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424 页/共 1125 页
七月十八日,四川宣抚制置司言:「拱卫大夫、熙河路统制王宏等,率众归朝,备见忠义。依已得旨,王宏差御前中军同统制军马,仍旧熙河兵马钤辖,统制本路将兵。武功郎鲁孝忠差御前中军同统领军马,仍旧熙河路兵马都监,统领本路军马。」并从之。
二十五日,臣僚言:「临安府士庶服饰乱常,声音乱雅,已诏禁止。访闻归明、归朝、归正等人,往往承前不改胡服,及诸军又有效习蕃装,兼音乐杂以女真,有乱风化。」诏刑
部检坐条制,申严禁止。归朝、归明、归正等人,仍不得仍前左衽胡服。诸军委将佐、州县委守令,常切警察。
十一月二十二日,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张浚言:「诸军所统归正忠义胜兵,其中口众,冬寒衣多阙,虑或失所,欲将入队伍口以上,给绢、布各一疋;不入队给布一疋。入队三口、四口给布一疋,或阙布,折支缗钱。」诏总领所契勘支给。
十二月四日,礼部言:「海州归正进士苏三益乞免解推恩。如果累应举,有一时文书可验,年及五十以上,依已获旨合一免解。三益今称被掠,曾不一存,无凭照验。勘会三益虽无干照,缘海州已给伪地得解因依据。」诏与免解一次。
十七日,中书门下省言:怀远驿见停归正人,凝寒,理宜存恤。诏归正官,户部人给绢五疋、绵十两。老小并归正,百姓偕老小,人各给绢三疋、薪炭钱二贯。绵绢仍给本色。
二十八日,诏醴州武功县乡贡进士白师望特免文解一次。以师望归正自陈,从四川宣抚制置司奏请也。
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江淮都督府参赞军事陈俊卿言:「取会归正人乡贯、姓名、户口,凡数相度,在军有俸给外,余不过五千户,计口三万。普济以常平米,度费米万石,乞与逐州主管官临支,务实惠均给。」从之。上以岁欲赈济,恐成例,汤思退等曰:「归正人多愿耕。今以其初到,未曾拨田,虑恐失所。一例赈济,日后不须施行。」上曰:「与之盖屋成一聚落,庶几人皆乐附。」思退曰:「如东晋之南兰陵、南豫州之类,将来屋宇耕具皆办,各以其州郡侨置一所,数少者附入。」上曰:「甚善」。
三月十日,吏部言:「新复州军归正大小使臣、校尉,今近里州军添差员数并足,二广州军虽有见阙,道远多不愿往,类欲承替近里州军。见任人缘未有许替指挥,今乞愿承替已差足人者,听注一任。」从之。
十四日,江淮都督府言:「汴京百姓张庆祖等,忠义远来,陈说事宜,欲从朝廷特与补授。」诏以庆祖未有功,令候立功日补转。
十七日,诏知光州皇甫倜等且缓招接归正人,令具如何存抚及事利害条奏。黄州屯驻统制刘源言:「顺昌府汝阴、颍上两县乡民过淮,于固始县界梁安滩住,约八百余户、四千余人。」又,知光州皇甫倜言:左军统制刘兴祖招接新息县人户四十余家、三百余口归正。宰臣汤思退等奏:「累诏两淮州军,未须于境外招纳归正人兵,将官毋得差人过界为国生事。今此招纳不已,恐无以(瞻)[赡]之,乞令皇甫倜具析。」故有是诏。
十九日,江淮都督府言:「赵不骄昨归朝,具说虏情虚实,拟承信郎,令于北地结约忠义豪杰,欲补上官,再遣山东干事。」上令候有功正补,谕辅臣曰:「兹难出命,宜旋处置。」
四月十三日,辅臣言:「建(安)[康]镇江府归正人欲以忠义军为名。」诏以忠义、忠顺别之,因命以千人
隸蕭琦,七百人隸蕭 巴。前诏石头城建置营屋以处降卒,令王琦选择,见系副将即迁正将,正将即迁统领。至是,又制为军名。
