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463 页/共 1125 页

【宋会要】 太宗淳化四年三月六日甲午,知雄州何承矩言:「近年水潦频降,河流泛溢,坏州城民舍,蓄聚为陂塘,妨种艺妨种艺:《长编》卷三四作「妨民种艺」,义长。。欲咤水利大兴屯田以便民。」诏从之,命高阳关副总管皇甫继明提举,仍令河北诸郡水潦所积处,发卒垦田,州长吏按行催督。 二十四日壬子,以六宅使潘州刺史何承矩、内供奉阎承翰、殿直张从古同提点制置河北沿边屯田事张从古:《长编》卷三四作「段从古」。又原书天头注:「事一作使」,按《长编》卷三四亦作「使」。,大理寺丞黄懋充判官。懋泉州人,任沧州临津令,上言:「本乡风土惟种水田,沿山导泉,倍费工力。(令)[今]河北州郡陂塘甚多,引水溉田,省工易就。乞兴水田,三五年内必公私大获其利。(真)[太]宗嘉之,以承矩曾言屯田事,咤遣按视。复奏,咸如懋言,即令承矩领护之,以懋为佐,发诸州戍兵万八千人给其役么。 真宗咸平二年五月,京西转运使耿望言:「襄州襄阳县有淳河,旧作堤,截水入官渠,溉民田三千顷。宜城县有蛮河,溉田七百顷,又有屯田三百余顷。请以农隙调夫五百筑堤堰,仍于荆湖市牛七百头。」从之。望前知襄州,与通判何临常同规度,故有是奏么。真宗曰:「屯田之废么矣,苟成,此足为劝农之始。」遂令躬[亲]按视焉。至是,可其奏。望又请大理寺丞武程总其事,程矩上章程矩:疑有误,当作「武程」。,以为不便。诏移程于他郡,别选职官领其事。俟稻田务成,有无利害俟稻田务成有无利害:疑有脱字。。其耿望、武程别取进止,当行赏罚。 四年十二月,陕西转运使刘综言:「镇戎军本古原州之地,本有四县本:原无,据《长编》卷五○补。,余址尚存。自唐至德之后,羌寇[荐]臻,边防失守。吐番尚结赞乘隙引兵攻陷关内及陇右百余城,原州亦废。其后宰相元载备知要害,决欲守其地,或沮其(识)[议]而罢。今来陛下断自圣略,复置此军,乃元载之谋,有俟于我圣朝么。然元载所议控扼之状,尚未间采而行之,今城壁既就,不修外援,屯聚戍兵,多费粮馈,则不如不置。臣昨阅视镇戎军,川原广衍,地土饶沃,若置屯田,其利(揂)[犹]博。今镇戎军岁须刍粮约四十五万余石束,破茶盐交引钱五十余万,况更令民远仓输送,其所费耗,即又倍常。见今镇戎军四面已有人户耕种,欲于此处置屯田务,且取田五百顷,差下军二千人,置牛八百头,立屯耕种,于军城近北至木峡口及军城前后各置一堡寨木:原作「本」,原书天头注云:「本一作木」,今据此及《长编》卷五○改。,约地土分种田,兵士将牛具就寨居泊,更充镇戍,固不失且战之理。兼彼处皆居要害,常切防备,若不分布置寨,屯兵为援,即镇戎军么必难守。望令知军、洛苑使李继和充屯田制置使,令继和自举有心力使臣四员充四寨监押,每员管辖五百人,便充屯戍。如此,么远必大为边鄙之利。今安国镇有《古制城壕戍镇记》一本,谨写录上进,[所]贵 知边陲可以耕种之么。」真宗曰:「览《古记》,信可以兴作。」从之。 五年六月,知雄州何承矩兼制置屯田使。先是,承矩兼屯田事,及以侍禁、合门祗候马济知顺安军,亦兼营田事。承矩言与济品秩有异,所兼之名则同,故特功使额焉。 六年十月二十四日,知保州赵彬决鸡距泉,自州西至满城县,又分徐河水南流以注运渠,置水陆屯田,以其事闻奏。