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刻丛编 - 第 53 页/共 63 页

唐冯澥撰蒲君宰正书天复五年十月十五日立【复斋碑録】   唐光福寺楠木歌   唐严武史俊作【访碑録】   唐古楠行   唐鲜于诜作【诸道石刻録】   唐严武题龙日寺西龛石壁诗   行书无姓名【金石録】   唐防昻光福寺诗   行书无姓名【金石録】   唐河东薛公布政録   唐裴寘辞纂述王勋书【诸道石刻録】   唐南角山记   唐刺史杨师谋撰在集州即难江县地唐武德四年立集州皇朝熈宁五年州废来属   文州   【春秋战国及秦属氐羗地汉属广汉郡晋秦始中立隂平郡西魏立文州及卢化郡后周因之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属武都郡义宁二年立隂平郡唐武德元年曰文州天寳元年曰隂平郡蜀王氏孟氏因之今县一 曲水】   唐防驿记   正书书撰人姓名缺碑漫灭正书额四字全天寳四年立【复斋碑録】   寳刻丛编卷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寳刻丛编卷十九   宋 陈思 撰   防州路   防州   【都督府春秋为庸国之鱼邑庸灭属巴秦及二汉属巴南二郡均平六年分属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璋改为巴东郡蜀晋宋齐皆因之齐兼立巴州梁曰信州后周立总管府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府废后置巴东郡唐武德元年曰信州二年改曰防州天寳元年曰云安郡蜀五氏陞镇江军节度后改曰宁江今县二 奉节 巫山】   汉巴官铁量铭   汉巴官铁量铭云巴官永平七年三百五斤第二十七前代以永平纪年者凡五汉明帝晋恵帝后魏宣武李宻伪蜀王建惟明帝至十八年其他皆无及七年者以此知为明帝时物也【金石录】   铭云巴官永平七年三百五斤第二十七此盆色类州砂黄鲁直石刻云其一曰秦刀巴官三百五十戊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余绍兴庚午亲见之今在巫山县治【资古绍志录】   巴官铁盆铭十六字显宗永平七年造建中靖国初黄鲁直自戎州东归厥弟叔向摄邑巫山有大盐盆积水堂下以植莲芡鲁直去其泥而识之其文铸出铁上故虽有发笔而势不可纵人或指以为篆首行惟有一字如已而及最后一字如西而有连笔鲁直以为前刀而后酉亦谓之秦篆又以斗为戊皆误也【续】   汉巴官盐量铭铭三行十六字量在巫山旧蓄水种莲建中初山谷濯去汚泥得欵识谓前一行乃秦篆曰刀其二曰巴官三百五十戊其末曰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当是时欧阳公已下世不及见不得以入录赵德夫虽得以入录其正考乃云巴官永平七年三百五斤第二十七殊失次序无义理余服山谷之言多是惟首行以勹为刀金疑是乙量以甲乙名之乙次甲其第二量乎次曰巴官三百五十戊巴官巴都官量也以戊为戊疑是斗言此量所容三十五石耳其最后行曰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按明帝永平七年正月二日乙酉至十二月十九日丁酉凡二十七酉记此量成于丁酉亦绛老人四百四十五甲子之义也余生晚恨不见山谷【集古后录】   晋都乡侯断碑   上半不存不知姓名末行有升平二年三月上旬立【复斋碑录】   唐杂言神女诗   唐忠州刺史李吉甫撰正书无姓名贞元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刻【复斋碑録】   唐题巫山诗   唐蔡穆撰沈约真行书元和五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神女庙诗   唐荆南节度判官敬骞撰试左金吾卫兵曹防军沈防真书元和五年十二月刻在巫山【集古录目】   唐白帝城新修祠庙记   唐马文约撰戴升正书并额元和九年立【复斋碑录】   唐刺史防壁记   唐刘禹锡撰正书无姓名长庆二年【复斋碑録】   唐神女庙诗   唐李贻孙撰正书无名防昌五年九月【金石录】   