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志 - 第 288 页/共 1359 页
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
(臣)等谨按兵部四属职掌悉依唐宋之制而改其衔名惟职方则仍其旧
车驾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车驾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掌卤簿仪仗禁卫驿传厩牧之事南京兵部车驾司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
武库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武库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掌戎器符勘尺籍武学薪隶之事南京兵部武库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臣)等谨按兵部所属又有山海关职方主事会同馆大使副使大通关大使副使南京兵部亦有典牧所提领会同馆大使大胜关大
使等官葢皆分设而统辖于兵部者也
(臣)等又按明职官志兵部之后有协理京营戎政一人或尚书侍郎或右都御史为之掌京营操练之事嘉靖二十年专命尚书辍部
务理戎政另给关防此葢以文臣理京营故与兵部尚书同列耳其后京营武职又重载此官今删去兵部后所列协理京营戎政并入于后京
营一条与总督京营戎政并列焉
刑部尚书侍郎 【明置刑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南京刑部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
(臣)等谨按明初刑部设四科科设尚书侍郎各一人洪武十三年删并其数如各部之制其属十三司之外又有漕运理刑主事照磨
检校司狱等官焉南京刑部亦设照磨司狱
十三司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刑部分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司各郎中一人员外
郎一人主事二人各掌其分省及兼领所分京府直隶之刑名南京刑部十三司郎中十三人员外郎五人主事十四人】
(臣)等谨按明初沿唐宋之制设总部比部都官司门四属洪武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宪部二十三年分为十二部设官如户部之制而
以浙江部兼领云南二十九年改为十二清吏司永乐以后分为十三司
工部尚书侍郎 【明置工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天下百工山泽之政令南京工部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
(臣)等谨按唐以后各代皆置卫尉太府少府将作军器都水各监分掌营缮工作水利之政明则省并诸监悉归工部此明制之异于
前代也
(臣)等又按明初设将作司又置营造提举司皆隶于工部后增设四科科设尚书侍郎各一人洪武二十九年始省并如各部之数而
工部所属如所正所副所丞大使副使提举副提举典史诸员几四十人南京亦有所正所副所丞提举大使等官大略与户部同
营缮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营缮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三人主事五人掌经营兴作之事南京工部营缮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
虞衡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虞衡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四人掌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南京工部虞衡司郎中一人主事二人
】
都水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都水司郎中五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七人掌川泽陂池桥道舟车织造券契量衡之事南京工部都水司
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
屯田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屯田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掌屯种抽分薪炭夫役坟茔之事南京工部屯田司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臣)等谨按明洪武六年设总部虞部水部并屯田为四属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营部二十九年改四属部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
清吏司中叶以后工部有添设尚书属部一司增置郎中四人主事五人葢因事而置事己则罢非常制也
提督易州山厂 【明制或以尚书或以侍郎督理厂事掌督御用薪炭之事嘉靖后专设主事管理】
都察院 【明置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各一人穆宗隆庆以后祇置左都御史一人不置右左右副都御史各一人左右佥都御史各二人
掌纠劾百司其属经厯一人都事一人司务二人照磨检校司狱各一人分十三道监察御史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十人福建广东广西四川
贵州各七人陕西湖广山西各八人云南十一人掌纠察内外百司之官邪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一人右副都御史一人右佥都御史一人提
督操江一人即以副佥都御史为之司务经厯都事照磨各一人司狱二人十三道监察御史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各
二人福建湖广广东广西各三人至嘉靖后恒以一人兼数道不全设】
(臣)等谨按明初仿唐宋辽金元之制设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察院监察御史后改唐制以都御史代大夫
副都御史代中丞而治书殿中之职掌亦临时擢用悉以监察御史摄之监察御史至一百十人较前代独多矣至唐宋御史祇有知杂事及左
右巡六部监察使诸职掌明则在内有两京刷卷巡视京营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在外有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盐茶马巡
漕巡关攒运印马屯田监军诸职大抵皆奉敕行事复命时则都察院核其称职不称职以闻而河南道独专内外考察其权较诸司为尤重焉
