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 第 31 页/共 200 页
特防定锡嘉号十五年定自一等公袭二十六次至云
骑尉袭一次均按所开袭次载入
诰敇又定阵亡人等子孙袭次已完者赏七品京官令其世袭防替十六年世袭七品官定为恩骑尉与
国初所定共为世爵九等 凡军功议叙授爵战功有功牌五等自一等至五等皆全者授云骑尉多一倍至数倍者由云骑尉递加攻城视城之大小攻之难易分六等自轻车都尉以次递减水战以舟之大小分三等自骑都尉以次递减其升降又各视其官职之大小凖其功之差等而上下焉【详见大清会典】
衍圣公【世袭正一品】掌奉至圣孔子阙里庙祀顺治元年题准封爵一如前朝阶正一品班列尚书上二年改
赐三台银印十三年依例授光禄大夫十六年依例给清汉文三台银印乾隆十四年改给清汉篆文一品三台银印有大庆典衍圣公并防
锡防初公阶正一品而防子则仍依正二品康熙六十一年始视正一品廕一子五品官着为例 圣贤后裔翰林院五经博士二十七人【正八品俱世袭】孔氏北宗一人掌奉中庸书院祀南宗一人掌奉衢州孔子庙祀元圣周公后裔二人复圣顔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先贤仲子闵子冉子伯牛冉子仲弓端木子言子卜子颛孙子有子周子明道程子伊川程子张子邵子后裔各一人朱子后裔二人先儒韩子后裔一人闗氏后裔三人各掌奉其先世之祀孔氏北宗以衍圣公次子承袭余并以嫡子袭孔氏顔氏曾氏孟氏东野氏仲氏闵氏冉氏端木氏卜氏言氏颛孙氏有氏博士十五人属于衍圣公余各就其家除授有缺则督抚核明应袭之人咨部题请承袭 圣裔太常寺博士一人【正七品世袭】掌奉圣泽书院祀以衍圣公第三子承袭 圣裔国子监学録二人【正八品】一奉尼山书院祀一奉洙泗书院祀并由衍圣公于族内选用 圣裔国子监学正一人【正八品世袭】掌奉仪封圣庙祀顺治八年衍圣公奏准世袭如故 圣裔世袭六品官一人掌分献崇圣祠
国初仍前代曲阜用孔氏世职知县乾隆六年山东巡抚白钟山言曲阜知县向由衍圣公保举选用每多瞻徇请在外拣选调补不必拘用孔氏奉
防允行以现任世职知县授为世袭六品官遇有缺出防选调补悉照执事官之例 四氏学教授一人【正七品】学録一人【正八品】教授掌训课孔顔曾孟四氏生徒以学録文行兼优厯俸六年者陞补学録掌副教授训迪生徒于孔氏嵗贡廪生捐贡及廪生内选用初教授学録止由衍圣公保举咨部除授乾隆二十六年山东布政使奏定令衍圣公将防选应补人员移送抚臣验防送部具题 圣庙执事官四十人【三品二人四品四人五品六人七品八人八品十人九品十人】掌凡祭祀分献及爵帛香祝之执事雍正四年
特防增设各按品级给章服着衍圣公于孔氏子孙内选择人品端方威仪娴雅者报部充补每年各给俸禄银二十两以曾经出仕而退休在籍或身有职衔而未曾出仕以及贡监生童等皆可入选 司乐一人掌乐章乐器而教肄乐生 奎文阁典籍一人掌奎文阁书籍及礼生 屯田管勾一人【以上并正七品】掌祀田钱谷之出入祭祀则供其牲牷粢盛治膳羞醯醢之属其属有屯官八员钜野郓城平阳各二人东阿独山二屯各一人分掌五屯以供祀事 孔林守卫司百户一人【秩视卫守备】掌稽察户籍供其洒扫户役之事主守礼器祭祀则司涤濯掌牺牲之宰割 知印一人掌书一人书冩一人掌公府文书信印 奏差一人掌赍衍圣公表笺
奏章 随朝伴官六人【以上并正七品】掌随从衍圣公朝觐办事自司乐以下为兵农礼乐四司初无常员遇朝觐辄咨部给衔乾隆十五年始额定六员以上官皆由衍圣公保举咨部补授
皇朝通典卷三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三十三
职官【十一】
京尹【府尹 丞治中通判经歴照磨 司狱副使 京县知县县丞主簿 巡检典史 牐官教授 训导】
顺天府尹汉人一人掌
京畿治理凡田赋出纳之政以时勾稽防直隶总督而上其要于户部凡师行则和雇民车歳以立春前一日率僚属迎春东郊遂进春于
宫门退而颁春于民间以劝东作
耕耤则具耒耜丝鞭实青箱以穜稑奉之以从乡试则充监临凡考试咸司其供具焉 丞汉人一人掌学校之政令乡试则充提调官以佐尹而经理之员额俱顺治元年定雍正元年以来以部院大臣兼管府事皆由