五月二十六日,辅臣言:「归正人太平州添差通判刘蕴古,以章(祗)[抵]臣求通,未敢缴奏。」上不许。上因语蕴古诞妄,亦韩玉、高禹之徒,信用之必大误国事。汤思退等曰:「此徒多欲结约,为国生事,诚不逃圣鉴。」上曰:「今日之事,当内修政事,外治边防,此须一切置之。」
二十八日,诏:「淮东西归正人在军者,计口给粮绥抚外,百姓安泊诸州,所宜宽恤。见僦官私屋(屋)[居]住,僦钱不以多寡,并减半。有私辄增添,以违制科罪,许由所属越诉。户下骡马、舟船,官司并免差役,见差使者即日给还。淮东西商贩,依立定省则税并减半。如系归正兴贩,特全免三年。令本路曹司大书文榜及诸处税场,咸使通知,敢有违戾,具名案劾重责,吏人配流施行。」
同日,诏:「自今归正大使臣丁忧,依小使臣给假百日外,免持服。」
六月十二日,诏:「□□宝、杨□并都督府一时纳归正人,出给借补名目。今离军散居两淮,别无生计,可令逐路(师)[帅]守索见元借补因依、所补名目各若干人验实,经由三省、枢密院,当议优恤。」
七月三日,诏:「归正官已授替阙,并依已注州军改作见阙。其未曾经注授,于江东西、湖南路帅府节镇其余州军,各特更添差一次,任满注差。令吏部照资格即日拟给付身。非朝廷合给付身,关给临安府,参照地里,五百里已下,给钱十千;五百里已上,加百里增至千五十千止,「加百里」句:疑当作「加百里增千,至五十千止」。,仍依本等官给券历,以家属口数随券历,人日支百钱、米二升,沿路批支,到日津遣之任。」
九月二十三日,诏:「应归正有差遣、侍阙,并令吏部改添差见阙一次。归正在军,借补官资并两资补一资,带阁职更增加一官。凡在军借补归正,逐路帅司开具保明申尚书省,仍令吏部榜谕。」
十一月二十三日,诏:「归正官(佐)[任]满,其间无力到部,恐致失所,失朝廷存恤之意,令所在州军按月支俸,仍取陈求差遣状,保明申尚书省。」
闰十一月十九日,都督江淮军马杨存中言:「北界归正蕃军无家累之人,欲取问如愿婚娶者,有官充职事人给钱百千,散军三十千,从主帅保明支给。」从之。
干道元年正月一日,南郊赦书:「应归正、归附人已降指挥,各与添差差遣,限三日给降付身。缘其间有小节未圆,见行取会之人,所属限十日注拟,候尽绝日具数奏闻。」
五月十四日,吏部言:「归正官敦武郎孙遇乞添差。依绍兴三十二年八月制旨,归正官有干照虏地曾历三任差遣,比附本朝曾经关升亲民资序,添差亲民都监、不厘务。遇昨在虏,曾历三任以上,合添差亲民都监为允。」从之。
同日,海州归正借补将仕郎徐子祥、刘俨、徐子说、袁伯山借补海州文
学谭俊乂,并充枢密院 士。子祥等初求文解,以贫,援近旨自陈,故有是命。其求免解公据,令礼部拘抹。
七月八日,礼部言:「昨登极赦书:归正人令所在州军赴今秋解试,其取人分数,依昨流寓人例施行。契勘流寓人试凡及十五人解一名,余分或不及十五人亦解一名。今归正人虑有不及五人处,欲令豫牒本路运司,类聚附试,仍依立定人数取解。」从之。
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淮东安抚周淙言:「归正人孙在不愿归,乞改名孙安,仍与浙东西一指使差遣。」上曰:「此人不愿归,其诚可取,宜更名,仍与浙中合入差遣。」
二月八日,给事中、兼权吏部尚书魏杞等言:「庐州进士刘惟肖上书陈献两淮急务利便,欲将归正官不许授沿淮差遣。今归正百姓悉移沿江,给以官田为业。看详归正人令处边面,实为非宜,谓可迁入近里州郡,更乞朝廷裁酌。」从之。
四月二十一日,权刑部侍郎方滋言:「归正、归附副尉依见法添差诸州军,听候使唤,不厘务。缘今未有立定员数州郡,多寡不均。相度欲将副尉比附吏部归正小使臣差注员数立定帅司四人,节镇三人、余州军府监二人。其已添差人,许满今任。」从之。
