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志 - 第 286 页/共 1359 页
上京提举皇城司 【金置提举同提举各一人元不置】
南京提举京城所 【金置提举一人同提举一人掌本京城壁及缮修等事所属有管勾受给各官其皇城使副使则专修宫阙元皆不
置】
(臣)等谨按金置提举京城所及皇城使掌缮修之事如元两都留守司修内司之职又按金制各宫苑各园皆有管勾少监都监苑使
御容殿合门诸员掌缮修陈设等事如元祇应司器物局之职葢金为特置之员无所隶属而元则统属于留守司也
行中书省 【元置行中书省掌国之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粮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相为表里每省置丞相一
人平章一人左右丞各一人参知政事二人甘肃岭北二省各减一人郎中员外郎都事各二人其所置各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
省湖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岭北行省云南行省唯征东行省以征日本置于高丽后即去之初福建亦设行省至元
二十二年并入江西二十三年改并入江浙其行省属官有检校所检校照磨所照磨架阁库管勾理问所理问副理问知事都镇抚司都镇抚
副都镇抚皆无定员】
(臣)等谨按隋以前有行台省置三省长官及各部曹属唐以后不置杜佑谓唐之诸道采访使所属有判官又兼判尚书行事即行台
也然或置或罢无定制元之行中书省统辖各路府凡路府之事必申行省国有大政由中书省札于行省故行省长官慎于选择葢仿古行台
之制而变通之者也
宣慰司 【元置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每司宣慰使三人同知副使各一人经厯都事各一人司凡六道山东西道河东山西道淮
东道浙东道荆湖北道湖南道】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元置使三人同知二人副使二人经厯知事各二人照磨兼管勾一人凡置于广东道大理金齿等处蒙庆等处
广西两江道海北海南道福建道八番顺元等处察罕诺尔等处惟蒙庆一府所设官各减一人广西两江道以下五府则特设都元帅三人副
都元帅佥都元帅事各二人】
宣慰使兼管军万户府 【元置每府宣慰使三人同知副使各一人经厯一人都事二人照磨兼管勾一人凡置于曲靖等路罗罗斯临
安广西道元江等处】
都元帅府 【金置掌征伐之事都元帅一人左右副元帅各一人元帅左监军一人右监军一人左都监一人右都监一人经厯一人都
事一人知事一人检法一人正隆六年又立三道都统制府及左右领军大都督三十二总管泰和六年伐宋又设平南抚军上将军平南冠军
大将军平南龙骧将军平南虎威将军平南荡江将军及中郎将都尉等职皆因事而置暂设之官也元置都元帅二人副元帅二人经厯知事
各一人】
(臣)等谨按都元帅之名起于唐之中叶辽沿其制于北面官设南京都元帅府金之有都元帅府葢循唐与辽之旧而品秩颇尊然止
以掌征讨之事兵罢则省天会二年伐宋始置元则专设于边境考当时置诸北庭者则隶吐蕃宣慰司若蒙古军征东二府止置都元帅一人
副一人惟察逊塔拉独置都元帅三员葢边防轻重不同故员额多寡亦异第系常设之官则与金制殊矣
元帅府 【元置达噜噶齐一人元帅一人经厯知事各一人凡所置之处礼店文州特克城哈哩雅图朵甘思当阳岷州积石州洮州路
图沙玛路十八族惟礼店文州增置同知副元帅各一人其余八府隶吐蕃宣慰司】
(臣)等谨按元之元帅府设镇边境与辽之诸京元帅府同考元史地理志载元代幅员之广谓其西北有不可以里数限者兹常设元
帅之职于岷洮积石而外意良远矣
宣抚司 【元置每司达噜噶齐一人宣抚一人同知副使各二人佥事一人计议经厯知事各一人凡所置之地广南西道丽江路顺元
等处播州思州叙南】
(臣)等谨按宋置宣抚使以督视军旅故以二府大臣充之事己即罢元则置于边境专事抚绥非宋宣抚使之职也
安抚司 【元置每司达噜噶齐一人安抚司一人同知副使佥事各一人经厯知事各一人凡所置之处师璧散毛等洞罗番遏蛮等军
】
(臣)等谨按安抚使始于唐宋唐则奉诏巡省宋则统制军旅元则置于边境职掌与宣抚使同亦与唐宋之制异也
招讨司 【金置招讨司使一人副使二人掌招怀降附征讨携贰其属判官勘子官各一人知事一人知法二人元置招讨司达噜噶齐
一人招讨使一人经厯一人】
按察使 【金置掌审刑使有使副使签按察使事其属有知事知法各官无定员元不置】
诸总管府 【金置掌统诸城隍兵马甲仗总判府事都总管一人同知都总管一人兵马副都总管一人判官一人府判推官各一人元
诸总管府达噜噶齐一人总管一人同知治中判官各一人推官二人经厯知事各一人】
诸路万户府 【金置诸镇节度使一人掌管军务同知节度使一人通判节度使一人副使判官各一人元置诸路万户府专管军务分
上中下三府每府达噜噶齐万户副万户各一人所属镇抚二人上中下各千户所达噜噶齐千户副千户各一人上百户所百户二人下百户
所百户一人】
(臣)等谨按金制诸镇掌军务者犹称节度使沿唐宋辽之衔名也元则改为万户府有上中下之殊以管军多寡为别虎符金牌官皆