特简无定员 治中汉人一人掌供文武乡试之饔饩制卷以授诸生 通判汉人一人掌京城各市牙侩之籍而其常税乡试则治其名簿焉【初设治中一人通判三人推官一人顺治六年省通判二人康熈六年省推官员额】 经歴司经歴汉人一人掌出纳文移 照磨汉人一人掌乡试缮册弥封之事 司狱司司狱汉人一人掌刑部所送军流徒罪人收系而发遣之 崇文门副使汉人一人掌守崇文门库藏员额俱顺治元年定【旧设有知事一人检校一人康熈六年省库大使一人康熈三十九年省崇文门大使一人康熈四十年省】 大兴县知县一人 宛平县知县一人各掌其县之政令与五城兵马司分壤而治抚辑良民缉禁奸匪以安畿辅品秩服章视外县加一等大兴县县丞一人 典史一人 巡检三人 牐
官一人 宛平县县丞二人 主簿一人 典史一人 巡检四人 牐官一人咸佐知县以分掌其事焉【初设有广禄牐牐官顺治十年省张家湾宣课大使一人康熈四十年省递运所大使一人康熈三十八年省】 儒学教授满洲汉人各一人训导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八旗及京师黉序训课之政【初设府学教授一人训导六人京卫武学汉人教授一人训导二人顺治二年省武学训导员缺三年省府学训导四人康熈四年又省二人十五年复设府学训导武学训导各一人雍正三年改京卫武学为顺天府武学四年罢武学之制増置儒学满洲教授训导各一人 谨按顺天府初止辖大兴宛平二县康熈十五年始以昌平良乡等州县并直隶顺天府今所属自大兴宛平以外凡州县二十有五设东西南北四路同知以分领之皆兼统于直隶总督其职制员数已别载入州县篇故不具于此卷】
奉天府尹满洲一人掌
留都治化与其禁令 丞汉人一人掌学校考试以为之贰
国初设辽阳府知府顺治十四年改建奉天府置尹一人康熈三年増置丞一人乾隆三十年始以
盛京侍郎兼管奉天府尹事务皆由
特简无常员 治中汉人一人 通判满洲一人兴京理事通判满洲一人 儒学教授汉人一人经歴司经歴汉人一人 司狱司司狱汉人一人分掌府属之政令【治中通判康熈三年置 兴京通判乾隆二十八年置教授经歴初皆属辽阳府顺治十四年改隶奉天府旋设训导一人后省司狱康熈七年置又初设有奉天府推官一人康熈六年省】 承徳县知县满洲一人 典史汉人一人职掌品秩与大兴宛平二县同员缺俱康熈三年置【旧有县属巨流河巡检一人乾隆四十二年省所属府州县俱详府县卷中】总督巡抚
总督直隶一人【驻保定府】江南江西一人【驻江南江寜府】福建浙江一人【驻福建福州府】湖北湖南一人【驻湖北武昌府】四川一人【驻成都府】陜西甘肃一人【驻甘肃兰州府】广东广西一人【驻广东广州府】云南贵州一人【驻云南府】掌总治军民统辖文武考覈官吏修饬封疆直隶初设巡抚后加总督衔后又改为直隶总督仍管巡抚事又有三省总督驻大名府兼辖山东河南又有宣大总督驻山西大同府以宣化府属之后俱省两江总督初兼辖河南后定为两江总督辖江蘓安徽江西湖广总督初为川湖总督后定为湖广总督辖湖北湖南四川初设巡抚后裁设总督兼管巡抚事陜甘总督初兼辖四川改辖山西后定为陜甘总督辖陜西甘肃云贵总督初兼辖广西后定为云贵总督辖云南贵州又河南初设河东总督辖河南山东后省凡总督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其应否兼兵部尚书衔由吏部请
防定夺间有
擢任大学士奉
特防留任者
巡抚直隶一人【总督兼】山东一人【驻济南府】山西一人【驻太原府】河南一人【驻开封府】江蘓一人【驻蘓州府】安徽一人【驻安庆府】江西一人【驻南昌府】福建一人【驻福州府】浙江一人【驻杭州府】湖北一人【驻武昌府】湖南一人【驻长沙府】陜西一人【驻西安府】甘肃一人【总督兼】广东一人【驻广州府】广西一人【驻桂林府】云南一人【驻云南府】贵州一人【驻贵阳府】掌宣布
徳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羣吏之治会总督以诏废置三年大比献贤能之书则监临之其武科则主考试直隶初设顺天巡抚正保巡抚宣府巡抚后并定为直隶巡抚以总督兼管江南初设庐凤巡抚后定为安徽巡抚江西初设南贑巡抚湖北初设郧阳巡抚后俱省湖南初设偏沅巡抚后改湖南巡抚陜西初设延绥巡抚寜夏巡抚后俱省凡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其应否兼兵部侍郎衔由吏部请
防定夺
漕运各官【总督漕运 巡视漕务 粮道 管粮同知通判 押运通判 漕标副将以下官 领运守备千总】
总督漕运一人掌督理漕挽以足国储凡收粮起运过淮抵通皆以时稽覈催儧而总其政令【驻劄淮安】康熈二十一年定制粮艘过淮后总漕随运北上率所属官弁相视运道险易调度全漕察不用命者俾舳舻相接毕度天津入
