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刻丛编 - 第 44 页/共 63 页

唐报恩寺慧敏律师碑   陈諌撰元锡书【诸道石刻録】   后梁加句尊胜陁罗尼咒   开运三年四月【复斋碑録】   华山精舍记   明圣湖记   白乐天与刘禹锡书   三碑诸道石刻録   润州   【春秋属呉战国属越后属楚秦属会稽彰二郡汉属会稽郡东汉属呉郡呉王孙权初鎭丹徒谓之京城晋平呉置毗陵郡宋置南东海郡及南徐州梁改都曰南兰陵郡陈曰南东海郡自宋至陈常以京口为重鎭隋平陈郡废开皇十五年置润州大业初州废属江都郡唐武德三年复置润州天宝元年改为丹阳郡后陞鎭海军节度皇朝改鎭江军今县三 丹徒丹阳 金坛】   呉季子墓十字碑   篆书凡十字曰呜呼有呉延陵季子之墓据张模从申记以为孔子书碑以堙埋宗命殷仲容搨大厯十四年润州刺史萧定重刻于石【集古録目】   自前世相传以为孔子所书据张从申记云旧石堙灭唐开元中宗命殷仲容模搨其书以传然则开元之前已有本矣至大厯中萧定又刋于石则转相传模失其眞远矣然孔子平生未尝至呉以史记世家考之其厯聘诸侯南不逾楚推其岁月踪迹未尝过呉不得亲铭季子之墓又其字特大非古简牍所容第以其名传之久不可遽废故録之以俟博识者【集古録】   自唐以来相传为孔子书大厯中萧定再模而刻之余览史记家语及秦汉以前诸子凡孔子与学者谈议问答是非褒贬纎悉必载其间荒诞之说实非出于圣人附托书之者固有之矣况于季子之贤孔子亲铭其墓不应略不见称于前世至唐而始传也又碑铭始于东汉孔子时所未有而其字画乃故为奇怪以欺世俗者非孔子书无疑盖好事者伪为尔故余特为之以解来者之惑后有博识之士当以余言为然【金石録】   自前世以来传为孔子书故太白撰紫阳先生铭有延陵旣没仲尼呜呼之语字苑亦云李阳冰初师峄山碑后见仲尼季札墓刻遂变化开阖若龙蛇蟠踞自言斯翁之后眞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比数此碑大厯十四年萧定再刋本然必谓吾夫子书何所据也【集古后録】   瘗鹤铭   称华阳眞逸撰不著名氏不知其何时人润州图经以为王羲之书铭刻在焦山之足常没水中人候水落时模之不过得其数字此本凡七十字最为多也题云华阳眞逸撰刻于焦山之足常为江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时模而传之往往只得其数字惟余所得六百余字独为多也按润州图经以为王羲之书字亦奇特然不羲之笔法而类顔鲁公不知何人书也华阳眞逸是顾况道号今不敢遂以为况者碑无年月不知何时疑前后有人同此号者也【集古録】题华阳眞逸撰莫详其为何代人欧阳公集古録云华阳眞逸是顾况道号余遍检唐史及况文集皆无此号惟况撰湖州刺史防记自称华阳山人尔不知欧阳公何所据也【金石録】   资政邵公亢尝就焦山下缺石考次其文如左其不可知者阙之故差可读然文首尾似粗可见虽文全亦止此百余字尔而欧阳公集古録谓好事者往往只得数字惟余所得六百余字独为多矣盖印书者传讹误以十为百当时所得盖六十余字故云此数家本为多此铭相传为王右军书故苏舜钦子美诗云山隂不见换鹅经京口新传瘗鹤铭文忠以为不类王法而类顔鲁公又疑是顾况之道号同又疑是王瓒仆今审定文格字法殊类陶景景自称华阳隐居今曰具逸者岂其别号欤又其着眞诰但云己夘岁而不着年名其他书亦尔今此铭壬辰岁甲午岁亦不书年名此又可证云壬辰者梁天监十一年也甲午者十三年也案隐居天监七年东游海岳权驻会稽永嘉十一年始还茅山十一年乙未岁其弟子周子良仙去为之作传即十一十三年正在华阳矣此铭后又有题丹阳尉山隂宰数字及唐王瓒诗字画亦类似瘗鹤但笔势差弱当是效陶书故题于石侧也或以铭即瓒书误矣王逸少以晋惠帝大安二年癸亥岁生年五十九至穆帝升平五年辛酉岁卒则成帝咸和九年甲午岁逸少方年三十二至永和七年辛亥岁年三十八始去会稽而闲居则不应三十二年已自称眞逸也又未官于朝及闲居时不在华阳以是考之此铭决非右军也审矣朱方鹤铭陶贞白书在焦山下石顽难刻且为水泐故字无锋颖若拙笔书昧者从而効之深可一笑【并东观余论】   