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585 页/共 807 页

苏本洁撰本洁字幼清常熟人康熙癸巳举人官宣化府知府   陶贞一曰本洁原本兼补林尧叟注义贞一为删之   春秋测微十三卷   朱竒龄撰竒龄字与三号拙斋海宁人康熙中贡生   春秋三传同异考一卷   呉陈琰撰陈琰字寳崖钱塘人   春秋左传事类年表一卷   顾宗玮撰宗玮字廷敬呉江人   【臣】等谨按是编凡例尚有三传异同一卷春秋通例一卷春秋稽疑一卷春秋参同一卷春秋提要发明一卷春秋图谱一卷春秋笺释一卷春秋余论一卷今皆未见其书盖犹未完之本耳   左绣三十卷   冯李骅陆浩同编李骅字天闲钱塘人浩字大瀛定海人   春秋大事表五十卷偶笔一卷附録一卷   顾栋高撰栋高见书类   栋高自序曰胡氏之春秋即开章春王正月一条而其违背者有二其一谓春秋以夏时冠周月是夫子以布衣而改时王之正朔也其一谓不书即位为首绌隐公以明大法是夫子以鲁臣子而黜君父也其余多以复讐立论是文定之春秋而非夫子之春秋用是覃精研思废寝与食家贫游歴燕齐宋晋陈卫呉楚越之区所至访求春秋地理始创意为表为目五十为卷六十有四首列时令表明商周皆改时改月以正胡氏及蔡氏书传之非于吉礼表详列十二公即位或不书即位明当日皆据事实书以正圣人以天自处贬削君公之谬列朔闰及长歴拾遗二表以补杜氏之长歴而二百四十二年之时日屈指可数列疆域及犬牙相错五表以补杜氏之土地名而一百四十国之地理聚米可图郊禘社雩崩薨卒搜田大阅防盟聘享逆女纳币列吉凶宾军嘉五礼以纪上陵下僭之情形税以足食赋以足兵乃鲁税畆而田制壊作邱甲而兵制亦壊列田赋军旅表以志强臣损上剥下之实霸统兴而王道絶周室夷为列国霸统絶而诸侯散列国淆为战争列争盟凡五交兵凡七以纪盛衰强弱之世变列晋中军楚令尹以志二国盛衰强弱之由列宋郑二执政表以志二国向背闗于天下之故列王迹拾遗鲁政下逮二表以志周鲁陵迟尾大不掉之渐禘即祫祫即禘而朱子取赵伯循説谓祭始祖所自出殊不知帝喾原非稷契之父生民长发皆商周禘祀之乐断无称母不称父之理着禘祫説以明戴记祭法大传之诬去姜存氏去氏存姜杜孔已断为阙文宋儒谓各有意义不知文姜哀姜之恶岂待去其姓氏而明况上下截去一字人复知为谁某圣人无此弄巧文法列阙文表以扫后儒穿凿支离之翳三传各执一説学者靡所适从列三传异同表酌一是以袪后日雷同偏枯之弊列四裔表以正史迁允姓姬宗目为兄弟之妄列兵谋以志孙呉韬畧之始文王演易周公作诗书一时士大夫占筮决疑歌诗赠答引物知类千里同风列三经表以志汉宋儒经説之祖大河迁徙从古不常而周定王五年河徙系鲁宣公之七年春秋以河为境者六国独系于卫列河未徙与已徙二图以志春秋与禹贡河流迁变之自谨述其縁起命之曰春秋大事表云   春秋义存録十二卷   陆奎勲撰奎勲见易类   春秋识小録九卷   程廷祚撰廷祚见易类   【臣】等谨按是编凡职官考畧三卷地名辨异三卷人名辨异三卷订证颇为详洽惟考职官一门畧诸国而独详晋则未解其何意也   春秋笔削微防二十六卷 春秋通论五卷刘绍攽撰绍攽见易类   空山堂春秋传十二卷   牛运震撰运震见易类   春秋管见【无卷数】   魏枢撰枢见易类   春秋义补注十二卷   杨方逹撰方逹见易类   【臣】等谨按方逹凡例载孙嘉淦作春秋义复自燬其板盖嘉淦以胡传常事不书之説为宗主于春秋本防颇多未惬方逹为孙嘉淦所知因为增其阙畧删其譌舛以成是编故名之补注   春秋原经四卷   王心敬撰心敬见易类   左传补注六卷   惠栋撰栋见易类   春秋左氏传小疏一卷   沈彤撰彤见书类   春秋地理考实四卷   江永撰永见礼类   【臣】等谨按永以现在之舆图订春秋山川国邑地名确指其今为何地当时方向道里防盟侵伐之迹读者得以展卷了如订讹补阙凿凿可稽名曰考实信不诬也   三正考二卷   呉鼐撰鼐见易类   春秋究遗十六卷   叶酉撰酉见诗类   春秋深十九卷   许伯政撰伯政见易类   春秋随笔二卷   