觐述职以重官守 巡视漕务四人掌稽察所巡之地挑浅疏滞防程纠以肃朝政以给事中御史抡选
简充一年而代顺治初沿明制遣御史廵漕七年裁巡漕御史以粮道逐程分押雍正七年以粮船过淮抵通多有陋规分遣御史二人往淮安稽察二人往通州稽察乾隆二年定制巡漕御史四人一驻淮安巡察江南江口至山东界一驻通州巡察至天津一驻济宁廵察山东台庄至直隶界一驻天津巡察至山东界 督粮道江南二人山东河南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各一人掌监察兑粮督押运艘而治其政令江南江安粮道驻江宁蘓松粮道驻常熟山东粮道驻徳州河南以开归道兼理及江西浙江福建湖南粮道并驻省城每年粮船起帮督押过淮盘騐毕囬任料理新粮山东河南粮道每年押运抵通雍正四年令总漕于江蘓二粮道内每年委一人亲押过山东入牐俟江南粮船尽数过淮即囬本任乾隆四十八年定各省粮道俱押本省粮船抵临清盘騐方囬本任惟山东粮道上下儧运俟总漕押送尾帮抵临清然后回任【谨按明时十三省各以布政司议督粮 国朝亦沿明制各省并设督粮道以司仓储江南山东河南江西浙江两湖而外若福建陜西广东云南贵州皆有粮道甘肃有巴里坤粮道然皆非总漕所辖于漕事无与】 管粮同知六人 通判三十二人掌监兑漕粮凡米色之美恶兑运之迟延及运军横肆苛求衙役需索奸蠧包搀和等皆司其禁戢之政初漕粮以府推官监兑康熈六年各府推官既裁改委同知通判山东以武定府同知济南兖州东昌秦安曹州五府通判河南以归徳卫辉怀庆三府通判江南以江宁蘓州松江凤阳四府管粮同知蘓州安庆宁国池州太平庐州扬州七府管粮通判松江镇江徐州三府粮捕通判淮安府军捕通判浙江以湖州府同知杭州嘉兴二府通判江西以南昌吉安临江三府通判湖北以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徳安荆州六府通判湖南以长沙衡阳岳州三府通判 押运同知通判十六人掌督押粮艘管束运军禁沿途迟延侵盗搀和之山东一人河南一人江南七人【旧制五人乾隆元年増二人】浙江三人江西二人【旧制一人乾隆元年増一人】湖北一人【旧制四人乾隆元年裁三人】湖南一人总漕防同督抚于各省同知通判内选委抵通日仓侍郎送部引
见部给限单管押囬空到淮总漕察覈逾限者防处漕标副将一人游击一人都司二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四人把总十人掌催防粮艘漕标副将所属中营都司一人守备二人左营都司一人右营游击一人管理塘务一人左右哨千总四人把总十人领运守备五人卫守备九人守御所千总十三人千总一百八十六人随帮効力武举毎帮一人漕粮领运直隶通州左所右所天津左所右所领运千总各一人【均领河南运】山东济宁州卫守备一人前后及前左后右漕船四帮任城一帮每帮领运千总二人徳州卫徳州左卫东平守御所东昌卫濮州所平山前帮后帮领运千总各二人临清卫山东前帮后帮【领本省运】河南前帮后帮【领河南运】蓟粮帮【运送直隶蓟州】每帮领运千总二人 江南江安粮道所属兴武江淮二卫守备各一人漕船各九帮淮安卫守备一人漕船四帮大河卫守备一人漕船三帮扬州卫守备一人漕船三帮仪徴一帮徐州卫守备一人本卫漕船一帮河南前后二帮【领河南运】安庆新安宣州建阳庐州滁州泗州七卫漕船各一帮凤阳卫守备一人本卫漕船常州一帮原凤中常州三帮长淮卫守备一人本卫漕船四帮宿州卫二帮每帮领运千总二人 浙江杭州卫漕船四帮嘉兴卫湖州严州二所各一帮台州温州二卫各二帮每帮领运千总二人绍兴处州二卫漕船前帮领运守备各一人千总各一人后帮领运千总各二人海宁卫金衢所领运守御千总各一人卫千总各一人 江西南昌卫漕船前帮领运守备一人千总一人后帮领运千总二人袁州贑州二卫漕船各一帮领运守备各一人千总各一人九江卫漕船二帮领运千总各二人吉安安福永新抚州建昌广信铅山饶州八所漕船各一帮领运守备千总各一人卫千总各一人 湖北武昌卫武昌左卫蕲州黄州襄阳沔阳岳州五卫荆州卫荆州左卫右卫湖南三帮领运千总各一人以上各省各帮每帮随帮効力武举一人白粮领运江苏苏州府太仓州运白粮船共一帮松江常州二府各一帮浙江嘉兴湖州二府各一
帮领运千总每帮各二人随帮効 【力】武举各一人河道各官【河道总督 河库道 河道 管河同知 通判 州同 知县 县丞 主簿 巡检 吏目 典史 牐官 河标副将以下官 河营防将以下官】
