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605 页/共 1125 页
十月十六日,诏:「省仓请人出备短脚钱,每石五文,止用本仓脚袋般腾交付。其请人擅入敖者,杖一百,许人告,赏钱三十贯。」
二年十月十七日,诏于仓门外置监门廨舍。
三年正月六日,行在省仓内镇城仓改为行在南仓,仁和仓改为行在北仓。镇城仓系临安府州仓,仁和县仓系仁和县地基上修盖,各袭其称,至是改之。
二十六日,诏:「今后诸军三衙每遇支请,并差拨逐部将官部押人兵赴仓钤束。」
二月二日,诏:「告获东北仓偷盗粮斛,每石支赏钱五十贯文,先以官钱代支,后于犯人并干连人名下追理还官。仍令左藏西库先次支钱二百贯文,于两仓监门官处收掌,堆垛充赏。」从户部请么。
三日,诏:「行在诸仓遇打请日,令户部前一日据合支数令本仓般量出敖,于廊屋下安顿,遇天晴,于砖场上垛放支遣。」
三月二十五日,诏:「行行在南、北仓监官四员并兼管干和籴,其食钱每员日支二百文,于本场百陌钱内支。」
四年四月六日,诏南、北仓各差检察面官一员,令吏部差小使臣,依在部短使。以主管官告院兼权司农寺丞罗长康言:「昨在京诸仓各差面官一员,系吏部尚书左、右选轮月互差,阙官,乞差小使臣充,理当短使。今来行在南、北仓见准枢密院差到本院使臣兼充监门,
兼视面检察。切虑不得专一,欲乞依旧差拨,逐季一易。仍于和籴场百陌钱内量支请给,并监官遇得替,以本仓历尾见管米斛委官般量,候数足,方许离任。」户部勘当:「欲依本官所乞,令吏部依例差小使臣一员专一检察。」吏部供到状:「今来若朝廷依户部勘当事理,亦合于本部合着短使小使臣内依名次差,比依在部短使干办不满两个月理为轻格一次。如无合差短使人,即依条限三日募情愿人,理名次差拨,候满日,令司农寺径申所属,选分差替。」从之。
七月二十七日,诏复置司农寺。仓部昨并到司农寺所行支纳粮斛、草料等事务并拨到手分等,并依旧归本寺。
八年十月四日,诏:「南、北仓各籴米,每及五万石,监官减半年磨勘,如不及五万石,更不纽计。」从司农少卿徐林请么。先是,绍兴四年四月十九日朝旨:两仓岁终共籴米二十万石,监官转官不及全年纽计推赏。至是改之。
十一年六月六日,诏行在三仓以「行在省仓上、中、下界」为名,监官[以]「监行在省仓上、中、下界」系(御)[衔]称呼,所有监、专理任、请给、差置并给纳应干约束事件等,并依见行条法。户部据白札子:「行在省仓各有色额高下米样不等,其逐仓前有无图凶顽之人在彼居住,逐时收买低下米筹,行用钱物告嘱监官下人及专、副,换敖支出色高白米,夹带大量,并监官亦将白米作人情应副支与诸处所破顾募,却将低下
米入在白米搅拌,支遣大军,深属不便。欲乞将逐仓米分出等第高下,作上、中、下三界。」本部寻下司农寺相度,去后据本寺状:「昨在京日,系一十七仓,分立上、中、下界,逐界各拘三、四仓受纳粮斛,及一百五十万石为界,候及数排立,以次界受纳,前界止是守支。今来行在省仓系每仓差监官二员,二年成任,止在本仓受纳给遣,是致混杂色额。今此仿旧日随宜措置,将三仓分定米斛色额,专一受纳支遣。一、欲乞将上色白苒米并分拨赴南仓,就用南仓监、专受纳,支充上界。其米系充宰执、侍从、管军、职事官、宗室、百官、省、台、寺、监等禄粟支遣。一、欲将次色苒米分拨东、北仓卸纳,令北仓监官二员就本仓专副专一管干受纳给遣。上件米斛充中界,更不许干预别界米斛。