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466 页/共 807 页

一 角 【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佮】二 徴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亿】   三 羽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四 宫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五 商 【定应钟之吕 箫仩 笛】   六 角 【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七 徴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亿】   无射宫   蕤宾起调   一 商【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合】   二 角 【定黄钟之律 箫工 笛四】   三 徴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四 羽 【定防宾之律 箫五 笛尺】   五 宫 【定无射之律 箫工 笛凡】   六 商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七 角 【定黄钟之律 箫工 笛五】   应钟宫   林钟起调   一 商 【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佮】二 角【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伵】   三 徴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四 羽 【定林钟之吕 箫伍 笛伬】   五 宫 【定应钟之吕 箫仩 笛】   六 商 【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七 角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瑟   律吕正义曰近时之瑟除郊庙大乐外用之者少虽相传有谱不过并两以取声耳记称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尔雅大瑟谓之洒注长八尺一寸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荷瑟后首挎越内右首相乡射礼相者皆荷瑟面鼓执越内右手相夫相者右手相工而左手荷瑟又多使童子为相使其形制过大非童子一手之力所能胜是知尔雅所载大瑟乃郊庙所用仪礼所载则古之小瑟为燕饮所用今礼部太常所用长至今尺七尺六寸有竒广一尺八寸有竒高一尺余概以时尺度古律数也尔雅大瑟之八尺一寸者乃九倍黄钟古尺之度约以今尺为六尺五寸六分一厘以此度为瑟体通长适合古今之宜焉至于首广则用倍黄钟之度得今尺一尺四寸五分八厘自首至尾分为四节以首广之倍黄钟数分   为二十分一节递减一分以二十分之十九分为前腰二十分之十八分为后腰二十分之十七分为尾广前梁至首额用黄钟之分为七寸二分九厘后梁至尾末用倍黄钟之分前后梁之髙广俱用黄钟十分之一二梁以内弦分之长用六倍黄钟之分至于瑟体之髙则其前首面以黄钟之分为通髙以黄钟十分之六为额厚自边至足以黄钟三分之二为通髙其后尾面以黄钟十分之八为通髙以半黄钟为尾厚自边面至足亦以半黄钟为通髙以黄钟四分之一为边厚此瑟之体制也其全体虽为宫声之分而度实得徴声之分故为丝音之正与律吕得以相和取声又据瑟有大小而无巨细总以宫声之数为准用八十一纶三倍之得二百四十三纶以为葢瑟体比琴为大故亦加其纶也瑟有柱而琴无柱琴因巨细以别声而瑟一制縁设柱以别声柱逺则慢而声以浊柱近则而声以清凡二十有五中央一用黄色以别之立宫位为众之凖两旁各朱一十有二此瑟之制也乐工制但酌其逺近以取声而柱无定位大概一与十四定合字二与十五定四字三与十六定上字四与十七定尺字五与十八定工字六与十八定六字七与二十定五字八与二十一定髙上字九与二十二定髙尺字十与二十三定髙工字十一与二十四定髙六字十二与二十五定髙五字并两而取一声此时传瑟谱之法仍以头管合字为最低声而起一亦如琴之一定以合字而为宫声者也以旋宫之理考之夫用合四上尺工之五字则乙凡不用而为四字调今所定黄钟之宫声实为笛之四字此即黄钟之宫声立下羽位以起调而姑洗之角声立宫位以主调实音之正宫调也如果二十五不分清浊同一宫调则何事乎二十五止用二十或亦如琴之七足矣今约为定施柱之法以正中黄为界取黄钟正宫之下徴以定中之散声复以中全度四分之三设柱以和之黄钟正宫之声为一之主而他皆取法乎此焉于是以上十二为浊音一均之分散声皆和以黄钟宫之徴音下十二为清音一均之分散声皆和以大吕宫之徴音浊音之为应黄钟宫之五正声清音之为应大吕宫之五正声此二之分已定乃随各宫调设柱以别度分之逺近焉宫调则以浊音十二之苐一定以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为下徴之分二定以黄钟之律宫声四字为下羽之分三定以姑洗之律角声上字为宫之分四定以蕤宾之律变徴尺字为商之分五定以夷则之律变声工字为角之分六仍定以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应于一之半音为徴之分七仍定以黄钟之律宫声四字应于二之半音为羽之分八取三之半音仍和之姑洗之律为半宫之分九取四之半音仍和之蕤宾之律为半商之分十取五之半音仍和之夷则之律为半角之分十一取六之半音乃和之半黄钟之律为半之分十二取七之半音乃和之半太蔟之律为半羽之分此宫调浊音一均之十二也其十三乃黄色之中十四为清音一均十二内之第一定以倍黄钟之吕清变宫髙六字为下徴之分二定以大吕之吕清宫髙五字为下羽之分三定以仲吕之吕清角髙上字为宫之分四定以林钟之吕清变徴髙尺字为商之分五定以南吕之吕清徴髙工字为角弦之分六仍定以倍应钟之吕清变宫髙六字应于一之半音为徴之分七弦仍定以大吕之吕清宫髙五字应于二之半音为羽之分八取三之半音仍和之仲吕之吕为半宫之分九取四之半音仍和之林钟之吕为半商之分十取五之半音仍和之南吕之吕为半角之分十一取六之半音乃和之半大吕之吕为半徴之分十二取七之半音乃和之半夹钟之吕为半羽之分此宫调清音一均之十二也若定商调则以浊音均十二内第二下羽之分定以太蔟之律清音均十二内第二下羽之分定之夹钟之吕其二均之各皆以次逓迁而旋相为用焉夫瑟之用最多既取声于两均复于各均内合两以取声者何也葢律吕管音之生声低吹则得柔音髙吹则得刚音然则虽分刚柔于一管而不能并声字于一音故黄钟之律低吹之为浊音宫声低工字而髙吹之则亦宫声而音微刚初不可谓之髙工字也大吕之吕低吹之即为清宫髙工字比之黄钟髙吹之声字则有上下之分若以此大吕之吕髙吹之则益髙而几于低凡字矣是以黄钟大吕虽同为宫声而分清浊虽同为工字而分髙低其髙吹低吹之间又分而为二实有四音之用然则之一声乌能变通之以随此四音哉故设二十五立为二均仍于一均之内取髙低二音于全半长短之间乃得合律吕声调而备于用焉旋宫转调改移柱之法总以二主调三立宫其二变之声字按其清浊定于各均之内避其声而不用则一转移间而自生生于无穷矣   