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志 - 第 287 页/共 1359 页
诸乣详衮 【金置详衮默济格掌守戍边堡皆无定员元不置】
诸额勒金司 【金置额勒金一人掌部族村寨元不置】
诸图哩 【金置图哩一人掌部落词讼元不置】
(臣)等谨按金代详衮额勒锦诸职犹沿辽制之旧虽名目不异而品秩悬殊要以治其部族之官葢终金之世不废云
诸羣牧所 【金置乌勒呼一人使副使判官各一人掌检校羣牧事元不置】
诸蛮夷长官司 【元置长官司秩如下州有达噜噶齐长官副长官各一人】
各处托克托郭逊 【元置掌辨使臣奸伪正副各一人】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职官略 【六】
明官制上
○明官制上
明之官制自太祖初下建康设官仍元之旧洪武元年设六尚书皆隶中书省十三年废中书省革丞相诸官乃分其职于六部惟选简才
望以备顾问成祖践阼始建内阁以翰林院平驳诸司章奏仁宗登极始以东宫旧臣入阁办事擢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加少保兼华葢殿大学
士杨荣为太常卿兼内阁办事由是阁权渐重无异宋辽金元三省长官而六部皆禀受内阁风旨而后行初又改枢密院为都督府分府为五
而摄其枢要于兵部改宋辽金元之御史大夫中丞为都御史台为察院分十三道御史并革前代治书殿中诸侍御史名衔而纠劾巡按照刷
问拟之任一切责之监察御史设给事中八十余人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分察六部之事而纠其弊误权为最重革元置行中书省参政等官
用布按二司统摄郡县永乐间于要害之地始遣巡抚仁宣之际添设渐多用都御史侍郎通政卿丞景帝景泰以后悉用都御史洎乎末造一
省设有数员官冗而事愈不振矣又明初金陵官制己具后虽定鼎北京而南省之官如故惟事权不属职事高简终明之世不废亦一代之制
也
宗人府 【明置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其属经厯司经厯一人南京
宗人府不置官惟经厯一人】
(臣)等谨按孙清宗人府题名碑记明太祖建宗人府以亲王之长领府事以勋旧大臣佐之其职较唐以后各代为独重故明会典载
于各署之前又按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英宗正统三年北京始建府治
太师太傅太保 【明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无定员无专授或为加衔或为赠官】
(臣)等谨按明代沿唐宋辽金元之制不特置三公之官洪武三年加李善长为太师徐达为太傅时常遇春已赠太保嗣后秖加之勋
戚武臣其文臣得加者善长之外惟张居正一人余则皆赠官云
少师少傅少保 【明制以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亦无定员无专职与三公同】
(臣)等谨按明初三孤无兼领者惟宣宗宣德三年以蹇义为少师杨士奇为少傅夏原吉为少保各辍所领侍左右咨访政事公孤之
官几于专授唐以后厯代所未有也又考三孤之官各代所不置惟宋徽宗政和中置而即罢明则独仿周制设是职而不轻授官云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明制以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无定员无专职或为加官或为赠官】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明制以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亦无定员与东宫三师同】
太子宾客 【明制无定员其秩亚于东宫三师三少为尚书侍郎加官间以祭酒都给事中兼之】
殿阁大学士 【明置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
点检题奏以平允庶政】
(臣)等谨按明郑晓百官述洪武十五年冬始仿宋制置殿阁学士其时检讨典籍诸官皆得为殿阁大学士宣德初始以侍郎直内阁
景泰以后加至宫保尚书遂与唐宋辽金元之三省长官同其秩焉
(臣)等又按明初罢丞相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殿阁大学士秖备顾问鲜所参决仁宣以后加公孤参可否由是内阁拟票而职掌渐
崇然拟票又决于内监之批红以致流弊从生云
吏部尚书侍郎 【明置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侍郎贰之东京吏部尚书一人右侍郎一
人】
(臣)等谨按明初六部皆属于中书省洪武十三年诏政归六部而吏部长官尤慎其选较五部为特重
文选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文选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掌官吏班秩迁升改调之事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一人主事
一人】
(臣)等谨按明初吏部设属部四第一曰总部洪武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改为文选司而吏部四属部并五部属皆称清
吏司即唐宋以来吏部郎官之职也
(臣)等又按唐宋辽金元以主事为曹郎属官与司务检校诸员同列明制升主事为曹郎共理部事各部司务厅司务二人掌催督稽
缓勾销簿书职掌仍与唐以后各代同
验封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验封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掌封爵袭废褒赠吏算之事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一人主事
一人】
(臣)等谨按明之验封即唐宋司封郎官之职金元则皆属吏部郎官不特设司封
