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589 页/共 807 页
皇言定声録八卷塨读而感之越三千里请受乐凡三日恍然曰如是乎豁然开于心即以所受五音二变四清七始九声十二管之防归而被以歌按以器色始知人皆有声以人声而调之以律皆可以为乐而乃筹管量尺称锱算黍使举世茫然以为古乐不可复是犹言衣食者不以口尝味以身量衣但闻古圣衣食之制皆取诸易因争执乾坤以为衣裳描画小过以当杵臼令人惶惑莫解骇衣食
为神竒而去之卒至饥寒相寻而莫知返不亦异哉夫以塨之愚闻先生言尚觉心怡意解沨沨手古乐若在当前况天下之大生人之众谁非具天地自然之声者一倡百和清明广大之奏可立致也
【臣】等谨按前二种竒龄尝于康熙三十八年缮録恭
进其后一种则竒龄所自作而托于其父镜所传镜字
竟山故题曰竟山乐録
律吕图説九卷
王建常撰建常字仲复渭南人
王士祯曰此编本诸朱蔡防之李文利王子鱼邢云路诸书而折以自得之义
李氏学乐録二卷
李塨撰塨见易类
塨自识曰塨学乐河右先生一年余矣虽窥涯岸未尽精微也其明年春卜旋里乃将五声歌诀及旋宫相生诸义修札求剖而忽忽拜别受言未悉郁抑于心端月北上一路沉吟似有所得若相生图则四易稿乃成焉因具録如左以备就正【臣】等谨按尝问乐五音七声十二律以器色相配之説于毛竒龄因手録之附宫调图七调全图十二律旋相为宫隔八相生七声旋宫相生诸图而皆为之论説主于四上尺工六五字圆转为用于黄钟律本之义一无发明存之以备参考可耳乐经内编二十卷
张宣猷撰氏籍未详
律吕新书注三卷
周模撰模仪封人
律吕新书衍义一卷
吕夏音撰夏音字大昭新昌人雍正丙午举人官知县
【臣】等谨按蔡元定论律吕相生谓六律在子寅辰午申戍六阳辰者皆损而下生六吕在丑卯己未酉亥六隂辰者皆益而上生至防賔生大吕损而下生其管只四寸一分八厘三毫夷则生夹钟损而下生其管只三寸六分六厘三毫无射生仲吕损而下生其管只三寸二分八厘六毫于是谓三吕在隂无所增损三吕在阳则用倍数使与十二月之气相应夏音虽取元定之书更为推阐而不从其説専主吕氏春秋淮南子之论无惑乎与司马迁班固诸家古法多不合耳
乐律表微八卷
胡彦升撰彦升字竹轩徳清人雍正庚戍进士官定陶县知县
赓和録二卷
何梦瑶撰梦瑶字报之南海人雍正庚戍进士【臣】等谨按是书恭録
圣祖仁皇帝律吕正义为述要上下卷末附所纂蔡氏律吕新书训释曹庭栋琴学纂要二篇诸家论琴律皆云一为宫蔡曹二书亦仍旧説恭读
御定律吕正义本管子白虎通诸书以大为倍徴三为宫与诸説逈异梦瑶未能防正义以纠流传之误则亦乌能推阐
圣制之精微乎
易律通解八卷
沈光邦撰光邦临海人雍正中官中书舎人乐经古义二卷
童能灵撰能灵见易类
律吕新论二卷 律吕阐微十卷
江永撰永见礼类
【臣】等谨按新论上卷分九篇下卷分七篇大防本京房造均以求声之意故以琴音立説不知管音音生声取律稍有不同故不免于牵合阐微十卷首録
圣祖仁皇帝论乐五条为
皇言定声一卷然于五线六名八形号三迟速之类多不
能解则亦未尝恭读
御制律吕正义也其书中大防多原本于郑世子乐书惟方圆周径用密率起算则不能尽合云
大乐元音七卷
潘士权撰士权号龙庵黔阳人官太常寺博士士权自序曰琴备五音之全以全音之琴而定各音之调则无不可就理愚尝欲定古乐于琴而音则究无有一定读管子有云下征之数一百八下羽之数九十六又白虎通云音离故首徴由是按审音以首为下徴二为下羽三宫四商五角六徴七羽且从全数而半之而再半之而再半半之靡不各如其音以相应粗述鄙见聊为
盛世雅乐之助云尔
律吕新书笺义二卷
罗登选撰登选衡山人
【臣】等谨按登选以蔡沈律吕新书至明永乐中列入性理大全而韩邦奇直解李文察补注今皆不传乃荟为笺释卷首附集论及八音考略各一卷葢取蔡元定书为之训释间附以臆説不能无强合云
律吕图説一卷
张紫芝撰紫芝字鹫山一字秀山杭州人
音律节略考一卷
潘继善撰继善号本庵婺源人
黄钟通韵二卷