其次色苒米系充班直、皇城亲事官、辇官、五军等口食支遣。一、欲将糙米分东、北仓卸纳据下文,「分」下疑脱「拨」字。,令东仓监官二员,就本仓专副专一管干受纳给遣。上件糙米充下界,即不许干预别界米斛。其米系充五军月粮、三衙、厩、禁军、诸司军务等口食、月粮支遣。一、今来若依前项事理施行,所有三仓见在逐色米斛,今差定逐界监、专互相交割,认数支遣。其已后到米纲运,从本司照检色额行下,分定仓界受纳,候支绝,三仓截日见在数目(按)[接]续支给。」故有是命。
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诏省仓下界依南、北仓例,专差检视斛面官。以司农寺丞柳
绰言:「行在东仓昨自(劫)[创]置以来,支纳稍简,系监门官兼管检视面。本仓近改充省仓下界,专一支纳糙米,又有中界将合纳苒米分拨就本仓交纳,比之日前支给,委是浩瀚。」故有是命。
二十三年六月十八日,诏:「应仓、库交卸纲运折欠,并实时具名色数目申解所属,见得有侵盗贸易之弊,即送大理寺推治;其过误损失,并押下元起纲处依法施行。」先是,止送排岸司监系,故有是命。以《上中兴会要》。
孝宗干道三年六月九日,诏两浙转运司:临安府踏逐到二百万石仓敖基(止)[址],所用材植、物料,候青城毕日就用。仍令将作监将应管抽解竹木应副盖造。
七月二十三日,诏:「今岁后秋成,委行在和籴场官吏于新置二百万石仓内籴米二十万石,所有本钱,拨省仓等处见钱、会子充。若本钱不足,以经常窠名钱内贴支。」
二十七日,诏艮山门外于养济院盖造五十万石仓敖。
十二月十二日,户部言:「近承指挥创盖新仓,候秋成,委行在和籴场官吏就本仓收籴米三十万石。除已差官趁时收籴外,令文思院依立定额名,铸造本仓合用印记,其巡防兵级、看管,亦乞下殿前、马、步军司差拨。所有合差专、副、手分人数,监官、监门官籴米赏典应合行事件,并乞依省仓中界已得指挥施行。」诏依户部所申,仍以「丰储仓」为名。
四年三月十七日,诏:「诸仓支诸军月粮、口食,抑勒坐仓低价籴买买:原作「置」,据下文改。,反将军人与在外籴米人
非法断罪,追理赏钱,深属不便。令户部出暝晓示,自今后诸军支月粮、口食米,并令从便,不得依前抑勒籴买。」
五年十一月七日,诏:「省仓中界改作丰储仓界:原脱,据下文曾怀上言补。,却将东青门外丰储仓改作省仓中界,逐仓有管米界,以新易陈支遣。」
十八日,户部尚书曾怀言:「省仓中界已改为丰储仓,其旧丰储仓却改作中界,所有专、等,并令仍旧认数支遣,监官依旧主管本仓职事。」从之。
六年正月十四日,户部尚书曾怀等言:「丰储仓展套太医局添造敖屋,已经相视可以修盖新旧敖屋八十六座,贮米一百三十万石,乞下两浙漕司、临安府疾速修盖。」从之。先是,司农少卿莫济言:「太医局已罢,乞将本局屋宇拨付司农寺安顿米斛。」至是,曾怀有请,故有是命。
十二月十九日,诏:「应干仓、场、库务等处官,自今须管照条依时出入,如违,许所属按治。仍令户部长、贰专一觉察,如有违戾,按治施行。」先是,上封事者言「行在仓、场、库务监官、公吏终日在外,多不坐局,钱谷出纳,委之 小,若不措置,切虑如向来左帑之弊」故么。以上《干道会要》。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二 义仓
义仓
【宋会要】