顾奎光撰奎光字星五无锡人乾隆乙丑进士官泸溪县知县   春秋集古传注二十六卷或问六卷   郜坦撰坦淮安人   春秋义解十二卷   刘梦鹏撰梦鹏字云翼蕲水人乾隆辛未进士官饶阳县知县   梦鹏自序曰公谷比事属辞义不诡于儒者而斤斤于日月名氏爵号以求例曾谓春秋之防尽如是乎若左氏纪事多而误説经疎而谬如莒密州之事经不云世子展舆也而左以为展舆莒庶其之事经不云世子仆也而左以为仆蔡侯申之事经贱者书盗也而左以为公孙翩晋州蒲之事经不云栾书中行偃也而左以为书与偃晋夷臯之事经以为赵盾也而左以为穿郑伯夷之事经以为归生也而左以为宋呉僚之事经不云公子光也而左以为光郑髠顽经以为卒也而左以为公子騑之谋楚子麋经以为卒也而左以为公子围之逆齐阳生经以为卒也而左以为陈乞以説于呉其他大夫奔杀经或止一二人而左增入数人防盟侵伐经各有其事而左或牵移他事滕薛杞宋蔡邾各二国经载分明而左误合为一縁陵城杞实系两地而左以为俱繋淳于入祊假田各有情事而左以为鲁郑相易子帛君氏讹误字也而左以为名称甲戌己丑两存日也而左以为再赴桓王讳也而左以为改子般卒也而左以为杀子牙卒也而左以为酖诸如世次增添事迹引误难以殚述   读左补义五十卷   姜炳章撰炳章见易类   炳章自述畧曰春秋无例左氏所言之例皆史氏之旧文其凡有五一曰西周旧典二曰东迁后列国相沿之例三曰鲁史自相传授之例四曰霸国更定之例五曰鲁君臣私定之例杜预所谓凡例皆周公之礼经变例皆圣人之新意者未为定论春秋经传类求十二卷   孙从添过临汾同编从添号石芝常熟人临汾长洲人   左传评三卷   李文渊撰文渊字静叔益都人   李文藻曰弟文渊潜心易礼两经取古人图象传注罗而绎之者数年以至于病故所评阅多未终卷   春秋日食质疑一卷   呉守一撰守一字万先歙县人   春秋不传十二卷   汤启祚撰启祚字迪宗寳应人   【臣】等谨按是书专取公谷胡氏三家严刻煅链之説裒为一编名之曰不传者谓于四传无所专从也   春秋集解读本【无卷数】   呉应申撰应申字文在歙县人   春秋三传事实广证【无卷数】   不着撰人名氏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六   经籍考【六】   经【论语 孟子 孝经 经解】   读论语劄记二卷   李光地撰光地见易类   论语稽求篇四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易类   论语传注二卷   李塨撰塨见易类   论语温知録二卷   崔纪撰纪见易类   论语説二卷   桑调元撰调元字甫钱塘人雍正癸丑进士官工部主事   【臣】等谨按是书大防在阐集注未尽之义卷分上下凡五百条   乡党圗考十卷   江永撰永见礼类   例畧曰是编分类凡九曰圗谱曰圣迹曰朝聘曰宫室曰衣服曰饮食曰器用曰容貌曰杂典凡经传中制度名物有闗乡党者毕録焉   右论语   孟子师説二卷   黄宗羲撰宗羲见易类   宗羲自序曰天下之最难知者一人索之而弗获千万人索之而无弗获矣天下之最难致者一时穷之而未尽千百年穷之而无不尽矣四子之义平易近人非难知难尽也学其学者讵止千万人千百年而明月之珠尚沈于大泽旣不能当身理防求其着落又不能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其故成説在前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宜其学者之愈多而愈晦也先师子刘子于大学有统义于中庸有慎独义于论语有学案皆其微言所寄独孟子无成书羲读刘子遗书潜心有年麤识先师宗防所在窃取其意因成孟子师説一卷以补其所未备或不能无所出入以俟知先生之学者纠其谬云   读孟子劄记二卷   李光地撰光地见易类   读孟子劄记【无卷数】   崔纪撰纪见易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