冬日陪羣公泛舟诗   谪丹阳功曹掾王贤在瘗鹤铭傍字画亦同【诸道石刻录】在瘗鹤傍其字画正同盖一人所书也题谪丹阳功曹掾而不见其名诗与书皆工然世颇罕传【金石録】   宋文帝神道碑   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凡八大字而别无文辞惟以此为表识尔古人刻碑正当如此而后世镌刻功德爵里世系惟恐不详然自后汉以来门生故吏多相与立碑颂德矣余家集古所録三代以来钟鼎彛盘铭刻备有至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可得是则冢墓碑自后汉以来始有也此碑无文疑非宋世立盖自汉以来碑文务载世德宋氏子孙必未能超然独见复古简质又南朝士人气尚卑弱字书工者率以纎劲清媚为佳未有伟然巨笔如此者益疑后世所书【集古録】   梁招隐刹下铭   梁晋安王萧纲撰不著书人名字招隐寺刹王之所建也王后即位是为简文帝碑以普通三年九月立【集古録目】   唐荆王神庙碑   唐孙处撰正书无姓名先天二年三月立【复斋碑録】   唐荆王祠神记   唐张文瑾撰正书无姓名先天二年八月立【复斋碑録】   唐谯郡栢氏墓碑   分书无书撰人名氏篆额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建【复斋碑録】   唐重修孝子庙记   唐萧定撰张从申正书大厯十四年八月【金石録】   唐县令卢国迁建碑记   建中元年立在季子庙【集古録目】   唐县令郑播谒孔子庙题名   贞元三年【集古録目】   唐招隐寺朗然律师碑   唐栁识撰释常静正书并篆额建中三年撰文贞元五年十一月七日树碑【复斋碑録】   唐玉蘂花诗   唐润州刺史李德裕洪州刺史沈传师赠答玉蘂花诗二首皆传师书【集古録目】   唐瘗舍利记   唐李德裕撰太和三年二月十五日立【复斋碑録】   唐华中允墓志   碑石磨灭书撰人中允名皆亡咸通八年刻【集古録目】   唐尊胜陁罗尼经   唐于僧翰八分书咸通五年谯郡夏穆建【集古録目】僧翰笔画虽遒劲然失分之法远矣所以録者亦自成一家而为流俗所贵故聊着之庶知博采之不遗尔【集古録目】   唐尊胜陀罗尼经幢   在今润州墨宝亭中唐云阳野夫王奂之书字画颇为世俗所重故録之以备广采【集古録】   唐封忠烈公隋司徒陈君新庙碑   唐顾云撰正书姓名残缺篆额干符六年十月建【复斋碑録】   南唐重复练塘铭   吕延眞述并书升元七年刻并李华所述复练塘颂亦延眞书【复斋碑録】   湖州   【春秋属呉呉灭属越战国属楚秦属会稽彰二郡汉属会稽丹阳二郡东汉属呉郡呉孙皓分置呉兴郡晋宋齐梁陈因之梁兼置震州隋开皇九年平陈州废仁夀中置湖州大业初州废属余杭呉二郡唐武德四年复置湖州天宝元年复曰呉兴郡周陞为宣德军节度皇朝景祐元年改昭庆军今县六 乌程 归安 安吉 长兴 德清 武康】   唐梁相费君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君名泛字仲虑官至梁相碑不载其乡里及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其额题汉故梁相费君之碑碑云梁相讳泛字仲虑此邦之人也其先季文为鲁大夫有功封费因以为姓秦项兵起避地于此遂留家焉碑无建立年月【金石録】   汉故梁相费府君之碑篆额费君名泛堂邑令凤九江太守政之父也凤以威宗熹平中卒碑载二子所终之官此盖其孙均所立故其铭有穆穆显祖之句【释】   汉堂邑令费君碑   碑云惟熹平六年无射之月堂邑令费君寝疾卒呜呼哀哉于是夫人元弟卜追而诔之其后有铭诗碑所述费君事不甚详悉而其名字世次官秩具载于碑隂【金石録】   