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八家辑注 - 第 26 页/共 70 页
〔一〕 唯汪辑作「早开晚闭」,非。
五七○ 公孙晔字春光〔一〕,为司隶校尉。下车减损随车,坐席不迁,豪杰贵戚宾客绝其书疏,按法捕治,无所回避,京师宴然,强族由是敛手。(姚。王。汪。黄)──书钞卷六一
〔一〕 陈本误作「孙华」,姚辑、黄辑据以立孙华传,非。
虔国传
五七一 虔国迁日南太守,每行县,有雁恒飞翔,随车止国府,常〔在〕厅事中庭〔一〕。国病卒,雁飞随丧到葬地,葬后栖于墓前树上,二年乃去,时人嘉之。(姚。王。汪。黄)──书钞卷七五
〔一〕 据汪辑补。
方储传
五七二 方储字圣明,丹阳〔歙〕人也〔一〕。〔幼丧父〕〔二〕,〔事母孝〕〔三〕。除郎中,遭母忧〔四〕,弃官行礼,负土成坟,种松柏奇树千余株,鸾鸟栖其上,白兔游其下。(姚。汪。黄。俊)──初学记卷二八 ○ 御览卷四一一 又卷九○七 又卷九一六类聚卷八八 又卷九○ 又卷九五 初学记卷二九 类林杂说卷一五 稽瑞 鸣沙石室古籍丛残
〔一〕 据御览卷四一一、又卷九○七补。
〔二〕 据类聚卷九五、初学记卷二九、御览卷四二一、又卷九○ 七、又卷九一六补。
〔三〕 据初学记卷二九补。
〔四〕 类聚卷九○、御览卷四一一作「母终」;又御览卷九一六作「母终日」;而初学记卷二九、御览卷九○七作「母死」;类林杂说卷一五作「遭母丧」,唯类聚卷八八与初学记卷二八同。
五七三 方储字圣明,负笈到三辅,无术不览。(孙。汪。黄)──御览卷七一一
五七四 方储为郎中。章帝使文郎居左,武郎居右。储正住中,曰:「臣文武兼备,在所施用。」上嘉其才,以繁乱丝付储使理,储拔佩刀三断之,对曰:「反经任势,临事宜然。」(姚。汪。黄)──事类赋注卷一○ ○ 御览卷二一五 又卷三四五 又卷八一四
五七五 方储字圣明,晓风角占候,为句章长。时人田还,置余粟一石及刀锄于田陌〔一〕,明日求,亡去,疑其旁家〔二〕。储曰:「此人非偷。」自呼县功曹,谓曰:「君何取人粟,置家后积茭中?」功曹款服。后为洛阳令。功曹是宪客,为宪所讽,夜杀人,断头着奁中,置厩门下,欲令储去官。储摩死者耳边问谁所杀。有顷曰:「
死人言,为功曹所杀。」收功曹,拷竟具服。(孙。汪。黄)──御览卷二六七 ○ 又卷八四○
〔一〕 御览卷八四○作「粟二石」。天中记卷四九亦然。
〔二〕 御览卷八四○「旁」作「邻」。
五七六 储,丹阳人,〔聪明〕〔一〕,善天文,为洛阳令。章帝欲出南郊,储上言当有疾风暴雨,乘舆不可出。上疑其妄,令储饮酖而死。果有大雨暴风,〔洛中昼暝〕〔二〕。(姚。汪。黄)──书钞卷九○ ○ 御览卷五二七
〔一〕 据御览卷五二七补。
〔二〕 同右。
张修传
五七七 张修字子慎〔一〕,拜尚书令,有故官下卿、刺史、二千石昔为谗谤所废慎固不顺者,以次征用,奏罢中官贵臣弟子在官者治罪,国政肃清,朝无秕政。(姚。王。汪。黄)──书钞卷五九
〔一〕 王谟按:「范书灵帝纪有使匈奴中郎将张修以罪下狱死,非此张修。」
傅贤传