二十七日,三省、枢密院言:「归正人因功补授,或官司一时拟借官资。干道三年二月,有旨参定格目,换给名目添差,及许请 士粮廪。缘其中有依格不得换给,及已换补名目未差注,并在外未陈,虑无以(瞻)[赡],因而失职。今措置,昨拟借官资令换补,或不应格人欲特与补正一资,文臣经三省、枢密院披陈,差枢密院 士指往江东西、福建、湖广诸州军。其已陈未补正,即具已缴付身因依自言,朝廷如依格目换给。因循未陈,即令连缴付身,在两月限自陈。非见从军,不愿补正,止欲填枢密 士(士)就便州军廪给者听。应拟借付身、非从军补正,止系守阙进勇副尉、进勇副尉,特令兵部与添差江东西、福建、湖广诸司散祗候使臣一任。」诏并依。如出今来所立日限,不受辞,仍令榜谕。
五月十四日,三省、枢密院言:「归正人第降恩(指)[旨]换补官资、添差差遣及听陈乞充枢密院 士,指往江东西、福建、湖广诸州军,或虑在旅程发无力「发」字上下疑有脱文。。」诏临安府:「归正官以所授差遣州军、补充 士,以指给钱米州军,计程若干,给券日支,京官大使臣以上五百,选人、小使臣以下四百,沿路州县拟日批请,令临安府五日津遣出门,到本州岛拘抹。」(而已)[已而]兵部言:「本部所隶归正,其中有非从军不授借补付身,别因功授正补守阙进勇副尉、进勇副尉职名。欲依借补人一体添差,以近旨,即不该述。」诏依借补人已得指挥施行。
二十三日,三省枢密院言:「归正人陈乞补正借补及差 士添差差遣,屡降恩旨及立定新格,仍令临安府等第给券津发
之任。尚虑三省、枢密院诸房行遣迂滞,久旅狼狈。」诏三省、枢密院诸房:「自今应见在行在归正有陈,若借补乞补正,亦许赴朝省缴元借补付身,径送都丞检正,都司检详,即日索验,翌日定拟差遣,送合属房分登时施行。 士亦即日追篆文官辩验无伪,次日送机速房给差,札追所陈人,当官面给,尚书省送都司,枢密院送都丞检详给发讫,报临安府疾亟给券津发,仍令三省、枢密院榜谕。」
七月四日,武义大夫、殿前司右军统领开赵乞赐姓开,并乞海州等赏。诏阶官遥郡上各转行一官。
十三日,诏:「楚州旴眙军见居归正人,尽实抄记,委贫乏不自存,大人日给米一升,丁小减半,三个月止。其米州县于见储和籴米散给。」
十四日,臣僚言:「日归正人诉牒,或住临安、建康府,于诸路商贩物货。乞用近旨下所属,给据照免沿路津税。臣未见制旨全文而心疑其滥。寻检隆兴二年五月之制『淮东西商旅所贩物货,依省则税并减半。如归正人兴贩,特全免三年。』乃知专指淮东西,分明为诸路奉行之失也。今看定应所在归正人兴贩物货,或自两〔淮〕贩至诸路,或自诸路贩至两淮,在诸路则所过场务依旧一例收税,在两淮则全免,庶使法简而易行。惠均而遍及。」从之。
十七日,诏贵州刺史高复差枢密院统领官兼添差两浙西路兵马都监、临安府驻札。上谓辅臣曰:「高复乃向来胶西首先归正,闻亦甚贫,已令兼枢密院统领官,并赐钱千缗。」魏杞等曰:「陛下存抚远人,既优与官职,又加以赐赉,人非木石,安得不捐躯节以报陛下之恩也。」
二十六日,诏:「归正文臣窠阙,帅府拟三员,节镇、军事州二员。借差大使臣未有差遣,并以待阙人如愿改注见阙者听,以投状先后,依已注州军拨填施行。」
十一月一日,权尚书吏部侍郎李益谦言:「绍兴三十年以后新复州军归正人,依条制换补承信郎以上,注监当差遣,换补校尉注指使,并不厘务,帅府亦许注授替阙。诸军拣汰不堪披带使臣,已授离军添差人,二年为任。其中有称系归正,相续披诉不愿就离军添差恩例,乞改注归正添差恩例。归正添差系三年为任,与离军年限不等,其归正人若就离军添差任满后,更得归正添差两任;不就离军,止乞归正,任满后,止得归正添差一任,即不得离军添差。若不措置,恐词诉不已,欲将效比之人若无的确干照,可见来历分明,如愿改注,即与依见条改注。归正合入窠阙一次,如无见阙注替阙任回,即不许更陈离军添差。」从之。