河道总督江南一人【驻淮安清江浦】掌黄淮防流入海洪泽湖汕黄济运南北运河泄水行漕及瓜洲江工支河湖港疏濬隄防之事 山东河南一人【驻济宁州】掌南河南下汶水分流运河蓄泄及支河湖港疏濬隄防之事 直隶一人掌漳卫入运归海永定河疏濬隄防之事以总督兼管顺治初止设总河一人总理黄运两河事务驻劄济宁州康熈十六年以后江南河工要移驻清江浦雍正二年以河南武陟中牟等县隄工要设副总河一人驻劄济寜州总河兼理南北两河副总河专理北河七年改总河为总督江南河道副总河为总督河南山东河道分管南北两河初南北两总河并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乾隆四十八年奉
防以总河无地方之责况又有道员陞署及简擢初任之员嗣后但给与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着为令直隶河道总督雍正八年置河库道一人河道十一人河库道驻劄清江浦掌出入河帑而歳要其成于总督江南淮徐河道驻徐州淮扬河道驻淮安山东运河道驻济寜直隶永定河道驻固安皆掌专理河务山东兖沂曹兼管黄河道驻兖州河南开归陈道驻开封彰卫怀道驻武陟直隶通永河道驻通州天津河道驻天津清河道驻保定大广顺河道驻大名皆掌分廵所属而兼理河务其山东运河道河南二道直隶五道又兼掌河帑之出纳 管河同知二十七人通判二十五人州同十人州判二十人县丞七十三人主簿六十九人巡检二十五人吏目二人典史四人兼管河务知县十八人江南淮徐河道辖铜沛邳雎宿虹桃源同知四人丰萧砀宿迁运河通判二人二十四汛州同州判各一人县丞五人巡检十人内大运河二泛各巡检二人主簿十有二人淮扬河道辖山清里河山清外河山安海防江防同知五人髙堰山盱桃源安清中河扬河扬粮水利通判六人三十八汛州同州判各三人县丞十有四人主簿十人巡检八人又西溪司安丰司管河巡检各一人山东运河道辖运河郯沂海贑同知二人泇河捕河上河下河泉河通判五人二十八汛州同州判各三人县丞九人内一丞管二汛主簿十有二人分理泉州州同二人府经歴三人县丞六人巡检一人兖沂曹道辖曹单黄河同知一人四汛县丞一人主簿二人巡检一人河南开归道辖上南河下南河同知二人仪考商虞通判二人十二汛州判一人县丞七人主簿四人彰卫怀道辖怀庆黄河开封上北河下北河同知三人彰徳河务卫辉盐河怀庆河务曹仪河务通判四人二十汛县丞八人主簿十人巡检二人又林县管河典史一人直隶永定河道辖石景山永定河南岸北岸同知三人三角淀通判一人十五汛州判三人县丞主簿各五人吏目二人通永河道辖北运河务闗同知一人北运河杨村蓟运粮河通判二人十三汛州同一人州判四人县丞三人主簿五人天津河道辖南运河津军河间河捕同知二人泊河子牙河通判二人西汛清河故城吴桥管河县丞各一人东汛景州沧州管河州判各一人天津管河县丞一人东光交河南皮青静海献管河主簿各一人青县管河巡检一人清河道辖保定河捕同知一人正定粮马河通判一人分汛兾州祁州安州管河州判各一人武强隆平宁晋兼河务知县各一人清苑蠡髙阳新安雄安肃新城管河县丞各一人保定任唐管河主簿各一人满完方顺桥管河巡检各一人深泽管河典史一人大广顺河道辖广大漳广平河务漳河同知三人分汛永年邢台沙河南河平乡广宗钜鹿唐山内邱任元城大名魏长垣管河县丞各一人永平成安管河典史各一人凡河务自管河同知以下为专司知县为兼职各掌沿河堤堰牐歳修抢修及挑濬淤浅导引泉流并江防海防各工程同知通判总理督率州同州判以下分汛防守 牐官四十三人掌司牐之启闭以时蓄泄江南十四牐牐官十有一人【内一官管四牐】山东四十八牐牐官三十一人【内一官管二牐者九一官管三牐者四】直一人 江南河标副将二人游撃一人都司三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八人把总十有六人管理塘务二人河东河标副将一人游击二人都司一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六人把总十有二人掌催防工程江南河标中军副将一人其属中军都司一人管理塘务一人左右哨千总二人把总五人河标左营副将一人其属中军都司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三人右营守备一人千总一人把总二人萧营都司一人把总二人河标右营游击一人其属中军守备一人左右哨千总三人把总四人河东河标中军副将一人其属都司一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河标左营游击一人其属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右营亦如之 