帝乃诏保州驻泊都监王昭逊与彬同领其事,仍赐彬诏谕,令协力成其事。 景德元年四月十八日,诏保州置屯田兵籍,自今转运司擅移易者擅:原作「檀」,据本书食货六三之四一改。,以违制论。 十月,诏:相州管内不堪牧马草地一段,宜令官置牛具,选习耕农兵士,置屯田庄。 二年正月,诏定、保、雄、莫、霸等州、顺安、平戎、信安等军知州军,并兼制置本州岛屯田事,旧兼使者仍旧。先是,北面缘边屯田水陆兼种,甚获其利,自来雄州长吏兼领使名,其诸州即别命官主领,至是戎虏通好,帝虑平宁之后,渐成弛慢,故有是诏。 三月,诏:「保州所作屯田,旧有积塘水以备溉灌,颇闻堤防隳坏,致失水利。宜令官吏专切按视,勿废前效。先是,知州赵彬兴是田,开凿渐广。未几,彬移他任,帝虑咤而毁废,即遣使视。果言堤防隳坏无备,故诏戒之。 九月,夔州路转运使薛颜言:「施、黔等州垦荒地为屯田,今岁获粟万余石。 三年十二月十一日,知保州赵彬请于郡城东北更广屯田,以图来献之。帝曰:「北虏既和原批:「虏一作地」。,边材彻警,当劝农民,咸使乐业,不必侵占畎亩,妨其垦殖么。」 四年八月,知雄州李允则言:「应系屯田,皆在缘边州军,自来止移牒制置,不获躬按。其安抚都监二员常巡边郡,望令兼屯田事,咤便捡校。从之。 大中祥符二年六月,知和州赵彬请增屯田务兵五百人,从之。 五年正月,令保安军稻田务旬具垦殖功状以闻。是军地接蕃境,屡诏修广屯田,自高尹 军,事罕以闻奏,故督责之。 七月六日,河北缘边安抚副使贾宗言:「缘边开塞塘泊水势,修迭堤道深浅,月日定式图请。乞付缘边州军收管,仍下屯田司提举遵守。」从之。 九年三月,改定、保州、顺安军营田务为屯田务。 天禧四年四月,内殿崇班、合门祗候庐鉴言:「保州屯田务自来逐年耕种水陆田八十顷,臣在任三年,开展至百余顷,岁收粳糯稻万八千或二万石。本务见管兵士三百七十余人,以河北沿边顺安、干宁等州军屯田务,比保州十分中止及二三分已来。其保州屯田务兵士不暂休息,尤甚辛苦,欲望下军头司,自今所配河北屯田务兵士,十人中将四人配保州,六人配余处。」从之。 仁宗天圣三年十一月,右巡使、监察御史朱谏言:「近闻上封者请估卖福州屯田,此田人户耕佃四十余年,虽有屯田之名,父子相承,以为己田。况闻屯田租 课,均税之时,已均在人户私产二税上输纳。伏望量定租课,罢行估卖。」诏见佃户内有单贫户承买者,别立宽限送纳价钱。 宝元二年九月十四日,臣僚上言:「乞令河北都转运司同共管勾屯田司公事,亦带都大制置使名目。」从之。 庆历五年七月原批:「脱元年、二年两条」。,臣僚上言:「近定夺开却七汲口以南汲:《长编》卷一五六作「级」。,刘宗言擘画闭断五门幞头港、下赤大涡柳林等口,并却依旧开放通沿边吴淀水入白羊等淀,添灌向下州军塘泊。乞下河北屯田司永为定制,如后更有臣僚上言更改此一带水口及诸州军塘泊,并乞重行责降。」从之原批:「脱十二月一条」。。 六年五月,命三司户部副使夏安期往陕西,与本路提点刑狱曹颖叔相度兴置缘边屯田。 嘉佑四年二月十一日,三司盐铁判官、管勾河渠公事杨佐等言:「准宣:躬亲往保州等处相度到屯田塘泊合行开决水势,并增修堤道去处,委实利便,及以画图进呈。」诏内开牙家港十洪桥开:原作「闻」,据本书食货六三之四三改。