十二月二日,三省、枢密院言:「江上诸军应辖归正忠义;初有借补名目,各有等第,权破衙官券钱,其有已换给真命付身,勘给俸料,视借补或反不及,窃虑无以(瞻)[赡]。」诏沿江屯驻诸军、诸路总领所,凡借补
付身换真命不及元请则例人与免镌减,并依旧,候将来立功转本等名目,即依条支破。
十三日,礼部言:「海州归正进士刘之华乞依苏三益例,换给金国乡试文据,理为举数。勘会刘之华披陈于金国正隆二年、正隆五年曾请州解试下。窃详金国类试方为得解,盖今州县试之类,即难理举。缘昨有将伪齐阜昌年请解并后金国乡试中选,许理举赴特奏名试,致以后攀援未已。」诏自今若此乡试之人,不许理为举数,已放行人免改正。
三年正月十六日,权尚书吏部侍郎李益谦言:「归正恩例陈乞添差,皆从优厚,并不召保参部,复免书铺系书,而法出奸生,不无伪冒。镇江府归正人忠翊郎张俊、承信郎曾势各见从军,辄令姓蒋人伪填魏胜军中发遣文据,仍令代名陈注归正差遣。法(守)[寺]论罪外,恐尚多有之。乞自今凡经朝廷陈乞归正添差,并召本邑保官二人结罪委保正身,非承代及他人阑遗付身,亦非见从军人,前连保状,并依见行条指。任满再乞添差,准此。从准本部揭板明示,贵绝冒滥。」从之。
四月十二日,主管殿前司公事王琪言:「先承诏旨,招收山东归正忠义充 用,并续拨归正官兵有丁口繁重食用不足之人。昨蒙自四口以上,按月增支三年,今已满期;果罢,恐遽阙食。」诏展支二年,马步军同此。
二十六日,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刘源言:「依已获旨,月增支归正北军并忠义人口食米。契勘诸军管归正北军并忠义共八百二人,其中有官资已高,请给优厚,若一例更等第添支,恐无甄别。今相度,见充统领将佐并请衙官十二人及七十七人例券钱,计六十二人,更不增给。衙官五人券钱已下,并 用军兵计七百四十人,等第量增。家九口、十口,见今月添支五斗,今乞更增支二斗;四口、六口见今月增支三斗,今乞更增支二斗。」从之。
八月十四日,归正持服张居实言:「蒙恩添差婺州观察推官,再任方及岁余,忽老母倾丧,饥寒迫切,命在旦夕,乞与免丁忧,放行请给。」诏本州岛据所得请给之数特作赡家钱支给,候服阕日罢。
十八日,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言:「京西归正人自三十一年以来,其头首人屡立战功。如杨大同、成琳、昝朝、杜海、荀琛、杜隐等,又皆有谋,为其部曲信服,虏中亦知姓名。今各无差遣。京师帅、漕司虽曾申明,而吏部拘以沿边格法,诸司既不能收存,以资其力,缓急恐有意外之忧。窃见京西帅、漕、都统司、湖北漕司、襄阳府各有酒务,日收息钱浩瀚,今欲于帅司都统司各添置使臣十员,京西、湖北漕司各添置五员,以准备差使、准备使唤为名。准备差使、忠义统领各一半,立为员阙,逐司量材计功,参照资格拟差,许先后更替,月以酒务息钱供给。不惟恩润
沾洽,各有隶属,可以备缓急之用。」从之。
九月八日,归正人支邦、荣援、杨京雄通理伪界月日,陈欲荫补。诏特放行,自今不许援例。
十月九日,尚书省勘会:「近旨,归正借补官资人差枢密院 士,往便郡,月给钱十贯、米一石,钱于诸州军公使库酒息,米于系省支给。今闻州郡间以隆兴二年罢旧 士,并今所差一 沮遏,甚失朝廷优恤之意。」诏逐路州军按月放行钱米,仍榜谕。
四年三月二十三日,臣僚言:「进勇副尉曹江称自海州归正,曾立战功,乞再添差。朝廷难之,以如此等辈数目猥众,恐援例而来,重费供亿,兵部屡却其求,而哀鸣之词犹未已也。欲望将其间守阙进勇副尉、进武副尉人再添差一任,散置江东西、荆湖南北、福建路,每州不过一名或两名,已足许令待次。庶塞其所求,无使归曲于上。」诏自今到部人,令兵部铨量人材身貌强壮,申枢密院,令从军,如不愿,可与添差散祗候一次。