太祖建隆四年三月,诏曰:「多事之后,义仓废寝,岁或小歉,失于备预。宜令诸州于所属县各置义仓,自今官中所收二税,每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歉,给与民人。」《通鉴长编》:「宋太祖干德元年,令州县复置义仓。官所收二税,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歉。」
干德三年三月,诏:「比置义仓,以备凶岁,若上言待报,则恐乖轸恤。自今人户欲借义仓粟充种、食,委本县具灾伤人户申州具:原作「且」,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一九改。,州即处分计口赈贷即:原脱,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一九补。,然后以闻。仍令及时止依元数送纳。至时如别有灾沴,亦当更与容限。或人户众多,义仓赈贷不足,亦具奏闻,别发廪充给。」
四年三月,诏:「朝廷比置义仓,以恤百姓,盖防歉岁,用赈饥民。访闻重迭供输,复成劳扰,俾从停废,以便物情。其郡国义仓并罢之。先有乞限送纳者,并从之。」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二月八日,诏庐州管内民所逋义仓米万七千二百四十石,特贷之。
八年正月,宋州言:「宋城县民自周显德元年所给义仓斛斗,已经二十余年,见今督纳,民寔不逮,率多逃移,欲望与限,至夏秋熟日送纳。」诏并除之。天头原批:「脱三条,在副本。」
仁宗庆历元年九月,诏天下立义仓。先是,判三司户部勾院王琪言:「自景佑以来,尝言方今之宜,莫若自第五等户以上,于夏、秋正税外,每一石别纳一斗,随常赋以入。若遇水旱,但正税得减,则更不输。各州于邑择其便地,别置仓以贮之,领于本路转运使。今天下大率取一中郡
计之,夏秋正税粟、麦之类且以十万石为率,则义仓于一中郡岁得五千石矣,矧天下所入之广乎!使仍岁丰登丰:原作「豊」,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一九改。下同。,则积如京坻,不可胜计矣。明道中,最为饥歉,国家欲尽贷饥民,则兵食不足,故民有流转之患。是时兼并之家出数千石粟,即称为官吏,是岂国家以官爵为轻欤 特爱民济物不获已而为之尔!与夫乘岁之丰,收羡余之入,于天下之广,为无穷之利,岂不大哉!且自第一至第二等兼并之家,占田常广,于义仓则所入常多;自第三至第四等中下之家,占田常狭,于义仓则所入常少。及其遇水旱,行赈给,则兼并之家未必待此而济,中下之室寔先受其赐矣。损有余,补不足,寔天下之利么。」事下有司,会议多异同而止,至是,琪复上前所议,而仁宗为特行之。《宋朝事寔》:是时,天下频有水旱,上常忧恤,务要赈救。三司判官王琪上言乞立义仓,上甚喜于行。其奏略曰:「谨按唐法,自王公以下,垦田亩税二升。臣愚以为旧事么废,当酌轻法以驯致焉,如从田亩之税,其寔太重。永徽年中,别颁新格,自上户以降,计户出粟,而且不均。方今之宜,莫若自第五等以上,于夏秋正税外,每二别纳一升,随常赋以入。俾各于本州岛或于本邑,择其便地,别立仓以贮之,为帐籍以收之,特建使额,俾本路转运使领之。其州县若遇水旱,但正税减放,则义仓更不输送,余随秋、夏二税送纳。