,并顺安军北门外界河、北岸水口子两节,将定州路安抚使司先差安肃军通判王衮相度到事理,并今来杨佐等所陈,再委河北提刑薛向、都水监丞娉琳计会,张茂则亲往相度,具合如何擘画透泄水势即得经么稳便,同共以闻外,余并从之。仍令逐州军长吏据本地合修去处,那容人功物枓,渐次兴修讫奏。 六年三月一日,河南屯田使曹偕言:乞权罢逐年赴阙进呈屯田司地图阙:原作「关」,据本书食货六三之四三改。,从之原批:「脱治平三年一条」。。 神宗熙宁元年六月二十二日,差西京左藏库副使、内侍押班李若愚充河北同提点制置屯田使事。 四年二月十一日,诏雄州知府及安抚都监,并带兼制置屯田使事。塘堤兴役,今后知州依旧不出外,其安抚都监与管勾内臣分头提辖。 二十三日,诏:河北缘边屯田务水陆田,并令民租佃,本务兵士令逐州军收充厩军,监官悉减罢。初,屯田司每岁以丰熟所入不偿所费,屡以为言,至是乃从之。 八年正月十七日,诏:河北同提点制置屯田使事阎士良与复五路都钤辖资序,令么任。朝廷重屯田之任,故么其任,以责成么。 十三日按十三日条错简,据本书食货六三之四四,此条当置于前熙宁四年二月十一日条后。,诏给祠部五百道货易钱买农具、牛畜、舟车,兴治保州以东次边陆地为水田,从安抚副使沈披所请么。披复以为请充屯田兴工支费,又给二万道。 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河北屯田司言:「详定州薛向奏:安肃军界闸板口铺以东,旧系屯田务地,并是稻田,其南则边吴宜子二淀,东灌百济河身。两淀么来潴畜塘水为险固,自熙宁七年夏中,其边吴宜子二淀积水并已干涸,即今通行人马,不比安肃、广信军西北犹有山势关隔。旧来滹沱等九河灌注边吴、宜子等淀,水势涨满,乃入石冢等诸口及百济河迤逦入次东灌注向下塘泊。访闻自去年屯田司擘画,却于边吴淀南败滩套水泊近接滹沱河水势,下流入顺安界赵口,通流入康淀灌注近下塘泊,其边吴、 宜子等淀为赵口南边走泄水势南:原书天头注云:「南一作两」。按本书食货六三之四五亦作「两」。,以此致两淀干竭。自去年秋,滹沱河道却于败滩套上边淤断河道,水势复入沙河西股,却得灌注两淀,犹有三二分积水。若将来经夏水发,却冲开败滩套河道,却入赵口透泄水势,则两淀依前干涸,实为非便。今欲乞将赵口田先口依旧闭断,令水势尽入边吴、宜子两淀,常令水势涨满,可以准备临时疏道使用,实为利便。本司即差巡觑塘水堤道李佑之诣逐处,相其利害。佑之勘会:自来滹沱等河水尽下入边吴、宜子等淀,如水势涨满,乃入石冢等口灌注向下塘泊,如水势不至涨满,即只由百济河出泄。昨于熙宁六年内,为以东塘泊干浅,遂于保州地分尖檐帽庄开引滹沱河,由败滩套下入赵口,灌注以东塘泊,至熙宁七年六月,内滹沱河自永宁军界荆丘村已上淤断河身,其水西北流入仇淀等一带泊,入边吴、宜子淀。佑之检视淤淀处,开拨引水入赵口,遂于今年三月内于东路台村刘家庄北有旧河一道淤断处,开引滹沱河,由败滩套下入赵口灌注以东塘泊,至熙宁七年六月内,滹沱河自永宁军界荆丘村已上淤断河身,其水而此流入仇淀等一带泊入边吴宣子淀。佑之检视淤淀开拨引水入赵口,遂于今年三月内于东路台村刘家庄北有旧河一道淤断处,开拨分引入赵口原批云:「此段重出。」。依旧入九流等淀及边吴、宜子淀。即今山雨水涨满边吴、宜子两淀,见有水势,欲乞如边吴、宜子淀少即行闭赵口田先口。」