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 第 27 页/共 200 页

地坛尉满洲八人   太庙尉满洲十人   社稷坛尉满洲五人【右俱隶太常寺】   堂子尉满洲八人【右隶礼部】掌管钥守卫直宿之事朔望则奉芗以行礼凡祀日则守门以司其开阖出入之节焉员额顺治元年定凡四品尉阙员以五品尉序陞五品尉阙员以六品尉序陞惟   太庙五品尉阙则以各   坛六品尉及各部院休致郎中员外郎间次选授六品等   尉阙吏部牒八旗抡送除授   天坛祠祭署奉祀汉人一人 祀丞汉人一人   地坛祠祭署奉祀汉人一人 祀丞汉人一人   朝日坛祠祭署奉祀汉人一人   夕月坛祠祭署奉祀汉人一人   先农坛祠祭署奉祀汉人一人   帝王庙祠祭署无専员【以汉人赞礼郎司乐内一人委理右俱乐部】掌典守神库以时巡视而督其洒扫之役若葺治墙宇树艺林木咸白于长官而敬供其事焉顺治初置奉祀五人祀丞五人寻省祀丞二人凡奉祀员阙以祀丞序陞祀丞员阙以祝版生抡选除授【谨按顺治初设太庙首领内监一人内监二十九人今省内监九人  社稷坛首领内监一人内监九人】   【今省内监五人又康熙二十五年 心殿告成设首领内监二人内监八人今省首领一人内监四人又顺治初各   坛设坛户各   庙设庙戸以给扫除乾隆六年以原额过冗量加裁省今定设坛戸   天   地坛各十八人社稷坛十五人  朝日  夕月坛各十二人  先农坛二十人庙戸  帝王庙十二人 闗帝庙五人 都城隍庙六人又雍正间设昭忠祠贤良祠祠戸各二十人今各省十人谨识于此】   永陵掌关防官一人 副闗防官兼内管领一人 副关防官兼尚茶正尚膳正二人 笔帖式四人   永陵总管一人 翼领二人 防御十有六人   福陵掌关防官一人 副关防官二人 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 内管领一人 笔帖式四人   福陵总管一人 翼领二人 防御十有六人 世袭骑都尉一人 云骑尉品级官七人 六品官一人七品官五人 八品官四人   昭陵掌关防官一人 副关防官二人 尚茶正尚膳正各   一人 内管领一人 笔帖式四人   昭陵总管一人 翼领二人 世袭一等侍卫兼二等轻车都尉一人 防御十有六人 世袭六品尉四人 云骑尉品级官二人 世袭六品官七人【右俱满洲员额】掌守卫   三陵凡班直之令飨献之礼洒扫之节咸以时分司其事   焉   永陵总管等员康熙九年置掌关防等员康熙十一年置福陵   昭陵掌关防总管等员俱顺治十三年置又   永陵有副总领司香尚膳及   国戚章京等员   福陵有副茶领副膳领尚茶尚膳司香管千丁佐领等员又   国戚章京六十五员   昭陵有副总领尚茶尚膳司香管千丁佐领等员又恩赐国戚防御品级三员   国戚章京二十员俱顺治初年以来先后増置   东陵   泰陵管理承办事务衙门宗室贝勒贝子公均无常员东陵   泰陵内务府总管各一人掌帅其属而严卫防时荐享以只奉陵寝初康熙二年始除内大臣侍卫等守防   孝陵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建   景陵   特命以王公守防别置大学士尚书侍郎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总管副都统散秩大臣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侍卫等员皆有阙不除乾隆二年定守防   泰陵人员贝勒二人公一人大臣官员十人侍卫十人皆奉防除往寻设   东陵   泰陵承办事务衙门各铸给印章以守   陵之贝勒贝子公及内务府总管等同领其政令焉守陵寝总兵官马兰镇泰宁镇各一人掌督帅官兵巡防逰   徼以翼卫   陵寝其内务府总管奉   命兼摄者皆由   特简不为例所辖将弁职制详具武职篇   昭西陵奉祀礼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二人 读祝官二   人赞礼郎四人 笔帖式二人   孝陵奉祀礼部掌关防郎中一人【兼管   孝东陵事务】 员外郎二人 读祝官二人 赞礼郎四人 笔帖式二人   孝东陵奉祀礼部员外郎二人 读祝官二人 赞礼郎   四人 笔帖式二人   景陵奉祀礼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二人 读祝官二人   赞礼郎四人 笔帖式二人   景陵皇贵妃园寝读祝官二人 赞礼郎三人   景陵妃园寝读祝官二人 赞礼郎三人   泰陵奉祀礼部郎中一人【兼管   泰东陵事务】 员外郎二人读祝官二人 赞礼郎四人 笔帖式四人   泰东陵奉祀礼部员外郎二人 读祝官二人 赞礼部   四人 笔帖式四人   泰陵妃园寝主事一人 读祝官二人 赞礼郎三人孝贤皇后陵寝奉祀礼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二人读祝官二人 赞礼郎四人 笔帖式二人   纯恵皇贵妃园寝读祝官二人 赞礼郎三人端慧皇太子园寝读祝官二人 赞礼郎三人   东陵承办事务衙门主事二人 笔帖式二人   西陵承办事务衙门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四人【右   东陵宗室郎中一员外郎一主事一   泰陵宗室员外郎一主事一】   【余俱满洲员额】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判署文案监视礼仪嵗供其品物以序祀事读祝官掌读祝辞奉制帛赞礼郎掌赞唱导引以诏行礼之节笔帖式掌缮録文移员额自康熙二年以来先后置乾隆二年定以   孝陵奉祀礼部郎中为掌关防郎中凡各   陵事务皆令防同办理有阙则抡选引   见请   防简补四十六年改置宗室郎中员外郎主事共五人   东陵工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四人 笔帖式四人泰陵工部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笔帖式四人泰东陵工部员外郎一人   