岁若大歉,则上请赈给之,日仰当职官吏,必及贫弱。一切违犯,比附条例施行。今天下大率取一中郡计之,凡一中郡夏秋正税粟、麦之属之:原作「一」,据《玉海》卷一八四改。,且以十万石为约,则义仓于一中郡岁得五千石矣,矧天下所入乎!使仍岁丰登,将闇然而积如京坻,不可胜计矣。臣窃见明道中最为饥馑,国家欲尽贷饥民,则兵食不足,民有流转之患,是时,兼并之家出数千石粟,即称官为吏,岂谓爵为轻与 特爱民济物,不获已而尔!与乎乘岁之丰,收羡余之入,于天下之广之:原脱,据上文补。,为无穷之利,岂不大哉!伏望皇帝陛下以臣此议下于有司,使通知治体、博究民隐者议之。」会议者异同而止。康
定中,又上奏曰:「窃以义仓之建,始隋开皇年中,终文皇一朝,得免饥馑之患。唐太宗曰:『即为百姓预作储贮,官为举掌以备凶年,非朕所须横生赋敛,利人之事,深是可嘉。』于是自王公以下,垦田亩税二开。逮天宝中,天下义仓共六千三百八十七万余石。长庆、大中以来,约束既严,贷借不乏。至于五代之末,天下分裂,中原所有州郡无几,功之以战伐,咤之以饥馑,征役无已,赋敛不胜,义仓不得不废矣不得不:原作「不得而」,据《救荒活民书》卷中改。。我国家削平祸乱,混一区宇,顺流而治,与民休息,故此仓之制,未暇议焉。臣于天圣三年中曾陈愚见,乞复义仓,景佑中,又上此议,虽蒙颁下诸路运使相度,而有司不切奉行,俗吏浅识,止于目前,安知长算远驭为化基治具 今十七年,以义仓所得,岂减天宝之多乎 于国家之计,储蓄不有所积乎 今天下仓廪上供之外,州郡所留岁计不过一年,一遇水旱之灾,自给不足,岂暇及民乎 去年江、淮之间,殍亡尤甚,自去岁逮今,二浙之民饥死流离,十过半矣。倘州郡仓廪有余功贷,则安有此患 使知治体而为国计者,可不痛哉!隋唐义仓之法,亩税至重,今若自第五等已上民户,据夏秋税每二俾纳一升,所入至薄。况丰年则纳,歉岁蒙给,而又送仓之日随其正税,民无劳扰,将乐输焉。且文皇、太宗,隋唐之贤主,创兹长策,历代遵行,成 在前,良史具载,悠悠浮议,尚或异端,固知立大功成大利,非圣人莫能兴之么。伏思皇帝陛下临御以来,总(览)[揽]万机,忧勤庶政,有言必用,有善必从。伏望陛下察唐太宗特达之言,考前贤创制之法,出于圣断,特立洪规。陛下傥一言遵行,寔万世蒙福,俾国家有储蓄之计,生民有养育之资,书之简编,益光陛下之圣政矣。臣前陈义仓条目颇备,今再录上进,伏乞陛下以臣今状并送中书。如可施行,请将来[年]夏税为始,贵乎议利可得建成。」上从之,诏天下皆立义仓。后石介着《斥游惰文》一编,欲立社仓,与其意合。其略曰:「隋立社仓,唐立义仓,近代行之,最为利便。社仓、义仓义仓:原脱,据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点校本《徂徕先生文集》补。,一么。今请每村立一社仓,逐户据户口数多少,仍约岁之丰耗,年年纳粟若干、豆若干、菽黍若干,石委上等户有年德者三两人主之上:原脱,据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点校本《徂徕先生文集》补。,如遇饥馑,量口数支给。如此行之,则虽有水、旱、虫螟,民不乏矣。」石介之言,亦切于民间之利病,惜乎世人皆惮一时之烦,而不为民建么远之计,使一遇水旱凶荒之岁,皆父子流离,老幼不保,诚可嗟痛。为国者试行琪、介之议,其(一)[亦]仁政之本欤!