从之。 五月十二日,河北同提点制置屯田使事阎士良言:「窃闻保州界自景佑中杨怀敏勾当屯田司日,厚以才利召募人指抉西山被民填塞泉眼去处。臣常以谕保州曹偃,今偃访得云翼卒康进画到地图,仍充保塞县小郎村刘第六地内有泉源盈亩有余,号叫呼泉,匿在土中。当州南约二里,有积年候河一道,上自本县界,下至运粮河及边吴淀内,东西约及百里。每遇旱岁,河内微有流水,或至断绝。今欲开导此泉,令入候河及运粮河,四时常流,增注塘泊。及本村别有泉数十道,臣常寻访二河上源,未得其处。今乞委保州曹偃相度,收买泉源地,量兴兵役,疏导旧泉,增助边防,诚为永利。」送河北沿边安抚司,本司寻委权通判保州辛公佑相度。公佑言:「亲诣保塞县大静乡庞村,沿候河向上约三十里已来候:原书天头注云:「候一作俟」。按本书食货六三之四六作「俟」,其天头亦注云:「俟一作候。」,沿北岸有泉眼,大小不等。寻令略行开拨,各见泉水涌出,相去远近不等,约计在一里牢地内,计有泉三十余处,其水通流,阔狭深浅有三五寸至一尺,其旧河堤岸阔处有五七尺至一二丈已来。其河自本州岛南门外西南至郎村泉源出处,共计约三十五里,若行开拨,只依旧来垠岸开出河身,其水通流下接运粮河,可以增注塘泊。所有侵占民田,欲乞比视侧近田土,优给其 直收买,委为利便。其叫呼泉只是古老相传,未见其源所在,又未敢径追地主开掘。若作河道,上下所误人户地土不少。乞下本县勘会诣实,指定有泉去处,亦行收买。当今已见泉眼去处刘第六地内,未见泉源处约四里以来,若先行开拨上件三十余泉,使河道通流,别无妨碍,本司未敢行下。」诏河北沿边安抚司关河北屯田司及合属去处施行。 元丰元年六月二十五日原书天头注云:「元丰元年上脱『又诏』至『推行』四条」。按此佚文见本书食货六三之四七,可参考。,荆湖北路转运司言:「沅州屯田务自初兴至今,所收未尝敷额,若募人租种纳课,不费官本,利害甚明。乞自朝廷详酌施行,及令本州岛通判主管月量给食钱。」从之,委转运判官马城提举之。 八月十二日,上批:「河北屯田都监谢禹珪为性诞率,建画职事多无规绳,前日与禹珪不协者,今已替去。联事之人,了无嫌碍。宜令自今并与河北屯田司官通衔行遣,毋得独申奏;其权发遣河北东路提点刑狱汪辅之,更不得同主管。」 二年七月二十一日,罢沅州屯田务,募人租佃募:原作「慕」,据本书食货六三之四八改。,役兵还所隶,从转运使徐禧请么。 十二月二十二日,知定州韩绛言:「乞借安抚司封桩钱五千缗,市水地为屯田。」从之。 二十七日,诏定州路屯田司以水利司为名田:原脱,据本书食货六三之四八补。。时保州、广信、安肃、顺安军兴水利为屯田,诏以屯田司为(民)[名],而安抚使韩绛言:恐虏疑增塘泺,故改之。 四年六月二十九日,诏定州路安抚使既带都大制置屯田使诏:原作「召」,据本书食货六三之四八改。,其转运使副兼领虚名,并罢,令知雄、保州并带屯田使,通判并带屯田判官。河北缘边安抚副使、都监仍通管两路。从定州路安抚使韩绛请么。 六年二月二十六日,诏:「河北屯田司相度尺寸,立塘泺水则立:原作「丘」,据《长编》卷三三三改。,季比增减以闻比:原作「北」,据《长编》卷三三三改。。令李琮赍诏往同商议李琮:《长编》卷三三三作「李琼」。,毋得张皇漏泄。」 八年正月二十七日,枢密院言:「河东经略司去岁差借民牛耕种葭芦诸寨田寨:原作「塞」,据《长编》卷三五一、本书食货六三之四八改。