五七八 傅贤字仲舒,迁廷尉。贤〔素〕清廉正〔直〕(贞)〔一〕,自掌法官,无私(间)〔门宾客〕〔二〕。〔公卿燕饮,要请不往,自以家贫,无以报答其施也〕〔三〕。常垂念刑法,务从轻比。每冬至断狱,迟回流涕。〔在位四年,治狱称平〕〔四〕。(姚。王。汪。黄)──初学记卷一二 ○ 书钞卷五三(四) 御览卷二三一 又卷四○五
〔一〕 据书钞卷五三、御览卷二三一、又卷四○五改补。
〔二〕 据书钞卷五三、御览卷二三一改补。
〔三〕 据书钞卷五三补。其中「要」、「答」二字据御览卷二三一补。
〔四〕 据书钞卷五三及御览卷二三一补。
五七九 傅贤字仲舒,拜御史中丞,执宪公平,百僚敬服。以能治谳,迁□州刺史。(姚。汪。黄)──书钞卷六二
严翊传
五八○ 严翊迁颍川太守,掾吏有过,每闭合自责。(姚。王。汪。黄)──书钞卷七四
陈嚣传
五八一 会稽陈嚚〔一〕,少时于郭外水边捕鱼,人有盗〔取之〕者〔二〕,嚚见,避于草中,追以鱼遗之,盗惭不受,自后无复取焉。(姚。王。汪。黄)──类聚卷九六 ○ 御览卷九三五
〔一〕 御览卷九三五作「嚣」,他条亦然,此作「嚚」,误。
〔二〕 据御览卷九三五补。
五八二 陈嚣与乡人纪伯为邻,伯夜窃嚣藩地自益。嚣见之,伺伯去,密移其藩一丈地以益伯。伯惭惧,还所侵,又却一丈二尺相避,凡广三丈。太守高其义,名其闾为「义里」。(孙。王。汪。黄)──御览卷四二四
五八三 陈嚣字君期,明〔韩〕(纬)诗〔一〕,京师〔语〕(说)曰〔二〕:「关东说诗陈君期。」──书钞卷九六
〔一〕 据东观记改。
〔二〕 同右。
五八四 陈嚣字子公〔一〕,拜太中大夫。年七十,每朝贺,帝待以师傅之礼,赐几杖,入朝不趋,赞事不名。以病乞骸骨,以大夫位终。(姚。王。汪。黄)──书钞卷五六
〔一〕 与上条作「君期」异。职官分纪卷四八作「子口」,似与此引同 鸫京师之语,当以「君期」为是。」
王谭传
五八五 王谭字世容,除尚书郎,服事台阁,传习国典,议拟政事尝依旧据法,为三台之表。(姚。王。汪。黄)──书钞卷六○
刘陵传
五八六 刘陵字孟高,为侍中。车驾南郊,陵参乘。上起早,升舆伏,陵恭嗟曰:「陛下万乘主,宜立正配天,虽尊神欲寝,不当上为天地灵祗,下为群臣万姓观者乎?」上有愧色,曰:「敬受侍中斯言,以为后戒。」(姚。王。汪。黄)──书钞卷五八
五八七 豫章刘陵字孟高,为长沙安成长〔一〕。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姚。王。汪。黄)─
─事类赋注卷二○ ○ 御览卷八九一
〔一〕 王谟按:「江西通志引谢书云:『豫章艾人,和帝时为安成长。」
刁曜传
五八八 彭城刁曜字子卿〔一〕,为渔阳相。前相所种菜,悉付还外。(孙。汪。黄)──御览卷九七六
〔一〕 孙、黄二辑作朱跃传,误。
五八九 刁曜迁鲁相,修德化法教,以厉风俗,维恩并行。(孙。王。汪。黄)──书钞卷七五
五九○ 刁曜迁(晋)〔鲁〕相〔一〕,行县,使三老执辔御车,〔二〕所顿亭传,辄讲经书。──书钞卷七五
〔一〕 据上条改。
〔二〕 「三」原误「王」,径改。
五九一 刁曜拜侍御史,自在朝廷,堂堂蹇谔,有〔〕(鞭)臣之节〔一〕。(姚。王。汪。黄)──书钞卷六三