二年正月,诏天下新置义仓,止令上三等户输之。《山堂考索》:五年,罢义仓。
五年七月十六日,知(杨)[扬]州韩琦言:「近诏罢义仓,所有斛斗若便拨入官仓支遣,即恐未副朝廷立义仓示民
以信之意。所有斛乞下诸处据数拨与常平仓附帐,别作一项桩管,或遇水旱灾伤,即赈济贫民。」从之。
皇佑五年七月九日,诏:「荆湖南、北路灾伤州军所将义仓米救济饥民,访闻司农寺却令理纳,甚非朝廷赈乏之意,宜特与除破。」
神宗熙宁二年七月五日,御史钱顗言:「陈汝羲任京东转运使日,以羡余贡奉为名,官吏希望风旨,尚行暴敛。如去年劝诱粮斛入官,以备河北流民,而多不支散。齐州科配义仓,取数太多。曹、济州诸县又令耆长代纳,民何以堪 乞下京东路除二税外,权倚阁诸逋欠,以俟丰年。」诏废义仓,已纳者并给还之。《九朝纪事本末》:「熙宁二年正月辛卯,知同州赵尚宽、知唐州高赋、知齐王广渊条奏置义仓事,上批:『近诏齐、唐等郡讲求修复社仓,且图经么之法。』知陈留县苏涓亦言:『臣所领邑最为近畿,谨为天下州县倡率,劝谕百姓置义仓,以备水旱。条上措置事:户第一等出粟二石,第二等一石,第三等五斗,第四等一斗五升,第五等一斗。麦亦如之。村有社,社有仓,仓置守者,耆为输纳,县为籍记。岁丰则量其数以输,岁凶则量其数以出。停藏么,则又为借贷之法,使新陈相登;多寡不一,则又为通融之法,使彼此相辅。』上曰:『陈留辅邑,耳目不远,可且听其施行,徐访利害。』涓又言义仓五事,并论臣僚所言未便者十二,可行者五。诏除一事『每值饥荒,借贷与被灾户种粮,未便除放,仍责以三、二年限还纳』,可令中书更详度外,余并且依所奏施行。又诏曾公亮曰:『近王广渊于齐州创置义仓,已劝率十万余石,若渐可成就,今广渊罢去,当得人继守其事。可特诏广渊举知州一人。』三年,提举常平广惠仓事,备见《青苒法》。四年正月壬辰,诏鬻天下广惠仓田为三路及京东常平本。其当赈济,即以广惠、常平等仓所贮粟麦给之。十年九月癸酉,诏开封府界提点,先自丰稔畿县立义仓之法。《旧纪》云:『初立义仓。』《新纪》云:『立义仓,自畿内始。』
十年九月十六日,诏开封府界提刑司,先自丰稔畿县立义仓之法。
元丰元年二月五日,提点
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蔡承禧言:「义仓之法,今率之以二石而输一斗,至为轻矣。乞今年夏料科税之始,不烦中覆,悉皆举行。」诏府界诸县并依,以行义仓法,仍隶提举司。《九朝纪事本末》:「元丰元年二月庚戌,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蔡承禧言:『窃惟陛下所以哀怜元元,发于精思恻怛之仁心,讲义仓之法。今率以二石而输一斗,臣之领邑二十二,其九已行,岁斛几万。请自今岁夏税为始,不烦中覆而举行之。』乃诏畿县皆立义仓,事隶常平司。六月丙寅,知将作监主簿王吉言:『去岁诏讲复义仓,试于畿邑,已不扰而可行。欲乞于丰稔路委提举司勘会省税、常平、免役钱谷欠阙共不及三分处先推行。庶几数年之间,即见成FAEC。』诏京东、京西、淮南、河东、陕西路依开封府界诸县行义仓法,余依奏,仍以今年秋科为始。十月己未,权发遣兴州罗蹑乞颁义仓法于川(陕)[峡]四路,从之。」
十二月六日天头原批:「脱六月、十月两条。」按所脱文见本书食货五三之二。,诏:应乡村民愿以所纳义仓粮别钞就便纳县仓者听。从知管城县赵燮请么。
十五日,诏民纳税不及斗者,免纳义仓。
二年二月五日,诏威、茂、黎三州罢行义仓法。初,兴州罗蹑乞置义仓于川(陕)[峡]四路,许之。既而成都府路提举司言:「威、茂、黎三州夷夏杂居,税赋不多,旧不推行新法,岁计、军储,皆转运使支移蜀州税米就输及募人入中,恐不可置义仓。」故有是诏。
十二月二十八日,诏雅州荣经县依茂、威、黎三州免输义仓米,盖以所领户杂蕃夷么。