二十五日,新除司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吕棹言:「归正之人数年以来痛加摩抚,似有生理,所给钱米,当至干道三年五月罢支。臣曾申明,蒙更展一年,令虽粗给,须更加存恤,若再假以一年,则庶几矣。欲望将逐处归正人所给钱米将更展一年,庶有以见劳徕安集无穷之意。」从之。
四月二日,编敕所言:「殿前司乞立定归正、归附人转补资给格法。今照刑部自前除归明、归朝人,依十资条格施行外,归正、归附人比附归明、归朝十资条格,其殿前司乃依 用八资格补转,各系先无分明条法,不曾取裁,止一时比附补转。今看详,既归明人有十资格法,归朝人又已有绍兴六年六月之制,比附归明格法,其归正、归附人不必别立法,止依归朝人比附归明十资格法,补转施行。仍移兵、刑部、殿前司日后参照。」从之。
六日,枢密院言:「三衙江上及荆襄诸军拣汰官兵并归正人,朝廷已优恤与添差差遣及分送所在州军,安排养老,并支破钱米养赡。尚虑诸州军给勘官司非理沮难,不为按月支给,有失存抚之意。」诏诸路帅司行下所部州军,须按月先次支给,毋得积压,仍委监司常切检察,如有违戾,按劾以闻,仍令户部申严行下。
五月二十日,刑部言:「归正、归附副尉系比附吏部归正使臣差注员数。今据归正归附副尉陈,依吏部续添差使臣员数注授。又承干道二年七月吏部措置条格,于归正文臣窠阙拨半差注武臣,即令施行。今员多阙少,实滞差注,欲望详酌,量增副尉员阙拟注施行。」诏刑部于诸州军各更添一员。
七月十四日,中书门下省勘会:诸色人诣检院投进文字,已有约(速)[束]。诏归正人投进文字,并许收接,取责审状。即希求(任妄)[妄任],亦依条论罪。
二十一日,吏部侍郎兼权尚书周操言:「绍兴
三十一年以后归正武臣,已经添差两任,不许更陈,又未有许准条到部注授明文,恐无以激劝远来忠义之心。今相度,凡归正官武臣已经添差两任,并更与添差一次。」诏从之,令任满准条参选,愿从军者,赴承旨司呈试军马。
八月六日,诏:「归正官到部注授厘务差遣,如在任有材业可称,首改官职。今状诸路监司、帅守依公荐举,其荐举武臣升陟准此。」
十九日,知镇江府陈天麟言:「前守臣吕擢依奉诏旨根括归正人。得旨,展支钱米一年。臣到任,接续据一体归正人高琮等百余户四百余口称,自绍兴三十一年以来归正,自淮南挈移抵此,贫乏,乞依例赈济。窃详虽非无根括人数,坐视其困,于情可怜,兼虑此去凝寒,往往有似前归正之人,欲望特降睿旨,自臣到任后,归正续陈赈济,许以本府常平义仓米给,庶远来贫民不至失所。」诏镇江府契勘琮等先处淮南何地,作何营业,州县曾无赈济,列具来历,并到府因依,申尚书省。其后陈天麟言:琮等委于绍兴三十二年以后从济南东平府及莱、密等州归正,各家贫乏,别无生理。诏镇江府高琮等五十一户,许拨常平义仓赈济,至来年五月终。
二十三日,归正进武校尉李迪言:「与弟坤于绍兴三十一年首先归正,弟坤蒙恩补右宣义郎,换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出(强)[疆]陨没。迪外无复近亲,近罢请给,止给钱二百缗。念臣累重,乞闵死事之家。」诏建康府:李坤每月元请诸色请给,更展半年,正月为始。
二十五日,诏两淮归正州军忠义有田产见耕种之人,与免户下诸色差役五年。