都四徳撰都四徳字干文号秋庄满洲镶红旗人乐原【无卷数】
旧本题嚣嚣子撰名字里籍未详
律吕纂要二卷
不着撰人姓氏
琴防二卷
王坦撰坦字吉途江南通州人
【臣】等谨按是书奉
御定律吕正义为宗而反复推求精思阐发论琴音之律吕而独得其宗防故附之于乐不以之入艺术类焉
右乐
读礼问一卷
吴肃公撰肃公见诗类
【臣】等谨按是书辨论礼家丧服之制意所未喻及俗礼之不合于古者虽防以已见亦颇有可采焉读礼偶见二卷
许三礼撰三礼字典三汤隂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
朱子礼纂五卷
李光地撰光地见易类
汪漋曰文贞服膺朱子于语类手辑至再是编则専择其言之闗渉经典散见文集及语类者读礼通考一百二十卷
徐干学撰干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人康熙庚戍进士第二官至刑部尚书
读礼记略六卷附婚礼广义一卷
朱董祥撰董祥字熊占长洲人
婚礼辨正一卷 丧礼吾説篇十卷 辨定祭礼通俗谱五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易类
竒龄婚礼辨正自述曰防时观邻人娶妇妇至不谒庙不拜舅姑归而疑之急举似之仲氏仲氏曰斯礼之不明五百年矣礼无不谒庙者娶则告迎入则谒至曲礼曰斋戒以告神此告迎也左传曰夫人姜氏入此谒至也妇至之夕必入而告谒谓之谒庙亦谓之朝庙予闻其言越数十年每就人质难而不得要领予本无学而仲氏又逝全礼不明将以俟后之有学者因先録婚礼一节记其所闻于仲氏之所言者以就正有道名曰辨正嗟乎世岂无知礼者耶
又自序吾説篇曰少时与先仲兄相订纂丧祭二礼以正末俗而奔走鹿鹿何能著书往往偶记一礼但黙防其意以为之説纵不之考据而疑即阙之初还里时先辑祭礼通俗谱借以问世而衰疾顿至急取丧礼所为説因陋就简缀成帙间较胸臆所未备者纵或原文难稽多以已意相疏校而一往审慎并不敢钞易其辞而变反其义至于武防则务絶焉子不云乎吾学周礼今用之则但从先古所传与习俗所误而较论其间是亦夫子吾説之意也
【臣】等谨按婚礼辨正一书论颇辨博多有根据惟穿凿处在所不免吾説篇则恃才谲辩妄肆攻击竒龄説经固多立异此则其叛经之尤者通俗谱则取朱子家礼并各族祠堂礼酌以今制先为谱以备叅考斟酌变通辨析古俗存之以备一家之説可耳
学记五卷
李塨撰塨见易类
服制图考八卷
朱建子撰建子字辰起秀水人朱彞尊之从子仪礼节要二十卷
朱轼撰轼见易类
【臣】等谨按轼家居时尝辑吉凶诸礼载之谱牒其后又博搜三礼及唐宋议礼诸书着为家仪及后廵抚浙江乃増订全书益以士相见乡饮酒礼为十七卷而属其门人王叶滋为图三卷附刋行世其目冠礼一学义一婚礼二士相见一乡饮酒一丧礼九祭礼二有黄利通为之序
家礼辨定十卷
王复礼撰复礼号草堂钱塘人
四礼宁俭编【无卷数】
王心敬撰心敬见易类
婚礼通考二十四卷
曹庭栋撰庭栋见易类
齐家寳要二卷
张文嘉撰文嘉字仲嘉钱塘人
右仪注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八
经籍考【八】
经【小学】
【臣】等谨按旧唐书经籍志以训诂小学分为二类然诂训亦小学也焦竑曰古者八歳入小学习六甲四方与书数之艺尔雅津渉九流标正名物讲艺者莫不先之于是有训诂之学三苍之説始制字法而説文兴焉于是有偏旁之学孙炎沈约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是解説名物固与辨释形声同为小学之始基凡以使之知类通逹靡所不晰而底于大成也今遵
钦定四库全书之例列训诂于小学之首次字书次韵
书各以其类而编次焉
字诂一卷
黄生撰生字扶孟歙县人前明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