稽勋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稽勋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掌勋级名籍丧养之事南京吏部稽勋司郎中一人主事一人
】
(臣)等谨按明之稽勋即唐宋司勋之职金元则皆属吏部郎官不特设司勋
考功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考功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掌官吏考课黜陟之事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一人主事一人
】
(臣)等谨按明制南京官职皆隶北吏部惟六年考察则属南京考功司焉
户部尚书侍郎 【明置户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天下田赋之政令稽其版籍之数南家户部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
(臣)等谨按明会典世宗嘉靖时以户部侍郎总理西苑农事后裁又按神宗万历以后增设督理钱法侍郎及督饷侍郎至三四人葢
出一时权宜非定制也
十三司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制户部分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司各郎中一人员外
郎一人主事二人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及诸司卫所禄俸边镇粮饷各仓场盐课钞关南京户部十三司郎中十三人员
外郎九人主事十九人】
(臣)等谨按明会典明初设属部四曰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洪武二十三年改为浙江诸省十二部二十九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
司永乐以后改为十三司
(臣)等又按明制户部属官最多有照磨检校提举副提举典史大使副使几四十余员南京户部亦有照磨提举大使副使检校等官
较他部独多明初又置司农司判录司诸职分掌户部之事葢仿宋金元大司农司之制后皆废不复置悉归其职于户部焉
仓场总督 【明置总督仓场一人专督诸仓或用尚书或用侍郎俱不治部事】
(臣)等谨按明永乐中置京仓及通州诸仓以户部司员经理之宣德五年命李昶为户部尚书专理仓务遂为定制南京亦设总理粮
储一人即元粮运提举司之职也
礼部尚书侍郎 【明置礼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南京礼部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
(臣)等谨按唐宋礼部仅掌祠祀若音乐之司唱导之职分隶太常鸿胪元己省并于礼部而祭祀则又分掌于大禧宗禋院番贡则专
隶宣政院明则合典乐典教内而宗藩外而诸番上自天官下逮医师膳夫之属靡不兼综故其属四司之外又有教习驸马主事会同馆主事
铸印局大使副使教坊司奉銮左右韶舞左右司乐南京礼部亦有铸印局副使教坊司韶舞司乐等官其职较前代独重宪宗成化以后登公
孤任宰辅者多由宗伯葢冠于诸部焉
仪制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仪制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正统六年增主事一人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南京礼
部仪制司郎中一人主事一人】
(臣)等谨按明初设属部四其一曰总部洪武二十二年改曰仪部二十九年改为仪制司即前代礼部郎中之职也
祠祭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祠祭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正统六年增主事一人掌诸祀典及天文国恤庙讳之事南京
礼部祠祭司郎中一人主事一人】
(臣)等谨按明初沿唐宋之制祠部洪武二十九年改为祠祭司
主客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主客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掌诸番朝贡接待给赐之事南京礼部主客司郎中一人】
(臣)等谨按明制吏礼兵工四部曹属制度职掌大略与唐宋相同而悉改其衔名惟主客则仍唐宋之旧也
精膳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精膳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掌宴飨牲豆酒膳之事南京精膳司郎中一人】
(臣)等谨按唐宋之制鸿胪亦掌宴飨明制专隶礼部初亦仍唐宋之名曰膳部洪武二十九年改曰精膳司
兵部尚书侍郎 【明置兵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南京兵部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
(臣)等谨按唐初之制军政总于宰辅肃代以后内枢密及神策诸中尉亦专兵柄宋辽金元掌于枢密院兵部祇以稽尺籍储军器而
己明则军政无所不掌凡命将出师调度兵食悉属本兵权重而职专此明制之异于前代也
(臣)等又按明制南京各部任轻职简皆为养望之官惟兵部尚书专奉敕谕加参赞机务衔同内外守备官操练军马抚恤人民振举
庶务其职较五部特重焉
武选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武选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后增主事至四人掌卫所土官选升调袭替功赏之事南京兵
部武选司郎中一人主事一人】
(臣)等谨按明初兵部属部其一曰总部洪武二十二年改曰司马部二十九年改为武选司
职方郎中员外郎主事 【明置职方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