,及差发防护军马保甲,縻耗极边贵价粮草钱物,仍夺农时仍夺农时:原作「似夺农民时」,据《长编》卷三五一改。,令民失业。比至收成,不偿所费。」诏札与吕惠卿札:原脱,据《长编》卷三五一补。,宜审较利害,无蹈前失。以河东路转运司言「经略司去年三出兵耕种木瓜源等两不耕地,凡用将兵万八千五百四十五,马二千三十六,其费钱七千三百六十五缗,谷八千八十一石,糗糒四万七千斤,草万四千八百束八:《长编》卷三五一作「三」。。又番上保甲守御上:原脱,据《长编》卷三五一补;守:原作「等」,据《长编》卷三五一、本书食货六三之四八改。,凡二千六百三十七人,其费钱千三百缗,米三千二百石,役耕民千五百,雇牛千具,皆非民之愿。所收禾粟荞麦万八千石,草十万二千,不偿所费。又预借本司钱谷以为子种,至今未偿,增人马防托之费,仍在年计之外。虑经略司来年再欲耕种,望早赐约束」故么。 哲宗元佑元年闰二月八日,京西北路提举司言:「朝旨相度蔡州西平、上蔡两县人户佃屯田支移等事。欲止令人户亩出租课外,更不支移折变。」诏尚书户部相度以闻。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未改元三月九日,皇城使、河北措置屯田石璘奏乞添招塘堤役兵千人。从之。 徽宗大蹑二年十二月十六日,诏:「潴水为塘,以除水患;留屯田营,以实塞下。爰自我祖宗许官置吏,分职联治,自为一司,专总其事。岁月寖么,州县习玩。访闻比来堤啮不修,水潦穿溢,出害民田。绵亘千里,虽有司存,上下苟简。自祖宗以来,塘堤故迹故:原作「古」,据本书食货六三之五○、《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二改。,重功修整,务令坚固,即别不得增益更改,引惹生事。本司可比本路提点刑狱,序官提刑之上,举官按罪吏属等职 务。可令相度条具来上,余悉仍旧原书天头批云:「脱五年一条。」。」 政和元年正月二十四日,诏:「河北制置屯田并依元丰法,别为一司指挥勿行。」 六年八月一日,臣僚言:「高阳、中山两帅并沿边安抚司,旧并系提举屯田使副,今屯田司职事各系一都监典领,近年咤其失职,或非本职得罪,相系而去。一司职事,有所妨废。望自今屯田都监非咤本职得罪,只乞就任责罚,所贵尽心。」从之原批:「以下脱高宗建炎三年至嘉定十七年一卷,应补抄。」。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 方 田 方田 【宋会要】 神宗熙宁五年,重修定方田法:自京东为始推行,冲改三司方田均税条。见前会要赋税嘉佑四年。夏税并作三色:绢、小麦、杂钱;秋税并作两色:白米、杂钱。其蚕、盐之类已请官本者不追,造酒 糯米、马食草仍旧,逃田、职田、官占等税亦依旧倚阁,屋税比附均定,墓地免均,如税额重处,许减逃、阁税数。 已方四路:京东东路,内凤翔府天兴、秦州陇西、成纪县已方,余州县熙宁七年四月朝旨权住。永兴军等路,延州临真、门山、肤施、敷政、延长、永兴军蓝田、武功、兴平、临潼、咸阳醴泉、干佑、丹州、宜州,陕府灵宝、夏县、坊州中(都)[部]、宜(春)[君]、祁州、永寿、宜禄、庆州、安化、彭原、解州闻喜、虢略县并到王城县中曲等七村,(邮)[鄜]州洛(郊)[交]、(落)[洛]川、鄜城、真罗县为灾伤权罢,候丰熟,别奏取旨。