泰陵妃园寝工部主事一人掌嵗时修葺缮治之事祭祀则供其楮币官府所须咸给其器具焉员额自康熙二年以来先后置   昭西陵内务府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 内管领一人 笔帖式二人   孝陵内务府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 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 内管领一人 内副管领一人 笔帖式二人   孝东陵内务府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 内管领一人 笔帖式二人   景陵内务府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 尚茶正一人尚膳正二人 内管领一人 内副管领一人笔帖式二人   景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员外郎一人 尚茶副尚膳副   各一人 委署内副管领一人   泰陵内务府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 尚茶正一人尚膳正二人 内管领一人 内副管领一人笔帖式二人   泰东陵内务府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 内管领一人 笔帖式二人   泰陵妃园寝内务府主事一人 内副管领一人孝贤皇后陵寝内务府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 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 内管领一人 内副管领一人 笔帖式二人   纯恵皇贵妃园寝尚茶副尚膳副各一人 委署内副管领一人   端慧皇太子园寝内副管领一人 尚茶副尚膳副各一人【右俱内务府员额】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奉祭祀奠享之礼扫除开阖之节艺林木薙草莱皆因时经理之尚茶尚膳正副掌熟俎之具蔬茹之品酏浆之用咸洁治而敬共之内管领副管领掌饼饵饴蜜之物以时荐之笔帖式分掌文案员额自康熙二年以来先后置   昭西陵防御十有六人 骁骑校二人 笔帖式二人孝陵总管一人 翼领二人【俱兼管   昭西陵孝东陵事务】 防御十有六人 轻车都尉一人 云骑尉二人骁骑校二人 笔帖式二人   孝东陵防御十有六人 骁骑校二人 笔帖式二人景陵总管一人 翼领二人 防御十有六人 骁骑校   二人 笔帖式二人   景陵皇贵妃园寝防御四人 骁骑校一人   泰陵   泰东陵总管一人翼领二人 防御四十人 骁骑校五   人 笔帖式二人   孝贤皇后陵寝总管一人 翼领二人 防御十有六   人 骁骑校二人   纯恵皇贵妃园寝防御八人 骁骑校一人端慧皇太子园寝防御委署翼领一人 防御七人委署骁骑校一人【右俱满洲员额】总管翼领掌帅八旗官兵巡视守防防御骁骑校掌守衡门戸库藏祭祀则供其几筵笔帖式分掌文案员额自康熙二年以来先后置   皇朝通典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巻二十八   职官【六】   光禄寺【卿 少卿 四署署正 署丞 典簿司库 库使 笔帖式】光禄寺卿满洲汉人各一人 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   大内膳羞及祭祀朝防燕飨酒醴饔饩之需辨其物品厘其法式以待供馈凡大祀则视刲牲祭之日以卿二人进福酒福祚而颁其膰肉于百执事之人凡蕃国贡使廪于馆者则序其等而为之庀具焉所属有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顺治元年置光禄寺卿满洲汉人各一人少卿满洲一人汉人二人寺丞汉人一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寺丞员额少卿亦省汉人一人乾隆十三年以来以大臣总理寺事皆由   特简无常员 大官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 署丞满洲二人掌肉脩蔬茹之属辨其物而共之祭祀燕飨则陈其几席焉【初顺治元年定四署置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署丞各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又汉人监事各一人十三年省汉人监事员额十五年又省汉人署丞四人】珍羞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 署丞满洲二人掌及时献其禽鱻以荐新于   庙祭祀则共醢若燕飨之品物各凖其度数以差次之良醖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 署丞满洲二   人掌共祭祀燕飨之酒醴设酒库于西安门内授之灋式而颁其政令焉 掌醢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 署丞满洲二人掌共百事之盐及果实饴蜜醯酱之属咸以时按式而告备焉 典簿防典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章疏文移【顺治元年又置司牲汉大使一人十五年省】 司库满洲二人 库使满洲八人掌库帑出纳 笔帖式满洲十有八人【顺治元年置满洲笔帖式二十有一人汉军二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汉军员额复省满洲笔帖式三人】   【臣】等谨按周礼膳夫有惟王不防之文説经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