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志 - 第 293 页/共 1359 页
权宜之制非定则也】 梁太祖开平三年正月诏曰禄俸所以养贤而励奉公也朕今肇建诸色已毕郊禋职贡至多经用差少其百官俸料委
左藏库依例全给 【按唐以前户部度支掌百官之俸给梁独委左藏库亦权宜之制也】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二月租庸院奏新定四京及
诸道副使判官以下俸料请降敕各道逐处支遣兼除各道所置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外如本处所置署官员即勒本道节度使自备请给不
得擅支系省钱物定制节度使副每月料钱四十千米一石面一石春服冬服绢各十五匹绵三十两节度观察判官每月料钱三十千米六斗
面一石春服冬服绢各十二匹绵二十五两节度掌书记每月料钱二十五千米六斗面一石春服冬服绢各十匹绵二十两节度推官每月料
钱十五千米六斗面一石春服冬服绢各十匹绵二十两租庸院又奏诸道州县官并防御团练副使判官等月俸赡给其防御团练副使判官
逐月料钱三十千及二十千不等畿县令及各参军诸曹判官文学主簿诸职二十千至一十二千有差晋高祖天福六年敕诸卫上将军逐月
加俸余不加汉隐帝干佑二年七月敕诸道州府令录判官主簿宜令等第支与俸给周太祖广顺元年敕牧守之任委过非轻分忧之务既同
制禄之数宜等前有富庶之郡请给则优或边远之州俸料独薄以至迁除之际拟议为难宜分多益寡均利同恩今复位则例诸州防御使料
钱二百千禄粟百石元随三十人衣粮团练料钱一百五十千禄粟七十石元随三十人衣粮刺史料钱一百千禄粟五十石元随二十人衣粮
世宗显德五年又定制县令逐月料钱二十千至十千有差米麦五石至三石有差主簿料钱十二千至六千有差米麦三石至二石有差州司
录事参军及两京司录每月料钱二十千至十千有差米麦五石至三石有差
△宋
宋制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副使知院事同知院事及宣徽使签书枢密院事节度观察留后知枢密院事及充
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并带宣徽签书检校太保签书及三司使中书门下侍郎尚书左右丞太尉月各一百石料钱四百千至二百千有差
春冬绫各十匹春绢十匹冬绢二十匹绵五十两枢密使带使相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上及带宣徽使并前两府除节度使枢密使副
知院事带节度使月各给二百石料钱略同绫绢绵亦略同三公三少一百五十石绫各十匹绢各二十匹权三司使公事七十石春冬绫各十
疋绢十五匹权发遣使三十五石绫绢同权三司外节度使 【前所载除节度使以京朝官兼节度使外节度则各军之节度也】 一百五十
石料钱三百千春绢二十匹冬绢三十匹绫各十匹春罗一匹绵百两留后观察防御使一百石料钱三百千至二百千有差春冬绢各十匹绫
各十匹绵五十两刺史五十石凡一石给六斗米麦各半赤令七石丞四石京府司录五石诸曹参军四石至三石有二等畿县知县六石至三
石有四等司理司法四石至二石有三等司户三石至二石有二等诸县令五石至三石有三等簿尉三石至二石有二等西京军巡判官四石
军监判官防团推官二石神宗熙寍二年中书门下言天下选人奉簿多少不一不足以劝廉吏欲月增米麦料钱县令以下诸职旧三石者并
增至四石司理等官旧二石者增至三石云
△辽
辽圣宗统和十六年四月诏罢民输官俸给自内帑
△金
金百官俸给正一品钱粟自三百贯石至二百二十贯石有差曲米麦五十称石至三十五称石有差春衣罗秋衣绫五十金至三十五匹
有差春秋绢二百匹至一百二十匹有差绵千两至六百两有差从一品钱粟二百贯石至一百八十贯石有差曲米麦三十称石至二十五称
石有差春罗秋绫三十匹至二十五匹有差绢一百匹至九十匹有差绵五百两至四百两有差正二品钱粟一百五十贯石曲米麦各二十二
称石春罗秋绫各二十二匹绢各八十匹绵三百五十两从二品钱粟一百四十贯石至一百二十贯石有差曲米麦各二十称石至十八称石
有差春罗秋绫各二十匹至十八匹有差绢各七十五匹至七十匹有差绵三百两至二百五十两有差正三品钱粟七十贯石曲米麦各十六
称石春罗秋绫各十二匹绢各五十五匹绵二百两外官钱粟一百贯石至十二贯石有差曲米麦各十五称石至十二称石有差绢四十匹绵
二百两从三品钱粟六十贯石曲米麦各十四称石春罗秋绫各十匹绢五十匹绵一百八十两外官钱粟六十贯石曲米麦各十称石绢各二
十五匹绵一百二十两正四品钱粟四十五贯石曲米麦各十二称石春罗秋绫各八匹绢各四十匹绵一百五十两外官钱粟五十贯石至四
十五贯石有差曲米麦各八称石绢各二十二匹绵八十两从四品钱粟四十贯石曲米麦各十称石春罗秋绫各六匹绢各三十匹绵一百三
十两外官钱粟四十贯石曲米麦各七称石绢各八十匹绵六十两明安钱粟四十八贯石余皆无乌尔古使同正五品钱粟三十五贯石曲米
麦各八称石春罗秋绫各五匹绢各二十五匹绵一百两外官钱粟三十五贯石曲米麦各六称石绢各十七匹绵五十五两从五品钱粟三十
贯石曲米麦六称石春罗秋绫各五匹绢各二十匹绵八十两外官钱粟二十五贯石曲米麦各四称石绢各十匹绵四十两穆昆钱粟二十五
贯石余皆无正六品钱粟二十五贯石麦五石绢各十七匹绵七十两外官钱粟二十贯石曲米麦三称石绢八匹绵三十两从六品钱粟二十