八年十月十六日,诏罢义仓,其已纳数,遇歉岁以充赈贷。
哲宗元佑八年五月一日,监察御史黄庆基言:「朝廷覆育海内,无有远迩,一视而同仁,至于救患恤灾,欲民无失所之孍者,尤功意于赈济。故比岁淮甸旱,仓廪不足以给民,至以上
供纲运米赒之。前年浙西水,本路岁计不足,至使江西、湖北运米以济之,所费无虑数百万。然而不惜重费以济一时,不若修举良法,以垂惠于万世。盖义仓者,良法么,始自隋长娉平建议。元丰间,先帝复行其法,以为隋唐取于民太重,虑民不堪其求,于是纳苒米一硕者输义仓米五升,可谓至薄矣。夫乐岁粒米狼戾,虽多取之不为虐,又况纳苒米一硕,止输五升,固非重敛么。蓄积稍丰,或有水旱,则所至仓廪自足以济民矣。臣去岁道过太平州州:原脱,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二一补。,则见饥民甚众而无流亡沟壑者,盖犹有当日义仓所积之米足以赈济故么。又闻苏、湖之民虽蒙朝廷运米以济之,然饥者朝不及夕,往往不得沾上之惠,而殕者多矣。乃知义仓诚天下之良法。今其条制具在,望自今岁复行。」诏令户部详度。
绍圣元年闰四月十六日,侍御史虞策请复置义仓。三省言:「旧行义仓法,上户苒税率一硕出米五升升:原作「米」,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二一改。。」诏除广南东、西路外,并复置义仓,自来岁始,放税二分已上免输。所贮义仓[米]专充赈济,辄移用者,论如法。
徽宗政和元年正月二十二日,臣僚言:「元丰义仓,今计所输之税斗纳五合。大蹑 :应丰熟计一县九分以上增为一升。乞罢所增之数。」诏依元丰、绍圣法。
七月六日,户部言:「立到『诸义仓计夏秋正税谷数,无正税谷处,物帛之类折为谷者准此。每一别纳五合,同正税为一抄,不收头子脚剩钱』,及『民限当日交入本仓,
出剩,通正税盘量都数纽计。即正税不及一斗,并本户放税二分已上及孤贫不济者,免纳』等条。」诏依。以臣僚言「省仓遇纳到正税米,不即分拨义仓,转运司多以阙乏,随时支遣。欲于绍圣本条内增修『过一日不发,监、专杖一百,二日功一等,罪止徒一年』,及『咤而他司移用,并依已降指挥,依擅支法施行』」,诏令户部立法故么。
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提举京西南路常平等事范域言:「《绍圣常平、免役令》:『诸纳义仓谷而税应支移者,随税附旁送纳,仍准数以本处省税谷对换。无税仓处,截留下等户税。』近年转运司多将省税量度阙剩,更互支移非要便县分。契勘逐县每料合纳义仓之数,并依无税仓例截留下户税,使就本处送纳。伏望下有司立法。」诏令户部立法。
宣和二年三月十八日,诏:「义仓本以待水旱,顷岁诸路灾伤,有司便文自营,并不陈乞通融支用,截拨过上供年额米斛数多,致阙中都岁计。可将京畿东路、江南东、西、两浙、荆湖南、北路见在义仓谷数留三分,以待本路支用外,余并令逐路提举常平、转运、辇运、拨发司官同共计置起发上京,补还截过上供额米斛,免执奏。内不系沿流州县,措置移那,并限至今年十月终尽数到阙,系御笔处分。如敢执占,以谷滞御笔论。逐司官先具措置拨发次第闻奏。」
七月七日,臣僚言:「近降指挥,京畿见在义仓谷留三分,以待本路支用,合起七分义仓斛
斗三十六万余石,内除沿流及中牟、郑州合起十二万硕兑与本路转运司支用,并沿流尚有二万余硕可以兑那外,不系沿流去处,并合用车乘般载赴阙。访闻合起州县并科配民自备车乘、人畜起发,又义仓么积之谷,起发斗面必须大段亏少,至此却科敷取足,必致大困。伏望依近降指挥,兑与京畿运司,令充逐处系省支用,却将两浙等路起赴本路额据数支拨,至京卸纳。州县合起义仓数,既已兑充本处系省支用,合将赋税依法支移递攒补填。」诏依前奏疾速行下。