汉故堂邑令费君之碑篆额费君名凤自郎中尝宰新平故彰堂邑三县以灵帝熹平六年卒其妻之弟卜君追诔之乃作此碑其后有门下功曹题名者九人【释】   汉堂邑令费君碑隂   汉石勋撰书不著名氏凤字伯箫汉安中厯守故彰堂邑长郧自称凤舅家中孙文悉为五字句不着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碑云君讳凤字伯箫梁相之元子九江太守之长兄也其后为五字韵语词颇古雅而时时残缺不可次叙其前题君舅家中孙甘陵石勋字子才所述云【金石録】   伯箫碑隂者石子才之所作也子才甘陵人自称君舅家中孙瞻彼碑诔不堪哀思而叙之以诗也其诗有云中表之思情兄弟与甥舅茑与女萝性乐松之茂好闻君显令名举宗为欢喜不寤奄忽终藏形而匿影又云策马循大道褰裳而涉洧惴惴之临穴送君于厚土末又云一别会无期相去三千里絶瀚永忼慷泣下不可止贤哉石君不远三千里而会中表之丧也今之人以贵陵贱以富忽贫薄恩败礼喜不庆忧不吊者几何人也呜呼观此碑者情友亲厚之心何不悠然而生矣【集古后録】   费凤别碑刻舅家中孙甘陵石勋诗一篇其辞云瞻彼碑诔怀之好音谓卜君所作也其诗先叙世系厯官继以韵语六十句其三句六言余皆五言石君盖凤之中表也所述兄弟甥舅诸姑伯姊夫人孝孙悲伤哀痛之意宛转凄切费氏父子三碑今并列于呉兴校官之壁不知者指此为碑隂赵氏亦有斯误【释】   陈乌程县孝义寺塔铭并隂   释慧景制天嘉二年立【释】   碑隂呉兴太守武陵王【碑缺】贞明元年八月【复斋碑録】   唐尊胜经幢   沙门明迥述正书开元五年五月建【诸道石刻録】   陈孝义寺碑并隂   陈人徐陵撰十世孙徐峤之正书开元二十二年正月十五日立在乌程【复斋碑録】   初陈徐陵为考义寺碑至开元十三年陵十世孙徐峤之为湖州刺史再书而刻之因记其事于碑隂【金石録】   徐陵文非佳而颇有内典故事又徐峤之书有法故漫録之【东观余论】   唐吏部常选沈待瑗墓志   开元二十四年十二月刻【复斋碑録】   唐乌程令韦承庆德政碑   唐沈务本撰沈仲昌正书肃宗至德二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金刚经尊胜经二石幢   唐朝议郎行河南府河隂县主簿上柱国沈洽建太原邬彤书乾元元年八月三十日立【新增】   唐宣州博士沈缙墓志   唐韦贞撰正书无名乾元二年十一月五日祔于东主山在武康县【复斋碑録】   唐封孔子为文宣王诏   唐明皇撰开元二十七年下大厯四年十月一日孙沛建王全荣行书倒薤额【复斋碑録】   唐修建功德铭   唐湖州刺史萧公创建佛室造三世佛及诸功德等铭武康令韩章撰前衢州龙游县尉徐浩书丘悌篆额大厯六年立【复斋碑録】   唐立晋谢公碣   唐裴清撰僧道锐书大厯七年十月十一日龙兴寺沙门皎然建【复斋碑録】   唐谢公碣隂记   行书无书撰人姓名大厯七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沈氏述祖德碑并碑隂记   碑下一半缺不见书撰人名氏大厯八年十二月立【复斋碑録】   唐干禄字书   唐濠州刺史顔元孙撰湖州刺史顔眞卿书初元孙以字书分四声定为正通俗三体眞卿以大厯九月正月刻石于湖州【集古録目】   干禄字样别有撰本文注完全可备检用此本刻石残缺处多直以鲁公所书眞本而録之尔唐公书刻石者多而絶少小字惟此注最小而笔力精劲可法尤宜爱惜而世俗多传模本此以残缺不传独余家藏之【集古録】   唐放生池碑   唐升州刺史浙西节度使顔眞卿撰并书肃宗乾元二年使骁衞郎将史元琮诏天下自山南至浙西七道临江置放生池八十一所眞卿为天下放生池铭上之碑以大厯九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   表顔眞卿书批答唐肃宗御书表以上元元年上眞卿时为刑部尚书碑以大厯九年立【集古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