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志 - 第 292 页/共 1359 页
曰朝请大夫中曰朝散大夫下曰朝列大夫元与金同皆阶四品明沿元制惟改朝散大夫为朝议大夫
(臣)等谨按唐宋之制四五品祗分二阶或三阶金代以后则每品分为六阶散官之多始于金也
朝奉大夫 【朝请大夫以下附】
宋六品阶有朝奉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金以后皆为五品
奉政大夫 【奉议大夫以下附】
金六品阶正六品上曰奉政大夫下曰奉议大夫从六品上曰奉直大夫下曰奉训大夫元与金同皆阶五品明沿元制不易
(臣)等谨按唐元明六品无大夫之阶惟宋金有之即唐以前历代亦不置也
朝请郎以下
宋七品阶正七品有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从七品有承议郎金正七品上曰承德郎下曰承直郎从七品上曰承务郎下曰儒林郎元与
金同皆阶六品明沿元制不易 【案元明惟改从六品上为儒林郎下为承务郎】 宋八品阶正八品曰奉议郎通直郎从八品曰宣教郎宣
义郎金八品阶正八品上曰文林郎下曰承事郎从八品上曰征事郎下曰从仕郎元与金同皆阶七品明沿元制不易 【案元制惟改从仕
为从事明制又改征事为征仕】 宋九品阶有承事郎承奉郎金九品阶正九品上曰登仕郎下曰将仕郎从九品上曰登仕佐郎下曰将仕佐
郎元与金同皆阶八品明八品阶正八品曰修职郎曰迪功郎从八品曰修职佐郎曰迪功佐郎九品阶正九品曰登仕郎曰将仕郎从九品曰
登仕佐郎曰将仕佐郎
(臣)等谨按金及明制九品皆有四阶惟元不置九品之阶故元史谓元代无九品散官也又按宋制八品阶别置承务郎惟以授亲民
之官明制六品则置宣德郎七品别置宣议郎惟以授吏材干出身之官葢所以别涂品也
武散官
骠骑大将军
宋沿唐制无正一品之武散官阶其从一品曰骠骑大将军金制武散官凡仕至从二品至从一品皆用文资元明武散官亦无一品阶
(臣)等谨按唐以前武散官止称将军其称大将军则自唐始也
辅国大将军以下
宋二品武阶正二品曰辅国大将军从二品曰镇国大将军元正二品武阶曰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骠骑卫上将军从二品曰奉
国上将军辅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明正二品武阶曰龙虎将军金吾将军骠骑将军从二品曰奉国将军定国将军镇国将军
冠军大将军以下
宋三品武阶正三品曰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从三品曰云麾将军归德将军金三品武阶正三品曰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骠
骑卫上将军从三品曰奉国上将军辅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元正三品武阶曰昭武大将军昭勇大将军毅大将军从三品即金从四品明沿
元制止称将军不加大 【案明制正三品昭武之下次昭毅次昭勇】
忠武将军以下
宋四品武阶正四品曰忠武将军壮武将军从四品曰宣威将军明威将军金四品武阶正四品曰昭武大将军昭毅大将军昭勇大将军
从四品曰安远大将军定远大将军怀远大将军元四品武阶正四品曰广威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从四品曰信武将军显武将军宣武将
军明沿元制不易
定远将军以下
宋五品武阶正五品曰定远将军寍远将军从五品曰游骑将军游击将军金正五品阶即元之四品其六品阶正六品曰武节将军武德
将军从六品曰武义将军武略将军元五品阶即金之六品明沿元制不易 【按明制惟改武义为武毅】
诸校尉
宋六品武阶正六品曰昭武校尉昭武副尉从六品曰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元六品武阶正六品曰承信校尉昭信校尉从六品曰忠武校
尉忠显校尉明沿元制不易宋七品武阶正七品曰致果校尉致果副尉从七品曰翊麾校尉翊麾副尉金七品武阶正七品曰承信校尉昭信
校尉从七品曰忠武校尉忠显校尉元七品武阶正七品曰忠勇校尉忠翊校尉从七品曰修武校尉敦武校尉宋八品武阶正八品曰宣节校
尉宣节副尉从八品曰御武校尉御武副尉金八品武阶即元之七品阶元八品武阶正八品曰保义校尉进义校尉从八品曰保义副尉进义
副尉宋九品武阶正九品曰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曰陪戎校尉陪戎副尉金九品武阶即元之八品
(臣)等谨按唐制以后武散官惟宋金备列九品至元代则八品而止明代六品而止其置阶之数宋三十有一金元皆三十有四明代
三十其制各殊
△勋官
宋勋官十有二等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金与宋同元亦与宋
金同惟不置云骑尉武骑尉明文勋十左右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尹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协正庶尹武勋官十有
二左右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都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
(臣)等谨按勋官分文武惟明代为然此所未有也
△命妇
宋外命妇之号曰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金章宗承安二年敕王妃止封王夫人郡王母妻封郡王夫人国公
母妻封国公夫人郡公母妻封郡公夫人郡侯母妻封郡君后改封郡侯夫人文武四品母妻封县君后改封郡君五品母妻封乡君后改封县
君元仍金制明外命妇之号有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
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职官略 【九】
禄秩
致仕官禄
职田
○禄秩
唐
宋
辽
金
元
明
△唐
唐自玄宗天宝十四载兵兴巳后权臣增领诸使月给厚俸比开元时制禄数倍肃宗至德初以用物不足内外官不给料钱郡府县官给
半俸五代时文臣多兼武职禄亦无定制 【按新旧五代史皆不载百官俸给其载于五代会要资治通鉴册府元龟诸书者仅一时敕令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