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刻丛编 - 第 46 页/共 63 页

许氏先君祖诔额大字作一行下并无一字存在宜兴【复斋碑録】   呉国山封禅碑   在宜兴世谓之囤碑【诸道石刻録】   不着撰人名氏呉中书东观令史立信中郎将苏建篆归命侯天册元年得玉玺于呉兴文曰呉眞皇帝遂改明年元为天玺刋石告禅于国山之隂其所述瑞应凡千有二百余事【集古録目】   呉国山碑者孙皓天册元年禅于国山改元天玺因纪其所获瑞物刋石于山隂是岁晋咸宁元年后五年晋遂灭呉以皓昏虐其国将亡而众瑞并出不可胜数后世之言祥瑞者可以鉴矣【集古録】   其前叙孙皓即位以后郡国祥瑞凡千余言其后云乃以涒滩之岁钦若昊天月正华元郊天祭地纪号天玺又云丞相沈太尉璆大司徒燮大司空朝等以为今众瑞毕至三表纳贡九垓八埏无不被泽率按典繇宜行禅礼纪勒天命遂于呉兴国山之隂告祭刋石以对扬干命广报坤德按皓以丙申岁改元天玺碑言涒滩之岁是也皓淫虐无道人神愤疾而羣臣方称述瑞赞颂功德盖刻石后四年遂为晋所俘矣【金石録】   晋乐毅论   石在故高绅学士家绅死家人初不知惜好事者往往就阅或模传其本其家秘藏之渐为难得后其子弟以眞石质钱于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焚其石今无复有本矣益为可惜也后有甚妙二字吾亡友圣俞书也【集古録】   石本旧藏高绅学士家集古録云身死其子弟以石质钱于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焚其石非也元祐间余侍亲官徐州时故郎中赵竦被防开吕梁洪挈此石随行已断裂用木为匣贮之竦尤珍惜亲旧有求墨本者必手摹以遗之竦没今遂不知所在【金石録】高绅为湖北转运史道中闻砧声清远因得此本于其覆而已断裂矣遂载以归完理缉缀椟以木箱所可辨者如此后世之传布皆止于海字则其碎而不可缉者良可惜也【李之仪】   乐毅论石刻有二本其一元丰初呉人得其石于太湖水中石缺过半背面皆有刻面十三行背六行后题永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书赐官奴其上书异僧权即梁人朱异徐僧权也又有草书两行云知足下行至呉念远离不可居叔当西尔今十七帖中亦有此一帖然不可居三字亦已缺不全后有小字一行云太和六年勒毕太和唐文宗年号疑若唐度兄弟所摹盖其字势甚度书故也其一即周越法书苑所记高绅学士得其石于秣陵井中者是也凡二十九行石缺一角后两行只有最下一字至海字止绅之子安世死于呉其家以石质钱因没入州民钱氏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当官者每令摹拓钱氏厌之绐言比失火焚毁矢熙宁中呉大饥疫吾姻家赵子立以黄金贸得之子立每欲摹本必躬濡纸傅石以绵帛渍墨拓之自此虽权势皆不可得向之传于人者益宝之矣或以为旧传乐毅论乃右军亲书于石其后石入昭陵朱梁时温韬得之复传人间即高氏本是也又按张彦远法书要録记智永云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摹出天下珍之萧阮之徒莫不临学又褚遂良记贞观十二年内出乐毅论是王右军眞迹令直宏文馆冯承素模冩赐长孙无忌等六人于是在外乃有六本并笔精妙备尽楷则又书谱云太平公主爱乐毅论则天与之以织成锦袋盛之主败籍没咸阳妪窃举袖中吏觉妪投之灶中不可复得而考此数者之说未审孰是而子立所得高氏本字势竒絶非右军亲书于石亦摹眞迹而刻之者然石已破裂而字迹稍存得者