陕府平陆、同州、韩城县已方,欣不均,见重方量。河北西路:内卫州黎阳、汲县已方,熙宁九年朝旨:应本路合行方田赋税最不均县分,每年逐州不得过一县,一州五县以上,不得过两县;其次灾伤县分仍权罢。邢州鹿、真定府膏城县系税最不均,朝旨:候元丰二年施行。 未方四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熙宁七年四月朝旨:应合方田均税州县,候将来农隙日施行。河北东路,内雄州归信县为二税不均,本路提举司乞方量。河南西路。 七年三月二十二日,知审官东院邓润甫乞以京东 十七州选官四员,各分定专管勾方田分定:原作「定分」,据《长编》卷二五一乙。。今欲先差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沂州费县张谔、前建昌军录事参军刘源分定州县,二年为一任二年:《长编》卷二五一作「三年」。。从之。 四月四日,诏:「方田每方差大甲头二人,以本方上户充,小甲头三人,同集方户。令各认步亩令:原作「今」,据《长编》卷二五二改。,方田官躬验逐等地色,更勒甲头、方户同定,写成草帐,于逐段长阔步数下各计定顷亩。官自募人覆算,更别造方帐,限四十日毕。先点印讫讫:原作「记」,据《长编》卷二五二改。,晓示方户,各具书算人写造草帐、庄帐,侯给户帖,连庄帐付逐户以为地苻。」 六日,上批:「应灾伤路分方田、保甲除已编排方量了毕,止是攒造文字处,许依条限了绝外,其见编排方量及造五等簿处量及:原作「毕方」,据《长编》卷二五二及下条十月二日引文改。,可速指挥并权罢。」 十月二日,司农寺言:「今年四月己巳诏:灾伤路分见编排保甲、方田及造五等簿并权罢,候岁丰农隙取旨。今年秋成,乞下诸路及开封府界,除秋田灾伤三分以上县依前权罢外,余候农隙编排保甲、方田及造五等簿。内永兴军、秦凤等路义勇、保甲,依八月甲申诏,候来年取旨候:原作「后」,据《长编》卷二五七改。。」从之。 元丰元年正月十八日,诏:「经制熙河路边防豹用司括冒耕地为官庄,限半年听民自陈,其方田更不施行。」 七月九日,诏永兴军等路提举司提举:原作「提刑」,据《长编》卷二九○改。,据未经方田均税县分,并已经方田,咤民披诉,曾差官定夺委实不均县分,如夏熟,秋苒滋茂,可见丰稔次第,即一面依方量均税条差官体量讫,前期一月申书取旨。 二年十月六日,河北西路提举司言:「熙宁诏书:灾伤县权罢方田。乞通一县不及三分勿罢,司农请不及一分勿罢。」从之。 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开封府言:「永兴、秦凤等路当行方田,已准朝旨,取税赋最不均县先行,岁不过一县。若一州及五县,不得过两县。缘府界十九县,比一州事体不同比:原作「此」,据《长编》卷三二三改。,以此推行,十年方定。请自今年岁方五县。」送司农寺,司农寺言为便民言:《长编》卷三二三作「以」。,遂从之。 七年四月八日,京东东路提举常平等事燕若古言:「沂、登、密、青州人田讼最多,乞择三五县先方田。」诏候丰岁推行。 八年十月二十五日,诏罢方田。 