五年四月十三日,成都府路转运司言:「奉诏措置粜米赈济事。本路自淳化间民艰食,未有出粜常平、义仓赈济之法出:原脱,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二二补。,遂粜省仓米六万硕。今价稍平,已无阙食。如遇米贵,乞将常平、义仓米减价出粜,岁稔,籴以补之,候本司岁计有余,依旧支粜省仓米。」从之。
六月九日,诏:「自今诸州供申义仓并二税纳毕帐,并立项开说逐县、通计一州丰熟分数。」
六年正月二十六日,京畿转运司言:「京畿七分义仓谷苒起发上京,约一十万余硕,往往不系沿流县分桩管。欲依宣和二年七月七日已降指挥,并兑宣和六年分岁额,据取过斛,却于淮、浙起赴京畿宣和六年分岁额内,令逐路一面如数依限间纲赴发上京。」从之。
五月七日,诏:「义仓积谷,本以备赈济,着在元丰成宪。昨令所在存留三分,非唯见在之数不多,兼终违神考
立法本意。今后义仓并依《绍圣常平、免役令》,唯充赈给,更不得起发赴京。」
六月十八日十八日:本书食货五三之二二作「二十八日」。,提举京西北路常平等事李与权言:「欲今后转运司科拨讫,限一日关报常平司关:原作「阙」,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二二改。。逐州承转运司科拨本州岛分科下逐县讫,亦限一日申提举常平司。庶可检察义仓斛斗。」从之。
七年五月八日,军器少监吕源言:「信州额理秋苒一十万八千余硕,若每斗纳义仓一升,岁合理义仓一万八千余硕。其义仓帐只理纳到六千余硕,自宣和元年至五年,实收义仓谷共二万二千余硕实:原作「失」,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二二改。。饶州去岁人户有纳正税三二十硕,却只纳义仓三五斗。而本路州县,其间有只行催理正税,不曾依条同为一钞输纳,往往独欠义仓。欲申严条法,将今来所陈行下诸路,依此检察,免致失陷,于常平司赈给之费不为无补。」从之。以上《续国朝会要》。
高宗绍兴二年十二月,臣僚言:「常平租课,愿纳价钱者听。此绍圣成法么。省部令监司不得折纳价钱自「臣僚言」至「监司不得」二十六字原脱,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二二补。,于是监司执省符催纳本色。一旦尽催本色, 刷积年逋欠,亦不许纳价钱,则困民甚矣。愿诏省部、监司遵守成法,庶几州县奉行,不致违戾。」诏常平租课折纳价钱。
五年四月十六日,诏令江南东、西、两浙、福建诸州军守臣各行体度本处米价,如是腾踊,仰将见管常平米斛依条出粜,候秋成日,却行收籴拨还,依旧桩管。仍令常平司拘收。
十月九日,三省言:「湖南、江西岁旱,田亩灾伤,自今秋成之际,民间已是缺食,恐至来春大饥。欲令常平司多方广
籴,以备赈济。」上曰:「朕闻江、湖岁歉,夙坼为忧。常平法自汉以来行之,乃是救荒之政。祖宗专用义仓赈济,最为良法,比来多有失陷比来:原作「此年」,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二三改。,可降指挥申饬有司谷考之。」上又曰:「江西、湖南岁歉,恐来春艰食,虽已广籴以待赈济,可更令监司、宋臣劝课种麦,庶来岁有以接济饥民。仍更丁宁,示朕夙坼念民疾苦之意。」
同日,殿中侍御史王缙言:「近年以来,常平中罢,而义仓之法亦名存寔亡。官司借兑支遣,例皆不即拨还,其有支移折变去处,更不收纳,一有水旱,饥民流移,官司何以赈给 欲望申严义仓之法。应州县纳到米数,并别敖桩管,不得擅有支动。其有支移折变及就便输纳去处,并通计一县合收之数,截留下户苒米,于本县送纳。上户折变数多,愿就纳本色者,听从便。庶几有以备水旱之变,无坐视流移之患。」诏令户部限一日勘当,申尚书省。