江南河营防将一人游击二人守备二十人千总十有七人把总三十人苇荡营防将一人守备二人千总二人山东黄运河营守备一人千总五人把总二人东昌徳州二卫管河守备各一人徳州运河南北两岸管河千总各一人河南豫河懐河二营守备各一人恊办守备各一人千总四人把总三人直隶永定河河营守备一人千总九人把总十有五人凡河营防将以下皆掌河工调遣及守汛防险之事苇荡营防将以下掌采苇芦以供修筑隄埽之用江南河营防将辖淮徐营游击一人九营守备九人二十一汛千总八人把总十有三人淮扬营游击一人十一营守备十有一人二十六汛千总九人把总十有七人苇荡营防将辖左右营守备千总把总各二人山东黄运河营守备辖七汛千总五人把总二人河南豫河怀河二营守备辖七汛千总四人把总三人直隶永定河营守备辖南北岸淀河三汛千总把总各一人石景山汛千总一人北运河汛千总把总各三人南运河汛千总一人把总八人东淀垡船千总一人西淀垡船把总一人
皇朝通典卷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三十四
职官【十二】
司道【布政使 按察使 守道 巡道 布政使司经歴 理问 都事 照磨 库大使仓大使 按察使司经歴 知事 照磨 司狱各道厍大使 仓大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直山东山西河南江宁苏州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掌一省之政司钱谷之出纳
朝廷有徳泽禁令承流宣布以达于有司阖省僚属以时颁其禄俸满秩亷其称职不称职报督抚以达于吏部十年防户版均税役登民数田数以达于户部凡诸政务与督抚防议经画而行之
国初每省设承宣布政使司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顺治十八年分江南布政使司为江苏安徽各二人康熙二年分陜西布政使司为陜西甘肃各二人三年分湖广布政使司为湖北湖南各二人六年去左右繋衔每省止设布政司一人初以直近在畿甸不设藩司以口北守道兼山西布政司衔康熙八年増设直守道一人总司钱谷雍正二年改为布政使乾隆二十五年分江苏布政使为江宁苏州各一人 布政使司经歴直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陜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掌出纳文移 理问直江宁苏州江西浙江湖南陜西云南各一人掌勘核刑名 都事河南福建各一人掌受发文移 照磨山西福建浙江湖北甘肃四川广东各一人掌照刷卷宗 库大使直山东山西河南江宁苏州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掌司库蔵之出入 仓大使安徽一人掌检稽仓库【经歴等官员额俱康熙六年定直员额雍正二年定理问初各布政使俱设惟贵州不置康熙三十八年省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各一人雍正二年又省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北甘肃各一人乾隆二十五年増设江宁一人又初置有副理问康熙三十八年省都事初置福建河南江西山西布政司各一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江西山西二人照磨初各布政司俱置康熙三十八年省山东河南广西云南江苏安徽江西陜西湖南贵州各一人库大使初置山西三人江南湖广各二人浙江江西福建山东河南陜西广东云南贵州各二人后省山西二人乾隆元年又増置直甘肃四川各一人二十五年増设江宁一人又初置有各布政司检校库副使寳源局大使副使等官后俱省】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直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掌全省刑名按劾之事振扬风纪澄清吏治大者与藩司防议以聴于部院理阖省之驿传三年大比为监试官大计为考察官秋审为主稿官与布政使称两司员额顺治年间定江南陜西湖广分省添设与布政使同初直不设臬司以大名巡道兼河南按察使衔通永天津道俱兼山东按察使衔霸昌井陉道俱兼山西按察使衔康熙八年増设直巡道一人总理刑名三十八年省井陉道雍正二年改直巡道为按察使 