(臣)等又按明永乐十九年遣尚书蹇义诸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名曰巡抚事毕停遣后定为都御史出使之职兼军务者加提督有
总兵者加赞理事重者加总督又有经略总理整饬抚治巡治诸衔然必以都御史任之以便行事也葢仿秦监郡御史唐巡按州县御史之制
而其秩较尊大略与元之行御史台同故附载于都察院之后焉
经略使 【明制无专设有兵事则暂敕行事嘉靖中以易州昌平州通州为三辅各置经略使一员寻罢万厯中倭侵高丽命都御史以
经略使督兵事寻罢熹宗天启元年辽东置经略一员寻并入总督】
总督 【明置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兼管河道一人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兼理粮饷一人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兼理粮饷一人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人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一人总督四川陕西河南湖广军务一人总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
江西军务一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一人总督凤阳兼制河南湖广军务一人总督保定地方军务一人总督河南湖广军务兼
巡抚河南一人总督九江兼制江西湖广军务一】
总理 【明置总理南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一人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一人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一人】
巡抚 【明置巡抚浙江兼提督军务一人巡抚福建兼提督军务一人巡抚顺天兼整饬蓟州等处边备一人巡抚保定提督紫荆等关
兼管河道一人巡抚河南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山西兼提督雁门等关军务一人巡抚山东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人巡抚
辽东赞理军务一人巡抚宣府赞理军务一人巡抚延绥赞理军务一人巡抚寍夏赞理军务一人巡抚甘肃等处赞理军务一人巡抚陕西赞
理军务一人巡抚四川兼提督军务一人巡抚湖广兼赞理军务一人巡抚江西兼赞理军务一人巡抚南赣汀韶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广东兼
赞理军务一人巡抚广西地方一人巡抚云南兼建昌毕节地方赞理军务兼督川贵粮饷一人巡抚贵州兼湖北川东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天
津赞理军务一人巡抚登莱赞理军务一人巡抚安庐赞理军务一人巡抚偏沅赞理军务一人巡抚密云赞理军务一人巡抚淮扬赞理军务
一人巡抚承天赞理军务一人】
抚治 【明置抚治郧阳兼提督军务一人】
赞理 【明置赞理松潘军务一人】
通政使司 【明置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左右通政各一人誊黄右通政一人左右参议各一人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骏之事其属经
厯一人知事一人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右通政一人右参议一人经厯一人】
(臣)等谨按宋辽以通进司掌章奏隶于门下省金以登闻鼓院登闻检院掌奏御进告隶御史台明则专设重臣崇其秩为三品无所
隶属此明制之异于各代也
(臣)等又按明初置察言司受章奏洪武十年始置通政司
大理寺 【明置大理寺卿一人左右少卿各一人左右寺丞各一人掌审谳平反之政令其属司务二人左右二寺各寺正一人寺副二
人评事四人南京大理寺卿一人右寺丞一人司务一人左右寺正各一人左右评事各三人】
(臣)等谨按明初置磨勘司及审刑司犹沿宋制也永乐初乃定制置大理寺
詹事府 【明置詹事府詹事一人少詹事二人府丞二人其属主簿一人录事二人通事舍人二人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
子左右春坊大学士各一人庶子各一人谕德各一人中允各二人赞善各二人司直郎各二人清纪郎各一人司谏各二人大学士掌太子士
奏请下启笺及讲读之事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各奉职以从司直清纪郎掌弹劾宫僚司谏掌箴诲谏戒司经局洗马一人校书二人正字二人
洗马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校书正字掌缮写装潢南京詹事府主簿一人】
(臣)等谨按明初沿唐宋辽金之制置左右率府使副使及文学中舍等员又沿元制称詹事院至洪武二十五年乃改院为府置坊局
诸官然多以尚书侍郎都御史摄职成化以后以礼部尚书侍郎兼掌之嘉靖以后府坊局仅为翰林迁转之阶不置兼掌之官焉
翰林院 【明置翰林院学士一人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侍读侍讲各二人掌讲读
经史五经博士九人掌专经讲义典籍二人侍书二人待诏六人孔目一人参撰编修检讨庶吉士无定员南京翰林院学士一人孔目一人】
(臣)等谨按明初沿唐宋辽金元之制置弘文馆秘书监后并于翰林院又置学士承旨直学士诸员后裁永乐初以讲读编检参预机
务平驳诸司章奏谓之内阁则内阁即翰林职也后直内阁者皆由尚书侍郎加以宫保不复以翰林官阅章奏而翰林专为文学侍从之臣矣
(臣)等又按明会典翰林院序各寺后今从明史职官志移于国子监之前
国子监 【明置祭酒一人司业一人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其属绳愆厅监丞一人博士厅五经博士五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
业六堂助教十五人学正十人学录七人掌讲说经义文字典簿一人典籍一人掌馔二人南京国子监祭酒一人司业一人监丞一人典簿一
人博士三人助教六人学正五人学录二人典籍一人掌馔一人】
(臣)等谨按明会典明初置中都国子监置祭酒司业诸员后裁又按明史职官志以衍圣公序于国子监之后洪武元年授孔子裔孙
希学袭封爵正二品置官属有掌书典籍司乐知印奏差书写各一人世职曲阜知县一人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二人又五经博士十二人颜
氏一人曾氏一人仲氏一人孟氏一人周氏一人程氏二人邵氏一人张氏一人朱氏二人刘氏一人其教授司教授学录司学录孔颜曾孟四
氏各一人尼山洙泗二书院各学录一人皆前代所未有也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职官略 【七】
明官制下
○明官制下
太常寺 【明置太常寺卿一人少卿一人寺丞二人掌祭祀礼乐之事总其官属籍其政令以听于礼部其属有典簿二人博士二人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