宜宝藏之【徐平甫】乐毅论淳熈癸夘岁徐仁叔持以见遗云此即周越法书苑所记高绅学士得于秣陵井中者也绅之子安世死于呉其家以石质钱没入州民钱氏钱氏遗火石焚裂为数片虽未甚损缺素厌州县索取因绐以不存熙宁间呉中大饥疫始出碎石求售赵子立捐黄金数十两得之铁掬匣藏躬自濡纸以绵帛渍墨挹取所传于人盖寡子立死以授徐平甫徐氏二世秘藏不以语人虽极加爱防亦日就剥落今则石面尽脱初见若不复有字侧面细视仅存髣髴拓取稍不谨石屑随纸而起想不复能传远矣子立名竦泉南人曾漕两浙为都水使者二女无子徐平甫讳康直实子立长壻仁叔名寿卿平甫孙也因以其说考之欧阳公集古録云高绅死其子弟以石质钱于富人富人失火遂焚其石今无复有本矣赵德甫金石録云集古云非也元祐间余侍亲官徐州时故郎官赵竦被防开吕梁洪挈此石随行已断裂用木匣贮之竦甚珍惜亲旧有求墨本者必手摹以遗之竦没今遂不知所在盖欧公为质钱所绐而赵德甫不知后归徐氏也按褚遂良右军书目乐毅论四十四行而高缙旧本存二十九行又缺一角损者九行而最后二行止有一字至海字止字之全者三百五十七今伯仁所摹可见者一百八十九字又内二十二字不全疎瘦仅存字骨不复见运笔势矣予先得旧本校欧阳氏所藏文忠公本分毫不异今又得此遂附其后可以见物之变迁虽金石之坚亦就泯灭也【临川王厚之】   南齐纪僧眞造释迦像题   齐永明二年太岁甲子四月二十日弟子纪僧眞为亡弟僧惠敬造在宜兴【复斋碑録】   南齐周僧徽等造像记   齐永元年岁次己夘十二月初八日释迦清信弟子周僧徽僧瓒僧琰等造【复斋碑録】   梁许府君墓志   郡太守河南褚翔造大同三年太岁丁巳正月丁酉朔十九日乙夘葬在宜兴【复斋碑録】   唐安国寺才法师碑   唐高智周撰吕保正书龙朔三年十月【诸道石刻録】   唐立隋司徒陈公神祠碑   唐齐光义序裴遵铭陆曾书并篆额乾元三年二月建石毁建炎三年重刻【复斋碑録】   唐贺兰夫人墓志   唐兵部尚书陆贽撰据碑前书侄曾孙贽其下字缺不完疑亦贽所书也夫人河南人秘书监陆齐望之妻封荥阳县君碑贞元七年立【集古録目】   唐立晋平西将军周处庙碑   晋陆机撰王右军书元和六年十一月重立在宜兴庙中【复斋碑録】   唐游善权寺诗   唐义兴主簿羊士谔撰士谔门人李飞书元和十三年刻【集古録目】   唐东莞臧君夫人周氏墓志   唐张师素撰无书人名氏元和十三年三月立在义兴【复斋碑録】   唐立隋司徒陈公舍宅造寺铭   沙门德宣撰王遂书天宝四年述元和十五年四月建【复斋碑録】   兴宁寺律如瑫大师塔铭   僧张彪撰述并书宝厯元年在无锡【复斋碑録】   唐琅琊诸葛府君墓志   大中五年十月十一日己酉在宜兴【复斋碑録】   隋陈司徒告身并舍宅造寺疏序   唐俞珣撰并书大中八年五月【金石録】   隋大业十一年陈果仁为朝请大夫告身并果仁妻轸静縁舍宅造寺疏同刻皆无书人名氏舍宅疏通称明政二年者李子通年号也【集古録目】   唐雅王府功曹殷繇墓志   弟绍业撰并正书繇字舜臣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葬在义兴【复斋碑録】   唐李隲惠山寺诗   诗九首并记咸通十一年五月一日无锡令孙元恭勒石【复斋碑録】   唐宿惠山寺序并诗   唐王武陵序并诗朱宿窦羣和贞元四年游元和二年窦羣重游为记正书咸通十二年七月县令周邦弼刋【复斋碑録】   唐再建重居寺碑   唐任字撰蒋崧分书咸通十三年二月立【复斋碑録】   唐报恩安国寺浮图铭   正书无撰人名氏篆额咸通十三年十月立在宜兴【复斋碑録】   唐兴道观新建斋堂记   道士周汉賔撰并正书薤叶篆额干符四年丁酉七月七日丙午建【复斋碑録】   