时字恐武后时立【复斋碑録】   梁陶隐居墓志   梁昭明太子萧统撰萧纲书无立石年月【复斋碑録】   梁陶隐居法帖   在茅山玉晨观   陈尼慧仙铭   碑首称前安东谘议参军而其下缺灭不见撰者姓名宣成三国常侍陈景哲书慧仙姓石氏谯人也为尼居慧福寺碑以天嘉元年立【集古録目】   隋景阳楼下井铭   隋帝作文帝开皇九年炀帝以晋王为元帅伐陈灭之后主与张丽华自投于井帝为铭刻于石井栏以为戒【集古録目】   序云开皇九年余奉圣略孟春正月至于伪都叔宝众叛逃形天地乃与爱姬张丽华等投于此井系之以铭于石槛之侧者晋王广也【集古后録】   隋平陈碑   薛道衡撰在上元县石今亡【诸道石刻録】   唐再立后汉史公神道碑   晋永和八年立唐贞观十四年十八代孙仲镆再立碑题云后汉司空骠骑将军史公神道碑【诸道石刻録】   唐太平观主王逺知碑   唐道士江旻撰法主弟子徐硕书法主名逺知字德广琅琊临沂人有盛名于隋唐间太宗时建太平宫于茅山以处之碑以贞观十六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华阳观主王轨碑   唐江宁县令于敬之撰王宗书先生名轨字洪范义字道栖琅琊临沂人为道士师主逺知茅山华阳言其所建也碑以干封二年十一月立在茅山后有总章二年弟子李义亷题名【集古録目】   唐摄山明征君碑   唐高宗撰高正臣行书王知敬篆额上元三年四月立征君者梁明山賔也高宗朝其裔孙崇俨以方伎进故立此碑旧唐史言高宗自制文而书之非也盖高宗撰文高正臣书耳【金石録】   唐立呉太极左仙公葛公碑   梁陶隐居撰陈升正书调露二年正月重建在句容县【诸道石刻録】   唐王法主碑   唐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刘祎之撰州登仕郎齐怀寿书法主名逺知居茅山华阳宫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諡曰升真碑以文明元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句容令岑植德政碑   唐雍州録事叅军张景毓撰业行寺僧翘微书植字德茂南阳棘阳人自润州句容县令召还县人为立此碑以景龙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立晋建安太守史宪神道碑   晋建安太守山隂侯史公神道碑从孙薿撰从孙处权正书景龙四年二月立在溧阳【复斋碑録】   唐崇元宫碑   唐左拾遗孙处撰杨幽径书崇宫者宋文帝路淑媛所立唐景云二年制使道士叶法善奉立册投龙设斋碑以太极元年四月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水仙观三宗先生碑   孙【缺】安撰周君仪书开元五年九月丁酉朔十日丙午立在溧阳【复斋碑録】   唐立梁贞白先生陶隐居碑   梁卲陵王萧纶撰书不著名氏隐居名宏景字道明丹阳秫陵人齐末为宜都王侍读弃官隐居句曲山中自号华阳隐居终于梁武帝时赠中散大夫諡曰贞白碑额曰解真贞白先生陶隐居碑碑在茅山【集古録目】   开元十二年九月三日建在茅山玉晨观【复斋碑録】   唐溧阳县城隍庙记   蒋日用撰正书无名氏开元十七年己巳三月三日癸巳建在旧县城【复斋碑録】   唐景阳楼下井栏石并记   开元二十一年江宁县丞王震重刻并为记八分书不著名氏其一润州上元县主簿张着撰无刻石年月及书人名氏【集古録目】   不着撰人名氏述隋灭陈叔宝与张丽华等投井事其后有铭以为戒又有唐江宁县丞王震井记云井在兴严寺其石槛铭有序称余者晋王广也其文字皆磨灭仅可识者其一二叔宝事前史书之甚详不必见于此然録之以见炀帝躬自灭陈目见叔宝事又尝自铭以为戒如此及身为淫乱则又过之岂所谓下愚之不移者哉今其铭文隐隐尚可读处有云前车已倾负乘将没者又可叹也【集古録】   陈后主叔宝辱井记云江宁县兴严寺井石槛铭莫知谁作也歴序隋文帝命晋王广伐陈后主自投井中令人取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同束而上其末云唐开元二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前单公县令左转此县丞太原王【已下缺 南丰集古録】   唐贞白先生碑隂   唐天台华峰白云道士河内司马道隐子微述并篆书开元二十三年四月立在玉晨观【复斋碑録】   唐栖霞寺钟铭   天宝三载【诸道石刻録】   唐明皇祠三清文   天宝七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明皇投箓碑   御制在崇禧观天宝七年【诸道石刻録】   唐华阳洞唐宗投上清箓碑   唐张景顾撰【诸道石刻録】   唐华阳颂宗诏附   梁贞白先生陶宏景撰不著书人名氏唐天宝九年紫阳宫主列行矩等刻石【集古録目】   唐宗尊号曰圣文神武皇帝可谓盛矣而其自称曰上清弟子者何其陋哉【集古録】   