六年三月五日,诏:「荆湖南路所起诸州县减下吏人雇食钱,权暂裁留作本,添助趁时广行籴米,以备赈济。候将来出粜到价钱,依限起发赴行在送纳。」从之。先是,诏令本路将前项钱变转轻赍发赴行在,至是,本路言潭、衡、永州灾伤,见措置赈济,故有是诏。
七年九月二十二日,明堂大礼赦:「勘会人户遇灾伤阙乏种、食,依《常平法》许结保贷借常平钱谷,限一年随税送纳。内有委寔贫乏无可输纳人户,理合矜悯。可令诸路常平司行下所属州县,逐
一取见绍兴七年正月一日以前应未输纳钱谷,内委寔贫乏无可输纳者,仰本司审验诣寔,开具所欠数目具:原作「其」,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二三改。,保明申尚书省取旨蠲免。」十年九月十日明堂,十三年十一月八日、十六年十一月十日、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南郊,三十一年九月二日明堂,并同此制。
九年七月二十三日,臣僚言:「国朝盛时,府界、诸路所积常平、义仓米几千五百万斛,天灾代有,民无流离饿殍,由有备么。艰难以来,用度不足,或取以给军须,至于州县他费,咤以侵用,比年往往销费殆尽,甚乖祖宗悯人恤灾之意。今日经制,议者以谓尽行经画,以应支遣而已。至于察其丰凶以谨散敛,劝其贮纳以待赈给,未之闻么。大抵有司务纾目前之责,不思么远之计,遂指言者无事预备之言以为迂缓,不幸一有二三千里水旱、虫蝗之忧,言之何及 谓宜准旧制,更功修明侵移擅用格奏之令,使祖宗恤民备灾之政,不寝于圣代。」诏令户部检坐见行条法,措置申严行下。
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诏:「衢州米贵,细民不易,将义仓米置场出粜一万硕,具寔价供申朝廷,并户部不得容令合干人作过,低估亏本,计会占籴,不及细民。仍令浙东常平司检察施行。」从本州岛所请么。
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户部言:「西州军米贵,逐处义仓米见在数多,
欲令各处拨一万五千硕,量减市价,委官出粜,务要惠及细民。仍委转运、常平司劝谕兼并之家,无得邀价闭籴。」从之。
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大理寺丞周楙言:「顷咤臣僚建言诸道有生子不举者,屡勤诏旨申严劝诱,纤悉备至。应贫乏家生男女不能养赡者,每人支钱四千,于常平或免役宽剩钱内支给。虽帝尧之嘉孺子,文王之保小民,莫过是么。窃闻之,州县免役宽剩钱折收微细,生民至多,岂能赒给 陛下诚欲寔德及民,莫若量发义仓之粟以赈之。所在义仓随苒输纳,不许出粜,陈陈相咤,至有红腐而莫敢移用者。岁率一路发千斛以活千人,以诸路计之,一岁所全活者不知几何人么。此令一行,民被嘉惠嘉:原作「喜」,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二四改。,仰荷君父之恩,俯笃天性之爱,将见余风旷然丕变,人乐有子矣。」诏令户部措置,申尚书省。户部言:「乞下诸路常平司,依今来臣僚奏请事理行下所部州县。遇有下等贫乏人户生产男女,实时于见管常平、义仓米内每人改支米一硕。内乡村去县稍远处,委本县措置,将义仓米准备支散。务要寔惠贫弱,无令合干人作弊,阻节减 入己。若稍有灭裂违戾去处,按治依法施行。」
八月二十六日,权户部侍郎王鈇言鈇:原作「铁」,据本书食货五三之二四改。:「江东、西、湖南路今岁雨泽沾足,年丰米贱,若不趁时收籴,无以备水旱缓急之须,亦有伤农之患。欲令诸路常平司将诸色钱除留岁用外,尽行取拨,委官措置,趁时收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