〔一〕 据孔广陶之校而改。姚、汪、黄三辑改作「边」,误。
董春传
五九二 董春字纪阳,会稽余姚人。少好学,师事侍中祭酒王君仲,受古文尚书。后诣京房授易,究极圣旨,条列科义。〔后还归〕(
迁师)〔一〕,立精舍,远方门徒学者常数百人。诸生每升讲堂,鸣鼓三通,横经捧手,请问者百人,〔追随上堂难问者百余人〕〔二〕。(姚。王。汪。黄)──初学记卷一八 ○ 御览卷六一五 初学记卷二一 御览卷四○四 书叙指南卷五
〔一〕 据初学记卷二一、御览卷六一五改。御览卷四○四作「后还为师」。
〔二〕 据右二引补。
五九三 董春为庐江太守,当官明亮,德政多奇,为吏民者相美之也〔一〕。(姚。王。汪。黄)──书钞卷七五
〔一〕 陈、俞本作「民吏称之」。姚、汪二辑与之同。
张意传
五九四 张意为骠骑将军,讨东瓯贼。意画策,各修水战之具,浮海就攻,一战大破,所向无敌。(姚。王。汪。黄)──书钞卷六四
邓道传
五九五 邓道不应州郡旌命。(孙。王。汪)──文选卷五三陆士衡辨亡论注
五九六 邓道字子渊,天性通敏,以清廉正直为行,又严毅不畏强御,宜治三辅。出为左冯翊。──职官分纪卷三八
五九七 邓道出为冯翊,下车治豪族大姓,号为「豪强所病」。(
姚。汪。黄) ──书钞卷七五
五九八 邓通字子渊〔一〕,迁越骑校尉,为营吏士所敬畏,天下叹之。(姚。王。汪。黄)──书钞卷六一
〔一〕 王谟按:「南昌耆旧记云:『邓通字子渊,豫章西平人。沈毅有学行,官冯翊太守,不通宾客,京师号曰邓独坐。』太平寰宇记曰:『西平故城在武宁县西二百九十七里。汉书云:邓通,西平人。即此县也。』此汉书谓谢承汉书。邓道、邓通当为一人,今名从所见采录。」汪辑分作两传,今从王辑。
尹昆传
五九九 汝南尹昆为汝阴功曹。令新到官,问曰:「园中有桑,以饭蚕何如?」昆曰:「非初政所务。」令嘉其言。(姚。王。汪。黄)── 御览卷九五五 ○ 类聚卷八八
六○○ 尹昆字口渊,为侍御七日,特拜尚书仆射,诏曰:「惟君功曹时,以太守之术,克奖王室,其有录台事,勿令谬误。」(孙。王。汪。黄)──书钞卷五九
闵贡传
六○一 太原闵仲叔者,代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一〕,自以弗及也。周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姚。王。汪。黄)── 御览卷九七七
〔一〕 「周」原误作「同」,据范书周党传径改。下同。
尹苞传
六○二 陈留尹苞字延博,与同郡范史云善。二人俱贫,出入共一单衣,到人门外,苞年长,常先着单衣前入,须臾出,解与史云。(
姚。王。汪。黄)──御览卷六九一 ○ 事类赋注卷一二
六○三 石苞字延博〔一〕,为诸生,笃行清苦,学五经,征拜议郎。(姚。王。汪。黄)──书钞卷五六
〔一〕 王谟按:「书钞引谢书有『石苞字延博』,盖即尹苞之误。」王说是。黄辑别作石苞传,非。
张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