五年正月十七日,权发遣无为军徐子寅言:「敦请归正头首人傅昌等八名劝谕归正愿请田。王琮等三百九十四名,相视楚州界宝应县孝义村、山阳县大溪村等地水陆闲田耕种,欲每名给田一顷,五家给甲,推一名为甲头,就种田之所,随顷(顷)亩人数〔多〕寡,置为一庄。每种田二名,给借耕牛一头, 耙、镰刀等各一事。每家草屋二间,与牛草屋一间。各种田一名,借种粮钱一十贯。契勘归正愿请田人全赖部辖劝率,乞差元劝谕头首人进武校尉傅昌等八名并充部辖,先加借转一官资。楚州并淮南诸州军,自后更有归正愿请田人,欲乞并依今措置施行。」从之。
三月一日,诏枢密(州)[院]:归〔正〕过省进士徐济川,特补下州文学。以济川自陈在虏尝发三解,援青州郑谟例,乞推恩也。郑谟伪地三发解,绍兴三十二年绍与弟四等恩例。
五月二日,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言:「昨绍兴三十一年军兴,陕西在事军吏及一时奋发忠义携家归正,人数实繁。其中有经战立功,后因病或创伤不堪披带,拣汰离军。缘始自对境来归,未晓文法,出身文书多不备具,漕司具文不放参注。
今相度绍兴三十一年以后归朝、归正从军拣汰离军,如付身不圆,许依绍兴二十五年三月五日之制,于运司未有合格法人及无人愿就窠阙通注添差。如无员阙,许藩府更添差二员,余州军一员,仍依吏部所〔得〕朝旨并降等请给,即于州郡省计侵损不多,仰副朝廷矜恤忠义来归之人。」从之。
六月二十二日,三省、枢密院勘会:「陷没归正之人,归来既久,事宜一体,凡有所陈,难以用归正入衔。」诏所属申严行下,恩例即仍旧。
十一月二日,大理正、措置两淮官田徐子寅言:「被旨劝谕归正人并 士置庄耕种。缘皆系流离,全仰守令抚存,俾之安业。今闻全不仰体德意,有追胥烦挠而拘督课子者,有因缘踏田而辄收系禁者,或巡尉以捕盗为名而骚扰者,遂使披诉无路。如日后守令更有若此违戾,欲列上官吏姓名,伏望重作施行。」从之。
十日,大理正、措置两淮官田徐子寅言:「近降指挥,武锋军屯田官兵并罢其田,并耕牛、农具等交付诸郡,募人请佃。缘子寅被旨劝谕归正人耕种,窃见所罢屯田,其中楚州宝应县一庄,见以归正人成忠郎贾怀恩管辖,楚州山阳县马垛一庄,归正人进义副尉王知彰管辖。欲乞下楚州并武锋军,列具二庄所有耕牛、农具、屋宇、种粮等,尽数拨付官田所,仍就差贾怀恩、王知彰管辖耕种。」从之。
十二月三日,镇江府言:「右宣教郎王守道乞磨勘。勘会王守道系归正,白身补宣义郎,堂除添差不厘务,已经两任,合依无出身初补京官,到官四年,须厘务二年,磨勘无举主,更展二年。守道系归正,例止差不厘务,即无举主,厘务月日,委(防)[妨]磨勘。」诏吏部:凡归正补授京官之人,依奏补以添差不厘务日,计理年限,不以有无举主,通理六年放行磨勘。
六年二月十一日,司农寺丞、措置两淮官田许子中言:「窃见建康府都统司、和州无为军屯田军兵并罢。今欲以此田均给归正头首林本等人及存留元管辖将官使臣等。其林本等各候已拘集人就耕,依淮东例,差充头首人管辖。」诏许子中于拣汰使臣内选择存留,余从之。
十九日,知镇江府陈天麟言:「被旨根括归正人顾政等三百十二户并续括责苏全、房兴等二百四十九户,许本府于常平义仓赈济,展支至干道六年五月终。类皆贫乏,别无生业。欲望特降睿旨,更展支一年,庶几小民始终得沾恩鳪。」从之。
五月二十七日,诏陕西河东路敢勇、 用,川陕宣抚司拟补 用,川陕义兵及归明、明朝、归正、归附等人,并阵亡及借补守阙进义副尉、进义副尉、守阙进武副尉、进武副尉、下班祗应,并隶兵部。
六月二十六日,三省、枢密院言:「诸路州军归正大小使臣、校副尉、下班祗应、 士及无名目人,各家长成子弟,多有武勇材能少
壮愿立功名之人,若不随宜招集习阅,虑无以向进。」诏诸州军守臣选择招集籍定,仍以众所推伏统率教阅,等第支破钱米,仍月按阅。事艺精强,斟量犒赏。先以籍定来历因依、年甲、乡贯、职次、姓名上三省、枢密院,候招收人数毕,守臣当职官优赏。