唐靖先生碑   唐秘书郎柳识撰大理司直张从申书李阳氷篆额靖先生茅山道士李含光也碑以大厯四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张从申书李阳氷篆额唐世工书之士多故以书知名者难自非有以过人者不能也然而张从申以书得名于当时者何也从申每所书碑李阳氷多为之篆额时人必称为二絶其为世所重如此余以集録古文阅书既多故虽不能书而稍识字法从申所书弃者多矣而时録其一二者以名取之也夫非众人之所称任独见以自信君子于是慎之故特録之以待知者【集古録】   紫阳碑乃张从申书李阳氷题欧文忠不喜从申书集古録屡言之殊不知从申乃效子敬书颇有东晋风尚唐人知书者多故见重于世今人反此欧阳公初不闲法书则从申之迹见弃宜矣【东观余论】   唐福兴寺碑   唐许登撰张从申行书并篆额大厯五年六月一日壬辰建在江宁县【复斋碑録】   唐立晋顔含大宗碑   含十四世孙唐抚州刺史顔真卿撰并书真卿罢抚州过含墓因叙含而下十五世子孙名字事迹立此碑以大厯六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立晋顔含碑   晋江夏李阐撰传含曽孙宋金紫光禄大夫顔延之撰铭十四世孙唐前抚州刺史真卿含字宏都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官至右光禄大夫西平侯諡曰靖此铭旧有刻石大厯七年四月真卿重建【集古録目】   唐靖先生后碑   唐湖州刺史顔真卿撰并书先生名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宏避孝敬皇帝讳改为李氏宗师事之加号靖先生诏居茅山碑以大厯十二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白鹤庙记   唐柳识撰刘明素书大厯十三年【诸道石刻録】   唐王师干神道碑   唐中书侍郎平章事杨绾撰大理司直张从申书师干字脩然琅琊临沂人官至諌议大夫卢循道三州刺史碑以大厯十三年立在句容【集古録目】   张从申书余初不甚以为佳但怪唐人多称之第録此碑以俟识者前岁在亳杜因与秦玠郎中论书玠学书于李西台建中而西台之名重于当世余因问玠西台学何人书云学张从申也问玠识从申书否云未尝见也因以此碑示之玠大惊曰西台未能至也以此知世以鉴书为难者诚然也从申所书碑今絶不行于世惟予集録有之者呉季子碑隂记崔圆颂德碑并此才三尔【集古録目】   唐祭酒史公碑   唐贾曽撰徐浩书李阳氷篆额代宗时立在溧阳【复斋碑録】   唐华阳三洞景昭大法师韦公碑   唐陆长源撰窦众书井篆额贞元三年正月上元造在茅山玉晨观【复斋碑録】   唐孝子张常洧旌表碑【并门闾勅旌表碣赞附】   唐贞元五年旌表张常洧门闾勅一道并纪孝行碑前许昌主簿高字撰旌表碣赞句容主簿承环撰皆同刻不著书人名氏常洧字巨川句容人居父丧庐墓过期有芝草生坟上故见旌表【集古録目】   文字磨灭仅可见其髣髴盖孝悌之为名人之所甚慕而旌表非一世劝也故特録之者惜其将遂不见于后世也其文辞笔画亦自可佳然不专取乎此也【集古録】   唐宗赐李链师诗诏   唐道士任良友书链师名含光号贞靖先生宗所赐诗凡三首诏勅十錬师所上表并答铭十五贞元十四年道士包无际等刻石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三茅君下洎宫记   唐黄洞元撰卢士元书贞元十五年【诸道石刻録】   唐总悟上人钟山林下集序   唐处士石洪撰序桂管观察判官张谵诸暨县尉卢建上元县尉卢少连诗共三首皆洪书为钟山僧总悟所作也以贞元二十年十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高阳郡许守珪墓志   元和四年【复齐碑録】   唐修下洎宫记   唐浙西观察判官王师简撰道士任参书下洎故茅君宅也在三茅山下元和中浙西观察使薛苹修以为宫并立三茅君像以元和九年立此碑【集古録】   唐紫阳常住庄园等记   长庆三年八月立在茅山玉晨观【复斋碑録】   唐崔亮游山题记   唐刑部尚书崔亮长庆三年游山题记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幽栖寺冲素和尚塔记   唐沙门灵遵行书长庆三年归化宝厯二年正月起塔三月十日毕工【复斋碑録】   唐崇元圣祖院碑   唐常州刺史贾餗撰前陈州参军徐挺古八分敬宗即位诏天下求有道之士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以道士周息元荐于朝为建此院勅赐号崇元圣祖院碑以宝厯二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鸿禧院记   唐贾餗文【诸道石刻録】   唐茅山三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