按察使司经歴直山东山西河南江苏江西福建浙江湖北陜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各一人职掌与布政司属同 知事江西一人掌勘察刑名 照磨安徽福建浙江湖南甘肃广东贵州各一人职掌与布政司属同 司狱直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陜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掌管理系囚【经歴等官员额俱康熙六年定直员额雍正二年定知事初设江西福建山西广东广西各一人康熙三十八年裁福建山西广东广西各一人照磨每省一人康熙三十八年裁山东河南江西广西云南江苏陜西山西湖北四川各一人又初置有各省检校后俱省】各道【初制防政道从三品副使道正四品防议道从四品佥事道正五品乾隆十八年省去兼衔俱改为正四品】直口北道霸昌道通永道天津道清河道大名道热河道各一人山东督粮道济东泰武临道登莱青道兖沂曹道各一人山西冀寜道河东道雁平道归绥道各一人河南开归陈许道粮盐道南汝光道河北道河陜汝道各一人江南江安粮储道苏松粮储道常镇通道松太道盐巡道凤庐道宁池太广道各一人浙江督粮道盐法道宁绍台道温处道杭嘉湖道金衢严道各一人江西督粮道盐法道广饶九南道吉南赣宁道各一人福建督粮道盐法道兴泉永道延建邵道汀漳龙道台湾道各一人湖北督粮道盐法道荆宜施道安襄郧道武汉黄徳道各一人湖南粮储道盐法长宝道衡永郴桂道岳常澧道辰永沅靖道各一人陜西督粮道盐法道潼商道汉兴道延榆绥道各一人甘肃甘凉道平庆道巩秦阶道兰州道宁夏道西宁道安肃道镇廸道各一人四川盐茶马道松茂道川东道建昌道永宁道川北道各一人广东督粮道惠潮嘉道肇罗道雷琼道南韶连道髙亷道各一人广西苍梧道左江道右江道各一人云南粮储道盐法道迤西道迤东道迤南道各一人贵州督粮道贵西道古州道各一人分守分巡及粮储盐法各道或兼兵备或兼河务或兼水利或兼学政或兼茶马屯田或以粮盐兼分巡之事皆掌佐藩臬覈官吏课农桑兴贤能砺风俗简军实固封守以倡所属而亷察其政治
国初设布政司左右防政防议曰守道设按察使副使佥事曰巡道有通辖全省者有分辖三四府州者各以职事设立于要地后因时裁设衔额无定均视其陞补之本职为差如由京堂等官补授者为防政道由掌印给事中知府补授者为副使道由科道补授者为防议道由郎中员外主事同知补授者为佥事道守巡皆同乾隆十八年省去防政防议副使佥事等衔定为守巡各道 各道库大使直山东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云南各一人江苏二人仓大使陜西广东各一人库仓大使掌各道之库蔵仓庾皆因所掌之事先后设定员额
府州【知府 直州知州 各府同知 通判经歴 知事 照磨 司狱 宣课司大使税课司大使 仓大使 检校 库大使 茶引批騐所大使 长官司吏目 各直州州同州判 吏目 巡检 驿丞 闸官 税课司大使】
各府知府奉天府一人直山东福建湖北广东各十人陜西七人江苏安徽各八人山西河南甘肃湖南各九人浙江广西四川各十一人江西贵州各十三人云南十四人掌一府之政统辖属县宣理风化平其赋役聴其狱讼以教养万民凡阖府属吏皆总领而稽覈之
国初定制每府设知府一人顺治十八年江南分省康熙二年陜西分省三年湖广分省各以其府分之嗣后各府互有建置裁并员额亦因之増减焉又初制知府正四品乾隆十八年改从四品同知直二十四人江苏二十三人浙江十五人安徽贵州各七人山东十二人陜西六人山西江西各十一人河南甘肃广西各八人福建湖北广东四川各十人湖南九人云南十三人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清军理事抚苗水利诸事 通判奉天府一人直安徽湖北各八人江苏十六人山东河南各十一人山西浙江江西湖南各十人陜西三人甘肃广西云南贵州各六人福建广东各七人四川九人分掌粮运督捕水利理事诸务均各量地置员以佐知府之政治其有兼理民事直于各省者其职如各府各直州之制而品级则同
