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462 页/共 807 页

倍无射之钟   内髙七寸三分零一丝   中径六寸八分四厘六毫九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七分三厘九毫九丝中容积二百二十二寸一百五十分二百一十一厘二百毫   体厚一分四厘九毫六丝   重二百零二两二钱   倍应钟之钟   内髙七寸二分九厘二毫一丝   中径六寸八分三厘零九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七分二厘三毫九丝中容积二百二十寸七百七十分二十三厘四十毫   体厚一分五厘七毫六丝   重二百一十三两   黄钟之钟   内髙七寸二分九厘   中径六寸八分二厘六毫六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七分一厘九毫六丝中容积二百二十寸三百三十九分二百一十一厘五百二十毫   体厚一分五厘九毫八丝   重二百一十六两   大吕之钟   内髙七寸二分八厘一毫四丝   中径六寸八分零九毫五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七分零二毫五丝   中容积二百一十八寸九百二十五分三百四十八厘四百八十毫   体厚一分六厘八毫三丝   重二百二十七两五钱   太蔟之钟   内髙七寸二分七厘二毫四丝   中径六寸七分九厘一毫四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六分八厘四毫四丝中容积二百一十七寸三百七十二分六百三十六厘八百毫   体厚一分七厘七毫三丝   重二百三十九两七钱   夹钟之钟   内髙七寸二分六厘零四丝   中径六寸七分六厘七毫四丝   上顶下口内径四寸六分六厘零四丝   中容积二百一十五寸二百九十七分三百七十厘九百二十毫   体厚一分八厘九毫三丝   重二百五十六两   姑洗之钟   内髙七寸二分五厘零二丝   中径六寸七分四厘七毫一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六分四厘零一丝   中容积二百一十三寸五百五十分五百七十七厘二百八十毫   体厚一分九厘九毫五丝   重二百六十九两六钱   仲吕之钟   内髙七寸二分三厘六毫七丝   中径六寸七分二厘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六分一厘三毫   中容积二百一十一寸二百一十五分九百一十一厘四十毫   体厚二分一厘三毫   重二百八十八两   賔之钟   内髙七寸二分二厘五毫三丝   中径六寸六分九厘七毫二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五分九厘零二丝   中容积二百零九寸二百五十分七百六十厘三百二十毫   体厚二分二厘四毫四丝   重三百零三两四钱   林钟之钟   内髙七寸二分一厘六毫五丝   中径六寸六分七厘九豪六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五分七厘二豪六丝中容积二百零七寸七百二十九分二百零八厘八百八十八豪   体厚二分三厘三豪二丝   重三百一十五两三钱   夷则之钟   内髙七寸二分一厘三豪三丝   中径六寸六分七厘三豪二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五分六厘六豪二丝中容积二百零七寸一百八十分四百七十八厘八十豪   体厚二分三厘六豪四丝   重三百一十九两六钱   南吕之钟   内髙七寸一分九厘七豪二丝   中径六寸六分四厘一豪一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五分三厘四豪一丝中容积二百零四寸四百一十三分四百六十六厘二百四十豪   体厚二分五厘二豪五丝   重三百四十一两三钱   无射之钟   内髙七寸一分八厘三豪七丝   中径六寸六分一厘四豪一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五分零七豪一丝   中容积二百零二寸八十四分三百九十八厘七百二十豪   体厚二分二厘六豪   重三百五十九两五钱   应钟之钟   内髙七寸一分六厘五豪七丝   中径六寸五分七厘八豪   上顶下口内径俱四寸四分七厘一豪   中容积一百九十八寸九百七十一分五百一十厘四百豪   体厚二分八厘四豪   重三百八十四两   律吕正义后编曰编钟十六枚为一虡以隂阳各八以厚薄为次第外形皆同一制髙七寸四分四厘九豪中径七寸一分四厘六豪上下径皆五寸零三厘九豪其内髙中径上顶下口之度分与夫中空容积之多寡实体之厚薄依次递减焉虡凡三簨通髙九尺饰以金上簨两头雕龙长一丈簨上施金鸾五中簨下簨俱长六尺四寸各悬钟八枚中簨上有业无齿中濶八寸两旁濶六寸绘五彩云龙下簨上有业业有牙作水波状濶二寸左右两虡髙六尺四寸虡下有趺长二尺四寸濶一尺髙一尺趺上周围有垣髙三寸垣内雕木为狮饰以青狮首出垣七寸二分两虡贯狮背入趺簨虡俱濶三寸六分厚二寸七分两龙头衔五彩流苏各五   铜鼓   律吕正义后编曰铜鼔以铜为之径九寸七分二厘为林钟倍度深一寸六分二厘为林钟三分之一中间隆起径二寸六分七厘三豪为林钟二十分之十一髙八寸一厘为林钟六分之一边有二孔以黄绒縧悬而击之按乐书谓髙州掘得铜鼔其上隠起三才图防谓虚其一面悬而击之乃与今之铜鼓近似盖古之铜鼓制亦不同今惟当取其近似者为断耳至于铜防乃铜鼔之小者后世用以为防故以为名今按其节奏先击防乃击鼔鼔再击乃击铜鼔则是防与铜鼓为应和亦犹将击鼔先击也   铜防   律吕正义后编曰铜防制如铜鼓而小径四寸八分六厘为林钟之度深一寸零八厘为林钟九分之二中间隆起径一寸六分二厘为林钟三分之二髙四分八厘六豪为林钟十分之一边有二孔以黄绒縧悬而击之   钹   律吕正义后编曰钹以铜为之圆径六寸四分八厘为太蔟之度中间隆起径三寸二分四厘为半太蔟之度髙一寸二分九厘六毫为太蔟五分之一边寛一寸六分二厘为太蔟四分之一中间有孔以黄绒縧贯之两面相击以和乐按铜钹始于隋九部乐唐乃用之燕乐唐末乐器散亡辽得之具于大乐元明史志不载今   行幸用之盖仍唐遗制云   防古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