世袭有功则升之俨然雄镇矣
诸防御州防御使 【金置防御使一人掌防捍不虞御制盗贼同知通判判官各一人元不置】
儒学提举司 【元置各行省皆置司统诸路府州学校之事及考校进呈文字每司提举一人副提举一人蒙古提举学校官同】
(臣)等谨按金代祇于府州置文学博士教授等员依宋辽旧制也元则特置于行省无所隶属较金特崇其秩葢亦慎重学校之良制
云
都转运使 【金置掌赋税钱谷仓库出纳有使副使判官皆无定员元不置】
都转盐运使司 【金置各盐使司凡七所掌干盐利以佐国用使一人副使二人判官三人管勾二十二人同管勾五人都监八人监同
七人知法一人元置转运盐使司三所掌盐课事使二人同知副使各一人运判二人经厯知事各一人所属盐场各场司令丞管勾各一人盐
课提举司二所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所属盐场设官同茶盐转运使一所使同知副使运判官各一人经厯知事各一人所属各盐场设
官亦同】
诸路总管府 【金置诸府尹一人同知少尹府判推官各一人所属教授一人知法一人元改为总管府达噜噶齐总管各一人同知治
中判官各一人推官二人经厯知事各一人所属儒学教授学正学录各一人蒙古教授医学教授阴阳学教授各一人司狱司司狱一人丞一
人平准行用库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织染局局使副使各一人杂造局局使副使各一人府仓大使副使各一人惠民药局提领一人税务提
领大使副使各一人录事司达噜噶齐录事司候判官各一人】
(臣)等谨按金史百官志诸府录事诸州司候市令司军器库使商税务使各库使都监买物司不隶于各府之下其与元制稍殊者元
制每府所置之官皆同金则诸府州属员额多寡互异且有或置或不置者故难画一备载耳
散府 【元分置散府达噜噶齐一人知府或府尹一人同知判官推官各一人】
(臣)等谨按元之散府或隶诸路或隶宣慰司或隶行省或直隶省部或统州县或不统州县其制无定故其设官亦不备也
诸州 【金置诸州刺史一人同知判官各一人元置诸州达噜噶齐知州同知判官无定员其州分上中下三等】
诸县 【金置诸县令一人丞主簿尉各一人元置诸县达噜噶齐一人尹一人丞簿尉各一人】
(臣)等谨按金制大兴宛平为赤县其次为次赤县为剧县在京倚郭为京县自京县而下乃分上中下三等令之品秩亦分等差是犹
沿唐宋之制元以大兴宛平属于管领诸路打捕鹰房总管府不分赤剧其各省之州县则分上中下而令之品秩亦殊焉
中都曲使司 【金置掌酝造曲蘖办课有使副使都监皆无定员元不置】
提举南京路榷货事 【金置无员额】
中都商税务司 【金置使一人副使一人都监一人掌办课以佐国用】
中都广备库 【金置使一人副使一人判官一人掌疋帛颜色油漆诸物出纳之事】
永丰库 【金置使一人副使一人判官一人掌泉货金银珠玉出纳之事所属镀铁院都监二人】
南京交钞库 【金置使一人副使一人掌出入钱钞之事】
中都流泉务 【金置使一人副使一人掌流通泉货之事所属有中都店宅务管勾四人】
中都左右厢别贮院 【金置使一人副使一人判官无员额掌拘收退朴等物及出给之事】
中都木场 【金置使一人副使一人判官一人掌拘收材木诸物及出给之事】
中都买物司 【金置使一人副使一人掌收买宫中所用诸物都监四人掌支应等事】
京兆府司竹监 【金置管勾一人掌■〈艹耨〉养竹园采斫之事】
诸绫锦院 【金置院于真定平阳太原河间怀州等处使一人副使一人掌织造缎疋之事】
规措京兆府耀州三白渠公事 【金置规措官无员额掌灌溉民田之事】
漕运司 【金置提举一人同提举一人勾当官无员额掌催督起运纲船】
诸仓 【金置使副使掌仓廪蓄积纳租税支给禄廪之事】
草场 【金置使副使掌储积受给之事】
南京诸仓 【金置监支纳官又有草场监支纳官无员额】
南京提控规运柴炭场 【金置使副使无员额】
西京规运柴炭场 【金置使副使无员额】
(臣)等谨按金之设官员简而职陈元之设官额繁而事统其各有攸属者既类列于编而家国天下食货之所需其间至纤至悉凡以
利民用而阜民财当必有经理而区画之者未可以其秩卑事琐而谓无足轻重也若金之中都曲使司以下诸职或以办课榷商或以交钞质
剂或专掌灌溉之宜或分领漕运之务下至木场竹监锦院纲船悉有以兼司其事而以较有元官制则凡此诸职皆分隶于户部工部宣徽院
留守司以及诸路总管府特其名目不同故未可以类叙耳
诸总管府节镇兵马司 【金置兵马司掌巡捕盗贼事都指挥一人副都指挥使二人指挥使一人军使一人左右什将各一人诸府镇
又有都军使都指挥使一人诸防刺州军辖一人诸府州兵马钤辖一人所掌皆同】
诸巡检 【金置中都有东北都巡检使西南都巡检诸州都巡检散巡检皆无定员元巡检司巡检皆属于诸县】
(臣)等谨按巡检始于宋以材武大小使臣充之金犹仍宋制无所隶属元则属于诸县丞簿之下其职卑而其权亦稍杀矣
各讥察使 【金置潼关讥察官孟津渡讥察提举讥察使沿淮讥察使掌纠察非违元不置】
诸边将 【金置诸边有正将副将部将各一人巡守边境元不置】
统军司 【金置统军司使一人掌镇摄封陲副统军判官各一人元不置】
诸明安 【金置明安掌修理军务所属穆昆掌抚辑军户皆无定员元不置】
诸部族节度使 【金置统制各部镇抚诸军副使判官各一人元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