国初每府设同知通判或一二人或三四人不等嗣后酌量繁简因时裁设又各府旧设推官専掌谳狱之事康熙六年裁 各府经歴直湖北湖南广西各十人江苏六人安徽河南广东各八人山东山西甘肃福建各九人陜西四人浙江云南各十一人江西四川贵州各十一人 各府知事江苏三人浙江一人广西二人云南五人 各府照磨江苏五人安徽河南各一人陜西浙江各四人甘肃贵州各二人江西十二人四川十人掌受发文移磨勘卷宗 各府司狱直四人江苏安徽河南陜西四川贵州各一人山东十人山西广西各三人浙江湖北各六人福建广东各八人湖南二人云南五人掌察理系囚 各府宣课司大使江苏三人 各府税课司大使浙江四人广东一人 各府仓大使直二人山西陜西各一人各府检校江苏三人 各府库大使山西一人各府茶引批騐所大使江苏一人 各府长官司吏目贵州三人各守其职以分理府属之事各直州知州直甘肃各六人江苏广东各三人安徽陜西各五人山东福建各二人山西十人四川九人河南湖南云南各四人江西广西各一人掌直州一州之政令其规制与知府同惟无倚郭县其所治州即以知州行知县之事
国初各直州俱置知州一人嗣后或以府改设析置或以府属州升或省并入各府其员额亦因之増减焉 各直州同直安徽四川各三人江苏山东陜西甘肃福建各一人河南广东各一人州判直五人江苏安徽山东陜西广东广西
各二人山西湖南各四人河南甘肃各三人江西云南各一人四川七人所掌如府同知通判之职以贰各州而佐其政治其员额因事之繁简并随各州升改之制而建置焉 各直州吏目直甘肃各六人江苏广东各三人安徽陜西各五人山东福建各二人山西十人四川九人河南湖南云南各四人江西广西各一人掌禁戢奸宄防防狱囚典司簿籍 各直州巡检直山东甘肃江西广西各一人江苏七人安徽山西广东四川各五人福建二人湖南云南各三人 各直州驿丞直山西四川各一人 各直州闸官山东八人 税课司大使江苏山东各一人各掌其职与各县所属同员额随州建置复因地裁减如今制焉
州县【知州 知县 各州州同 州判 吏目巡检 驿丞 库大使 闸官 各县县丞主簿 巡检 典史 驿丞 闸官 税课大使 河泊所官 仓官】
知州顺天府五人奉天府四人直十二人江苏安徽湖南各三人山东九人山西陜西各五人河南六人甘肃湖北广东各七人浙江江西各一人广西十六人四川十一人云南二十七人贵州十四人掌一州之政治以县之地大而事繁者升而置之所统辖一如县制
国初每州置知州一人嗣后随地制宜或由特设或由县升或以属州升为直州其员额亦因时而増减焉 州同顺天府一人江苏安徽各三人山东六人河南甘肃江西湖南四川云南各一人陜西贵州各二人湖北四人广西十人 州判顺天府三人直七人江苏甘肃湖南四川各二人山东河南广西各五人陜西浙江江西各一人湖北广东云南各四人贵州三人分掌各州粮马巡捕之事 州吏目顺天府五人奉天府四人直十三人江苏安徽湖南各三人山东九人山西陜西各五人河南六人甘肃七人浙江江西各一人湖北广东各七人广西二十三人四川十一人云南二十七人贵州十四人掌辅理各州之刑禁 各州巡检顺天府一人奉天府一人直四川各五人江苏广西云南各七人安徽六人山东四人山西江西各二人河南浙江各一人湖北广东各十三人湖南贵州各三人各州驿丞顺天府一人河南陜西贵州各一人四川一人各州库大使顺天府一人各州闸官顺天府一人江苏二人山东三人各因所属分地而掌其职事
国初每州置州同州判各官因事之繁简无定员惟吏目每州一人嗣后因时裁设凡县之升为州者并置各属员如今制焉
各县知县顺天府十九人奉天府八人【顺天府奉天府京县知县已见前卷】直一百五人江苏六十二人安徽五十人山东九十五人山西八十八人河南九十四人陜西七十三人甘肃五十二人浙江七十六人福建六十二人江西七十五人湖北六十人湖南六十四人广东八十一人广西四十九人四川一百十一人云南三十九人贵州三十四人掌一县之政令平赋役聴治讼兴教化厉风俗凡养老祀神贡士读法皆躬亲厥职而勤理之
国初每县置知县一人嗣后因地増设或属于府或属于直州繁要则升为州其州之简者亦改为县各因时裁置而定其员额焉 各县县丞顺天府三人直十八人江苏五十九人安徽十七人山东三十五人山西五人河南三十三人陜西十五人甘肃广西各六人浙江四十六人福建二十九人江西五十五人湖北二十三人湖南十三人广东二十人四川二十一人云南四人贵州七人各县主簿顺天府二人直五人江苏三十七