律吕正义后编曰瑟前广后狭面圆底平中髙首尾俱下底孔二前孔四瓣当前梁之内径四寸三分七厘四毫后孔上圆下平当后梁之外长径与前孔等下濶五寸一分零三毫前孔中心距前梁内际后孔下周距尾牙内际皆三寸六分四厘五毫前后梁之外各穿二十五孔以受首结于瑟体之中尾从梁底孔出而环绾于后梁之上通体桐木黒漆身绘云龙首尾绘绵边绘云梁用紫檀孔用螺蚌为饰以漆金架二承之架髙二尺五寸九分二厘濶一尺四寸四分一厘八毫云头髙三寸三分二厘一毫濶一寸六分二厘瑟与琴并称作自皇古今考其制则二十五由来旧矣秦汉以后传闻异辞自宋及明瑟皆二十五未有异説律吕正义谓琴无大小皆七瑟无大小皆二十五尤为得之至谓三等之瑟皆长九尺大者以黄钟为尺中者以太蔟为尺小者以姑洗为尺则未免为臆説矣后世郊庙朝廷惟用大瑟而律度又复失传其制过大义亦无取今定瑟制古尺之度通长八尺一寸前梁至尾七尺二寸长五尺四寸一器而三义备焉若其髙广厚薄则虽称式按律为之数度至于二十五之旋宫转调则自古无言之者前编特以外十二为阳均应阳律内十二为阴均应阴吕各以一为下徴二为下羽三为宫四为商五为角六为徴七为羽八为清宫九为清商十为清角十一为清徴十二为清羽凡合乐则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六与十一七与十二并鼓之既阴阳之不淆又中清之协应内外同声而分清浊五音顺序而有等伦可谓酙酌古今贯通条理矣旋宫改之法前编以二起调为主故黄钟调则以黄钟之律定二今以三立宫为主故黄钟宫则以黄钟之律定三宫与调虽不同而旋转之理则一也列表如左   黄钟宫   倍夷则起调   一下徴【定倍防宾之律夷射 箫乙 笛工】二 下羽【定倍夷则之律 箫上 笛凡】三弦 宫 【定黄钟之律 箫工 笛四】   四 商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五 角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六 徴【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   七 羽 【定无射之律 箫工 笛凡】   八 宫 【定黄钟之律 箫工 笛五】   九 商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十 角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十一 徴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十二 羽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大吕宫   倍南吕起调   一 下徴【定倍林钟之吕南吕 箫亿 笛仜】二 下羽【定倍南吕之吕 箫仩 笛】三 宫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伵】   四 商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亿】   五 角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六 徴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七 羽 【定应钟之吕 箫仩 笛】   八 宫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九 商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亿】   十 角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十一 徴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十二 羽 【定应钟之吕 箫仩 笛】太蔟宫   倍无射起调   一 下徴【定倍无则之律 箫上 笛凡】二 下羽【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笛合】   三 宫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四 商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五 角 【定防宾之律 箫五 笛尺】   六 徴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   七 羽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八 宫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九 商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十 角 【定防宾之律 箫五 笛尺】   十一 徴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十二 羽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夹钟宫   倍应钟起调   一 下徴 【定倍南吕之吕 箫仩 笛】二 下羽【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三 宫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亿】   四 商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五 角 【定林钟之吕 箫伍 笛伬】   六 徴 【定应钟之吕 箫仩 笛】   七 羽 【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八 宫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亿】   九 商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十 角 【定林钟之吕 箫伍 笛伬】   十一 徴 【定应钟之吕 箫仩 笛】十二 羽 【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姑洗宫   黄钟起调   一 下徴【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合】二 上羽【定黄钟之律 箫工 笛四】   三 宫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四 商 【定防宾之律 箫五 笛尺】   五 角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   六 徴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七 羽 【定黄钟之律 箫工 笛五】   八 宫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九 商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十 角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十一 徴 【定倍无则之律 箫尺 笛六】十二 羽 【定黄钟之律 