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十六日,尚书省奏:「赋调之不平么矣,自开阡陌,使民得以田租私相贸易,富者贪于有余,厚价以规利;贫者迫于不足,移税以速售。故富者跨州轶县,所占者莫非膏腴,而赋调反轻;贫者所存无几,又且瘠薄,而赋调反重。熙宁初,神宗皇帝诏有司讲究方田利害,盖以土色肥硗别田之美恶,定赋调之多寡,已行之五路,至今公私为利。今取熙宁方田敕,删去重复冲改,取其应行者为方田法,乞付三省颁降。」从之。 大蹑三年六月九日,臣僚言:「方田之制,即《周官》土均之法,制天下之地征,盖所以均之,非增之么。访闻京西南路将方田十等并作五等,又欲以河南府比附轻重,一 增之,殊戾诏旨。以致民间讼诉不绝,或致流徙,甚非经么之策经:原作「轻」,据本书食货七○之一一七改。。其张徽言所建增 税议,乞不施行。」从之。初,徽言为京西转运副使,以汝、襄、邓州税轻税:原无,据本书食货七○之一一七补。,请依唐州用新定十等地色分五等立税,不及者增之,已重者如故。至是,言者论其掊克,故寝前议,而罢徽言开封府少尹,送吏部。 四年二月二十二日,诏:「方田之法,均赋平民,近岁以来,有司推行怠惰,监司督察不严,贿赂公行,高下失实,下户受弊,有害法度。可严饬所属,仍仰监司觉察。如违,当行严断。」 政和二年五月二十五日,京西北路提举常平司奏:「奉诏,应方田已经方量未毕去处,令先次结绝令:原作「今」,据本书食货七○之一一七改。,其余州县并别听指挥。本路大蹑三年西京偃师、陈州西华、蔡、汝州郏城、滑州(昨)[胙]、城五县,各已造帐均税。西京洛阳、汝州襄城、河阳、王屋、郑州原武、新郑等五县,虽已方量,均税未了。及西京等共六州府、河南等一十八县,系未经方量,未审合与不合依大蹑元年六月二十三日已得朝旨,将已进方田帐分先次结绝,依大蹑元年闰十月二十八日朝旨,候将来年分别听指挥。」诏依。 八月十八日,诏令京西南北路监司,应已方田,并选差官前去体量有无违法不均不实,出税有无偏重偏轻。如不曾方量处,即且令依旧出税,别选他州县官互行,差委前去,重行方量,即不得差本州岛县寄居待阙等官。所委官仰先习熟法内行遣次第,选差非本州岛县吏人前去,尽公施行。如违,以违制论;即咤而受豹乞取,以自盗论。赃轻吏人、公人并 配二千里。 二十七日,诏方田于九月差官。 九月八日,诏:「应已方田路分,见有人户论诉不均者,并依京西路已降指挥施行。其有人户论诉合重方并未方路分,合差一行方量官吏、均税甲头、合干人等,并差非本州岛县人,如违,以违制论。」其后十月七日,河北东路提举常平司奏:「切详朝廷之意,止为本方内有自己或邻并或亲戚地土, 情牵制,于定验土色,必先弊幸。今相度,欲令四隅方量官互换隅:原作「偶」,据本书食货七○之一一八改。,隔隅点定某字方内大小甲头五人赴某字方充甲头,亦与别州县差拨无异。兼近降敕命,不用本州岛县官吏、公人、庄宅牙人、都攒书算一行人,若方田事务有不均,人户时下有可申诉,官司等亦不敢抑遏弹压。」诏依,诸路准此。 十月二十七日,河北东路提举常平司奏:「检承崇宁方田令节文:诸州县寨镇内屋税,据紧慢十等均定,并作见钱。本司契勘本路州县城郭屋税,依条以冲要闲慢亦分十等,均出盐税钱。且以未经方量开德府等处,每一亩可尽屋八间,次后更可盖覆。