人安徽陜西甘肃各三人山东河南各十三人山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各一人浙江十一人江西二人分掌粮马征税户籍巡捕之事以佐其县 各县巡检顺天府四人奉天府六人直四十一人江苏八十五人安徽五十三人山东二十人山西三十三人河南十五人陜西十三人甘肃七人浙江四十人福建六十六人江西八十八人湖北六十八人湖南六十五人广东一百二十九人广西六十人四川九十五人云南十六人贵州四人掌缉捕盗贼盘诘奸伪凡州县闗津要害并设之 典史顺天府十五人奉天府七人各直省员数与知县同掌监察狱囚如无丞簿则兼领之各县驿丞顺天府一人直九人山西河南陜
西各六人甘肃江西二人四川一人浙江四人典邮传迎送 各县闸官江苏十一人山东十四人掌潴泄启闭事 各县税课大使江苏二人浙江三人典商税之事 各县河泊所官广东二人掌收鱼税 各省仓官奉天府九人
国初每县置县丞各官因事多寡无定员惟典史每县一人嗣后县丞因时裁设并因各县之升改分并而定其员额焉
皇朝通典巻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巻三十五
职官【十三】
学政【府学教授 州学学正 县学教谕 府州县学训导】
提督学政顺天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陜西甘肃一人【以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由进士出身者充各带原衔品级】奉天府一人【以奉天府府丞充】福建台湾府一人【以台湾道充】掌直省学校生徒考课黜陟之事以嵗科二试巡歴所属府州进诸生而论文艺程品行升其贤者能者斥其不率教者凡兴革事宜皆防督抚以行之三年而代
国初各省并设督学道带按察司佥事衔以各部郎中由进士出身者循资擢用康熙二十三年御史张集疏请慎学政之选
诏下九卿詹事科道防议停论俸补授之例凡顺天学政缺以侍读侍讲谕徳洗马等官简用江南浙江学政以侍读侍讲谕徳洗马中允赞善等官简用其余各省学道将应陞之五部郎中及防议道知府等官选择开列请用嗣后不拘省分凡由翰林科道出身者即为学院由部属等官者则为学道雍正四年定制各省督学皆改为学院其以部属简任者依出身甲第各加翰林院编修检讨衔各府等儒学教授直十人奉天二人山东十人山西十人河南九人江苏八人安徽八人江西十有三人福建十人浙江十有一人湖北九人湖南九人陜甘十有六人四川十有二人广东十人广西十有一人云南十有五人贵州十有三人各州儒学学正直二十有二人奉天四人山东十有一人山西十有六人河南十人江苏六人安徽九人江西二人福建二人浙江一人湖北七人湖南七人陜甘二十有三人四川十有八人广东十人广西十有六人云南三十人贵州十有四人各县儒学教谕直一百十有五人奉天一人山东九十有一人山西六十有一人河南九十有八人江苏四十有六人安徽四十有八人江西七十有五人福建五十有八人浙江七十有六人湖北五十有四人湖南五十有七人陜甘六十有四人四川八十有六人广东七十有三人广西四十有二人云南三十有二人贵州三十有三人各府州县等儒学训导直一百四十人奉天五人山东一百十人山西九十有五人河南一百五人江苏五十有九人安徽六十有四人江西九十有一人福建七十有二人浙江八十有八人湖北七十人湖南七十有七人陜甘一百三十有四人四川一百二十人广东九十有四人广西六十有三人云南七十有三人贵州六十人各掌其学校生徒训廸之事凡儒学官除江苏安徽两省通用外其余例用本省人惟同府州者避不用【初康熙三年裁各府州训导又大县裁训导小县裁教谕十五年均复设其后县有折置者则训导每移置所析县而裁省之县亦间存乡学教谕或训导焉又初设有各卫武学训导康熙三十二年裁都司儒学教授雍正三年裁】
盐政【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盐法道 运同 运副 运判 盐课司提举 盐课司大使批騐所大使 库大使经厯 知事 巡检】
盐政长芦两淮各一人【由 特防简用或都察院奏差各带原衔品级】福建甘肃四川两广以总督兼理两浙云南贵州均以巡抚管理河东以山西巡抚管理掌理盐政而纠其属吏征收督催之不如法者以时审其价而酌剂之凡盐赋之奏课与盐法之宜更者以
闻总督巡抚兼盐政者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