唐忠烈公庙香炉赞   沙门蕴让述天台散人【下缺】碑録云濮阳鹏书字体甚怪干符六年五月【复斋碑録】   唐报恩寺宏宪大师塔铭   唐张元逸撰并书篆额中和四年五月建【复斋碑録】   唐立东汉防亭侯蒋澄碑   唐薛希昌八分书正书额【诸道石刻録】   南唐义兴县道观北极殿碑   徐锴撰并八分书徐篆额戊辰岁建【复斋碑録】   孟简修孟渎记   崇胜戒坛记   善权寺重建寺勅   惠山寺尊胜幢   四碑诸道石刻録   严州   【春秋战国属越后属楚秦属会稽彰二郡汉属会稽丹阳二郡东汉属丹阳呉二郡梁置新安郡隋平陈郡废仁寿二年置睦州大业初州废置遂安郡唐武德四年改睦州天宝元年曰新安郡皇朝因之今县六 建徳青溪 桐庐 分水 遂安 寿昌】   唐龙兴寺碑   唐康希铣撰徐峤之正书开元三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许尊师孝庐瑞芝记   唐何源撰并书正书额上元二年岁次辛丑十二月一日记【复斋碑録】   唐灵岩瀑布记   唐前濮州别驾康仲熊游灵岩瀑布记不著书人名氏大厯十二年刻【集古録目】   唐立严陵钓台记   唐崔儒撰崔八分书并篆额兴元元年四月景辰建【复斋碑録】   唐乌龙山有道先生许公碑   唐李师尚撰并书贞元十一年七月立公讳法棱字道冲【诸道石刻録】   唐大防记【二】   凡二本其一唐元和七年睦州刺史李道古撰其一皇朝将监丞知桐庐县刁衎撰自唐显庆至中和刺史一百一十五人皇朝太平兴国中知州事二人题名书皆一体不著名氏雍熙二年刻【集古録目】   唐立汉洛阳令方仙公碑   唐御史大夫张文成撰在青溪县庙内【访碑録】   城隍神记   马目山新庙记   周堂书二碑诸道石刻録   秀州   【春秋时呉越分境于此呉亡属越越败属楚秦属会稽郡汉因之东汉晋宋属呉郡隋唐属苏州后属杭州石晋时呉越钱氏奏置秀州皇朝因之今县四 嘉兴 华亭 海盐崇德】   呉陆祎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祎字元容呉郡呉人仕呉至征北将军海盐县侯碑以东晋泰宁三年立【集古録目】碑云祎字元容其先家于陆乡因氏姓焉仕至黄门侍郎封海盐县侯碑以晋泰宁三年立【南丰集古録】   晋陆喈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喈字公声祎之子也东晋初官至宣威内史前将军碑以咸和七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唐处士沈元期墓志   乾元二年十一月九日夫人呉江丘氏合葬祔于嘉兴西五十七里车口村之旧里【复斋碑録】   唐丘君夫人虞氏石表   唐梁肃撰黎燧正书贞元十年十月【金石録】   唐宝花寺碑   唐殿中侍御史邹儒立撰苏州刺史于頔书秘书监陆齐望有女为尼曰法兴齐望舍宅为寺以居之子渭等以永贞二年正月造寺始成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处士李岩墓志   无书撰人姓名元和元年十二月【复斋碑録】   唐新剏法云禅院记   唐沈瑊述并行书大中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记在华亭顾亭林市【复斋碑録】   唐朗州龙阳令褚戣墓志   唐徐罕撰正书无名干符六年十月【复斋碑録】   唐呉郡陆骈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