箫工 笛五】仲吕宫   大吕起调   一 下徴【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佮】二 下羽 【定大吕之吕 箫仩 笛伵】三 宫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四 商 【定林钟之吕  箫伍 笛伬】五 角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六 徴 【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七 羽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八 宫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九 商 【定林钟之吕  箫伍 笛伬】十 角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十一 徴 【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十二 羽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蕤宾宫   太蔟起调   一 下徴 【定黄钟之律 箫工 笛四】二 下羽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三 宫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四 商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五 角 【定无射之律  箫工 笛凡】六 徴 【定黄钟之律  箫工 笛四】七 羽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八 宫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九 商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十 角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十一 徴 【定黄钟之律 箫工 笛四】十二 羽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林钟宫   夹钟起调   一 下徴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伵】二 下羽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乙】三 宫 【定林钟之吕 箫伍 笛伬】   四 商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五 角 【定应钟之吕 箫仩 笛凡】   六 徴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七 羽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亿】   八 宫 【定林钟之吕 箫伍 笛伬】   九 商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十 角 【定应钟之吕 箫仩 笛】   十一 徴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十二 羽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亿】夷则宫   姑洗起调   一 下徴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二 下羽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三 宫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四 商 【定无射之律  箫工 笛凡】五 角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六 徴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七 羽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八 宫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九 商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十 角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十一 徴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十二 羽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南吕宫   仲吕起调   一 下徴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亿】二 下羽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三 宫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四 商 【定应钟之吕 箫仩 笛】   五 角 【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六 徴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亿】   七 羽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八 宫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九 商 【定应钟之吕 箫仩 笛】   十 角 【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十一 徴 【定夹钟之吕 箫 笛亿】十二 羽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无射宫   蕤宾起调   一 下羽 【定姑洗之律 箫合 笛上】二 下徴【定蕤宾之律 箫四 笛尺】   三 宫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   四 商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五 角 【定黄钟之律 箫工 笛五】   六 徴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七 羽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