二贯石麦五石春秋绢各十五匹绵六十两正七品钱粟二十二贯石麦四石衣绢各十二匹绵五十五两外官略同从七品钱粟一十七贯石
麦四石衣绢各十匹绵五十两外官略同较其职之繁简而略加损益焉正八品钱粟十五贯石麦三石衣绢各八匹绵四十五两外官亦略加
损益从八品钱粟一十三贯石麦三石衣绢各七匹绵四十两外官略同正九品钱粟一十二贯石麦二石衣绢各六匹绵三十五两外官略同
从九品钱粟一十贯石麦二石衣绢各五匹绵三十两外官略同天德二年以三师宰臣以下有以一官而兼数职及有食其禄而复领他事者
前此并给以俸今宜从一高其兼职之俸并不重给大定二十六年又诏兼给之
△元
元制俸米俸则较其品之大小米则较其职事之繁简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定百官俸例各品又分等次从一品有六定五定之差正二品
有四定二十五两四定一十五两之差从二品分三等有四定及三定三十五两三定二十五两正三品分三等有三定二十五两三定一十五
两三定从三品分三等有三定二定三十五两二定二十五两正四品分三等有二定二十五两二定十五两二定从四品分三等二定一定四
十五两一定四十两正五品以下皆二等有一定四十两一定三十两从五品有一定三十两一定二十两正六品有一定二十两一定一十五
两从六品一定一十五两一定十两正七至正九品一定一十两至三十五两从九品三十五两皆以五两递降焉其米数则太师太傅太保中
书省右左丞相一十五石平章政事右左丞以下自十二石递减有差六部尚书八石侍郎五石以下递减有差枢密院知院十三石五斗自同
知至参议十一石五斗至三石有差各卫指挥使至签事自七石五斗至四石五斗有差御史大夫十二石中丞至监察御史自十一石至三石
有差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十石五斗其侍书学士至授经郎自九石五斗至三石有差大禧宗禋院院使十二石其同知至参议自十石至三
石五斗有差其宣政院翰林国史院翰林院集贤院长贰略同中政院院使十石五斗其同知至司议照磨自八石五斗至二石有差其太医院
典瑞院将作院太史院储政院并同太常礼仪院使米八石五斗其院同至院判自七石五斗至四石有差通政院同大宗正府伊克扎尔古齐
一员十二石二十七员各八石五员各六石大司农十二石其卿至丞自十二石至九石有差大都留守司留守十石五斗其同知至留判自八
石至四石有差都护府太都护八石五斗其同知至副都护自七石至六石有差武备寺卿米七石五斗同判六石其少卿至寺丞自四石五斗
至三石五斗有差其光禄尚乘长庆长秋承徽长寍长信寍徽诸寺并同其尚舍寺引进司拱卫都指挥司翊正司内正司都漕运司太府监秘
书章佩利用中尚度支各监长贰自七石至二石略同国子监祭酒米六石其司业至博士自三石五斗至二石五斗有差蒙古国子监同经正
监卿米七石五斗其太监至监丞皆五石至三石司天监提点米六石司天监米五石其监丞至教授自三石至一石有差回回司天监少监米
四石五斗余并同司天监都水监亦略同
△明
明制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至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
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而止定为制不易
○致仕官禄
致仕官禄始于唐宋以前厯代皆未有也宋制仁宗景佑三年诏曰致仕官旧皆给半俸而未尝为显官者或贫不能自给岂所以遇高年
养廉耻也其大两省大卿监正刺史合门使以上致仕者自今给俸并如分司官例仍岁时赐羊酒米麦徽宗大观二年诏致仕官应给俸者以
缗钱充然宋制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其始员数甚少熙寍以后增置愈多在京宫观旧制以宰相执政充使或丞郎学士以上充副使两省
或五品以上为判官诸司使副为都监又有提举提点主管其戚里近属及前宰执留京师者多除宫观以示优礼时朝廷方经理时政以疲老
不任事者废职欲悉罢之仍使任宫观以食其禄王安石亦欲以此处异议者遂诏宫观毋限员又诏杭州洞霄宫亳州明道宫华州云台观建
州武夷观台州崇道观成都玉局观建昌军仙都观江州太平观洪州玉隆观五岳庙并依嵩山崇福宫舒州灵仙观或提举提点官俸给大两
省卿监及职司资序人视小郡知州知州资序人视小郡通判武臣仿此四年诏宫观岳庙留官一员余听如分司致仕例从便居任其在京宫
观诸使则不轻授如王安石以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为集禧观使吕公着韩维以资政殿学士兼侍读仍提举中太一宫兼集禧观公事冯京
以观文殿学士梁焘以资政殿学士为中太一宫醴泉观使是也是后祠观有内外之别京祠以前宰相见任使相充使次充提举余则为提点
为主管随官之高下处之其非自陈而特差者如黜降之例外祠或有以选人充之者葢高宗绍兴以来士大夫多流离困厄之余未有阙以处
之于是以承务郎以上权差宫观一次而选人亦得有宫观至后又罢之金制官职致仕者给半俸 【按金史不载致仕官俸宇文懋昭大金
国志详载致仕官半俸仪】 明制无致仕之俸唯宰执致仕在籍者遣行人司存问或赐羊酒或赐文绮然非一时元臣硕辅则无是优礼尚书
以下亦无存问及优赐焉
○职田
宋
金
元
明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