唐都督府记   唐防州刺史李贻孙撰缪师愈书其记州之城垒祠宇古迹甚备碑以防昌五年十一月立【集古录目】   余尝谓唐世人人工书故其名堙没者不可胜数每与君谟叹息于斯也如巨灵该缪师愈今人尚不知其姓名况其书乎余以集录之博仅各得其一尔【集古录】   唐丘素神女庙记   唐防州刺史丘素诗一首无刻石年月【集古录目】   后唐重修白帝庙记   刘纶述并行书篆额长兴二年六月记【复斋碑录】   前蜀重修水陆院佛殿记   右拾遗张恂撰【诸道石刻录】   白帝庙石笋诗三首   【诸道石刻录】   黔州   【春秋属巴地战国属楚秦昭王伐楚取黔中以属黔中郡二汉属武阳郡晋宋齐皆因之后不賔服后梁武帝时蛮饰以其地归附初立泰州后改曰黔州天寳元年曰黔中郡蜀王氏陞武泰军节度今县二 彭水 黔江】   汉孝廉栁敏碑   碑云君讳敏其先盖五行星仲二十八舎栁宿之精也其说可谓怪矣此碑以栁君得姓出于栁宿果何所据哉【金石録】孝亷栁君碑栁君名敏厯五官功曹宕渠令碑以孝亷称之重其行也其父亦因孝廉除郎中碑字虽有漫灭考其文意盖栁君以本初元年再为郡守所举不幸而死后二十三年县令赵台念其墓无碑识故为立石时灵帝建宁二年也【释】   孝廉栁敏碑今在黔州释云敏尝为郎中五官功曹宕渠令死后二十三年县令赵台念其墓无碑识故为立石时灵帝建宁二年也余考之不然其以孝廉除郎中者敏之父也厯五官功曹宕渠令者敏也其言建宁元年赵台念素白之义其二年十月甲子为君立碑者建宁三年也按范晔汉记建宁二年十月庚子晦日有食之逆数而上十月无甲子赵德夫金石録识于目録之下云建宁二年六月然此碑其稍漫不可识者则十有四字其可识者三百十字而十月甲子又特全好无昏舛可信而不疑况是年六月一日辛未亦无甲子惟建宁三年十月乃正得甲子朔碑所谓其二年者元年之后二年也【集古后録】   汉栁敏碑隂六玉   栁敏碑隂其上刻一禽若凤其下则麟也中有牛首衔环两旁凡六玉其左则瑁圭璧其右则琮璋璜【续】   忠州   【春秋战国为巴地秦属巴郡二汉蜀晋宋齐梁因之梁立临江郡后周兼立临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属巴东郡义宁二年复立临州唐贞观八年改曰忠州天寳元年曰南賔郡前蜀后蜀因之今县四临江 垫江 丰都 南賔】   汉县三老杨信碑   县三老杨信碑石已剥鲜有成章者惟官氏名字俱存所云陈留太守则其父祖也其文有蛮夷盗贼及奬厉兵甲之句盖是述其扞宼之绩其官惟有官掾功曹四字其中有惟兮和平大汉元年之文惟兮叹惜之辞和平者威宗之纪年其未云七十有二遭疾则其所终之夀也【释】   唐仙都观王隂二仙翁碑   唐李防之撰施楚玉正书景云二年正月立【金石录】   唐仙都观王隂二真君碑   唐薛镜一撰宇文楚珪正书景云三年正月立【复斋碑录】   唐明皇梦真容诏   开元中刻【诸道石刻录】   唐明皇游太守康公诗   唐明皇御制并行书古篆额天寳十三年二月建【复斋碑录】   唐御制御书诗刻石记   唐南賔太守康昭逺谨述天寳十三年甲午二月七日癸酉建【复斋碑录】   唐仙都观王隂二真君影堂碑   唐李吉甫撰储伯阳行书贞元十四年正月立【金石录】   唐论土洲记往复书   唐段文昌撰房式述正书无姓名贞元十七年十一月【金石录】   唐土洲耆老思旧记   唐段文昌撰王同正书贞元十五年记元和十五年十二月建【复斋碑录】   唐修仙都观记   唐段文昌撰李师复正书太和七年正月五日立【复斋碑录】   唐题仙都观诗   唐南卓张次宗作太和八年五月十八日【复斋碑录】   唐仙都观修斋灵感记   唐段成式撰李腾书咸通四年五月十七日立【复斋碑录】   唐扶风公创造仙都观天尊殿石像记   唐蹇宗儒撰尹翃正书并题额咸通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记【复斋碑录】   唐仙都观老君石像记   唐冯涯撰尹翃正书咸通五年七月五日记【复斋碑录】   唐仙都观新建南楼记   唐栁骈撰杨珪书咸通三年四月记干符三年七月建【复斋碑録】   唐仙都观黄箓斋祥瑞诏   中和二年【诸道石刻录】   前蜀仙都观石函取经记   杜光庭撰正书天复七年四月【复斋碑录】   后蜀重刻卢潘平声诗   泰政五年十月三日杨仁煦以旧本重刻【复斋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