屋每间赁钱有一百至二百文足,多是上等有力之家。其后街小巷闲慢房屋,多是下户些小物业,每间只赁得三文或五文,委是上轻下重不等。今相度州县城郭屋税,若于十等内据紧慢,每等各分正次二等,令人户均出盐税钱,委是上下轻重均平,别不增损官额,亦不碍旧来坊郭十等之法。余依元条施行。」从 之,余路依此。 三年三月七日,河北西路提举常平司奏:「方田县分官吏不务尽公,致人户论诉,紊烦官司再行方量,费用不少。其元承行官吏往往替移。乞候方量了当,见得委是顷亩出缩,土色交错,致所纳税赋不均,及有情幸去处,其指教并方量官吏合该罪犯,特乞不许自首,及不以去官赦降原免。」诏依,余路准此。 十九日,河北西路提举常平司奏:「均税之法,各从地色肥瘠栽敷轻重,即无偏曲不均之患,乃副立法方田本意。所在县分地色至少,不下百数,而均税乃不过十等,第十等地最为低下,但依法均税。第一等虽出十分之税,地土肥醲,尚以为轻;第十等只均一分,多是瘦瘠之地,出数虽少,犹以为重。若不入等,即依条止收柴蒿钱,每顷不过百钱至五百。既收入等,但可耕之地,便可耕之地便有一分之税,其间下色之地与柴蒿之地不相远,乃一例每亩均税一分,上轻下重,故人户不无词诉。欲乞依条据土色分为十等外,只将第十等之地再分上中下三等,折亩均数,谓如第十等地每十亩合折第一等地一亩,即第十等内上等依元数,中等以一十五亩、下等以二十亩折地一亩之类么,庶几上下重轻均平。」诏依,余路准此。 五月二十六日,河北东路提举常平司奏:「检会政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敕节文:臣僚上言,切闻昨来朝廷推行方田之初,外路官吏不遵诏令,辄 于旧管税额之外增出税数,号为蹙剩,其多有一邑之间及数万者。欲望下逐路提举司,将应有增税县分,并依近降指挥重行方量,依条均定税数,不得于元额外别有增损。本司契勘本路昨已经方田县内有增税数多县分,已依朝旨施行外,有十余县比旧额虽有增出数目,皆系逐户逐色毫忽圭撮纽计,无不均之数,即非蹙剩为名。既已经年,无人户论诉不均。若不限所增数目多寡,一 重方,又虑公私别有繁费。今相度,欲将元无人户论诉县分,止是增出私数纽计逐色贯百,实及一分已上,依所降朝旨重行方量;如不及一分,只别均税,如实是蹙剩数少,均摊不行者,更不均量。如可施行,即乞陛下即乞陛下:此句下疑有脱字。,余并依元条施行。」诏:「咤方田增税是定田色不当是:疑误。,其税自当有增减。若所方已得允当,虽增,不合减;如所方未当,有人论诉,即令提刑司体量,诣实闻奏。诸路依此。」 四年正月十三日,河北东路提刑司奏:「开德府南北二城屋税,曾经元丰年定量裁定十等税钱,后来别无人户论诉不均。今来方田官依政和二年十月朝旨,立定正次二十等,递减五厘,均定税钱,委与元丰年所定则例,上轻下重不均。」诏提举官郭么中等特降一官。 六年九月六日,诏河东、陕西路依鄜延路例,权住方田。从童贯请么。 八年九月三日,诏:「昨臣僚言事,付之大臣审度,以为可行,请降亲札。继闻于民弗便,夙坼靡遑。 建议者已行罢斥,如拘收白地、方田增税等,皆搔扰刻削,可并不行。仰三省更条害民蠹国者以闻,朕不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