十月三十日,权尚书兵部侍郎兼侍讲王之奇言:「伏见国家中原隔绝,迄今逾三十年。人心爱戴如昔,前后远来归正之人,立功来历不等。昨绍兴三十一年,朝廷随宜推赏,委实优重,后屡因有司沮格及臣僚奏请裁减过当,所以轻重不伦,沮抑远人怀化之心,恐非陛下覃及四海之本意。欲望诏三省、枢密院,以前后归正人以推赏补官科例及文武奏荐理年、士人理举,并给田、支给口食等事,先次编类等第,条目列具,参酌轻重,立为定制,有司得以遵守,可免推补不均、胥吏高下为弊及留滞之患。」诏所属具申三省、枢密院。
十二月三日,右骁卫大将军、殿前司选锋军统制赵良辅累遇郊,即加封赠,其父孝恭特赠亲卫大夫、宜州观察使,母王氏赠郡夫人,妻王氏封淑人。良辅仍照条封爵邑。从所乞也。
七年二月三日,权知泰州、措置两淮官田徐子寅上言:「贾怀恩管辖归正诸庄,存恤有方,欲令统率。缘怀恩见任御前武锋军统领兼楚州钤辖,恐(缓)[缘]二任力分。或蒙免具军职,止为钤辖,俾专辖诸庄,则事任归一。乞正差充楚州钤辖,专一提点官田所诸庄。」从之。
同日,御前武锋军统领、提点官田所诸庄贾怀恩言:「归正人朝廷已招收,给牛具、种粮,置庄耕种。窃缘其间犹有未处业者,乞下官田所将归正、归附未业者,给牛具、种粮,置庄耕种。如已有牛具,即令结甲隶头首人部辖,依已获旨,免税役十年,庶广招集,以备他日缓急使用。」诏徐子寅专委贾怀恩措置招集。
八日,诏:「应绍兴三十一年前归正、归朝、归附文学选人,京朝官以上,如添差任数已满,令吏部特与放行添差一任。」
十四日,册皇太子赦书:「应绍兴三十一年以前归正、归朝、归附文学选人,京官以上,如添差任数已满,令吏部特与放行添差一次。」
四月二十五日,敷文阁直学士、降授左朝请大夫、新除知扬州晁公武乞劝谕归正不谙农务之人,充安抚司 用使唤。从之。臣虞允文等因言:「徐子寅以此辈若尽招(券)[募],不过百余人,乞且以一百人为额。其钱米仍于淮东盐司增收(袋)[贷]息钱内支。」上曰:「甚善。」子寅时权知泰州,措置两淮官田。
五月二十八日,枢密院言:「勘会已降指挥,除奏补及诸色出身人并于所历考任内须实历州县职事,或诸司官属一任二考,方许通理前后关升,注拟亲民窠阙。其归朝、归正之人未有该载。」诏归朝、归正之人依自来关升资格施行。
六月一日,建康府驻札
御前诸军都统制李舜举言:「近被旨,内外诸军除合用将佐,差置,余剩差将佐之属,即日并罢。归正忠义、北军统领将官并沿淮巡检、屯田等官萧整等八十员,并不干预军事,若一例令罢,恐失抚恤之意。欲且令依旧,自今更不别差。」从之。
九日,吏部言:「南郊赦书:归正、归朝官并与通本朝及伪地补授年月照应年限,放行荫补。今欲照应绍兴三十一年已经虏地曾历三任,比附本朝曾经(开)[关]升亲民资序人注授差遣之制,理作(开)[关]升,遇赦放行荫补。归正官武功至武翼郎,虏地不曾经三任已上差遣,又不曾经本朝(开)[关]升亲民资序,及自转武翼郎后,正该一遇大礼,所乞荫补,难以依行。」从之。
十三日,秘书少监兼权兵部侍郎周必大言:「日据归正并曾从军下班祗应年七十以上人陈求添差。缘宣和旧法,一例不行。详宣和前未有归正及拣汰离军之人,止谓在班年及七十,即与今日优恤。归正及从军人事不相准。欲望将归正并曾经从军拣汰下班祗应年七十以上人,依大小使臣及校副尉见条放行,注授添差,庶几有以激劝忠义。」从之。
八月十八日,吏部言:「归朝官每州添差六员,间远州郡多不指授。欲令归正人借使归朝官阙,以三分为率,借一分差一次。」从之。
同日,吏部言:「绍兴三十一年以前归正之人添差,即无立定员数,多寡不均。欲令吏部四选、兵部通立员额,差注帅府三人,节镇二人,余州一人,各选置籍榜示,关会拟注。」从之。